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對歷屆茅盾文學獎獲獎或入圍作品印象深的有哪些?為什麼?

金色的二月


第一部完整的讀完的茅盾文學獎作品,是路遙平凡的世界。可以說是鴻篇鉅著,比較詳細的展現了我國七八十年代的城鄉社會生活。很多人肯定對主角少平、少安很熟悉。書裡讓我印象深的情節有三處,一處是少安的磚廠成功後,他的妻子卻得了癌症的情節;二處是田曉霞死於洪災,這兩處描寫讓人有點想不通作者安排這種認真勤勞的人最後卻沒有好結果的用意到底想表達什麼,不都是說好人有好報嗎。最後一處是關於金波的,雖然是配角,但書中描述他失戀後的情節讓人記憶尤深,不停地吹著在那遙遠的地方,像是在哭訴又像是在召喚,當時把我一個大男人都看哭了。

後來接著又看了同樣是陝西的作家陳忠實的白鹿原,這部小說同樣精彩,裡面關於田小娥的描述,很開放;還有就是朱先生最後好像是變成了一隻鹿,很迷信。作者寫這兩個人物肯定有深意,但是我不懂,所以記憶深刻。在當時整個社會作風那麼嚴謹的情況下,能出品實屬不易。

那時候書荒,完整的看完這兩部作品後,突然就喜歡看茅盾文學獎了,覺得描述太能打動人心了。


接著又看了好幾部,簡短的說一下印象深刻的地方:


塵埃落定:作者的名字就讓我印象深刻,阿來!全篇風格給人感覺像看卡通片,但整篇給人一種很獨特的感覺,神秘而又浪漫。

穆斯林的葬禮:全文都有穆斯林的氣息,裡面的人物名字起的都很好聽,但結果卻大都悲劇,看完讓人有點壓抑。

張居正:最大的感覺,就好像前面所有的高潮都在為後面張居正一家子基本被餓死做鋪墊,小說後面關於張居正死後清算的描述簡直慘烈。

芙蓉鎮:只說一下,小說把那十年動盪的時間裡,把人性的扭曲和光輝、社會的苦難描寫的淋漓盡致。想了解那十年的底層社會的模樣,看這一本就夠了。

茶人三部曲:印象最深的是作品前面描寫都很好,但到最後寫政治的時候,讓人感覺作者像是被人掐住的喉嚨,說話含糊不清,想說又說不出來。


所有的茅盾文學獎作品都有它令人深刻的情節描述,這裡只是拋磚引玉,簡單地說一下。


大額頭者


印象最深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愛稱一一“最可愛的人”的首創者,魏巍老師的小說巜東方》,它塑造了排除萬難丶堅不可摧的中國人民的形象,歌頌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丶不畏強暴的精神,是茅獎中不可替代的大氣之作,是那些反映個人恩怨的書生之作所不可比肩的。


領袖詩人盧偉宗


應該是去年的《牽風記》。

《牽風記》是現代作家徐懷中創作的長篇小說,2018年發表於《人民文學》,2019年8月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該小說以1947年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為歷史背景,講述女主角汪可逾入伍投奔光明卻在19歲不幸犧牲的壯烈故事。小說圍繞著三個人和一匹馬的故事,以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式描寫戰爭,以特別的膽略探尋戰火中的愛戀與人性,為大眾展示了犧牲者的平凡和格局的偉大,描繪出了普通人豐富的精神世界。

出生於1929年的徐懷中,現在領獎臺上的那一刻,運動鞋,上衣裡面的衣服稍微長些,已經露出些,外穿運動裝上衣,90多歲的他,給我們愛好文學的人,是莫大的鼓勵和激勵。藝術無止境,追求永不老。任何時候奮發,都來得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