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突泉縣林業局發揮地區林業生態扶貧優勢 助力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突泉縣林業局發揮地區林業生態扶貧優勢 助力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突泉縣位於興安盟中南部,是自治區重點扶持革命老區、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總人口30.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1.6萬人,2018年建檔立卡貧困戶7460戶,15283人,貧困發生率6.3%,其中通過生態護林員、退耕還林補助、公益林補助等林業生態扶貧項目幫扶貧困戶2934戶,6375人。是自治區重點扶持革命老區、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一直以來,為充分發揮生態扶貧優勢,集中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我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增綠、護綠的過程中迸發綠色力量,托起增收希望。

突泉县林业局发挥地区林业生态扶贫优势 助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生態就業帶動脫貧

一是生態護林員促脫貧。突泉縣現有林地總面積308.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8.53%。為了保護好多年來全縣林業發展成果,使突泉的山更青、林更密,使貧困群眾實現山上就業,家門口脫貧,我縣結合生態護林員項目,2016年、2017年兩年選聘生態護林員679人,新增管護面積61.9萬畝。基本上實現了全縣9個鄉鎮,188個行政村生態護林員全覆蓋。生態護林員在完成管護任務的前提下,每年享受國家護林補助1萬元,年獲得國家補助679萬元、年人均增收4122.6元,基本實現了一人上崗,全家脫貧的目標。

二是專業合作社促減貧。我縣現有林業專業合作社32家,為有效提升減貧成效,使貧困群眾致富有希望,生活有奔頭,我縣強化政策引導,發揮專業合作社示範帶頭作用,通過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勞務輸出等方式,幫助其發展,帶動其脫貧。九龍鄉長春嶺葡萄種植基地採取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託管的模式建設。2018年,合作社解決19家貧困戶,36名貧困人口務工問題,使貧困人口增收53234元。學田鄉李子園2018年承包給天興種植養殖合作社經營,合作社通過勞務輸出帶動貧困戶10戶,貧困人口20人就業,年均支付勞務費用4萬元左右。水泉鎮合發村葡萄園於2017年建設,2018年利用林下經濟收入,帶動貧困戶24戶、貧困人口60人參與勞務輸出。

三是造林務工促增收。我縣在實施重點區域綠化、三北防護林等造林工程實施過程中,鼓勵造林公司聘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促進其增加務工收入。天響林業科技示範園區主要以林果產品生產經營為主,延申發展旅遊、餐飲、採摘等經營項目。該公司自建成以來,通過組建造林公司,為本地建檔立卡困難群眾提供就業機會,園區內60%以上務工人員來自貧困家庭。2018年春季,該公司一次性僱傭貧困人口9人進行造林。此外,還僱傭5名貧困人口長期在該公司從事造林、撫育和後期管護、管理等工作,僅2018年春季已為貧困戶開資近10萬元。

突泉县林业局发挥地区林业生态扶贫优势 助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生態項目促動脫貧

一是國家退耕還林補助。陡坡耕種造成的水土流失,導致部分地區陷入“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惡性循環,實施退耕還林是我縣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補貼收入、務工收入、產業收入的有效途徑。經過調查梳理,我縣退耕還林工程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面積達1.1萬畝,國家補助為90.00元/畝,涉及貧困戶1048戶,貧困人口2214人,僅退耕地補助一項可促使年人均增收444元。

二是國家生態公益林補助。根據公益林補償相關規定,我縣按照14.25元/畝的國家補助標準,及時為1207戶貧困戶,2514名貧困人口,兌現1.22萬畝的公益林補償資金,帶動貧困戶年人均增收70元。

