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克什米尔人认同巴基斯坦还是印度?

巴哈利亚精英马穆鲁克


克什米尔人认同巴基斯坦还是印度?其实这个问题可能也没有一个特别确定的答案,因为克什米尔之所以能够在几十年都成为一个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也跟其这种复杂性有关。

克什米尔问题的由来

克什米尔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印巴分治时印巴分治方案不完善所造成的。当时英国人蒙巴顿制定的分治方案规定,英属印度的每个土邦按照其王公的决定,自行加入印度和巴基斯坦。而将英属印度分成印度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原因却是因为居民宗教信仰的不同,即印度教徒组成印度,伊斯兰教徒组成巴基斯坦。

制定了印巴分治方案,同时也为印巴克什米尔冲突埋下伏笔的英国人蒙巴顿

其它多数土邦按照这个原则比较好划分,因为其统治者和居民一般宗教信仰相同,信哪个宗教加入哪个国家就行了。但克什米尔却很特殊,首先是它位于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聚居区的交界处,所以境内既有印度教徒也有伊斯兰教徒。其居民的主体是伊斯兰教徒,大约占80%,但其统治者却是印度教徒。

因此在决定加入哪个国家时,克什米尔的统治者马哈拉贾却宣布克什米尔将独立,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也是逃避冲突的一种选择。但不久之后,马哈拉贾却将支持克什米尔独立的首席部长免职,这被解读成为他在为放弃独立,加入印度做准备。之后克什米尔局势陷入混乱,最终演变成了印巴两国直接参战的印巴战争。

克什米尔争端几次成为印巴冲突导火索

最终经过几十年间的三次印巴战争和多次小规模军事冲突,克什米尔地区仍然处于分治状态,印度占领了大部地区,巴基斯坦占领了少部地区。

克什米尔现状

目前印控克什米尔的居民中,穆斯林仍然占了70%以上,而印度教徒却只占20%多。在1947年印巴战争之后,联合国在次年1月设立了印巴问题委员会,建议双方停火并举行公民投票,以决定克什米尔前途。但因为印度政府的阻挠,克什米尔的全民公投一直没能举行。

而现在的印控克什米尔仍然处于印度政府的严密控制之下,克什米尔还是经常会发生抗议印度统治以及各种腐败的活动,有时很多抗议者甚至还会举巴基斯坦国旗进行抗议。

克什米尔人抗议场景

不过具体说到如果让克什米尔人自行选择,他们是否会愿意加入巴基斯坦,恐怕也不能轻易下这个定论。因为克什米尔人虽然也都信仰伊斯兰教,但其多数人所属教派却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教派,叫苏菲派。苏菲派在伊斯兰教内部属于一个神秘主义教派,和伊斯兰主流的逊尼派和什叶派都有些格格不入。而巴基斯坦穆斯林的主流教派则是逊尼派,所以虽然克什米尔以穆斯林为主,但和巴基斯坦在宗教信仰方面也存在一定隔阂。

克什米尔少女

所以如果真让克什米尔人选择,恐怕主张独立的人才是大多数,但现在的地缘政治局面,是没有人会支持他们独立的,所以短时间内,克什米尔估计还是会维持现状。


桃花石杂谈


克什米尔人认同巴基斯坦还是印度?因为工作的原因,小编此前曾到过巴基斯坦和印度,包括巴控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在跟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特别是两边克什米尔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对克什米尔人的心理归属问题有了一些切实的了解。总体上,眼下的克什米尔人认同巴基斯坦多于印度,这里面除了有人口这一因素外,还有三个关键的原因。

其一,多年的残酷政治现实让克什米尔人心理倾向巴基斯坦。

在印控克什米尔采访以及与印度克什米尔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反映共同的一点感受是,在印巴分治过程中,如今的印控克什米尔王公选择了留在印度,而印度政府也承诺给他们很大的自主权。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印度政府多年来并没有把克什米尔当成“自己人”。一个重要的证据目前克什米尔的政客们很难进入印度政治高层,而印度政府给克什米尔议会的权力也非常有限。这让当年选择留在印度的克什米尔王公贵族们非常失望。

