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農村出殯時,家中長子手持瓦盆摔碎,為啥要和瓦盆過不去?

新大風歌


習俗而已,經過幾千年的傳承,想要短時間去除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個民族也需要自己獨特的東西,慢慢的就成了文化,只要不是有違大的原則,我們應該為我們的文化自豪。


平凡的世界1


問:農村出殯時,家中長子手持瓦盆摔碎,為啥要和瓦盆過不去?

農村出殯摔瓦盆,有的地方是摔瓦,這叫"當大事″,意思是頂樑柱折了,塌天了,傾家蕩產發送老人。

摔瓦盆時是掏一簸箕草木灰撒棺前地上,上面鋪一張黃紙,黃紙上用一塊搗衣青石砸上,青石上放著這個瓦盆,眾孝子面對灰石前後依次跪下,主喪孝子手持引魂幡跪在最前面,喪事主管喊聲"起靈″,主喪孝子拾起瓦盆高高舉起,用力往青石上一摔摔碎,扛起引魂幡站起來痛哭著轉身就走,次子雙手端著亡靈牌位緊隨其後,眾孝子也都痛哭著站起來依次跟在後面,再後面就是十六槓的槓夫抬棺,棺後面跟的都是女孝子。

據說摔瓦盆青石下面的草木灰,掀開後有印跡,這印跡是個什麼圖案,故去老下世轉託生就是什麼。

摔瓦盆的不一定非是長子,頭孫頂一子,長子不在時這事就由長孫代替。摔瓦盆扛幡必須出自長房,端靈牌則是次之。

摔瓦盆並不是跟瓦盆過不去,而是"當大事″拆房賣地不過了,也要發送老人。


生產隊長老楊


我就是一個地道的農村人!紅白兩事耳聞目睹了很多!關於死了人,在出殯時為什麼摔碎瓦盆?我們家鄉有兩種說法,那就讓我給你們講一講農村死了人的那些事!

在農村,長子不離中堂!也就是父母生活過的老宅。長子有權繼承父母留下的老宅,有權掌管家規!對兄弟姐妹之間留有第一發言權,與人際關係的第一掌控權!什麼事情都以長子為主心骨。比如別人家或親戚有什麼大事,他們都會找到這家的長子來商量事情!理所當然的,等到父母死去後,出殯時要摔破的瓦盆也是由長子來完成!這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以長子為主的集結力的代表權利!

那出殯時長子為什麼要摔碎瓦盆呢?第一種說法在我們家鄉比較多一些!_為老人送葬時用的瓦盆也叫老盆。傳說是老天爺會懲罰死人生前對於糧食的浪費!老盆是用來接老天爺懲罰下來的惡水的!活著時浪費的越多,懲罰的惡水也就越多!如果不用老盆接惡水,死後的人到不了陰間,回不了陽間,只能倫為野鬼了!所以老盆一定要有。兒女為了能讓老人的靈魂少喝惡水,就會在盆底用剪刀鑽洞,手不離剪刀一次成型!不可中途剪刀離盆,也不可手離剪刀,洞口鑽的越大代表越有孝心。惡水流的快了,死後的人喝的惡水就少了!鑽老盆對於活著的人也有一定的占卜靈驗!知果順利了,鑽者一家會平安和順。如果把盆子鑽爛了,上天會懲罰鑽盆者一家,會有不祥的事情發生!當然這些都是迷信!等到出殯的那一天,棺材走到十字路口,也就是靈魂要到陰間報到了,上天的懲罰也結束了!長子會把老盆摔碎在老磚上!(老磚是用來摔盆子的磚塊)摔碎代表著陰陽兩間的人都會太平!如果摔不爛就會有不祥的事情發生!

第二種說法在我們當地比較少!老盆是用來盛孟婆湯的。孟婆湯又叫迷魂湯,靈魂喝下孟婆湯會忘記前世的一切!兒女為了讓死去的老人還能記住活著的人,會把孟婆盆底處用剪刀鑽洞,也是為了能讓老人少喝點孟婆湯!等到棺材到了十字路口,也就走到奈何橋了。長子以家庭主心骨為代表來摔碎孟婆盆。摔碎代表了陰陽兩界的正式分離!也表現了對孟婆盆的恨,是它無情的帶走了死者的記憶!迷失了死者對前世的眷戀對孩子們的愛!為什麼孟婆要給世人過不去呢?世人的怨恨化作力量摔下了孟婆盆!


