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談荀慧生之刀馬旦戲

今日推送之《談荀慧生之刀馬旦戲》出自《留香集》,作者署名為筱汀居士。該書為袁寒雲審校,收入小留香館日記及名家題詩文,民國16年初版,為荀慧生早期藝術評論集。

 今之談慧生者,皆盛稱其花旦之豔麗細膩,青衣之貞靜大方,而於其卓絕一時之刀馬旦,反無人贊一辭,吾不禁為慧生不平,因為介紹於讀者諸君焉。

 慧生幼年坐科時,即習武工。當時小云、翠花,亦以武工著名,嗣小云因嗓音始終未倒,又以刀馬旦之不為人重,乃專習青衣,武工乃日疏。迨夫梅、程競排新劇,冶刀馬、閨門、青衣、花旦於一爐,以炫其文武全才。小云鑑於新戲號召力之大,乃排《秦良玉》 《林四娘》諸戲以自樹一幟,於是重理武工,然不若曩昔之矯健矣。

談荀慧生之刀馬旦戲

尚小云之《秦良玉》

 翠花之武工未嘗稍輟,故有足多,然其嗓細弱,道白固屬流利俏皮,但稍欠柔媚,與巾幗英雄之聲口,略有不合,斯實白圭之玷也。慧生嗓音有中和之韻,與瑤卿盛年相似,扮相臺容,得天賦之美,蹺工武工,又與翠花相埒,而其唸白,則乾脆簡淨,有斬釘截鐵之致,斯非小云、翠花所可比擬也。

 初慧生偕三小(小樓、小云、小培)南下,同隸天蟾時,以《穆天王》 《天門陣》 《破洪州》 《馬上緣》 《樊江關》 《虹霓關(頭本)》等戲享名。其時海上風氣,只重青衣、花衫,而不知刀馬旦之妙,慧生既以此等戲擅長,滬上人士,耳目為之一新。此後刀馬旦始為人重,而慧生乃刀馬旦之功臣也。

談荀慧生之刀馬旦戲

荀慧生之《樊梨花》

 或曰滬上之貼刀馬旦戲,非自慧生始,子何為而譽之若此之甚耶?餘曰唯唯否否,海上之貼刀馬旦戲,雖不自慧生始,然其不為人重,可無容諱言。斯皆由於串演者之庸俗,不能引起人美感之故。自慧生串演之後,其舉動之活潑婀娜,唸白之清楚乾脆,打武之純熟剛健,表情之合度傳神,及半投袖、走碎步、趟馬、圓場之得樣,無不與人以深刻之印象,引起人之美感。江南人士於是方知刀馬旦之妙處。比及今日,梅、程、尚輩每度來申,皆以《樊江關》一路戲饗滬人。“刀馬旦”三字,盡人皆知,以視慧生未偕三小來滬之前,相差遠甚。吾故曰慧生乃刀馬旦之功臣也。

 前歲慧生入京,從瑤卿學《紅柳村》 《能仁寺》一路戲,以說白、身段擅長。瑤卿之門人固夥,然僅以其傑作傳之慧生,實以其能勝任故也,非有所偏也 (程嘗演《弓硯緣》,然其精華在“洞房”一場,與《能仁寺》之俠爽不同,故身段、白口又別有長處,是不可以一路戲論之也。尚演《能仁寺》,系飾張金鳳,非瑤卿擅長之十三妹也。榮蝶仙、小翠花皆非瑤卿所授)。

談荀慧生之刀馬旦戲

荀慧生之《十三妹》

 慧生既挾刀馬旦之絕技,猶武生中之靠把戲,又得瑤卿所授《十三妹》一路戲,譬之短打武生,實今日旦角中不多覯之才也。餘既介紹慧生之刀馬旦如是,甚願慧生專以之饗顧曲者。若重排《鐵弓緣》 《金鐘罩》一路戲,則白也真無敵矣(引缶老贈慧生“白也無敵”句)。

(《留香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