其二,印度中央政府对克什米尔的定性是“稳定安全优先于发展”,激起当地人不满。

克什米尔对于印度而言是一个“政治”或“主权”的象征,是一种与巴基斯坦等国进行战略竞争的“角力场 ”。为了确保克什米尔地区的稳定与安全,防止巴基斯坦势力对当地的渗透,以及打击当地的游击武装,印度在克什米尔境内部署了10万军警,并且在当地常年实施宵禁。

举个例子,克什米尔夏都斯利那加本应是印度最有名的避暑休闲胜地,但因为宵禁以及不时暴发的武装冲突,因而,当地经济一派萧条,克什米尔居民的失业率也居高不下,整个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远落后于印度其它地区,从而导致克什米尔青年人对印度政府极度不满。


其三、克什米尔当地的宗教信仰与印度主要宗教信仰有极大的差别。

这种宗教信仰的差异导致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暴力冲突常年不断。

10万印度军警与当地武装之间不时暴发冲突,再加上印巴两国军队的边境交火,让克什米尔当地民众对印度政府又敬又怕。

更让当地民众畏惧的是两国之间的克什米尔领土与主权争端。这一争端成为当地民众与财产安全威胁的导火索。

终一句,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实的考虑,克什米尔民众对巴基斯坦的归属感还是高于对印度的认同,而这一点是值得推敲的重大战略机遇 。


陈一诺


【克什米尔人认同巴基斯坦还是印度?】

克什米尔问题一直就是国际上比较热点话题,为了它巴基斯坦与印度打多次战争,纠缠了半个多世纪,总体来看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没有站到多少便宜,就这样一直僵持着,所以现在的克什米尔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实际控制两部分,北部为属于巴基斯坦,南部属于印度,不过两国均宣称拥有克什米尔地区的全部主权。



要问克什米尔人更认同印度还是巴基斯坦?其实克什米尔地区的人对此非常矛盾。

克什米尔问题源于印巴分治,1947年时任英属印度殖民地总督蒙巴顿与印度和巴基斯坦领导人经过谈判,颁布了《印度独立法案》,又称“蒙巴顿方案”,基本上确定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脱离英国独立,按照英属印度各民族的信仰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和信仰印度教等其他宗教印度。唯一悬而未决就是克什米尔问题,印度克什米尔问题十分复杂,但由于克什米尔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引起巴基斯坦和印度激烈争夺。

克什米尔人口1600万人,面积19万平方公里,位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西部与南亚北部交界过度地带,是南亚通往中东、中亚、东亚等地出口,如此重要的位置,印度和巴基斯坦自然都不愿放弃此地,那就让生活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人十分尴尬了,因为克什米尔人员比较复杂。



克什米尔地区中77%人是信仰伊斯兰教你的穆斯林,20%人是信仰印度教的教徒,其他占比很小人口信仰锡克教、喇嘛教等,如果按照人口比例看,自然是占绝大多数人想加入巴基斯坦,毕竟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但克什米尔地区的统治者是印度教徒,这就让克什米尔地区处于两难境地。

如果加入巴基斯坦,印度教的统治者必然别推翻边缘化,而加入印度,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穆斯林不答应。最好就是谁都不加入,就这样挺着,不过也没有用,克什米尔地区早就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撕成两半。而克什米尔地区还有一派声音要求印度和巴基斯坦放弃对克什米尔的控制,让克什米尔独立,也许这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不过克什米尔已经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吃到嘴里的肉,怎么可能轻易放弃,所以克什米尔问题暂时无解,克什米尔人就永远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以上就是“大正”对于该问题的看法,欢迎评论转发!


