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網貸防雷術

近期網貸行業,頗不寧靜。自沃時貸清盤雷,似乎開啟爆雷模式,好好理財清盤、多平臺被賣…

15號晚10:30平臺公告:以“提升用戶體驗”“系統升級”為由,暫停運行。估計很多投資人都沒反應過來,甚至不相信:平臺已經爆雷。實際,平臺已經2個月沒發工資;15日,唐小僧被經偵上門。這家平臺暴雷引發的震動,估計不亞於e租寶。

唐小僧背後的資邦金服,除唐小僧外,有多家資金端平臺。比如,網貸的馬上貸、遙旺理財,財富管理的資邦財富。僅唐小僧就有750億成交,資邦體系平臺總共有有多大規模,根本無從知曉。

當然現在深究這些都沒用,要緊的是:接下來該如何投?入行以來從未踩過雷的小洛,他的經驗應該能給大家一點參考。值得一提的是,小洛不但是P2P投資人還是網貸從業者。


網貸從業者自述:入行越久,膽子越小!

小洛是北京一家P2P平臺的運營管理人員。令小洛驕傲的是,入行三年來從未踩過雷。

“沒什麼訣竅,主要是多方打聽,綜合分析,堅持投短期標的,只要收益達到心裡預期就可以。”小洛說,資產端的嚴謹和風控到位比什麼都重要,“我也只能看準半年以內的風險性,遠了hold不住。”

網貸行業裡的內幕很多,時不時就能看到平臺跑路,投資投成股東的案例被人津津樂道,派臥底、找黑客、搶車、打架的惡性競爭也並不鮮見,部分平臺的掛靠假乾爹、自融自擔、變相超額等現象更是成了公開的秘密。

小洛慶幸自己就職過的幾個老東家還算比較“善良”,但也出現過數據洩露事件。被洩露的核心用戶數據包括投資人的姓名、聯繫方式,以及平臺的一些運營數據,不僅影響投資人的信息安全,還影響平臺的正常運轉,所造成的影響不言而喻。儘管相關部門成立了調查小組,但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小洛回憶,根據時間節點,數據洩露疑似競爭對手為爭搶客戶所為。除了數據洩露,資產端的壞賬也很可怕。

小洛透露:很多人投資前,都會看平臺的壞賬率是多少,那些壞賬率為零的幾乎都隱瞞了真事數據。媒體和用戶口中評價非常高的某平臺,壞賬率高達30%,幸好最後被接盤。幾乎待收超過1個億的平臺都有壞賬,做金融最關鍵的是資金流動性。

而關於壞賬率,行業並沒有統一的計算標準,宜人貸是將超過90天的逾期定義為壞賬,計算時用逾期90天以上的借款本息減去累計催回逾期90天以上的借款本息,再除以統計週期內促成借款的本金總額。

小洛對這種計算逾期率的方法還是比較認可的,“但這也只是針對信貸,抵押貸款並不適用。”小洛稱,很多平臺披露的數據都不真實,所以投資人無法計算平臺的壞賬率。

此外,小洛還透露,儘管監管層面杜絕了超級借款人模式,但未來一段時間內依然可以繼續運作。“因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產品經理們已經找到了完美繞開監管的策略,真的是完美到你不敢想象。”

“在這個行業待久了,什麼都不敢相信了。就算是排名靠前的平臺,內部也很黑……”小洛直言,進入P2P後,自己最大的變化就是膽子越來越小。

與其說是膽子越來越小,不如說心思越來越縝密。以前投資,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現在則是謹小慎微、如履薄冰。

其實,每一個投資人都要從很傻很天真的小白,歷練成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兵。在沒有接觸P2P之前,小洛的理財概念中只有——餘額寶。

“以前一說到網貸,就會想到騙子,懷疑它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所以比較排斥。後來工作上接觸到這個行業,瞭解到網貸的社會作用,開始認可網貸的存在必要性。”從排斥到慢慢接受,小洛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在網貸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小洛就開始了P2P的投資生涯,第一筆投資了100塊。

第一次薅羊毛必然是擔驚受怕,怕踩雷,怕跑路。曾經薅過一段時間羊毛,主要是操作太麻煩,需要記住很多平臺和賬號,也賺不了幾個錢。後面基本不薅小平臺的羊毛了,只參加一些熟悉平臺的活動。薅羊毛很容易上癮,對收益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一旦有了這種心理,就很容易踩雷。

小洛坦言,他還是小白的時候,比較看重平臺的乾爹是誰,有沒有風投或者國資背景,交易量如何,還會結合其他投資用戶的評價。當時的投資狀態,基本就是小額的投資,不敢多投,一個平臺要考察3個月,才敢投大額。對於他來說,5萬就算大額了。

從事P2P運營後,小洛小賺了一筆,身邊的七大姑八大姨也跟著他投資,告別資金站崗。目前,小洛只敢投資自己運營的平臺,別的平臺幾乎不敢投資。即便同行推薦,他也會再分析一番再做決定。“風險都差不多,自己平臺的風險還能提前獲知,更安全一些。”

雖然大家都知道投資有風險,但在進入P2P以後,很多人還是抵擋不住高收益的誘惑,自己已預判到平臺有問題,卻總想著再撈最後一筆,然後就像滾雪球一樣,投入的越來越多。

小洛看到過太多的投資人,揹著家人把所有家當都賭進去,結果賠的血本無歸。對於網貸“小白投資者”,小洛給出了三條建議:

1、做任何投資,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

2、中小平臺最好選擇有抵押質押的標的,因為信用類債權很考驗風控能力,中小平臺一般風控不咋地,出了事兜不住;

3、大平臺可以考慮投信用類債權;沒有好的選擇就投資之家TOP10吧,不要盲目亂投。


延伸閱讀

央行:認清這六條,網貸不上當

事實上,早在2016年9月,央行已經開始為網貸正名,並第一次公開普及網貸知識,同時央行表示,“合規經營的網貸應當予以支持和鼓勵”。在央行提供的宣傳冊中,它提供了識別高風險P2P的六大維度:

第一,證照是否弄虛作假。央行提醒大眾查看P2P網貸機構經營主體的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開戶許可證以及網站的ICP證或ICP備案是否真實。

第二,是否自行擔保。央行再次強調P2P網貸機構不得對投資人承諾保本保息。

第三,有無銀行資金存管。如果P2P平臺沒有將資金存管在銀行,就存在較大的挪用資金風險。

第四,利息是否超高。從過往的情況來看,一些“跑路”的P2P網貸機構,大都以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24%來誘惑投資人。近兩年來,一些P2P平臺不再是發利率獎勵+投標獎勵,而是升級成名義利率+各種紅包+各種返現,將實際年化收益率提高到20%以上甚至更高。這樣的機構跑路的可能性非常之大。當然,如果加上鼓勵性質的福利,綜合收益在安全區間範圍內的可以不算作此類。

第五,是否發大量秒標快速圈錢。“秒標”是指投資後即刻返還本金和利息的營銷獎勵模式,因為時間短、收益高和回款快,一度成為新平臺吸引投資者的營銷利器。如果一個平臺常發秒標,可能是跑路前兆。

第六,對借款人或資金流向是否清晰披露。正規的P2P網貸機構,能讓投資人看到資金流向,關注到項目進展,乃至逾期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