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影視之後,網紅經濟會不會成為洗錢工具?

梅美191937127



近幾日,行業圈裡戰火連天,撕逼成為主旋律。


這邊,陳歐大手筆進軍共享充電寶,40天12億資金湧入共享充電賽道,那邊思聰少爺發下毒誓,這事要是能成我直播吃翔。


這邊,映客終於賣身。藍湖資本殷明撰文指出映客不是一個可以建立長期壁壘的公司,那邊投資男神朱嘯虎怒了:“不懂裝懂的投資人只能回學校裡教書,根本不適合在風浪裡搏擊!”這兩年他的話幾乎是很多創業者眼中的“政治正確”了。


這邊,百雀羚神廣告毫無懸念地刷屏,那邊就有人質疑說這廣告是到處摘抄、移花接木。


空空狐的苦情戲上演第二季,投資人開始炮擊創業者,甚至曬出了女創業者拿著投資款一擲千金的發票照,這架勢頗像一個聲稱看走眼被渣男睡了的妹子,曬出對方的酒店消費記錄。


而事實上我們看空空狐的融資報道,早在2015年8月就有網友評論“賣個二手衣服需要融資幾個億嗎?傻啊”,“並不太理解這個為啥可以融這麼多錢”。


摩拜和ofo的戰爭則進入新階段,先是“ofo員工”爆出公司內部貪腐嚴重、薅羊毛成風,接著是知乎上匿名回答說摩拜創始團隊用投資款洗錢。


如果說,前兩年的創投圈是史詩大片一般的波瀾壯闊,那麼現在它已經演變成了宮鬥劇一般的波詭雲譎、並且有越發低俗無聊的趨勢。


大事沒有,小事不斷,總體蕭條,緋聞叢生。每當大的發展機會不再具備時,大家就喜歡互相搞,就忽然開始關注緋聞八卦。


細究這些撕逼的本質,其實指向都是一個問題:靠譜不靠譜?這條賽道靠譜嗎?這個項目靠譜嗎?這個團隊靠譜嗎?這個創始人靠譜嗎?


質疑者可以列數各種邏輯數據,你這個事情根本不靠譜啊!支持者只需輕蔑一笑,那是因為你“看不懂”。


按理說,“看不懂”理應是投資的屏障,但事實上它卻具備黑洞一般巨大的吸引力。


看不懂的項目後來怎樣了?


創業三年多,在商業分析領域,我自問已有一套,但是這幾年2c的項目,仍然有很多我看不懂。每當這時,總會有“好心”的投資人站出來,幫我醍醐灌頂,刷新三觀和認知。


剛開始,不少O2O項目我看不懂,什麼都要上門嗎,這不就是補貼砸錢買用戶嗎?投資人說,那叫互聯網思維搶佔市場份額。


剛開始,不少P2P項目我看不懂,這麼亂來、政府一管不全死了嗎?投資人說,那叫找到規則漏洞野蠻生長!


前兩年,不少90後社交項目我看不懂,這都什麼跟什麼呀。投資人說,那是因為你老了。


前兩年,不少圖片社交項目我看不懂,不就是美圖工具嗎。投資人說,那是因為你的審美太low了。


前兩年,什麼河狸家雕爺牛腩我看不懂,感覺就是講故事吹牛逼啊。投資人說,那是因為你沒消費升級沒互聯網思維。


前兩年,某社交產品我看不懂,除了交互好看,本身並沒有什麼特點啊。投資人說,你不懂這叫剋制。


前兩年,在線教育的投資火我看不懂,那麼多單向灌輸的課程,一節都聽不下去呀。投資人說,那是因為你已經不在學習的年齡。


去年,VR的爆火我看不懂,這技術是有多不成熟、頭都暈啊。投資人說,時機已經到了,這就是下一代終端。


去年,有一個知識付費產品我看不懂,明顯運營炒作就是一流啊。投資人說,你得樂觀看,他們是多麼牛逼的團隊,或許這個就是知識的未來。


去年,直播的火爆我看不懂,這分明就是秀場夜總會啊。投資人說,你傻了吧,直播是未來是下一代社交。

……

事實證明,以上的“看不懂”最後不是死了掛了,就是沒有了聲音,或者轉型了,至於剋制,後來張小龍都否認了。我看不懂且不看好的項目,就算融資時再聲勢浩大,最終也沒有一個能成功打我臉。