大正看世界


实际上,大多数克什米尔人更认同自己是巴基斯坦人。

当年英国抛出了《蒙巴顿方案》把印度次大陆一分为二。英国人划分地盘的主要依据是看宗教信仰,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孟加拉和西北部就成立了巴基斯坦。印度教徒多数的就归印度。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么查谟应该属于印度,而克什米尔应该属于巴基斯坦。查谟是印度教徒占优,克什米尔则是穆斯林居多。
(查谟-克什米尔地图)


14世纪,这里建立了穆斯林的赛义德王朝,随后克什米尔在历史上曾经被阿富汗杜兰尼王朝,锡克教徒统治。在1947年,克什米尔的土邦王公是锡克教徒。由于该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所以印度非常想拿下此地。在印度的策动下,王公倒向了印度,这激起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第一次战争,战争结束后,巴基斯坦占据了五分之二个查谟-克什米尔,印度占有五分之三。在随后1965年,1971年,印度向西进军又拿下了部分地区。总体来说,该地区的主要人口被印度所控制。

印度对于克什米尔非常重视,在这里屯有重兵。当然,当地的克什米尔本地人对于印度并不是太认同。
在印控克什米尔,活动着许多反印武装,他们有些甚至得到了巴基斯坦政府的资助。巴基斯坦政府有时会训练他们,提供武器。而克什米尔的各路武装经常袭击印度驻军。

在克什米尔地区,人们在私下里会认为自己是巴基斯坦人。这里的文化氛围和印度内地格格不入,当地也经常发生反对印度的游行活动和罢工。
在国际上,像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沙特这样的穆斯林国家更认为克什米尔属于巴基斯坦。这些国家的报纸,电视上一提到克什米尔,大多是印度的负面消息。

尤其是沙特,埃及这些国家和巴基斯坦关系紧密。他们是不承认印度对克什米尔的权利的。即便是在西方国家,人们大多也认为此地属于争议地区,并不完全支持此地为印度所有。



朱兴子


一说印巴分治,多人言必称此乃英国佬的阴谋,挑唆群众斗群众,是蒙巴顿故意捣乱,这些言论有些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你要是英国佬,你能怎么办?

英国佬来之前这里的确存在过一个短暂统一的莫卧儿王朝,它首先是突厥人的后裔建立的,英国人到来之前,在内部的拉杰普特人、锡克教徒、马拉特人的反抗下,它已经分崩离析;外部的波斯人、阿富汗人加剧了这个状态;更外部的葡萄牙人、法国人又踏上一脚,后起发力的英国人不仅把这些势力一一打击平复,反而还扩大了英属印度的地盘,把印度半岛人想也没敢想过的缅甸、尼泊尔等国家地区纳入殖民或保护范围。

英国佬对现代印度国家的成立,应记首功,虽然很多印度人会把它记在甘地等人身上。二战之后,丘吉尔下台,英国内部也顺应了世界局势,准备为爱放手,让印度半岛的人民独立自己玩去。

英国人放手之前,出于对多年经营的感情负责任的态度,主持了印巴分立,让信奉印度教的和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们分家,这是老家长最后的一份心意,原则很简单,住在哪片土地上的人们大多信奉什么宗教,就让他们归属宗教属性的国家,无可厚非。

印巴分立本身也是两大教派争执的结果,两大教派并不是英国佬创建的,英国人已经和了二百年的稀泥,他走了以后,没人愿意再去出力不讨好的充当和事佬。

假如强拧成一股绳,这绳子肯定马上绷断,假如分成几十个土邦小国,英国人还真有点过意不去,两分建国已经是最折中、最公道的结果。

印巴一分治,各土邦自行决定跟爸跟妈,最大的土邦之一克什米尔在这个问题上有些挠头,是跟印度爸爸,还是跟巴基斯坦妈妈?

克什米尔的情况很有特殊性,它的全称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克什米尔在北,临近巴基斯坦,查谟在南,靠着印度,看出来了吧,它就处于印巴之间。人口以穆斯林为主,接近80%,信奉印度教的只有20%,问题在于,话语权就掌握在这20%的人手里,邦主信奉印度教。而且信封印度的查谟地区也很委屈,当年的北部地区克什米尔使我们用真金白银从英国佬手里买回来的,为什么要并入巴基斯坦?

