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一个妃子去世,满洲二品大员为其抬棺,死后待遇连皇帝也望尘莫及

清代历史上,皇太极和海兰珠、顺治帝和董鄂妃、乾隆帝与孝贤皇后是三对夫妻情深的典范,对于“无情最是帝王家”的皇室家族而言,能有这样的爱情确实少见,尤其是顺治帝和董鄂妃,更是上演了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传奇。

一个妃子去世,满洲二品大员为其抬棺,死后待遇连皇帝也望尘莫及

顺治帝与董鄂妃之间的爱,是感人至深、轰轰烈烈的,顺治对她的宠爱毫不夸张地说,甚至超过了唐明皇对杨贵妃。尽管现在清宫档案中对此记载不详,但是凭董鄂妃入宫当年就被封为妃,九月晋升为皇贵妃的升迁记录便可知其一二。

让人更惊讶的是,顺治帝册封董鄂妃为皇贵妃的时候,不仅将此事颁告天下,还下旨大赦天下,除了十恶不赦等罪大恶极者不赦外,其余死罪俱减一等,其余的一律赦免,以示普天同庆。顺治帝这样的做法,是他的首创,也没有成为定制,而是唯一的特例。

董鄂妃生前深受顺治帝的宠爱,而且她死后受到的待遇更是不可思议,其中有些高规格的待遇就是皇帝也没有享受过,悲痛万分的顺治帝不仅亲自为其守灵,还从以下八个方面超规格为她办理了丧事。

一个妃子去世,满洲二品大员为其抬棺,死后待遇连皇帝也望尘莫及

第一,传谕亲王以下、四品官以上,公主王妃以下命妇,均于景运门内外哭丧,如果哪位表现出不伤心、不悲痛,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后来因为孝庄的出面干预,才不给予行政上的处罚,但哭丧是必须的。

第二,自己停止上朝处理国家大事五天,在京各部衙门全部处理大丧事宜。

第三,董鄂妃死后三天,顺治帝让礼部破例追封其为皇后,并让诸大臣议谥号。尽管如此,顺治帝仍以谥号中没有“天圣”二字而深为遗憾,为了识别皇后的谥号,他又加上了“端敬”二字。于是,董鄂妃的皇后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简称孝献皇后。

一个妃子去世,满洲二品大员为其抬棺,死后待遇连皇帝也望尘莫及

按大清祖制,皇后若是死于皇帝之前,谥号一般只先上两字,而董鄂妃一次性就上了十二字,这在清朝历史上,只有后来的慈禧这么做过。

第四,顺治欲将太监、宫女30名悉行赐死,目的是为了不让皇后在九泉之下感到孤独,但是因为入关后清朝已经废弃了殉葬制度,所以顺治的这个意愿在孝庄和群臣的劝阻下未能实现。

第五,顺治帝命大学士为皇后写祭文,经过三次修改仍觉不满意,最后令中书舍人张宸执笔才写就,不仅如此,顺治帝还亲自书写了4500多字的《孝献皇后行状》,深切怀念并赞誉董鄂妃,并让大学士金之俊为她写传。

一个妃子去世,满洲二品大员为其抬棺,死后待遇连皇帝也望尘莫及

第六,当朝二、三品大员为董鄂妃抬棺。董鄂妃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棺椁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员,这在有清一代,不仅在皇贵妃的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皇帝的丧事中也未曾有过。

第七,举行规模盛大的丧事水路道场,108名和尚,不分白天昼夜为其念经诵佛。满朝文武官员,皆来祭拜,其场面极其庄严隆重。在董鄂妃死后的三七之日,她的遗体被火化了。死后第27天,顺治帝亲自在前往祭拜董鄂妃。

第八,为了表达哀思,顺治帝批阅奏折题本改用蓝批,时间长达4个月。按制度,遇到国丧,皇帝改用蓝批,一般情况下,皇帝和皇太后是27天,之后要重新恢复红批。然而顺治为董鄂氏改用蓝批4个月,这种超规格的待遇前所未有。

一个妃子去世,满洲二品大员为其抬棺,死后待遇连皇帝也望尘莫及

如今,当人提到董鄂妃是,更多的是强调她的倾城之貌,但顺治帝更看中的是她的品行。在皇宫里,虽然美女如云,而性情相投的知己却不可求。顺治帝和董鄂妃幸运地遇上了对方,然而天妒红颜,董鄂妃妙龄早逝,空留多情的顺治帝苦苦追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