02.11 为什么女人不宜搞哲学?

为什么女人不宜搞哲学?

女人搞哲学,对于女人和哲学两方面都是损害。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周国平先生于2004年说的。近日的吴晓波频道,做了一节周先生的哲学直播课,老先生看法依然如一,美其名曰“我有多爱哲学,就有多爱女人”。

01 我之观

我不是女权主义者,初看到这句话时,却也觉得荒唐。

这个世界上有哪种文学艺术和职业是按性别划分的么?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有女人做皇帝、当总统,也有男人做妇科圣手、当家庭煮夫。

况且,以爱之名行禁锢之实,本就是男权主义在现实的投射。

“女人不宜搞哲学”的论调,隐隐透着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迂腐味道。

我没有研究过哲学,不是因为我是女人不宜学,而是因为我不喜欢,没有丰富的生活感悟和不断思考的能力,学哲学是很容易走火入魔的,窃以为,我暂时还没有领悟哲学之美的能力。但这丝毫不影响其他女性成为伟大的哲学家,像俄国莎乐美、德国汉娜·阿伦特,法国波伏娃等,都有大量优秀的哲学作品传世。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没有强大的内心和感知能力,都不宜读哲学。

02 我之见

周:喜欢哲学的女人,也许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想从哲学求进一步的训练;也许有一颗痛苦的灵魂,想从哲学找解脱的出路。可惜的是,在多数情形下,学了哲学,头脑变得复杂、抽象也就是不聪明了;灵魂愈加深刻、绝望也就是更痛苦了。

看到一个聪慧的女子陷入概念思辨的迷宫,说着费解的话,我不免心酸。看到一个可爱的女子登上形而上学的悬崖,对着深渊落泪,我不禁心疼。

坏的哲学使人枯燥,好的哲学使人痛苦,两者都损害女性的美。

我:周先生反复提到自己的“怜香惜玉”之心,然而他爱惜的却是自己创造出来的那个“可爱女子”,而不是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独立女性。

周眼中的女子必是思想简单、言语单纯的,也必是温柔贤淑,甘愿做好男人背后的贤内助的。他曾经举个例子,认为:

“对哲学贡献最大的女人,应该是苏格拉底的老婆桑蒂普,因为她的虐待和泼辣成就了一个心胸无比宽阔的哲人,一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

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是否也表达了一个观点——男人的成就与否与女人有莫大的关系!这和“红颜祸水”“褒姒误国”有何本质区别?

想起我们当今的很多妈宝男,自己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不能在家庭中展现应有的担当,反而怪罪女友或爱人,爱慕虚荣、贪恋钱财。

虽然女人的天性偏感性,喜欢以直觉判断是非曲直,而哲学要求具有理性思辨、缜密的逻辑能力,看似和女性的天性相悖,但这并不意味着,女人学习哲学就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就不能乐在其中,伟大的灵魂是不分性别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学哲学的女人,不仅美丽,而且性感极了。

03 我之思

周:女人对哲学的作用就是用她们的优点来影响男人,影响世界,让世界在“永恒的女性”引导下变得更丰富,更合乎人性,如此对哲学产生的间接影响远远大于她们的直接参与。

我: 每个人都有对真理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种欲望从“人”从“心”从“内省”,它的强大在于其独立不依、至大至刚、正气浩然,它的强大在于其不因性别的变化而减弱分毫。

哲学的本质在于尽力探究世界的本源,与自己友好相处。如今,不依附男人、自己生活的自由自在的女性大有人在,你很难说这样的女人不懂人生哲学。

她们潇洒磊落、不违背自己的本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有没有人疼,也不管结不结婚,她们都愿意接纳真实的自己,尽情享受当下的每一天,她们不需要用优点影响男人从而再改变世界,她们已然成为变革的中间力量。

能够好好生活,就是最懂哲学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