這件事情告訴我,要相信你的直覺和理性,儘管它們的證明需要時間。


常言道,事反常必有妖。很多時候真的不是我們看不懂,不合理的東西本來就不合理,只是需要時間來證偽。


就像幾年前,桃李創投的常亮同學說的,一切泡沫終究被戳穿,不合理終歸被合理所取代,重回正軌。


一切違反基本商業常識和正常人類感知的項目,最後都會被證明本來就是不靠譜。只要創業者把自己倒空,用一個最正常的用戶思維去看:


用戶不會管你有什麼牛逼的技術模式、理念交互,不會管你抄了國外什麼最新風口,他只想知道打開這個產品5分鐘內能滿足什麼,有什麼了不起。


然而圈子裡有一個不好的風氣,大家明明看不懂、心裡暗暗覺得不靠譜,但表面上生怕被嘲笑不懂而強裝懂。


“對啊,我也很看好……”


看好個屁啊,總得有小孩揭穿皇帝的新衣。


那些該死的投資人死了嗎?


下面是虐心毒雞湯。


從O2O到直播,不靠譜的風口最終都死了,那麼按說這些人傻錢多的投資人也應該臭名遠揚血本無歸了?


不好意思你錯了,臭名遠揚血本無歸的可能是涉身其中的創業者,但是那些投資人(特別是做局的早期投資人)都賺了。


知乎上有一個關於樂視的回答很精彩,大意是若干年前答主的投資人朋友跑來向他諮詢樂視的模式究竟靠譜不靠譜、能不能買?


他經過各種分析覺得始終不靠譜呀,但是那個朋友仍然堅持買了。幾年過後,樂視的發展果然暴露出各種問題,他當年的分析一一應驗,但是他的朋友早已在投資後出手賣給下家賺得盆缽滿溢。


對此,他的朋友只淡淡說了一句,因為投資是交易。


網上有一個報道傳播很廣,說ofo這個項目一開始在真格沒法過會,徐小平說:“戴威是北大學生會主席,投他我們肯定不吃虧。”然後這個報道特別指出這筆投資“翻了好幾十倍”。我們且不評論當時的ofo或者徐老師是不是不靠譜,關鍵在這個“翻了好幾十倍”。


投資的本質就是交易,就是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只要能找到下家,包裝出一個好價格賣出去,早期投資人就能翻個幾倍幾十倍全身而退。


這是我們常說的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的區別,大陸的很多投資玩家們根本不在意項目的未來,不在意公司十年二十年基業常青,他只需要在意與自己最有關的這幾次交易,有沒有接盤的,能賺個多少錢。


這就像中國的房價,大家都覺得未來可能會崩,但是沒有人在意,大家瘋狂炒房,都想著只要在自己手上不崩,只要自己後頭有接盤俠。


正如鴕鳥電臺的kk兄弟所說,某些網紅投資人關注一級市場就是,怎麼賺錢不重要,項目有沒有潛質不重要,能不能包裝找下輪、上市、賣出才是硬道理。


這就好像買一隻豬,關注的不是健康成長,而是迅速催肥賣出去。如果你告訴我這隻豬不在風口不好催肥,得循序漸進地成長,那還是算了,賺錢要緊,哥只爭朝夕。


事實就是,不催肥的豬對消費者更好,但是催肥用了瘦肉精的豬賺錢更快。


這是一個悲慘的事實,一個漏洞百出的風口,很多創業者最後慘淡收場,獨立思考的清醒質疑者冷眼旁觀、但其實一分錢也沒有賺到,而某些善於做局、跟了幾個輪次早早退出的投資人都賺瘋了。


本應由他們承擔資本亂相、惡性競爭的責任,但是他們都成了人生贏家。搞不好還可能借著管理別人的錢,”睡服“了高顏異性創業者。


就算被證明是偽需求泡沫看走眼又怎麼樣,他們有一個偉大的萬金油說法:投資本來就是投100個項目要死90多個的。


很多時候我們說眼下的投資已經變成搏傻遊戲,是因為投資圈中蠢人確實多,特別是頂著名校海歸背景沒做過一天生意的人裡傻子佔比有點高,這個蠢主要體現在戰略眼光太科班,他本身還是精明專業的。然而傻子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善於包裝做局的職業推手多。


網紅風口怎麼造?


團購、O2O、直播、智能硬件、VR……風口來時一擁而上,泡沫破時一鬨而散,風過境之處一地雞毛。


風口為何常常不靠譜?


