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聚焦!服刑人員如何走出監獄成為守法公民

□ 法制日報記者 丁國鋒

□ 法制日報通訊員 吳 強 孫銀軍

反社會人格特徵明顯的暴力犯,主動交代了22年前身負的命案;自認為“刑期比命長”的艾滋病犯,立誓“感染到我為止”積極改造、配合治療;涉毒女犯在刑釋時主動捐出攢下的4369.20元勞動報酬資助其他服刑人員子女就學;走出高牆創業成功後將企業作為社區矯正基地,先後接納100多名刑釋人員進廠就業……

這些看似離奇的故事背後,卻是江蘇監獄“科學認識罪犯,科學管理罪犯,科學矯正罪犯”教育改造思想引領下,一名名服刑人員接受懲罰與改造、走向新生的曲折歷程。其中的故事看似平凡,卻讓人感動。

思想政治教育校正航向

他向監區民警深鞠一躬

即將被外省警方解回重審前,一向性情暴躁的龍潭高度戒備監獄服刑人員李某某反而平靜下來,主動交代22年前一起搶劫、強姦、殺人案件,後經公安機關偵查,他檢舉的3名同案犯一併落網。“感謝警官教育,22年了,我心裡終於踏實了。”他向監區民警深鞠一躬。

“他服刑以來多次毆打他犯、破壞監管設施,受到管控5次、記過處分3次、禁閉處分1次。”據監獄教育矯治支隊支隊長周榮春介紹,針對這樣的“刺頭”,監區成立了攻堅小組,反覆研究制訂矯正方案,開展高頻次、密集型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政策宣講,突出當前“掃黑除惡”“坦白檢舉”、刑事政策等教育,促其認罪服法、知錯悔罪。

刑釋人員薛某連找6家單位都碰了壁,卻在同樣走出高牆併成功創業的袁先生創辦的企業找到了位子。袁先生也是刑滿釋放後就業,從一名普通工人升到車間主任,又創辦了自己的編織廠和8家連鎖店,如今,這家企業成為了社區矯正基地,先後接納100多名刑釋人員進廠就業,袁先生也被評為江蘇監獄“十佳社會幫教使者”。

“沒有監獄警官的耐心教育,沒有地方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就沒有我的今天,我們都要把這份愛傳遞下去。”在洪澤湖監獄舉辦的社會幫教現場,袁先生勉勵講臺下的服刑人員:“踏實改造、永不言棄,你們肯定行!”

“加強對服刑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並貫穿於改造工作的各領域、全過程,是保證改造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江蘇省監獄管理局黨委副書記、政委劉保民說,近年來江蘇監獄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入監教育的第一課,開設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憲法法律、時事政策等專題課程,舉行升國旗、服刑宣誓等儀式,教育服刑人員自覺擁護黨的領導、熱愛祖國、守法向善。“這項教育的效果很好,我們將長期堅持下去,並作為檢驗改造效果的首要指標”。

對於暴力型、涉毒型等不同犯罪類型和行為表現的服刑人員,江蘇監獄從危險性評估、犯因性問題入手實施針對性強化規訓,促進他們行為養成。“暴力犯憤怒控制矯正項目”“未成年犯不良交往矯正項目”“女性涉毒犯心癮戒斷矯正項目”等6項循證矯正科研項目成果順利通過部級評審,為推行暴力衝動控制、人際關係調適、親情關係修復等項目矯正夯實了基礎。

記者瞭解到,江蘇監獄通過推進“三等六類”監獄等級體系建設,分設高度、中度、低度戒備監獄三等,成年男犯監獄、女子監獄、未成年犯管教所、病犯監獄、出監監獄、入監監獄六大類型,構建差別化監管改造模式。

科學施教發揮攻心治本作用

她戰勝“心魔”重新站了起來

健全分類矯正體系、創新教育矯正手段是江蘇監獄提高教育改造質量的主要路徑,幫助服刑人員改善認知、矯正惡習、順利迴歸成為科學矯正服刑人員的重要命題。

入監前患有癔症型癱瘓、已喪失行走能力3個月的服刑人員劉某某,連自己都不相信能夠再次站起來。“我們帶她做過多次專業醫學檢查和心理測試,她的癥結是心病,童年的不幸、失敗的婚姻和漫長的刑期,讓她一心求死、不想服刑。”南通女子監獄五監區監區長劉婷婷說,通過成立攻堅小組,制定系統矯正方案,並進行危機干預、康復訓練、人文關懷、親情幫教,很快找到了撬動她站起來的內心支點。32天后,劉某某戰勝心魔重新站起來。

在南京女子監獄,“誠信銀行”的“儲戶”們講誠信、懂感恩、知回報、獻愛心的悄然變化,讓民警感到由衷欣慰。副監獄長經偉介紹,2015年以來,監獄首創“誠信銀行”教育改造新載體,服刑人員儲蓄學習、生活、勞動、改造中的數十種誠信行為增加積分,出現消極改造、欺騙隱瞞等失信行為時扣減積分,持續激勵服刑人員從日常點滴做起、積善成德。

“誠信銀行”網上運行,記賬、查詢、統計等功能一應俱全,服刑人員誠信記載一目瞭然,監獄定期評比“優秀儲戶”“誠信個人”“星級誠信個人”,考核結果載入個人改造誠信檔案,並作為其在整個服刑改造過程中評先評優的依據之一。“服刑人員儲蓄的是誠信,收穫的是自己內心的安寧和滿足。”經偉認為。

