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小”的保險公司靠譜嗎?

梁寶明


這個疑慮拆開來其實是以下兩點擔心:

1.買了小公司的產品,它的理賠服務會不會不如大公司好?

2.買了小公司的產品,它會不會倒閉,如果倒閉了那我的保單怎麼辦?

一、小公司理賠服務不如大公司好?

我們分開來講,理賠和服務。

理賠

保險產品其實就是用戶與保險公司之間簽訂的法律合同,我現在交錢給你,假如將來我不幸遭遇了合同列明的風險,那麼保險公司履行賠付的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保險產品是非常標準化,非常有據可循、有法可依的商品,最終能不能理賠,與案情是否在合同條款規定範圍內有關,與公司大小無關。

我們可以為其他商品支付品牌溢價,比如衣服鞋子,小黑只穿耐克阿迪,即便價格很高,他也願意支付這一部分品牌溢價,其中一個最基本的原因是實體產品的品牌可以有效保證對應產品的質量、設計感、穿著體驗,避開錯誤的選擇,當然對品牌價值觀的認同同樣也可能構成原因。

但是“理賠”是沒有多少品牌溢價的,就算我買了全世界最好的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如果我遭遇的風險不在保單合同列明的範圍內,那麼也是不會得到理賠的。反過來,如果我買了A公司的B產品,最終遭遇了合同列明的風險,我可以在A公司得到理賠;我也買了C公司的D產品,而D產品的合同條款與B產品是一樣的,那麼我同樣可以在C公司得到理賠。

所以具體到每一份保單,決定我們最終能不能得到理賠,與公司無關,與保單合同、遭遇風險有關!而發生理賠糾紛的情況總結起來更多的就是:保險公司對於條款的定義與我們對於條款的理解和認知之間有偏差,我們認為可以賠的,保險公司以不在理賠條款範圍內為由拒賠。

這種情況的發生可能有多種原因造成,比如保險銷售人員在推銷產品時,未向客戶解釋清楚保障條款;再比如認知上的偏差,一個典型的例子,意外險中的猝死,我們可能將其理解為意外,然而猝死是不符合保險條款對於“意外”的定義的。

諸如此類,都有可能造成理賠糾紛,歸根結底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雙方對於保單條款的理解和認知上存在差異。

服務

大白的同事之前曾購買過一款短期萬能險,當時的產品設置是1年後退保即無費用(這類產品現在都已經下架),但是她退保的時候發現忘記了保單密碼,網上也不能重設。保險公司給出的解決辦法是隻能週一到週五去分支機構才能退保,這意味著起碼需要請半天假,她覺得太麻煩,於是默默選擇等整個合同到期再說,畢竟為此請半天假去處理也不太值得。

這樣的服務對我同事來說就不能算是讓人滿意的。服務是一個非常具象化的事情,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客服電話是否隨時能接通,接通之後是直接人工服務還是機器人語音指引一大堆之後才能和人說上話;又或者報案之後能否及時響應,理賠人員的態度如何;從發起理賠到拿到理賠款,流程是否便捷順暢……這些具體而微的事情,不要說不同的保險公司會有差別,同一家保險公司的不同分公司也會有差別,不同的時期也會有差別。

具體到每一個案件上,我們很難對大小保險公司的理賠服務做出任何評比,理賠是有法可依的,服務是因時因地因人因案因情況而異的。那麼放大數據量從整體理賠數據上來看呢。

保監會公佈的2017年前三季度人身險公司萬張保單投訴量排名中,投訴量最小的前20家保險公司中(展示所限,此處只截前20名),有大公司,小公司同樣也不少。雖然排名每個季度都會有變化,而且由於小公司在絕對數量上要遠遠多於大公司,所以不管是前20名還是後20名,小公司上榜的數量都要遠遠多於大公司,所以從大小公司在排名中所佔比例來看,並不能得出小公司理賠服務就一定比大公司好或差的結論。放大到整體數據來看,理賠服務的好壞與保險公司的大小之間也無明顯關係。

二、保險公司會不會倒閉

嚴格來說,會,但現實情況是,至今為止,中國沒有一家保險公司倒閉。保監微課堂曾寫過一篇推文對中國保險行業的監管進行詳細解析,大家可以點擊“擔心保險公司會倒閉?鬧哪!”查看,相信看完會對中國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監管環境心裡有底兒。

