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開原市兩座清代贔屓被村裡私賣 村民找到卻無法運回

鐵嶺城東北百里,開原市下肥鎮上豐村原有兩座清代贔屓(bixi),去年10月末,兩座贔屓被村裡賣掉。

“這兩座贔屓都是清代的,一個是道光年間,一個是同治年間。”村民說,算年頭,兩座贔屓都已經快200年了,且村民們對它也有感情,就這樣被賣掉,心中不甘。

村民們多方尋找,雖然找到了贔屓,卻無法運回。事情的關鍵在於,兩座贔屓到底是不是文物?

开原市两座清代赑屃被村里私卖 村民找到却无法运回

執法人員現場查扣。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特派鐵嶺首席記者 趙天乙 攝

村民們的共同記憶

“我們這原來有座關帝廟,也叫老爺廟。”村民林長威說,上個世紀中葉,關帝廟被拆毀,但是廟前的兩座贔屓被完整地保留下來。

“一個是清代道光年間,一個是清代同治年間,碑帽上一個刻有萬古流芳,一個刻有永存不朽。”村民程慶山說,兩座贔屓都是七眼透龍碑,按照清朝規矩,至少是三品以上大員才有可能立此碑文。

“廟宇被毀掉後,兩座贔屓被安放在當時的小學校。”林長威回憶,小的時候經常和同學們爬到贔屓身上玩耍,也是村中幾代人共同的成長記憶。

村民們說,1979年,村裡發過一次大水,村民們就將兩座贔屓埋在村附近臺子山下小河附近。2014年,村裡面要建設文化廣場,村裡決定,將贔屓挖出來,安放在廣場作為景觀。贔屓挖出後,放在村部院內。2016年文化廣場建成後,贔屓並未安放,而是放在了村路邊。

兩座贔屓不見蹤跡

這一放就是一年多。正當村民們盼望何時能安放時,2017年10月25日,村民們發現,兩座贔屓不見了。

“當時非常氣憤,這可是祖先留下來的東西。”村民楊會文說,我們村民對這兩座贔屓是充滿了感情的,就這樣沒有了,村民們難以接受。

“我找到村裡,被告知東西賣到撫順清原滿族自治縣。”程慶山說,但有村民看見,平板汽車拉著東西向西開去,與清原縣城方向相反。

按照這樣的線索,村民們在開原市老城鎮的一家古玩店發現了這兩座贔屓。

“村裡的說法是,村民們都同意並按了手印。”程慶山說,可村民們壓根就不知道這事,村賬目中兩座贔屓的價格是4.7萬元。

此後,村民們報警也找到了開原市文化局。可事隔半年多,事情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是否屬文物需專家鑑定

5月21日下午,開原市文化局副局長韓偉接受了記者採訪。“我們接到舉報後,曾到當地進行調查。”韓副局長說,村裡面拿出了印有村民手印同意的文字材料,因此就沒有繼續調查,村民們也沒有反映兩座贔屓的去處。

對於記者提供的線索,兩座贔屓就在開原市老城鎮時,韓副局長表示驚訝。在記者的要求下,韓副局長請示後表示,當天下午可以和記者一道去古玩店。古玩店老闆告訴記者,東西確實是上豐村的,花錢買的。記者暗訪時,古玩店老闆表示,這對東西對外出售的價格未定。

當日下午3時,執法人員趕到現場後,對擺在古玩店門前的兩座贔屓進行了查封。韓副局長表示,之後會上報鐵嶺市,請省裡專家鑑定這兩座贔屓是否是文物,依據鑑定結果再進行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