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孝感七市區縣,孝行千年頌,觀音天下緣

孝感七市區縣,孝行千年頌,觀音天下緣

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析安陸縣置孝昌縣,以東漢董永賣身葬父孝行感天而得名。五代後唐同光二年(924年)避皇祖李國昌諱改孝感縣。1983年改設孝感市,1993年撤孝感地區升地級市。

孝南區

1993年改原縣級孝感市為孝南區。有七仙女傳說。清乾隆時邑人嚴石舫有《天孫錦》雜劇,沈祥祖《邑中雜詠》:“不信仙人夜渡河,都將軼事豔金梭。譜成一曲《天孫錦》,足抵陽春白雪歌。”

孝感七市區縣,孝行千年頌,觀音天下緣

應城市

南朝宋析安陸縣置應城縣。據《今縣釋名》:“縣近應山,故名。”民國《湖北通志》:妙高臺在“縣西北半里,其臺四方如印,又稱印山,亦稱應山。縣名應陽、應城皆源於此。”1986年改設市。

孝感七市區縣,孝行千年頌,觀音天下緣

安陸市

春秋為鄖子國地,秦置安陸縣,治今雲夢縣,東晉末移治今縣。歷為江夏郡、安陸郡、安州治。北宋宣和初以神宗潛藩於此置德安府,後歷為德安府、州治。據《今縣釋名》:“縣西有大安山,縣在大安之陸。”另據民國《湖北縣政概況》,以縣南古為雲夢澤,地勢高平少水患,取“安於陸地”之義得名。1987年改安陸市。

孝感七市區縣,孝行千年頌,觀音天下緣

漢川市

漢為安陸縣地,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置甑山縣,隋大業末縣廢,唐武德四年(621年)復析漢陽縣置 川縣。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改義川縣,以竟陵義水(即今天門河)流經得名。太平興國二年(977年)避太宗趙光義諱改漢川縣。以漢水橫貫得名。熙寧四年(1071年)廢,元祐元年(1086年)復置。1997年改設漢川市。《讀史方輿紀要》引《水利考》:“漢江入縣境分二流,一由張池口經縣南,一由竹筒河出劉家隔。二水複合流出漢口。

孝感七市區縣,孝行千年頌,觀音天下緣

孝昌縣

南朝宋置孝昌縣,以東漢董永孝行感天而得名,取因孝而昌之義。五代後唐避皇祖李國昌諱改孝感縣。《搜神記》:“漢董永,千乘人。……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主人知其賢,與錢一萬,遣之。永行三年喪畢,欲還主人,供其奴職。道逢一婦人曰,‘願為子妻。’遂與之俱……主曰,‘婦人何能?’永曰,‘能織。’主曰,‘必爾者,但令君婦為我織縑百匹。’於是永妻為主人家織,十日而畢。女出門,謂永曰,‘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償債耳。’語畢,凌空而去,不知所在。”1983年改孝感市,1993年升地級市,復於北境析置孝昌縣。

孝感七市區縣,孝行千年頌,觀音天下緣

大悟縣

北魏置東隨縣,隋開皇九年(589年)改禮山縣,1952年改大悟縣。以大悟山得名。《讀史方輿紀要》:“(孝感)縣東北三十里有大伍、小伍山,以重山疊嶂,遙望若行伍而名。疑即大悟之訛也。”

孝感七市區縣,孝行千年頌,觀音天下緣

雲夢縣

西魏大統十六年(550年)析安陸縣置雲夢縣。以古云夢澤得名。《讀史方輿紀要》:“祝穆曰:‘左氏言夢則不言云,言云則不言夢。然則雲夢實二澤也。’《漢陽志》雲:‘雲在江之北,夢在江之南,今巴陵、枝江、荊門、安陸之境,皆雲有云夢。蓋雲夢本跨江南北,為澤甚廣,而後世悉為邑居聚落,故地之以雲夢名者非一處。而安陸之雲夢尤最著’雲。”

孝感七市區縣,孝行千年頌,觀音天下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