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何”原本是圈子裡鼎鼎大名的人物。
不論你想賣保健品,還是賣假古董,都可以從小何手裡買到精準的順豐客戶名單。
在電腦、手機、古董、收藏這些圈子裡,“順豐包郵”已經是鼎鼎大名的質量保證。“我用順豐,證明我對自己出售的東西有信心。”
買到順豐的客戶名單,意味著能“賺”(騙)到大筆的錢。
2016年11月,荊州市沙市區解放路派出所在對轄區企業進行安全檢查過程中發現,順豐荊州某網點倉管汪某頻繁登陸公司內部系統查詢,有較大嫌疑。(法庭判決書稱,事件起因是順豐荊州公司主動報案)
民警進一步調查發現,汪某夫婦每天都會查詢大量用戶信息,包括地址、電話號碼、姓名等,錄入表格,發送給一個叫“小何”的人。
荊州市公安局民警將汪某夫婦抓獲。根據其交代,從2015年10月起,有網名為“小何”的男子與其聯繫,以每條兩元的價格購買其公司的客戶信息。夫妻倆見財起意,先後共向“小何”出售其幾千餘條客戶信息,非法獲利近萬元。後經法庭調查查明,汪某夫婦出售個人信息4000餘條,獲利8497元。
隨後,警方雷霆出擊,起獲一個以順豐員工為信息洩露主體,快遞代理商、文化公司、無業遊民、詐騙犯罪分子等多方參與的黑產鏈條。
根據當時的新聞報道,此案查獲公民個人信息千萬餘條,涉及交易金額達200餘萬元,同時查獲涉及全國20多個省市的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網絡群。(根據法庭查明,嫌疑人涉案金額在數十萬元,以杜某最高為16萬元,其餘人從幾千到兩三萬不等)
2018年4月,湖北荊州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進行了終審判決,19名嫌疑人被判1年至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白天快遞員,晚上黑產大拿,“小何”賺了16萬
根據警方的調查,汪某夫婦口中的“小何”,真實身份是河北順豐公司的快遞員,真名叫杜某。
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杜某表示,“我每個月正常工資能拿五六千元,夠自己花,根本沒必要做這個(買賣客戶隱私)”。
(犯罪嫌疑人杜某)
但從法庭判決書看來,杜某在到2016年底被抓的一年多時間裡,共出售用戶隱私1.9萬餘組,獲利16萬餘元,其黑色收入遠遠高於他的正常收入。杜某被抓的時候,妻子已經懷上二胎,他一直向記者打聽,自己可能被判多久。
今年4月,杜某被荊州中級人民法院判處3年有期徒刑。
利用快遞信息詐騙 警方抓獲多名嫌疑人
當時,為確保案件偵辦的有序深入開展,專案組向湖北省公安廳網安總隊、公安部層層彙報,該案被列為部督案件。
2017年2月19日,由荊州市副市長、公安局長黃庭松坐鎮指揮,專案組調集40餘名民警分赴石家莊、定州兩地開展集中抓捕行動。通過連續奮戰,警方一舉將13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其中包括3名利用購買公民信息進行詐騙的犯罪嫌疑人。
(左一為荊州市副市長、公安局長黃庭松)
“您這個藏品很值錢,我們公司願意高價回收”,“需要您支付一筆保證金,為藏品質量作保證”
這是警方在一名嫌疑人的抓捕現場查獲的“劇本”。嫌疑人以“文化公司”、“收藏公司”為幌子,撥打電話進行欺詐,目的就是為了“賺取保證金”。
(警方查獲的贓物手機)
根據辦案警官透露,除了“保證金”之外,詐騙分子還可能以“鑑定費”、“證書費”等方式收費。例如,先宣稱有意以百萬元高價收購藏品,但你要先花一兩萬元去進行真偽鑑定。
這三名嫌疑人都姓楊,先後從“小何”等人手裡購買了數萬條精準的客戶信息,用於推銷劣質保健品、銷售假冒藏品等。
順豐窩案:年薪數十萬的領導也涉黑 11人被判刑
在法院判決書中,共公佈了19人的判決結果。其中順豐員工11人,圓通代理1人,順豐員工家屬1人,無業人員5人,文化公司負責人1人。
無業人員費某是順豐倉管員汪某的丈夫,夫妻兩人在“小何”誘導下入行。小何曾向夫妻倆表示,幹這個一個月能賺一兩萬。實際上,夫妻倆人僅賺了8497元,就被警方抓獲。
李某是順豐石家莊分公司安保部主管,在聽說化名小何的杜某,“出賣面單掙了不少錢”之後,不但沒有制止,自己還參與其中,指使杜某向張某、田某出售用戶隱私,並向多名快遞員要求提供用戶隱私,藉以牟利。
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李某屬於順豐公司的中層領導,年薪怎麼也得幾十萬,這樣的收入在石家莊已經屬於“金領”,居然會為區區一萬餘元出售用戶隱私!