三、當我們談論大公司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我們平常所說的大公司,一般來說是指大品牌,知名度高的公司,這更多是得益於其廣告投放。然而我們需要搞清楚的是,鋪天蓋地的廣告投放屬於保險公司的宣傳行為,目的是為吸引更多人關注到該公司,進而產生購買行為,也就是說廣告是對保險公司的銷售數據負責,對收入負責的,但跟理賠關係不大。

所以我們應該明白我們平常所說的知名度與保險公司投入廣告宣傳的力度有關,但是跟其理賠扯不上關係,這壓根兒就是兩碼事。


大白讀保


經常有用戶跟我們的保險規劃師說他只想買大公司產品,要推薦就給他推薦大公司的,為什麼大家只認大公司呢


首先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有一樣的心理,在買一個不太熟悉的東西之前,都會先選大牌子,比如說女性買化妝品就都選大牌子,就是名氣大有保障,同樣這個道理我們買保險的時候,很多人會下意識地認為,那些曾經在廣告上看過的,朋友介紹的就是大品牌大品牌更靠譜

但其實所謂的大品牌要麼是廣告打的多,要麼是線下代理人多,事實上很多小品牌的保險公司,它不打廣告不代表實力不強,根據保險法規定開一家保險公司註冊資金,至少要兩個億才拿到經營牌照

所以保險公司大家放心,沒有大小之分,能拿得起牌照的實力都不容小覷,而且所謂大公司服務質量並不見得就好


所以我們在選保險的時候,重點和核心是要看產品保什麼不保什麼,往往小公司產品性價比可能更高,保費還可能更便宜,因為它省了廣告費代理人佣金,這一大堆都是運營成本的。


胡觀世事


這個問題,題主不是第一個發問的,相信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直接說結論:小保險公司是靠譜的!


關於原因

實際上,保險公司與傳統意義上的公司有些不同,在我們眼中的”小公司“事實上並不小,一些保險公司會給我們留下”小公司“的印象,原因只不過是公司成立時間較晚,宣傳力度不如那些成立時間長的”大公司“,品牌效應也比不上。當然,保險公司之間資金資源還是有些差異的。


我國對保險行業的管控非常嚴格,成立保險公司首先需要股東的經濟實力非常雄厚。

設立保險公司,股東需要至少出資2億,而且必須真金白銀地存到銀行裡。在實際操作中,絕大多數保險公司的股東注資都遠遠超過了這個標準,比如2018年成立的北京人壽,註冊資本為28.6億元,還有一些保險公司的註冊資本高達百億。

這樣看來,那些“小公司”也並小了。


而像題主這樣,擔心小公司不靠譜最主要的原因,是怕保險公司一旦倒閉,自己的保單就作廢了,之前的保費也白交了。

而事實上,完全可以不用有這樣的顧慮,我國對保險行業的把控十分嚴格,一旦保險公司發生了重大危機,保險保障基金就會介入,對涉事公司出手搭救,現有的保單不會受到任何影響,比如之前的安邦保險。

若保險公司真的不幸倒閉了,根據我國《保險法》的規定,你的保單會轉讓給其他保險公司,保障還會繼續,只不過是換了家保險公司而已。

最後

挑保險產品,最重要的是看其產品保障範圍,保費等,需要關注的是產品本身,而不在保險公司,所以建議大家在挑選產品時,還是將重心放在產品上吧。


湘財精算


看是買什麼樣的險種,短期險買哪個公司不要緊。但長期險,特別是終身壽險。

現在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小公司實力上拼不過大公司,論低價比不過網上,在中間狹縫中生存。為了生存在產品設計上一般比大公司的產品好,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首先:小公司網點少,有些公司只在省內,有的其中佈局在大城市。對於偏遠的地區在理賠或者變更資料時比較困難。



其次:小公司經營不善可能會被銀保監會接管或者大的保險公司接管,《保險法》雖然說保單不被沒收,保護客戶利益,但是是保保額還是保現價,沒有明確規定。



有些客戶瞭解到保險公司經營不善可能會被接管,就去退保,但此時年齡大了,身體不好,保費貴了,而且有可能買不了。



保險公司第一梯隊:國壽、平安、太保、人保、太平、新華、泰康等等。這些大公司成立比較久,公司實力強大,積累了大量的人才,管理制度完善。

在大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肯定會有一些保險公司被接管,這符合經濟規律,所以從長遠建議購買大公司。


小偉談保


為沒什麼靠譜不靠譜的!