創業者最大的誤解就是,把風口理解為“大勢所趨正當時”。但是事實上,今天的風口很多是投資熱點,而不是真正的潮流趨勢,而投資熱點是可以造的:媒體炒作,大機構帶著小兄弟站隊,大佬鼓吹BAT入場,大錢一砸鋪天蓋地,已經沒有人在意它是不是對錯的事情了。


聰明人的厲害之處在於,一個事情即使錯了,也能用了不起的執行力,讓它轟轟烈烈風風火火,看起來比對的事情還像對的事情。等到假以時日終於證偽,他們早已抽身而出。


看看今天的“網紅風口”們,背後的邏輯有著驚人的相似性,而這些相似性有的是“反常識”的,不信你看:


1、都是copy to china理論的忠實執行者。大洋彼岸什麼火了,中國下一步肯定就要火!Groupon火了,團購是下一波趨勢!Uber和Airbnb火了,共享經濟是下一波趨勢!Meerkat火了,直播是下一代社交!


硅谷就是聖經,網紅風口們絕大多數可以在西方潮流中找到作證。


2、容易製造新概念。誰掌握定義,誰就有話語權,傳播為王的時代概念就是一切。君不見社交領域匿名社交、瞬時社交、95後社交……簡直就是概念轟炸機。在更廣泛的領域裡,團購、O2O、共享經濟(其實就是分時租賃)、新零售……


3、看不懂+網紅背書,容易引發話題爭議。按理說,很多投資人會因為“看不懂”而拒絕投資一個項目,但是網紅風口往往是有知名網紅投資人背書的,因而“看不懂”不僅不是屏障,還具備了迷之吸引力。


我是看不懂,但是誰誰誰都出來站臺了,看來這事肯定有什麼關鍵幕後信息我沒有掌握,或者是有什麼更高境界層次我沒打開!大多數人都能看懂這也就沒我什麼事了……管不了那麼多了,再不投就投不進去了!——於是信息差成了武器。


不得不說圈子裡看人是有一點勢利眼的,沒有這些大咖的加持,如果是一個屌絲創業者上門,這幫投資人可能就會怎麼看怎麼不順眼:根本看不懂啊,什麼玩意啊,這事靠譜嗎?


但是光有大咖說好話是不行的,還得有反對者質疑,這些項目往往有著顯而易見的漏洞缺陷,於是總會有些像筆者這樣站出來說”這個事情沒你們想的那麼好啊”!


一正一反,這事就成了話題,媒體再一炒作就成了熱點。


這就好像前兩年熱衷投90後,什麼“90後才懂90後”,結果這些項目90、95後們並不買賬,原來是為了製造話題吸引眼球的,誰不喜歡投天才呢?可惜中國投到現在少有天才,多的是馬雲這樣大器略晚成的實幹家。


容易製造“震驚數據”


這類風口往往可以做兩個局。


第一個局叫“現金流水、快速盈利”。因為15年以來資本寒冬啊,你就必須製造一個感覺,這個項目是可以自己造血的、而且速度很快。


比如16年一個沸沸揚揚的傳聞就是部分直播平臺流水造假,網紅經濟公司給自己的網紅打錢,直播平臺也因此獲得驚人的流水數據。


第二個局叫“閃電融資、轉眼暴富”。相對於當年苦逼死撐的老前輩們,新一代風口們都是閃電暴富的,從滴滴到摩拜,估值膨脹速度一再刷新,彷彿獨角獸是可以批量打造的。


但事實上,投資圈內早有站隊抱團,很多這樣的閃電融資,其實是一開始就說好的互相接盤(具體是誰就不指名道姓了)。


於是我們又想起了一句老話:公司到了這一階段,就沒創始人什麼事了,就是資本運作了。


模型簡單,但是沒有壁壘


沒有壁壘,黑人問號臉?你沒有看錯,就是沒有壁壘。


從團購到O2O到直播到共享,沒有一個是有高技術和資源壁壘的,幾乎無一例外地引發了大量跟隨者模仿抄襲,千團大戰,打車大戰,百播大戰,單車大戰。


這些項目的財務模型都很簡單,盈利看起來也很清晰,但是……都是在沒有陷入惡性競爭紅海的局面下。一旦陷入惡性競爭紅海,所有常規的財務模型都會失效,不知道會有什麼莫名的成本冒出來。而沒有壁壘、模式清晰的項目,又偏偏必然引發模仿跟進、陷入紅海呀!