晨光無限322


我是湖北恩施地區的農民,我們這邊現在還是推行土葬,也有手持瓦盆摔碎的習俗,不過不同的是,這摔瓦盆之人不一定是長子,而是辦白事的人。打個比方,某家有兩個兒子,其中父親跟著長子,母親跟著二兒子,那麼父親喪事摔盆的就是長子,母親喪事摔盆的就是二兒子。那麼為什麼有這種情況呢?您且接著往下看。

習俗的由來與含義

這是我所在的這個村子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習俗,據我的爺爺講,從他懂事的時候開始咱們村裡有白事就是這樣做的,無非就是有錢的人家摔好盆,沒錢的人家摔破盆。當然這個習俗也有著其含義。

首先這個盆是用來裝所謂的喜錢的。在老人去世後,我們這邊會請道士來打喪鼓,其中有一個環節就是道士拿著瓦盆繞著孝子孝孫走,要他們給打發錢。現在一般給的都是五塊、十塊和二十,等把錢給完後,道士們就會把錢拿走,說是幫忙打發天上的神仙(其實還不是自己拿去了),破盆則需要辦喪事的人摔。等到第二天下葬的時候,去世之人真正入土為安後,就摔碎盆子。

這個時候摔盆子代表把老人生前的一切事物都切斷,從此去世之人不管陽間事;也代表著把一切不美好的東西都摔碎。一般來說用的都是瓦盆或者瓷盆,因為這兩種盆子容易摔碎,摔碎之後就撿起來放在墳前,然後就不管了。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其實不同的農村地區有著不同的習俗,這些習俗自古流傳,只要是不對當今人們生活產生影響的,我們都應該加以批判性繼承。再者身為其它地方的人,也應該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


愛茶者九號


在農村婚喪嫁娶都是非常隆重的大事,尤其是白事,更加的隆重,就比如說村子裡同一天有一家人辦喜事,有一家人辦喪事,如果兩家在村子的道路上相遇了,那麼這個時候結婚的要先讓出喪的人先走。沒有辦法這就是農村的禮儀,認為死者為大。在農村的喪事當中,規矩不僅僅只是這一點,還有有趣的一點是“摔瓦罐”,下邊老張就給大家說道說道。

人死了之後,並不會立即的掩埋,也不會像城裡人那樣送進太平間或者送進殯儀館,反而在農村死者要放在堂屋裡至少三天,這三天的時間裡面是留給親朋好友來弔唁的,意思就是見死者最後一面。這個時候,死者前邊會擺上長明燈,長明燈的燈油一般是清油,因為用煤油或者柴油的話,燃燒的太快了,而燈芯則是自己的同輩人用棉花親自用手搓的,搓得又細又長,這樣的燈芯才能夠燒的長長久久,因為在人出殯之前,這個燈是不能滅的。

等到出殯這一天,家族裡邊的長輩一聲“起”,這個時候嗩吶就會想起來,然後就會有四個壯年抬起棺槨,開始走向墓地。這個時候家族裡邊的長子要提前到村子的十字路口,放上瓦罐燒紙,等到出殯的隊伍完全的過去之後,家中的長子要使勁將這個瓦罐在十字路口摔碎。這個是很有講究的,因為瓦罐一碎,而且碎的位置是村口十字路口,代表的是死者已去,以後墳地就是死者的家,從此和這個家再無瓜葛,如果再回來那就是客,沒有家族裡面的人請,就不能回來。