但是北部人口占多数的克什米尔人肯定是愿意投奔巴基斯坦妈妈的,所以克什米尔内部达不成共识,邦主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投奔印度爸爸再说。

第一次印巴战争再次打响,在联合国的斡旋下,画了一条停火线,按照这条线,巴基斯坦只占30%,印度占去70%,但联合国也安慰巴基斯坦,这个是暂时的,最终命运要看当地人投票,这一点是巴基斯坦人可以接受的,印度又不爱听了。

所以第二次、第三次印巴战争接连不断打响,直到现在,克什米尔问题一直是印巴矛盾的症结所在,这道题目前看来,无解。


历来现实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谈一谈“克什米尔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颁布了《印度独立法案》(通称“蒙巴顿方案”)给予英属殖民地印度自治领地位,并作了如下安排:(1)根据居民宗教信仰分成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两部分。(2)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3)各土邦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并享有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的决定权;如果不愿加入两个自治领中的任何一个,可以保持同英国的旧关系,但不能获得自治领的地位。“蒙巴顿方案”留下了成为印巴冲突“火种”的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全称是查谟-克什米尔,位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曾经是印度第二大土邦,总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万,其中77%的居民是穆斯林,20%是印度教徒,还有少数喇嘛教徒和锡克教徒。

巴顿方案颁布后,克什米尔大君哈利·辛格当时陷入于两难境地:如果加入印度,广大穆斯林不答应,如果加入巴基斯坦,作为异教徒,他必然难以保持原有地位。因此,他选择“中立”:不加入任何一方,引起当地居民不满和冲突,进而引发印度和巴基斯坦武装冲突。最后,在联合国斡旋下,双方于1949年1月停火,7月,按当时军队实际控制情况划分了两国在克什米尔的军事分界线,印度占领克什米尔五分之三地区,巴基斯坦占克什米尔五分之二地区,克什米尔地区从此一分为二。因此,不能笼统说“克什米尔人认同巴基斯坦还是印度”,而要具体分析。


冯玮


在印巴独立之初时,克什米尔的大部分民众是认同巴基斯坦的

印度在历史上长期以来一直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南亚次大陆在英国人到来之前从来没有真正的完成过统一。即便是印度最强大的莫卧儿帝国也并非彻底的掌控了印度的每一个角落,在莫卧儿的境内还有许多的土邦存在。这些土邦无论在实际上还是名义上都保持独立的,仅仅是向莫卧儿皇帝表示臣服以及按时朝贡罢了,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英国人的到来才宣告结束。

英国来到印度之后彻底的占领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将整这片区域整合为一个国家,而印度人的国家概念也自此开始形成。

在二战之后英国国力大衰,印度独立已成定局。不过鉴于英属印度境内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严重对立,英国政府颁布了一个《蒙巴顿方案》,将英属印度划分为两个国家,一个是信奉印度教的印度共和国,一个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而原先英属印度的各个土邦可以自由选择是加入印度还是加入巴基斯坦。

到1947年,印巴两国的边境已经基本划分完毕,就剩下了最后一个土邦克什米尔还没有表明态度。

克什米尔全称是查谟-克什米尔,位于整个南亚次大陆的最北部,是原先英属印度的第二大土邦。
(克什米尔地图)

在当时克什米尔境内的局势比较复杂,一方面克什米尔底层的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都是穆斯林,希望于加入巴基斯坦。但是克什米尔的上层王公则是信奉印度教的,倾向于加入印度或者维持独立,对此克什米尔的末代土王哈里·辛格大君也十分犹豫。

哈里·辛格本身是印度教徒,担心加入巴基斯坦后自己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可是国内的伊斯兰政党又坚决反对加入印度,这让他举步维艰,进退两难。而此时克什米尔内部的宗教矛盾已经是十分尖锐了,穆斯林于是干脆发动起义试图推翻哈里·辛格的统治。