明知最後肯定是流血廝殺、殺敵自損,為什麼還要做呢?以我個人的主觀臆測:


一來,沒有壁壘,別人才好跟啊,別人紛紛跟進、這裡看起來就是風口啦!風口從來不是一家獨秀,而是百舸爭流,你見過幾個專業性要求特別高的高技術領域,能像這樣爆發的?


二來,沒有壁壘,資本才是唯一壁壘啊!這樣的項目最終無一例外地淪為資本主導型項目,成了投資人的“王者榮耀”。


三來,沒有壁壘,競相融資,這樣的“緊張氛圍”才能把項目快速催熟啊。正是因為這類項目幾乎必須不斷融資保持優勢,早期投資人才能在一輪輪融資中賺得盆缽滿溢,身價倍增成為人生贏家呀。


大家想想,本來摩拜和ofo完全可以相安無事,因為市場足夠大,為什麼最後卻要殺得天昏地暗呢?以我個人的妄議,完全是因為投資人等不急呀,投資人需要公司價值迅速膨脹,你們默契言和、不去爭市場第一、不瘋狂燒錢,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停融資呢?


關鍵是拽AT進場!


不要告訴我這些項目是2VC,2VC早就落伍了,現在的關鍵是2AT。


千團大戰,打車大戰,千車大戰……最後往往都變成騰訊和阿里入局的雙馬對弈。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打得天昏地暗,兩家都想搶佔更多的“支付場景”,一個吸用戶時間,一個佔用戶空間。


打車、單車、充電寶……這都是上億級的支付場景呀,打到最後一定會有騰訊和阿里入場,只要抱著老大哥的腿站隊就行了。有了這兩家進場,還怕沒有接盤俠、不好退出嗎?


共享經濟的軟肋


直播的沒落很簡單,早在一年前的《直播直播》一文中筆者就已經指出,直播不是什麼下一代趨勢,只有遊戲直播和秀場直播兩條路走通,靠的是驚人的“土豪打賞”。但是隻要這一點不靈光了,土豪不打賞了,或者盈利數據造假被發現,賽道就完了。只有快手陌陌這樣有真實流量基礎的還能玩。


共享單車如果未來沒落也很簡單,一來芝麻信用分的普及讓押金金融玩不了了,二來惡性高密度競爭導致“快速回本”不可能了,三來政府看不下去要管了。到這時沒有大腿的都得死,有大腿的活的也不舒服。


O2O時代基於一個假設:中國人特別懶,所以一切最好都上門,上門美甲,上門洗車,上門按摩……


共享時代則基於三個假設:


一是中國人特別懶、特別窮還特別好面子,所以要麼買不起某東西、要麼出門懶得帶某東西,可是要面子還是得用這個東西呀,於是共享吧。


二是懶窮愛面子的中國人素質卻特別高,不搞破壞,借了必還,所以日常維護成本很低。


三是就算這個需求不剛、場景偶然、頻率低下,它也可以用資本催生成“高頻剛需”,只要用戶被培養出“以租代買”的習慣就好,所以可以快速回本。


對於一和二,你覺得矛盾不矛盾?對於三,頻率低的東西要麼毛利高吧,可高嗎?特別是陷入代價高昂的2B推廣戰和2C補貼戰之後,加上破壞速度和折舊速度,“快速回本”還有那麼容易嗎?


至於“以租代買”,關鍵是租售比問題,如果出租的成本比購買小很多很多,那用戶就可以接受。但是現在市面上很多共享,最大的問題是隻看到“價格低”這一個顯性成本優勢,忽略了安全性、健康衛生、歸還難、下載押金麻煩等一大堆隱性成本。


看破不說破?


風口的覆滅,並不意味著公司的死絕,總有人可以慘勝,但是大多數想著被老大收購的陪跑者,恐怕只能自問是不是豬了,你們本來就愛自我標榜“風口上的豬”啊,只是從沒發現自己真是豬吧。


最後必須要說,筆者未必比大佬們看的通透,我所指出的大佬們可能早就看明白了,只不過他們喜歡看破不說而已。


畢竟,他們有他們的關係和諧及圈子利益,而我沒有這些羈絆、只是想提醒和自己一樣苦逼的創業者們,不忘初心,別被玩了。


畢竟,投資大佬有他的高明和逼格,本文內容也極有可能根本不懂投資,主觀臆測,破綻百出。

只不過,我比較喜歡做《皇帝的新衣》裡那個仗義執言的小孩子罷了。


也許常常要被某些投資人們酸酸地說:有些人只會說三道四講閒話,自以為很聰明……可是,我就是要說,你並沒有穿衣服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