保險公司的大與小,只與服務能力、網點設置、在職業務員人數有直接關係。

一般,規模較小的保險公司在網點設置上會比較少,一般只會設置到省會或者二線城市,小城市最多隻會設置一個服務部,不像大公司那樣各個城市都有營業網點。直接後果就是服務較少,如果客戶需要辦理理賠或者更改信息,可能需要通過郵件或者快遞形式完成。

規模小的公司,說白了名氣沒那麼大,知名度不高,所以在招聘時,不太會有人願意入職,只能依靠經紀公司,增大業務佣金來利用保險經紀人推廣保險產品。

有人認為保險公司大小跟靠譜不靠譜沒有必然聯繫。保險買的是條款,只要符合條款的都可以理賠,其實未必如此,規模較小的公司其實更容易發生推諉扯皮的事,近兩年,保監會投訴榜上,小規模公司理賠類投訴極速上升,大部分是因為經紀人銷售產品是因為不熟悉產品條款和特性而造成投保人對險種誤解造成的。

很多經紀人鼓吹自己專業,但我們還是要看到,經紀人沒有經過專業的產品培訓,很多都是拿回條款來自己看一遍,就出去賣了。我想不出有什麼可信任的理由!

其實,只要通過保監會審核並獲准上市的保險產品都是好產品,最關鍵的還是業務員也好經紀人也好的講解!這一個環節如果出了問題,那麼問題早晚會產生!

所以我提醒每一個投保人,在業務員或者經紀人在向你介紹險種時,進行錄音,再撥打保險公司官方客服電話進行求證,確保真實瞭解險種詳情!


老吳聊保


有這個疑惑非常正常

但是,這其實是誤解

因為大家對於,沒聽過的公司,默認是小公司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容易解決

只要瞭解目前的保險市場是什麼情況,你就會知道,這完全不是問題


中國的保險市場,目前是從寡頭壟斷,過度到壟斷競爭

壟斷競爭

簡單理解:

其他行業的壟斷者,進入保險行業競爭

所以稱為壟斷競爭

既然保險公司的股東,都是其他行業的壟斷者

都是行業巨頭,所以,其實並不存在所謂的小公司

你可以看看,這些公司,你聽過的有多少?

但是,每一個股東,都是其他行業的巨頭



二、為什麼都是其他行業巨頭?

因為保險涉及千家萬戶

安全穩定是第一位的

所以,必須要找有錢、並且信譽好的人

因為這些人,萬一虧了

能夠拿的出錢,補窟窿

前幾年,眾安虧損幾億

這個部分可能聽說過

去年p2p暴雷

長安財險火了一把

為什麼呢?

賠了20億+

償付能力從100%+

變成-100%+

這個窟窿怎麼辦?

如果是其他行業,這麼大的窟窿,公司老總肯定只有跑路了

但是,保險行業,不存在的

股東直接注資,把窟窿補上


這不是個例

整個保險行業都是這樣的

所以,你懂得


三、巨頭為什麼紛紛進入保險行業

因為存在具體的套利空間

管制就是套利空間

越強的管制,套利空間越大

保監規定普通人身險,預定利率3.5%

加上保險資金很多都是長險

有點投資常識的應該都知道,這其中的利益

保險公司拿出20億

50億

100億的註冊資本

每年收取的保費是多少?

200億?

1000億?

5000億?

1萬億?

收取的資金成本是3.5%

這麼低的成本資金成本

你想一想,就知道,有多大的套利空間在裡面

所以,其他行業巨頭

都是擠破腦袋往保險行業鑽


壟斷競爭市場就是這樣形成的


四、對廣大消費者的影響

大大的利好

首先,保險的安全性,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因為來的都是其他行業巨頭


其次,保險行業的競爭大大增加

消費者,什麼都不做,肯定就可以買到比以前更好的產品


第三,壟斷競爭市場的特點

來的都是其他行業巨頭

其本身就自帶優勢

所以,開放的產品也更能夠結合自身的優勢

滿足更多人不同的保險需求


產品多

產品豐富

競爭激烈,價格還降了下來

就說到這了


安心家保


【不請自來】

問:“小”保險公司的產品靠譜嗎?能得到保障嗎?

