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宋朝的“词坛之龙”是谁?

在宋朝群星璀璨的词坛上,有这么一个人:他武功盖世,抱忠仗义,曾一度让金军闻风丧胆;他词风豪放,文辞宽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称得上是两宋之冠。他的词被后人称为“英雄之词”。他本人也被后人称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辛弃疾。

宋朝的“词坛之龙”是谁?

辛弃疾出生在金国统治下的山东济南。按照出生地划分,他应该属于金国人。但是辛弃疾自幼就对汉人建立的宋朝充满了无限的情感。在他22岁那年,中原地带的汉人爆发了反抗金国统治的大起义。声势最浩大的就是济南人耿京领导的队伍。辛弃疾也参加了耿京的义军,担任耿京的掌书记,负责文书和印信工作。

随着义军的发展壮大,耿京和辛弃疾商议,决定投奔江南的南宋朝廷。派辛弃疾前往建康面见宋高宗赵构。就在从建康返回的路上,辛弃疾得到了耿京被杀的消息。原来起义军中出了个叛徒张安国,张安国杀了耿京之后,率众投降了金国。为了给耿京报仇,辛弃疾只带领了五十人,去面见张安国。在五万人的金军大营之中,抓住张安国,把张安国带到了建康,交由南宋朝廷发落。可以称得上是“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宋朝的“词坛之龙”是谁?

辛弃疾不仅仅武功高,同时他也是一个军事奇才。在他归宋以后,曾经建立过一支抗金部队。在南宋和金国的南北对峙当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象岳飞的岳家军一样,辛弃疾的部队也曾经让金国人闻风丧胆。辛弃疾的一生也和岳飞一样,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是他的拳拳报国之心同样也没有得到南宋朝堂的认可和支持。

辛弃疾一生的志向都在恢复中原的战场上。直到英雄暮年,回想起年轻时候的金戈铁马,辛弃疾依然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同时心中也充满了“报国无望”的落寞。这在他的词中表达的淋漓尽致。今天我们就欣赏一下他的《破阵子》,来领略英雄的情怀。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亮的首词。翻译成现代文就是:醉意中拨亮油灯,仔细端详自己的宝剑。多么希望在梦中能够回到吹起号角的军营啊。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牛肉,各种乐器一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战马奔弛就像“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的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去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的我已经白发苍苍,再也不能报效朝廷。

宋朝的“词坛之龙”是谁?

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词,描写的是辛弃疾梦想中的抗金军营生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两句表达了词人的雄心壮志。“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六句则是表达了辛弃疾对于战争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其中的“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个典故。晋朝时期,国舅王恺有一头非常名贵的牛,叫做“八百里驳”。王恺对这头牛非常爱惜。有一个叫王济的人,和王恺打赌,两人比赛射箭。王济一箭射中靶心获得了胜利。取胜后的王济,就用千万钱买了王恺的牛。然后让下人把牛杀了,取出了牛心。这里用八百里分麾下炙,言外之意就是打败金国,把金国的珍宝分给将士们。“马作的卢飞快”中的“的(dí)卢”是一种宝马的名字。在《三国演义》中刘备骑的马就是的卢马。

宋朝的“词坛之龙”是谁?

词的前九句,都是充满了豪情壮志,属于典型的豪放派风格。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却使前面九句表现出来的意气风发瞬间变成了悲壮。表达了辛弃疾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无法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悲愤之情。这也是自己一生政治身世所发出的悲愤之声。

这里是乾訸书苑,这里有文学,有历史,有远方,还有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