三是林業重點工程補助。一直以來,我縣在林業重點項目安排和計劃任務下達時,盡最大可能向貧困鄉鎮造林項目傾斜,達到增收脫貧的目標。2018年,我縣依據相關規定和技術規程,結合現地,將水泉鎮合發村120畝葡萄設計為2016年三北造林工程,每畝可享受國家補助500元,累計補助資金達6萬元。將九龍鄉長春嶺村葡萄基地,其中的424畝設計為2018年三北造林工程,預計將補助資金21.2萬元。此外,還將其中230畝設計為自治區植被恢復項目,涉及補助資金30萬元。將六戶鎮和勝村周家屯貧困戶栽植100畝果園,設計為三北造林工程,享受補助資金5萬元。將六戶鎮和勝村張家窪101畝果園,設計為植被恢復項目,享受補助資金10萬元。與此同時,縣林業部門還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全程進行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突泉县林业局发挥地区林业生态扶贫优势 助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四是政府租地造林補助。結合造林綠化與農民增收相結合的工作思路,我縣通過在主要公路兩側實施租地造林工程,按照每畝年補助700元的標準,為農戶兌現補助資金促進增收。目前,在突泉縣學田鄉、六戶鎮、杜爾基鎮、永安鎮等鄉鎮共涉及租地造林面積240.35畝,涉及貧困戶85戶、人口195人,租地資金16萬餘元,可實現人均增收863元。

突泉县林业局发挥地区林业生态扶贫优势 助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生態產業拉動脫貧

一是發展果樹經濟林,提升脫貧造血功能。2018年,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突泉縣共落實果樹經濟林面積近1.2萬畝,其中貧困人口栽植果樹經濟林面積近1300畝。包括學田鄉常樂村沙果園34畝,六戶鎮和勝村沙果園153畝,九龍鄉長春嶺葡萄種植基地近660畝。與此同時,為加強林果產品轉化,增加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我縣以本土企業寶潤紅酒為依託,通過“企業投資+扶貧貸款”,採取“公司+集體經濟+合作社”模式,在九龍鄉長春嶺村發展葡萄種植基地1335畝。企業通過提供項目建設所需苗木、技術和果品回收的方式,減輕貧困戶負擔,確保果品銷路。該公司還在貧困戶自願的基礎上,2017年向441戶貧困戶借貸1323萬元,每戶3萬元,按本金10%進行分紅,全年兌現貧困戶分紅132.3萬元;2018年向60戶貧困戶借貸300萬元,每戶5萬元,每戶可參與分紅0.3萬元,目前已經到戶0.1萬元。目前該項目已實現“一帶三”的目標,即通過發展一個果樹經濟林項目,帶動增強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帶動鄉村旅遊發展。此外,縣林業部門還對已培育成型的果樹經濟林,在提檔升級,健全產業鏈條上下功夫,全年計劃發展專業合作社30個、果園350個;選擇重點村建設每個不超過600平方米保鮮庫40個;發展林果示範村9個;建設規模化林果示範基地 18個;發展林果科技示範戶100戶。力爭使全縣林果業從育苗、種植到基地建設、加工、儲存銷售形成了產業鏈條,為貧困戶穩定增收開闢渠道。為保證合作社及農民發展林果業的資金需求,我縣還引用金融活水,積極幫助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申請貸款和政策補助,造林超過50畝的,即可享受盟、縣兩級每畝100元的補貼政策。

二是發展林下經濟,激發脫貧活力。我縣通過走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的路子,鼓勵貧困戶利用林間空地種植矮棵糧經作物來增加收入,學田鄉學田村李子園於2016開始建設,2017年完成,面積近500畝。今年,在縣林業部門的指導下,貧困戶利用林間空地間種矮棵糧經作物黃豆增加收入。水泉鎮合發村葡萄園於2017年建設,2018年將利用林間空地間種胡蘿蔔,作物的收益用於貧困戶的勞務輸出,平均每畝可收入2500元左右。

突泉县林业局发挥地区林业生态扶贫优势 助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是發展生態旅遊,增強脫貧後勁。

我縣圍繞“生態立縣、旅遊富民”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扶貧,堅持以生態旅遊為平臺,積極探索以扶貧開發促進生態旅遊開發、以生態旅遊開發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新路子。2018年,我縣對突泉縣曙光園區內的天響林業科技示範園區、聚美恆果公司進行重新打造提檔升級,項目區建成後,將成為盟內集產業、觀光、休閒、試驗於一體的果紅花香、高效優質的林果示範基地。在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務工收益的同時,為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