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傳統的反撲?英特爾 CEO 與下屬發生超友誼關係後被迫下臺

在英特爾成立 50 週年之際,CEO 兼董事會主席 Brian Krzanich 辭職,目前由 CFO Robert Swan 暫代 CEO 職務,官方的理由是 Brian Krzanich 因為不被公司倫理認可的男女關係而被公司要求請辭。

依照英特爾的內部規定,管理人員不得與直接下屬或非直接下屬有超出一般友誼的關係,Brian Krzanich 曾與其直接下屬有過一段關係,雖然已經結束一陣子,但後來被公司發現,並逼迫其離職。

一般人認為,這是英特爾這家擁有悠久歷史公司的倫理展現。然而,理解英特爾的傳統是否還存在才是解讀這件事情的正確角度。

所謂英特爾的傳統

過去英特爾的 CEO 雖要對公司負責,但基本上完全不會受到投資人的牽制,英特爾的初始團隊中,Gordon Moore、Robert Noyce 以及 Andy Grove 都是非常強勢的領導者,前二者更是硅谷傳奇仙童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 的創始者,正因為該公司後來被投資者控制,無法主導公司方向,所以才另行創立英特爾。

傳統的反撲?英特爾 CEO 與下屬發生超友誼關係後被迫下臺

而英特爾後來的發展也一直遵循創始者的意旨,那就是由技術主導,而非純粹市場導向。過去英特爾的 CEO 多半是由 COO 位置升上去,而退休的 CEO 則會接任英特爾的董事長。

當然,由於英特爾非常注重領導人物的技術背景與經驗積累,所以接任時都已經是 5、60 歲,但英特爾又有個規矩,那就是 70 歲時就要退休,所以英特爾的領導者基本上都幹不了太久,而經歷太老,也可能會因為老兵的固執而做出錯誤的市場判斷。

另外,過去英特爾員工非常注重師徒文化,老資歷,具有技術背景的員工非常受尊重,畢竟在高科技行業中,不論是從事技術的開發研究,或者是特定業務的操作,都需要很多年的時間進行磨練、精進,先進者也有義務帶領後來者,從而形成一個健康的生態與工作情境。

然而這些傳統都已經被 Brian Krzanich 給摧毀。

大裁老員工、走收購捷徑成為 Brian Krzanich 的主要成績,但成效有限

2013 年 Brian Krzanich 接任 CEO,與過去多數 CEO 一樣,他也是從 COO 的位置一路爬上頂峰,他最被認可的成績是在 2000 年幫助公司突破工藝的困境,公司藉此得以擺脫曾被 AMD 短暫超越的惡夢,併成功壓制另一家 X86 芯片供應商威盛的氣焰,後來 AMD 消沈了數年之久,威盛更是從此一蹶不振。

然而 Brian Krzanich 接任 CEO 之後,便積極尋求擺脫過去以提供方案做為獲利手段的方法,不僅提出晶圓代工的構想,也重組了公司內部組織,分成數據中心、移動、PC 與芯片製造,然而除了數據中心之外,其餘業務都不算太成功。

尤其是移動領域,從 2013 年後總共花費了數十億美元補貼,最後卻得到無疾而終的結果,其間雖然推出不少不錯的移動架構,但是在生態無法配合,且周邊材料成本偏高的情況下,業界並不是那麼踴躍支持,後來英特爾只能以大筆補貼來吸引客戶入坑,但結果就是英特爾賠了大筆補貼金,而入坑的客戶最後也多半被 Arm 給打到七零八落,隨後轉投 Arm 的懷抱。

傳統的反撲?英特爾 CEO 與下屬發生超友誼關係後被迫下臺

至於在製造方面,雖然 Brian Krzanich 因為過去協助公司突破製造瓶頸的經歷,一開始聲量很大,多次強調一定要做起來的決心,然而英特爾的晶圓製造流程與臺積電、聯電等專業代工廠完全不同,一方面是心態不同,英特爾沒有辦法像臺積電那般 24 小時全天候服務客戶,並推動新工藝的研發,其次,英特爾的工藝完全針對自家的 X86架構,與流行的 Arm 架構不兼容,周邊 IP 也無法配合,即便到 2018 年的今年,英特爾仍無法完全克服這點。