但是我們知道任何事情都會出現差錯,這個摔瓦罐也是這樣,有的瓦罐比較結實,也有的人力氣比較小,總之各種各樣的原因最後造成了瓦罐一下沒有摔碎。這個時候我們是不能夠再摔第二下的,因為我們送的是自己的親人,而且是長輩,如果摔第二下的話會被看作是不孝。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把這個瓦罐捧回家裡邊,放在死者的排位底下,以後逢年過節都要給死者在這個瓦罐裡面放上飯菜和酒水,因為瓦罐沒有摔碎,意味著死者家裡的飯還沒有吃夠。一直要延續到死者第三年送牌子,這個時候再有家裡人將這個瓦罐捧到死者墳前,狠狠的摔爛即可。

說到這裡相信大家都知道了,為什麼在農村家裡的長子一定要和瓦罐過不去,其實不是和瓦罐過不去,而是關係到農村的一些傳統。不過現在也有一些年輕人,顯得對農村的傳統毫不在乎,甚至網上還有直播自己奶奶出殯的,這種做法在老張看來非常的不合適,簡直是大逆不道,雖然我們不提倡封建迷信,但是對死者的尊重和緬懷卻是不能少的,只是我們在選擇的過程當中,應該保持自己的理性,用科學的角度去審視,不相信迷信,也要尊重傳統。


老張談三農


一方水土養活了一方人,一方水土造成了一方文明,各地農村人的生活習慣,與身處的社會環境和傳統習俗密切相關。農村人在漫長的生活過程中,根據當地的環境,積累了獨具本地特色的文化習慣和生活習俗,這些約定俗成的方式,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並在社會發展中積澱的越來越深厚,默默地深入到每一個人的骨髓和血液裡。比如,農村的婚喪嫁娶習俗。我們看到,有的農村地方人歿後出殯時,家中的長子會把頭頂的瓦盆摔碎,這又是為什麼呢?鄉村關中結合本地人的喪葬習俗,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摔碎瓦盆的迷信說法。

鄉村關中一帶的農村,家中遇到喪事出殯時,一般由親屬的長子頭頂瓦盆,舅父幫忙扶住,在喪車走到村莊的十字路口時,長子就會把瓦盆摔碎。其實,我們知道,這個瓦盆裡裝著從人歿到出殯期,所有燒的冥幣,或其他祭祀紙製品的灰燼。據村中年長者說,農村出殯時,長子代表家屬將這樣的瓦盆在十字路口摔碎,是為歿了的親屬求購陰間買路錢,當死者的靈魂迴歸家中時,就會一路暢通,因為自己的長子已代他們交了過路錢。當然,這是封建迷信的說法,現在的我們切不可迷信到這方田地。

第二,這是農村傳承的喪葬風俗。

至於說,為什麼在喪葬時要舉行摔瓦盆的儀式,各地農村人的看法和說法均不相同。我們摒棄封建思想的說法,當親屬歿了,來客和親朋好友前來弔唁,其中就要燒冥幣,那停喪期間燒了這麼多紙製品的灰燼盛放在瓦盆內,到出殯時,作為親屬應該如何處理才好呢?這確實是個問題。想必,農村人為了能有效處理瓦盆內的這些灰燼,就想出了這個辦法。這是世代沿襲而來的,也是處理這些灰燼的辦法,而不是與瓦盆過意不去。如果不摔碎這樣的瓦盆,又該如何處理呢?

總之,農村出殯時的許多喪葬風俗,是經過千百年傳承下來的,人們不約而同的遵守執行。好有,現在各地方都在移風易俗,倡導文明喪葬,改變傳統的陋習,逐步改成火葬,或樹葬,或者其他文明的喪葬形式。想必,農民出殯的這種傳統習俗在現代文明社會中,也會慢慢被革除,向現代文明過渡。必須說明,這不是農村人與瓦盆過不去,這是其對農村綿延千年的喪葬文化不懂,而發表的錯誤言論。


鄉村關中


農村出殯時家中長子摔瓦盆,為何要和瓦盆過不去?這是農村的一種喪葬文化,也是傳統的喪葬習俗。在這個傳統喪葬習俗中瓦盆又被人稱為陰陽盆或是老盆。以下為你解析。

1、為何是長子?