監獄文化彰顯浸潤教化功能

拿起畫筆自己是一個文化人

創新文化教育項目,積極弘揚時代先進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江蘇監獄創新改造工作、凸顯文化教化功能的一項重要探索。

“快要刑滿回家了,臨走之前,我要再為監區繪製一面‘文化牆’。”在南京監獄五監區活動大廳,還有幾天就將刑滿的尹某某正繪製壁畫。“我要在這裡畫上教育日我們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場景,這裡是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裡是在舉辦誠信講壇……”尹某某說。

監區長高翔介紹,尹某某因故意傷害罪入獄,5年前還是一個桀驁不馴的“刺頭”,因打架受到考核處理是家常便飯。後來,在監區民警的鼓勵下,他參加了監獄開辦的繪畫培訓班,誰想到這一拿起來他就捨不得再放下,不僅學會了一門興趣愛好,浮躁的心緒更是逐漸安定下來,5年來他再也沒有因為違規違紀受到處理,經常主動要求承擔監區一些文娛活動的繪畫任務。

“拿起畫筆,感覺自己也可以是一個文化人。從前那樣的逞兇鬥狠,現在想想,真是一點意思都沒有。”談起自己的改造進步,尹某某若有所思,“更重要的是,我能明顯地感覺到其他服刑人員也越來越尊重我了。我覺得,人首先要學會自重,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在南通監獄一監區的“十大規則文化長廊”,共有10組30幅系列漫畫,每一組漫畫都解釋了一條監獄管理的制度規則,每一幅漫畫都是民警啟發引導服刑人員創作而成的,成為監區文化的一道亮麗風景。

“監區文化主題是‘規則’,主要包括規則釋義、規則名言、規則故事、十大規則四個部分。”監區長莊立解釋說,“規則文化”就是以文化的多種形式引導服刑人員學習法律法規和監規紀律內容、把握規則要求,養成尊重規則、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促進服刑人員遵紀守法、踏實改造。

“法治文化、規則文化、感恩文化……每一個監區都有自己的文化主題,各具特色。”副監獄長李建兵說,該監獄確定了“一監區一主題、一監區一亮點、一監區一特色”的定位,充分發揮文化引導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功能作用,為服刑人員指明正確的改造方向,幫助他們樹立改造信心、增強改造動力。

近年來,江蘇監獄按照“堅持刑罰屬性、濃厚改造氛圍、優化人文環境、體現生活氣息”的總體要求,全面推進監區文化達標建設,總結提煉服刑人員改造訓詞、誓詞、隊歌、口號等,實現了以文化人、以文教人、以文育人的積極效果。

勞動改造助力順利迴歸就業

用勤勞的雙手撐起自己的家

“不能虛度刑期!學好一門手藝、一門技術,或許出去後就是生活的依靠、做人的尊嚴。”在江寧監獄低度戒備分監獄舉辦的迴歸典型交流會現場,已人到中年的王先生敞開心扉與講臺下的服刑人員交流。

王先生曾經是江寧監獄的一名服刑人員,入監前在社會上懶懶散散地遊蕩多年,入監後家人全都與他斷絕關係、從無會見和書信電話,絕望中的他一度自暴自棄、狀態一直很不好。

在監區警官鼓勵下,他報名參加了管道維修技能培訓班、考取了職業資格證,並在監獄舉辦的職業推介會中與某安裝公司簽訂了就業意向協議。現在,他已是這家安裝公司的項目負責人,每天帶領師傅們認真上班、勤奮工作,用勤勞的雙手撐起了自己的家。

“如今充實忙碌的生活,讓我覺得很知足。”他一直記著警官勉勵他的那句話“一把扳手用好了,也可以成為迴歸就業的‘金鑰匙’”。

江寧監獄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主任盛元山介紹,監獄先後開設了電器維修、家庭裝潢、飲食烹飪等12個培訓項目,2017年以來,共有452名服刑人員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培訓,443人獲國家人社部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先後邀請20餘家愛心企業、社會公益組織等兩次進監開展職業推介,與198人簽訂了就業意向協議。

今年“六一”兒童節前夕,江寧監獄專門安排民警赴南京市兒童醫院看望一監區服刑人員劉某某患白血病的兒子,將他的2300元勞動報酬和監獄的“陽光幫扶基金”送到病房裡。看著走訪民警帶回來的兒子視頻,劉某某幾度哽咽。

江寧監獄教育矯治支隊支隊長汪磊說,在“六一”期間監獄組織的“春暉助學”行動中,監獄引導服刑人員合理使用勞動報酬修復親情關係,共有38人申請提取勞動報酬4.9萬元給他們的子女匯款助學。

江蘇監獄注重發揮勞動改造在促進服刑人員矯正惡習、培養技能、提升素養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構建以改造為目的的勞動管理體系,建立依法強制和勞動崗位申請相結合的制度,綜合服刑人員改造表現和個體技能等要素合理安排勞動;建成6個省級服刑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基地,開設27項職業技能培訓項目,為服刑人員迴歸再就業打好基礎。

同時,江蘇監獄還努力健全服刑人員勞動改造激勵機制,推行勞動報酬與處遇消費緊密掛鉤,拓展勞動報酬在補償被害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執行財產刑判項、修復社會關係等方面的使用,努力放大勞動改造效用。

法制日報南京6月25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