穆斯林的起义直接导致哈里·辛格彻底倒向印度,随后印度在哈里·辛格的请求下出兵克什米尔。而巴基斯坦也在当地穆斯林的呼吁下出兵介入,于是印巴在克什米尔发生了大规模冲突。

这场冲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一直到1949年年初方才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停战。

本来联合国希望在克什米尔举行公投,让当地人民决定克什米尔的未来。但是如此一来必然就把克什米尔直接送到了巴基斯坦的怀抱中。于是在印度的阻挠下公投最终没能举行。

根据1949年印巴达成的停火协议规定,印度占领了克什米尔3/5土地和3/4人口,巴基斯坦占其余部分。印度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邦政府,巴基斯坦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自由克什米尔政府。

在此后的时间内,印度和巴基斯坦围绕着克什米尔有爆发了多次冲突,印度又侵占了一小部分巴基斯坦的控制区,但双方的停火线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动,局面一直维持到现在。


(今天克什米尔现状)

印度在占了克什米尔南部地区后,一直在这里推行通化政策,试图增加当地人对于印度的国家认同感,但效果并不是很显著。

今天的克什米尔除了加入印巴的主张外,还有一些人希望获取独立,不过这个想法必然是遭到印巴两国的共同反对,更没有实现的可能。

(印控克什米尔景色)


千佛山车神


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分治之后留下来的遗产。而印巴分治之后,是英国为了让这两个国家出现,他们所想象的和不可告人的利益问题,所以故意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留下了伏笔。

印巴主要是以教派的信仰作为先决条件的,分治的主要原因是以宗教信仰的方法作出的。

而属于信仰伊斯兰教的被分配到巴基斯坦,其他宗教归属印度。

但是,克什米尔有有80%的人,都信仰伊斯兰教。而英国却将克什米尔的百分之40的土地划给了印度,而在克什米尔土地上的伊斯兰教的信仰者,他们认为他们应该属于巴基斯坦所有,这个就是巴基斯坦和印度争议的焦点。

在历史上,巴基斯坦和印度是一个国家,所以不能够从历史的脚步说,克什米尔是谁的,但是从引发分子来说,巴基斯坦应该拥有克什米尔,但是,却被英国活生生的划了一部分给印度,这才是造成了印巴就巴基斯坦问题争议的主要原因。

如果现在要问,克什米尔应该是哪一个国家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90%的土地应该属于巴基斯坦,而10%的土地,即非伊斯兰教信仰者应该属于印度。



幸福地带2


克什米尔人大部分认同巴基斯坦,少部分认同印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克什米尔地区信伊斯兰教的人口占百分之八十,信印度教的人占百分之二十。印巴分治的主要原因是两个地区的宗教信仰不同,同时英国也不希望印度统一全印度。

印度一词最开始只是地名,代表了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家。历史上的印度从来没有统一过,即便强大的卧莫尔帝国也没有能完全统一印度地区,真正统一并扩张印度的是大英帝国治下的东印度公司。二战后印度通过不合作运动取得了独立,但他想继承东印度公司的全部遗产,自己跟祖先没完成了伟业由侵略者完成了,却又想继承侵略者的成果,也只有印度一国了!



印度在历史上并不善战,总是不断有外人进入印度建国,因此印度有了人种博物馆之称!印度民族众多,都各自为政,土邦林立,又没有秦始皇一般的雄主统一印度,完成文化与制度的整合!因此印度民族多,宗教信仰多,文化习俗多,不具备完全统一治理的的可能,最终英国按照民族信仰把印度分成两个国家: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地区情况特殊,人口不足百分之二十的印度教占统治地位,人口多达百分之八十的伊斯兰教处在被统治地位!历史上印度教土豪花钱💰买了克什米尔大部分地方,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加入了印度。巴基斯坦对此不满意,多次发起收复失地的战争,最终在联合国的协调下,巴基斯坦取得了克什米尔百分之三十的领土!印巴两国目前还在克什米尔地区时常零星交火,双方对联合国的协调显然还不满意!


