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腾讯入局无人驾驶,无人驾驶是否已经近在咫尺?

wenzi容谦


虽然先有百度ALL IN人工智能,其中无人驾驶就是其重要的一个项目,腾讯入局无人驾驶,也所是趋势所趋,但并不能说明无人驾驶已经近在咫尺。我们可以看一下目前谷歌和百度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

谷歌作为技术公司的先驱,同行业的榜样,在无人驾驶上面站在技术的最前面

谷歌是无人驾驶领域的佼佼者、先驱,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不需要驾驶者就能启动、行驶以及停止。通过照相机、雷达感应器和激光测距机来监控路上的交通状况,并且使用详细地图来为前方道路导航。

谷歌无人驾驶项目实际上是从2009年开始的,至今,谷歌无人驾驶目前也卷入过一些交通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于对方司机或者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在16年2月中旬,一辆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与一辆公共汽车发生轻微轻微碰撞事故,这次事故是谷歌首次在事故中承担责任。

百度作为国内投入最早的一家公司,而且现在专注于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方面目前在国内是领先地位

百度无人驾驶项目开始于13年,由百度研究院主导研发,其技术核心是百度汽车大脑,包括一些高精度地图、定位、感知、智能决策与控制四大模块。其中,百度自主采集和制作高精度地图记录完整的三维道路信息,能在厘米级精度实现车辆定位。

16年百度世界大会无人车分论坛上,百度无人车获得美国加州政府颁发的第15张无人车上路测试路牌。

18年,百度apollo无人车亮相央视春晚,在港澳大桥开跑,并在无人驾驶模式下完成8字交叉的高难度动作。

总的来说,从国内外顶级公司的最新的成果来看,目前仅停留在测试阶段,还不能投入实际应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因此,虽然腾讯入局,但是并不能说明离我们尽在咫尺。


Bean蚕豆


腾讯入局无人驾驶只是时间问题,毫无疑问,巨头入局会促使更多资金、人才涌入,推进无人驾驶各个相关技术方向快速发展,加速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



但对于无人驾驶近在咫尺的看法不敢苟同。无人驾驶在软件、硬件、算法等方面都不完善,例如对于道路红绿灯的识别,三维障碍物的判定都存在漏识别、误识别的情况,硬件的计算性能、计算功耗、系统散热也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依赖于基础科学或者基础算法的演进和迭代,而基础理论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所以短时间内更多是再特定条件和环境下的突破,具体完全可靠的无人驾驶还有很长路要走。


独立思考的沉思者


虽然无人驾驶目前是一条比较火热的赛道,个大巨头也都投入了不菲的资金到里边。但是普及与否还得看国家的政策导向,一般来说国家政策都是相对滞后的,利于国家发展的国家一般会给予大量的支持,目前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但是无人驾驶却没有很实质性的行动。所以虽巨头入局,但近在咫尺这种情况却很难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