根據農村的喪葬文化,約定俗成。當然這個也不是所有親屬都可勝任的,另外就是深受傳統宗法制度的影響,長子有優先的繼承權。當然現在文明法制的社會,長子作為家中最大的兒子,理應優先侍奉前後,以做榜樣。不論是按繁雜的喪葬文化,還是現今的喪葬方式,長子無疑是整個喪葬文化和習俗中最重要的人。

2、為什麼要和瓦盆過不去?

這個當然不是和瓦盆過不去,這個瓦盆的屬於陰陽盆。在逝者停放之日擺放靈前,燒紙以供亡人使用,打點。起靈出殯前,由長子在棺前摔碎。摔碎意味著陽間生人平安,逝者陰間順利。摔瓦盆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傳統喪葬文化,也是對逝者的一種哀思和緬懷。

總結

不同的地區喪葬文化和傳統習俗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大概的寓意都是希望生者平安順利,逝者地下安寧。

以上小肖個人看法,如果有誤,敬請指正。


smile鄉村裡的小肖


各地的農村都有一套完整的喪葬習俗,這些習俗經歷了千百年的歷史沉澱,直到如今,很多習俗還在繼承,對於這些習俗的說法也是頗多,農村不同的風俗習慣,也被稱之為:十里不同規,百里不同俗。各地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尤其是對於喪葬事宜,有時候相隔沒多遠的距離。就有不一樣的規矩。在很多地方的農村,有一項風俗習慣,那就是在出殯的時候,要長子將瓦盆摔碎之後,出殯才開始進行,這樣的習俗有啥說法呢?

這種習俗在筆者這裡也有,出殯前夕,準備妥當之後,執事人喊起靈的同時,長子會將手裡的瓦盆高舉,使勁的在地上摔碎。然後喪葬隊伍才開始前行,這樣的操作也被叫做:摔勞盆、摔老盆等叫法。這種習俗在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對於摔勞盆的說法各地也都有一套說辭,但大致上還都是有相同的含義,首先要注意的這個稱之為勞盆的瓦盆,看上去跟普通的瓦盆有明顯的不同,這個瓦盆的底部是有洞眼的,這也是普通瓦盆所不具備的現象,為啥要在瓦盆下面留有洞眼呢?

這個就有歷史典故,在民間認為逝者到黃泉路上之後,會遇到大家所熟知的孟婆,喝了孟婆給的湯,也就是孟婆湯之後,才會度過奈何橋。開始從新輪迴、投胎,當然喝過孟婆湯之後也就等於是重做了系統,一切都一鍵恢復,把過去的記憶一併消除掉了,孟婆那裡也是生意極好,根本不會給你準備碗筷的,都要自備,所以自備的瓦盆就成為了標配。在瓦盆底部留有洞眼,就是能夠讓湯順著洞眼流出,從而沒有喝湯,也就等於沒有完全失去記憶,有可能還會輪迴到自己的家裡,或者起到對於自己過去不會忘記的作用。

為啥把瓦盆摔碎,其實摔勞盆的寓意,跟燒紙馬器皿等含義一樣,也是都要被逝者帶走的含義,也等於瓦盆一響,就會被管理方所接受,儀式可以開始的寓意,也有一種說法是摔瓦盆是表示後繼有人的說法,如果沒人進行摔盆,等於後繼無人,也是沒有善終的,所以摔勞盆都是有長子進行,長子不在長孫完成,沒有兒子的可以由家族比較近的侄子來代替,沒有兒子的,只能是本家的關係近一些的,來代替兒子完成這件事情。

在過去的農村,還把摔勞盆喻為繼承人的說法,也就是說誰摔勞盆,就等於繼承了老人的遺產,過去遺產較少,大都是繼承一些土地、房屋或者是宅基地之類的,摔勞盆也是出殯之前最後的一道儀式,瓦盆一摔碎,儀式也就正式開始。對於這樣的習俗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棒奔霸


在農村婚喪這種大事上有很多講究,有很多年輕人把這些流傳已久傳統,看成封建迷信。從現在來看,這是實屬於一種農村殯葬民俗文化,現在農村都有"紅白理事會",對有封建迷信和多數大操大辦的進行約束和規範,去除迷信色彩,傳承健康向上的傳統。