大秦铁鹰剑士


印度和巴基斯坦虽然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各说各有理,但是如果论及克什米尔民众的意愿,绝大部分民众在情感上还是更偏重于巴基斯坦,这其中有民族和宗教的原因,也与近年来印度在克什米尔歧视性的治理政策有很大关系。从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以来,印巴已经围绕克什米尔等相关问题大战三场,随着印控克什米尔民众反印情绪的不断发酵,今后印巴还有可能因为克什米尔的纠纷爆发新一轮的武装冲突,对于两个有核国家而言,还是非常危险的。

克什米尔是一道历史谜题,印巴都没有能力解答

克什米尔历史上曾经被多个王朝统治。其中,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是赛义德王朝,在这个王朝的统治期间,伊斯兰教在克什米尔流行,绝大部分克什米尔人改信伊斯兰教一直保持到今天。另一个则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在1845年,英国征服锡克帝国的战斗中,锡克帝国的首相辛格做了可耻的叛徒,英国人为了报答他,在战后将克什米尔地区卖给他,并封他为查谟和克什米尔大君,此后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的上层一直信奉印度教,也为此后克什米尔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二战后,英国在印度的统治风雨飘摇,英国人蒙巴顿为独立后的印度设计了按照宗教信仰进行分治的《蒙巴顿方案》。但是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英国殖民者犯了难,绝大多数克什米尔民众信仰伊斯兰教,希望加入巴基斯坦,但是克什米尔土邦的领导人则提前宣布加入印度,面对难题英国殖民者干脆撒手不管,任由印巴双方通过武力途径解决。对于印度人而言,他们认为在《蒙巴顿方案》的法条框架下,印度理论上拥有对整个克什米尔的所有权,而且克什米尔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拿下克什米尔就可以居高临下俯视印度平原,给印度造成巨大的安全威胁。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克什米尔与巴基斯坦同宗同源、信仰相同,现在克什米尔的人心在巴基斯坦一方,放弃克什米尔会给巴基斯坦带来严重的民族和宗教麻烦。可以说,现在的印巴双方都没有妥协的空间和可能,只能陷入克什米尔谜题之中,长期对峙,平白消耗巨大的国力。

印度对克什米尔的态度,让克什米尔更加人心浮动

印度控制60%的克什米尔领土和75%的人口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但是印度政府深知克什米尔民众仍然心向巴基斯坦,始终把克什米尔人看作二等公民,用一种看守的心态治理克什米尔。长期以来,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部署超过10万人的军警力量,并且在重点地区严格实行宵禁,干扰了克什米尔地区民众的正常生活,克什米尔局势的持续紧张也使得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印度经济开始起飞,但是印度依然在克什米尔问题上骑虎难下,不敢轻易改变对克什米尔以保安全、保稳定为主的治理政策,使得克什米尔地区与印度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

此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伊斯兰极端思潮开始影响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地区,克什米尔民众武装反抗印度统治的斗争愈发激烈,使得克什米尔乃至整个印度的反恐局势日益严峻。2008年11月26日,克什米尔虔诚军在孟买泰姬玛哈五星级酒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恐怖袭击事件,195人死亡,295人受伤,其他各种零星的袭击事件更是此起彼伏。印度政府在克什米尔地区保持高压的反恐态势,也令印度人与克什米尔人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如果现在在克什米尔组织全民公投,至少超过八成的克什米尔人愿意加入巴基斯坦。但是现在印度的综合国力已经远超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政府没有办法从印度手中夺回克什米尔,克什米尔民众自行独立的希望也比较迷茫。而一向信奉人权大于主权的英国等西方国家,又采取双重标准,拒绝支持克什米尔民众的诉求。克什米尔人的愤怒情绪只能继续积累,这种矛盾爆发之时还会给印巴两国特别是克什米尔民众带来巨大的灾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