而在 PC 領域,PC 銷售量逐年下滑,英特爾雖然提出不少新的產品設計,但仍無法扭轉這個趨勢,幸好前段時間 AMD 內部問題嚴重,沒有辦法推出有力的架構來與英特爾競爭,英特爾也樂得“擠牙膏”,以同樣的 Core 微架構為基礎,每年小改款,獲得些許的性能提升,並且故意改變 CPU 的腳位定義,逼迫使用者升級主板,藉此仍能持續獲利。

而由於其規劃的長線工作並不成功,Brian Krzanich 也只好找人頂這個鍋,不只切割營運績效不佳的部門,還在 2016 年發起了高達 1.5 萬人的裁員計劃,被裁員的對象則是集中在工作 10 年以上的資深員工,雖然每年可省下 14 億美元,但破壞了英特爾尊重資深技術人員的傳統。與此同時,Brian Krzanich 還為自己加薪,更引起不少爭議。

另外,為了他的移動大夢,也為了能在中國市場順利運營,Brian Krzanich 也投資了瑞芯微與展訊,但經過數年時間,至今仍不見成效。

Brian Krzanich 的規劃多半不見成效,一方面重新調整腳步,將移動的資源轉到 IoT 業務上,另一方面,則是在 AI 熱潮下收購包括 Altera、Nervana 以及Movidus,主打從服務器到終端的 AI 計算應用,這部分目前仍在進行,還沒有具體成效,且市場已經被英偉達佔據大部分,英特爾也只能硬著頭皮繼續進行。

另一方面,英特爾過去在自動駕駛也耕耘許久,但做不出成績,後來收購了 Mobileye,終於讓市場稍微改變目光,英特爾也在 Mobileye 的產品佈局上動了手腳,要把自己的 X86 架構搬到汽車裡面,而該產品仍要等 2019 年才會推出。

另外,服務器這個原本由英特爾獨佔的山頭,也被 AMD 所放的大火點燃,其 Ryzen 架構不僅成功讓 AMD 在PC 市場鹹魚翻身,更將直接挑戰英特爾在服務器的霸權,就連 Brian Krzanich 自己也承認 AMD 對英特爾服務器的威脅是前所未有的大。

依照傳統走上大位,也因傳統而下臺

Brian Krzanich 的長線規劃沒有太多亮點,反而新近的收購項目為英特爾帶來一些新氣象,但這並不是過去英特爾的傳統作風,這代表英特爾內部創新的能力持續在減退,因此必須依靠外來的力量推動公司前進。

Brian Krzanich 從技術出身,也經歷過傳統英特爾 CEO 經歷與傳承,但是在這個關鍵時刻,卻又因為另外一個傳統而被迫下臺,當然,Brian Krzanich 與下屬的超友誼關係僅限於傳聞,難以求證,且根據報道,這段感情也已經過去許久,那為何在這個關鍵時刻發酵,並將其逐出公司?

Brian Krzanich 創下了幾個紀錄,首先,他是在英特爾就任又離開 CEO 職位中最年輕的,其次,他也是首位因為男女關係而被迫離職的英特爾 CEO。

傳統的反撲?英特爾 CEO 與下屬發生超友誼關係後被迫下臺

未來英特爾將何去何從?對英特爾而言,其實目前是有史以來最嚴苛的一段時間,英特爾能稱為主力產品的僅剩服務器方案,而 AMD 正手拿強大的武器對此虎視眈眈,其餘借收購而來的產品佈局都還嗷嗷待哺,需要有正確的人領導,Brian Krzanich 此刻離去,其實也是拋下燙手山芋,接任者責任重大。

目前業界也傳言,英特爾可能會從外部挑選 CEO 人選,而不是依照傳統,從內部拔擢。Brian Krzanich 的芯片製造資歷並不適合現在多樣化計算環境,相反的,英特爾需要的是對各類芯片架構與應用更熟悉的人才,才能善用英特爾目前正在孵化中的各種新的計算架構,而僵化的英特爾內部缺乏的正是這類人才。

Brian Krzanich 的離開只讓英特爾的股價小跌 2.4%,其實也代表投資對其早已不甚耐煩,更期待繼任的人選能為英特爾帶來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