在農村出殯時候,都會讓家中的長子手持瓦盆或者陶盆,高高舉起摔碎。現在這種形式在我們山東地區基本保留傳承下來了。

摔碎的盆子,在摔之前是供前來弔唁逝者的家人,親戚,朋友燒紙錢用的,在我們這裡叫做"陰陽盆”同時也被俗稱"喪盆子“。隨著時代發展,有的地方覺得這名字太喪氣和不文雅,經過農村文化人的長久研磨,正話反說叫它"吉祥盆“。

摔盆主要傳統目的是,把家裡喪失親人的晦氣和喪氣摔走,同時將燒給親人的紙錢通過摔的方式,送入"陰曹地府",使逝者在那邊也有錢花,和在通往"陰曹地府"的路上有錢"打點"各路小鬼。

在山東各地摔盆都是家中長子來完成的,如果長子沒有了,就由次子,三子……。如果沒有兒子,那就是血緣近的侄子替代了,逝者身後的財產就由摔盆的侄子來繼承,這是農村不成文的規定。

盆一摔,主事做就宣佈起靈了,葬禮也就開始了,逝者的棺材被髙高抬起,引路的紙錢也會大把灑起,悲壯的送行,讓家族成員和親朋好友參與其中,悲傷和哭聲一路同行。

現在農村己經實行火葬,這種傳統的出殯習俗也已經看不到了,已經湮滅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得只有對歷史的記憶。


徐國華


關於農村出殯,家中長子摔碎瓦盆的風俗,各地可能都有,只不過各地的講究可能不太一樣。在我們當地摔瓦盆的就是繼承逝者家產的那個人,也就是說瓦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摔的。家裡有兒子的,按照長幼排列由長子摔瓦盆,因為農村有長兄如父的說法。有父母在的時候,家裡一切事情由父母說了算,如果父母去世,家裡兄弟姐妹的一切事由都是長子做主。



這個瓦盆是父母去世後,放在靈柩跟前的,是用來燒紙錢的。親朋好友來了以後,都要給逝者上香燒紙,大家都是藉助這個瓦盆燒紙,所有的灰燼都盛在瓦盆裡,待即將往外抬靈柩的時候,要先把瓦盆由長子頂出去摔碎。這一摔,宣告此人一生就比結束,一切如同盆裡面的灰燼一樣隨風飄逝,從此化為烏有。瓦盆摔了之後,送葬的隊伍開始往外走。

頂瓦盆摔瓦盆這件事,只要家裡有長子存在,一般都是長子做。如果長子因病無力盡孝或者是已經不在了,將有長孫代替。去年我有個九十多歲的親戚去世,她七十歲的兒子因為疾病纏身,根本起不了身,由別人扶著坐在輪椅上去參加自己母親的葬禮,沒辦法只好由長孫來頂替長子。這些都是指家裡有兒子有孫子的人家,如果家裡沒有兒子的,摔瓦盆的事情由誰來做呢?



我們當地的習俗是,選一個跟逝者關係比較好,又比較親近的人來代替。一般情況下,如果逝者家裡有侄子,這件事情就由侄子來做,那麼逝者的遺產也將由侄子來繼承。我們當地有句話說,有侄門口站,不算孤老漢。自己如果沒有兒子,那侄子也算是自己的兒子,將來百年之後,上墳祭拜還有過年過節的宗譜上,都由侄子代勞。不過這一切要根據逝者臨終前的意願,有的人也會選擇一個跟自己非親非故,但是活著的時候照顧過自己的人繼承。所以摔瓦盆的未必都是長子,但是在農村摔瓦盆的人,必定是繼承逝者遺產的那個人。



因為這個瓦盆是跟遺產聯繫在一起,所以有的家庭因為摔瓦盆這件事,也會鬧的不可開交。本來是一件陰氣很重的不吉利的事情,卻因為遺產,大家都爭先恐後,都搶著摔瓦盆。這可能就是為啥和瓦盆過不去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