本次被判決的11人中,包括安保部主管、市場部專員、倉管、快遞員等多個部門多個職責,窩案特徵十分明顯。
一條信息最高10多元 內鬼提供“定製查詢”
根據辦案民警提供的“價格表”,一條快遞信息通常價格為1-2元,“越新鮮越貴”。
犯罪嫌疑人杜某交代,自己從順豐其他快遞員那裡的收購價格是2元,然後以4元的價格出售出去。
杜某介紹說,快遞單個人信息的價格高低不等,“越新鮮的信息價格越高”,快遞發出後三到五天內的個人信息最受歡迎,他轉手賣出時能賣到四元一條,而半個月以上的信息就“沒人要了”,打包價每條只能值幾分錢。
杜某解釋,時間太久的單號,有可能已經被其他人使用過了,這樣就不值錢了。
根據法庭調查查明,杜某共出售個人信息1.9萬餘條,獲利16萬元,平均每條信息獲利10元左右。(杜某自己的交代和法庭認定存在差異,是因為法庭認定的事項都需要證據來佐證,有些東西即使你知道他做了,但沒有證據,也不能作為判決依據。)
辦案民警表示,與之前廣為人知的批量購買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不同的是,在此案中,杜某甚至承接“私人定製服務”。
業內人介紹說,每個快遞包裹有唯一的編號,在快遞員投遞的過程中,會根據投遞物品的種類進行“分類”,而這個分類就很值錢。
在辦案過程中,民警發現,用於交易的快遞信息中,“保健品”和“收藏”是最大的兩類,因為這兩類客戶最容易被“詐騙變現”,也就是最容易被騙到錢。尤其是以購買保健品、壯陽藥的中老年人,更是網絡電信詐騙的弱勢群體。
為了避免同行窺測,不少保健品、收藏品商家會在打印快遞單時,把敏感信息用星號替代。這樣的快遞單,一線快遞員無法窺測詳細信息,這也被業內稱為“隱私面單”。
但是,一線快遞員無法查詢,公司內部不少崗位可以查詢,例如,本次案件中出問題的“倉管”,就屬於職位不高、權利很重的職位,汪某這樣的基層倉管就可以查詢本地的敏感客戶信息。
這也是為什麼杜某要千方百計把汪某夫婦拉下水的原因。(辦案民警說,為了加汪某為好友,杜某一加上她就發了個紅包,結果嚇得汪某馬上把他刪了,後來又經過種種曲折才加為好友)
嚴厲打擊個人隱私交易: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黑奇士在查詢相關法律文書發現,近期全國各地判決了一大批涉嫌出售、購買、交易公民個人隱私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皆被嚴厲懲處。有事業成功的家居城總經理,因為把用戶的購買資料分門別類提供給第三方,而被判處有期徒刑(緩刑)。
希望司法機關對這類犯罪的嚴厲打擊,能有效遏制交易個人隱私的歪風邪氣,還老百姓一個清明世界。
黑奇士(id:hqssima)將對此類案件保持關注。
閱讀更多 藍鯨財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