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一條隱形的分界線,把歐亞大陸分割成了亞洲和歐洲

亞洲和歐洲在地理上是沒有明顯分割的。亞歐大陸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地理板塊。為什麼並不是一個洲,更多是因為文化,宗教,歷史等方面的原因而非地理因素。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也更多的是一個文化概念而非地理概念。

下面就來詳細說一下這裡面的玄機。

一條隱形的分界線,把歐亞大陸分割成了亞洲和歐洲

現代地理學中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達達尼爾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這一線作為歐亞兩洲的分界線。

一條隱形的分界線,把歐亞大陸分割成了亞洲和歐洲

但實際上,歐亞分界線一直都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在變動,使用時間最長的分界線是“黑海-亞述海-頓河”一線,進入近代以來,才逐漸演變成“烏拉爾山-烏拉爾河”一線。

歐亞分界線最早與希臘人的航海活動有關,當古代希臘人駛入黑海,就認為他們到達了世界的盡頭。柏拉圖在《斐多篇》中就勾勒了這樣的宇宙觀,世界從海格立斯之柱延伸到里奧尼河,從地中海之西到黑海之東,大陸被海水所圍繞。而尼羅河,頓河,多瑙河的源頭正是這片無邊之海。根據約公元150年埃及托勒密的著作復原的《托勒密世界地圖》也表明了歐洲人的世界觀,認為由南向北縱貫黑海的是亞述海,繼續沿亞述海向北是曠闊的頓河。

一條隱形的分界線,把歐亞大陸分割成了亞洲和歐洲

歐洲人把“黑海-亞述海-頓河”作為歐洲的東邊界,更多地是意味著歐洲文化的統治範圍,而非為了標註界線以東是亞洲還是海洋。在中世界歐洲人的眼中的亞洲,主要是指中國,印度或者波斯。對於荒蕪的西伯利亞地區到底歸屬何處,沒有人關心,甚至把西伯利亞當作一片海洋,對歐洲人而言也沒有什麼影響。

亞洲和歐洲邊界線是隨著近代俄羅斯的崛起和東擴而開始產生變動的。16世紀末17世紀初的《世界之鑑》《兩半球世界地圖》中,歐洲的邊界以及擴展到了高加索以北,烏拉爾山脈。這種擴展體現了歐洲對俄羅斯的認同以及俄羅斯帝國的瘋狂擴張。而在這之前,俄羅斯作為一個斯拉夫民族為主體且信奉東正教的國家並不為歐洲傳統國家所認同。他們也並不把俄羅斯視作一個歐洲國家。但在俄羅斯強大起來之後,他們不得不接受了俄羅斯作為歐洲一員的觀點。而基於俄羅斯的“歐洲化”,俄羅斯的東擴自然也就代表了歐洲東擴。然而俄羅斯東擴的腳步實在太快,在兩個世紀的擴張運動中已經將東部邊界擴張到了中國境內。

一條隱形的分界線,把歐亞大陸分割成了亞洲和歐洲

但是無論從哪個時期哪個角度看,將中俄邊界作為歐亞分界線都是不合時宜的。俄羅斯東擴的歷史也是以中華文明為代表的東方文明衰落的歷史,作為一個“非典型”的歐洲國家,在文化層面上需要明確一個歐亞分界線來確立自己歐洲國家的身份而又不影響其擁有廣袤的西伯利亞。而傳統上的“黑海-亞述海-頓河”分界線顯然是把俄羅斯排斥在歐洲國家之外的,因此,俄羅斯人迫切需要制定一個新的邊界來為自己的身份正名。

一條隱形的分界線,把歐亞大陸分割成了亞洲和歐洲

這個新的邊界線最終由彼得大帝是愛的俄羅斯歷史地理學家塔季謝夫提出。以烏拉爾山作為歐亞的分界線。這一設定在18世紀被國際廣泛接受。然而此後俄羅斯人又對這一劃分提出了質疑,並反覆多次。這一過程也表明歐亞分界線更多地是一個文化概念而非地理概念。

一條隱形的分界線,把歐亞大陸分割成了亞洲和歐洲

事實上,歐亞大陸本來就是一體的,在這個基礎上,無論怎麼人為地劃分邊界,都無法達到完全的認可和權威性。大洲與大洲的分界通常是以已有的分界線為基礎來區別洲際,而歐洲和亞洲的劃分則是在預設好兩個大洲之後才開始劃定分界。

歐亞分界線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這其中包含了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鑑的文化認同與排異。儘管歐亞的分界線時有變動,然而歐羅巴與亞細亞作為兩個不同大洲的概念以及存在了幾千年。這種文化上的區分與隔閡,無論山水如何相連,都不會走到一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