答:保險法第89條、第92條有明確規定,就算承保的保險公司宣佈解散,也不能影響保單的保障內容,尤其是保障類產品,例如:重疾賠50萬,確診且符合理賠內容,那麼不論保險公司是否解散,被保人都能拿到理賠金50萬,但是如果是理財型產品會略有影響,假設有年金萬能賬戶的產品,保底收益3%,現在收益5.5%,如果不解散經營情況良好,投保人能穩定的拿到5.5%的收益,可如果解散或經營不善,那麼投保人只能拿到保低收益3%,所以,保障型產品沒影響,理財型產品略有影響;

但是,現在的保險行業蒸蒸日上,小公司實打實的推出產品,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廣告等),基本都是盈利的狀態,很難會出現解散情況,就算有危機也會有“銀保監會”強制介入,從新系統的經營管理,將保險公司扶持上正軌。

以上,鄙人拙見,希望能夠幫到你!

“”悅保閣,願您悅保越安心“”,還有更多保險資訊哦~~~【微信公眾號:悅保閣(ID:ybg1812)】


悅保閣


不瞭解的人買保險都偏向於買大公司的保險,覺得大公司比小公司實力大,安全性也更高,但其實在我看來,保險公司大與小並不是能不能得到保障的標準。因為大小公司都一樣,從成立到破產,都得受到嚴格監管。


一、保險公司成立門檻高,牌照稀缺

《保險法》68條,設立保險公司要具備下列條件
主要股東具有持續盈利能力,信譽良好,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淨資產不低於人民幣2億元。

按照這個標準,能成立保險公司的,都不是大家通俗理解的小公司,而且保險牌照非常稀缺,能拿到牌照的公司都有不容小覷的實力。


二、保險公司受到國家嚴格監管

保險公司成立後,國家會有一系列的措施對保險公司進行有效的監管。比如保險資金運作,規定:

①不能存款於非銀行金融機構

②不能直接從事房地產開發建設

③不能從事創業風險投資

④不能購買st股票

另外,保監會會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進行監管,按照規定保險公司需要每季度公佈《償付能力充足率》,償付能力大於100%屬於最低要求。所以如果你有關注新聞的話,會有報道提到哪些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達標,要求及時整改。


還有,保險法規定在一定條件下,保險公司需要向再保險公司購買保險來分擔風險。


三、保險公司破產怎麼辦?

1、保險公司都需要統一繳納保險保障基金,當保險公司面臨破產等重大危機,這筆保障基金會用來救助保險公司。

2、保險公司真的破產了,按照保險法條例:

如果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宣告破產,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保險公司。達不成轉讓協議的,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接受轉讓。

所以說,就算保險公司破產了,我們的保單依然有效,只是換家公司接手而已。


如果這個回答對你有用,請給我點個贊。


扒姐讀財


很多人在買保險的時候都青睞於大公司,比如中國平安,太平洋保險等等,覺得大公司靠譜,有保障。而對於新興的保險公司並沒有太多認知,對小公司的懷疑,主要集中在這幾個問題:小公司有足夠的錢賠我們嗎?買了小公司得產品,理賠會不會不到位?買了小公司的產品,萬一它倒閉了咋整?

我們一個一個看:

小保險公司有足夠的錢賠我們嗎?

如果你有這個疑問,說明你還不太瞭解我國對於保險入門的門檻有多高。在中國,保險牌照非!常!難!拿!不是什麼人都能賣保險的,如果要申請一塊保險業務經營許可牌照,資金審核雖然規定有2億註冊資本就可以,但實際上沒有20億是很難申請得到,而且20億必須一次性實繳,可見,想要有一塊保險拍照,首先你得有錢,而且是非常有錢!

有錢還不夠,你還得有人品,監管規定,保險公司得股東要是企業法人,而且要自身清白,信譽良好。

同時,銀保監會對於保險公司的賠付能力的要求也很嚴格,監管規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不能低於100%。也就是說,保險公司要有足夠的錢,保證賣出去的保單出險了有錢賠。

賠償能力評估是每個保險公司都要參加的大考,有一定的評分標準。你可以把它當成保險公司的“考試”,及格就繼續保持,考不過的話,監管就會給你發黃牌警告,甚至直接紅牌罰下了。

所以在中國,所以正常經營的保險公司,都是通過了這場考試的公司。無論大小,賠付能力都是有保證的。

小保險公司好理賠嗎?

