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种说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河东来


和气生财。

这是中国商人的口头禅。为什么和气可以生财呢?不和气又会怎么样呢?和气的经营者,会使顾客产生认同感,进而连续不断购买商品,使商家获得财富;反之,商品大量积压,商家就会发生亏损。拥有同样的商品,面对同样的顾客,只是因为对顾客态度的不同,就会产生遽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究其原因,经营者的和气待人对于其经营是一种起促进作用的正能力,经营者的愤世嫉俗对于其经营则是一种起妨碍作用的反能力。

所以,人的性格对我们实现利益是有方向性的。但是,这种方向性又是相对的。如愤世嫉俗的性格对经商来说是有妨碍作用的反能力,但是对于诗人的创作来说,这种性格又是其必不可少的,是一种其促进作用的正能力。反之,让一个心境以和为贵的人来创作,通常也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说,现代社会有一句比较经典的话,“性格决定命运”,即来源于此。

与此同时,能力的方向性因我们实现利益目标的不同,还经常发生方向性的转换。

《淮南子.人间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住在边塞的一位老人,某天丢了一匹马,同村的人来安慰他,他说,“怎么知道这不是好事呢?”结果这匹马几个月后带回了几匹野马回来,大家又来祝贺他,他说,“怎么知道这一定是好事呢?”过了几天,他儿子去骑其中一匹野马,把腿给摔断了,别人都很惋惜,他又说,“这不一定是坏事吧?”过了一年,国家征兵打仗,他儿子因摔断了腿免去了服兵役的义务,同村很多青年都因服兵役而战死沙场,他儿子却得以保全性命。

简言之,着眼点不一样,能力的方向性也不尽相同,经常发生着转换。上面的故事,历史上我们用一个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进行了深刻总结。

能力方向性的变化还见于历史上的军事战争,典型例子如我国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战略,使秦国与六国之间的能力方向性经常发生变化,今天六国中某些国家“合纵”了,就形成反抗秦国一统天下的反能力,明天某些国家又与秦国“连横”了,则会形成反抗秦国一统天下的正能力,在民间,老百姓形象称之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河东来


简单地梳理一下。塞翁失马,多马归来,儿骑受伤,免役儿生。整个过程清晰地展现出了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这样一种情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细细琢磨,充满着朴素的辩证观。我以为可以从易经阴阳学说里找寻答案。孤阴不长,独阳不生,阴阳可以转化。换句话说,就是福祸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可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当然,福祸转换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假如塞翁失的是牛呢,假如是河翁失了马呢,也许就是损失,是祸了,没有福了。

码过公文、蹭过新闻、钟情古文的天飞文言,期待你的互动,谢谢你的关注。


天飞无言


祸与福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如果借助一定的条件,祸与福可以相互转化。促使祸福转化的原因有些是属于客观的偶然,有些则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祸福转化的过程有些是直接的、短期的、有些则是间接的、长期的。对于世间的祸福,应当着眼于长远,而且要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转化和防范工作。



九哥贤言


坏事有时会变成好事。丢马是坏事?但马回来又带回一匹小马这不是好事吗?


高广福204高广福204


老庄哲学,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木铎声碎


关键前提是:塞翁失马是末,焉知非福是本!


竹筒夫子的钢笔


在一定条件下祸福是可以转换的,或者说祸福毋宁说是一回事。比方张海迪史铁生都是因身残觉醒小宇宙而有所成就,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祸都是福,比方说癌症除了折磨人至死外少有人能死里逃生,即便逃生也脱一层皮遗害难除。


如石明贞


人算不如天算,一切都在未知之中遇到,人要有向积极方面考虑的心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