其實,理賠服務和保險公司的大小沒啥關係。是否能拿到理賠,在於我們在買保險的時候是否認真瞭解保單內容,對於健康狀況是否如實告知等。每一份保單都有法律效力,只要你符合保單裡的情況,出了險就必須賠,不賠它就是犯法。

大家要搞清楚一點,保險的本質是合同,保單會不會賠,怎麼賠,都是要看條款的,而不是看公司大小。

買了小保險公司的產品,萬一它倒閉了怎麼辦?

對於這個問題,大可不必擔心。中國目前沒有一家保險公司倒閉過,而且保監會是不允許保險公司申請破產的。保險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會向保監會繳納一筆準備金。如果保險公司經營不善,也有錢可以“兜底”。

即使實在撐不下去了,國家也會幫你找人接手的。就衝保險牌照的含金量,一般人想接盤都接不著。

如果沒人願意接盤,國家會直接指定某家保險公司接手,原保險公司的所有保單,依然有效。

其實,很多小保險公司並不小,你覺得小隻是你沒聽過,而這些保險公司背後的股東背景卻很強大。比如工銀安盛,股東是宇宙第一行中國工商銀行,實力不用多說了。再比如復星保德信,股東是中國復星集團,郭老闆的投資能力大家知道。再比如中意人壽,股東是中石油,500強排名第三。

總之,在中國沒有所謂的“小”保險公司,只要是你聽過名字的公司都是有足夠賠付能力的公司。買保險,關鍵還是看產品本身的保障責任,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而別太注重保險公司大小。


黑妞不姓黑


換了以前,我也會引用法律條款,實際案例去論證一番,證明無論大小公司,在我國的法律框架的監管下,我們的保單都是十分安全的。

但是,隨著從業經驗漸長,自身知識結構的迭代,而有了不同看法,我現在更加傾向於尊重客戶當下的內心訴求,同時也說出我的想法,一起商討,而不是去說服。

回到今天的主題,小保險公司是否靠譜?

既然都已經認定是小公司了,還靠譜個腎!我不相信有人會購買自己不認同的東西。

至於這個小,是指償付能力不高?註冊資本不高?網點規模分佈不廣?還是與其他公司相比知名度不夠呢?

可以去綜合考量一下,也許你所認為的小公司會給你不一樣的驚喜,沒你想象中的那麼小。如果最終的結果還是那個你看不上的小公司的話,那就是不靠譜的,我們不要去選擇它。

保障型保險,在發生理賠之前,買的就是一份內心安全感,一份我有保險我不怕的灑脫。

在網上也已經有很多文章長篇大論的討論過“保險公司是否會破產”這個問題了。

結論是:保險公司會破產,但是不易破產。因為國家比你更害怕保險公司出問題,畢竟關係到社會穩定,法律尊嚴等等這些大問題。

如果作為從業者,把自己都不確定是否靠譜的產品推薦給客戶,這本身就是有違職業道德。且不論這款產品本身是否有問題,只要是過不了自己這關,就不應該推薦,雖然有點主觀,但是客戶真正相信的不就是我這人嗎,我一直是這樣盲目自信的,雖然沒勇氣去問一下是不是相信我。

如果是作為客戶,既然心目中認定的大公司才靠譜的話,那就去買你所認為大公司的,好過買完後整天怕它倒閉。

那既然有此一問,是否可以認為我們自己認定的大公司的產品不適合,小公司的產品不錯但是又擔心安全性的問題呢?

是產品責任不夠好?

還是品牌溢價太貴買不起?

如果買保險是想解決需要用錢去解決的風險問題的話,老譚建議在預算範圍內,優先考慮保額夠不夠達到安全感標準的問題,先不要管它大小公司。

插一個某大公司的代理人常說的段子:雖然同樣是汽車,奧拓怎麼幹不過奧迪?

買了奧迪我可以開出去威一下,至於保單怎麼帶出去炫耀,我還沒想到好的點子。

你們有沒有想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