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新宏觀先機——破解商業銀行轉型之路

編者按:面對電子貨幣的快速衝擊,商業銀行優勢猶存嗎?在“內憂外患”之中如何衝破牢籠換取新生?敬請閱讀第一經濟智庫作者原創文章——“

新宏觀先機——破解商業銀行轉型之路”,從新宏觀角度剖析商業銀行的重生秘訣。

新宏觀先機——破解商業銀行轉型之路

支付寶、微信便捷支付風靡中國,不管白髮蒼蒼的老人,還是不足三尺兒童,不管繁華市中心顧客熙攘的大超市,還是邊陲小鎮客流稀落的小商店,都可以拿著手機完成買賣交易,不必拿著現錢,或者銀行卡;而曾經風光無限的商業銀行近年來風頭不再,存款顯著減少,主營收入下滑,多個網點關閉,薪金失去了引力,攬存任務重,員工離職多,商業銀行的未來在哪裡?

第一經濟首席經濟學家以新宏觀的視角對此進行深入分析,結合經濟週期的儲備需求解決方案,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議。

首先是釐定儲蓄是錢、貨幣,不是物,這是實物經濟與貨幣經濟的重大不同。

實物經濟與貨幣經濟的分界線在於工業革命後的央行出現,它發行了債務貨幣,通過基礎貨幣、儲蓄率、法定準備金率控制了商業銀行,商業銀行通過資產負債、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控制了企業、居民、國家,從而建立了銀行對社會的統治,銀行成為經濟系統的價值管理中樞,是系統性風險高低的風向標。

央行發行的債務貨幣,這與實物經濟中從地下挖掘出來的金銀貨幣,或自己開具的工分欠條有重大不同,它需要還本付息,給經濟系統帶來了基礎債務,新宏觀將其定義為外生貨幣,與之相對應的是實物經濟的內生貨幣。

外生貨幣使庫存不再是當然的財富,只有從市場中實現驚險的一跳,即賣出庫存,獲得貨幣才算完成生產目的,也就是說,生產目的不再是追逐實物的增值——實物利潤,而是貨幣的增值——貨幣利潤,這就催生了完整的貨幣循環,它與實物循環一起構成了貨幣經濟的雙循環,而實物經濟中,只有實物循環是閉合的,貨幣循環的閉合是非必要的,因為自己投出去的金銀或工分欠條不一定要回收,關鍵在於沒有債務纏身。

貨幣循環的閉合——宏觀貨幣流工具是新宏觀的重大創見,它的微觀基礎是現金流,這一基礎是夯實的:在貨幣經濟中,企業的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並非核心,現金流才是王者,現金流斷裂,賬面利潤再美觀也無濟於事,只能倒閉破產。但微觀現金流具有一個重大缺陷:它把市場視為無限大,預期收入時長不切實際,核心為微觀現金流是非閉合的開環模型。

新宏觀先機——破解商業銀行轉型之路

有了宏觀貨幣流工具就可以分析名義GDP的變化,股市、樓市資產泡沫的成因,流動性危機與債務危機,也就找到了打開經濟週期的金鑰匙。

它的公式體系為:

月度GDP=M*(1-S*D)^V;

週期總GDP=M/(S*D);

累積債權=M/D;

流動性危機=M/D》M*(1-S*D)^V;

流動性短週期:GDP=M*(1-S*D)^V→0;

債務性長週期:M/D→∞。

其中,M為基礎貨幣,S為儲蓄率,D為法定準備金率,V為月度序數。

新古典正是忽視了工業革命與央行出現,忽視了貨幣性質轉變,頑固堅持貨幣中性,從而無法使達成貨幣循環的閉合,結果只能對大蕭條、次貸危機驚慌失措,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披上高等數學的外衣,躲在象牙塔裡騙取研究生學費。

其次釐定儲蓄與存款的不同。

存款是貨幣在銀行的體現,它可分為三部分:

1、當期消費。

在當前的去紙幣時代,電子貨幣盛行,一個人的收入不必再是紙幣,而是銀行卡上的數字,它可以便捷地通過手機來支付,最為典型的是月光族,每月工資全部花光,相當於簡單再生產模式,具有零儲蓄、零利潤特點,這裡銀行的功能即支付,它的要求為便捷性與安全性,一般為活期存款,可為負利率,實際是銀行收取的管理費,它的法定準備金率應為零,因為它不必要借貸。

2、遠期消費。

根據生命週期理論,一個人在工作時要留存一部分收入延後消費,它可以用來買房、買車等大宗消費,也包括退休養老、社保、醫保,它一般表現為定期,由於當期不消費,可以借貸給他人消費,其法定準備金率應處於低位。

3、淨儲蓄。

淨儲蓄即消費後的剩餘,這才是經濟學意義的儲蓄,它使頂級企業的貨幣迴流出現缺口,即宏觀投資必然虧損,將其借給頂級企業,結果是債務積累,無法還本付息,於是借新還舊,形成龐氏融資,一旦貨幣收緊則爆發債務危機,它是債務長週期的另一大根源,它的另一面即儲蓄的保值增值難題,需要改變。

新宏觀先機——破解商業銀行轉型之路

新宏觀的解決方案為儲備需求,即變央行借貸發行為支付正利息,帶動儲蓄購買公益資產,這是需求方的改變。供給方的改變為頂級企業減少一部分消費品生產,改為生產公益資產,比如高速資產、鐵路資產、紅旗河等重大基礎設施,它的買方為儲戶,此舉將大幅減少間接投資,從而減少了商業銀行的衍生債務。

淨儲蓄的另一大去處是股票市場,與現在不同的是,未來的股票市場主要面向創業板,具有高速成長性,且體量不大,風險性高,但回報率也高,目的在於激勵創新,也就是說,股市的拓展空間有限。

當前有人建議拷貝美國的股市融資來化解中國銀行的債務風險,但是,美股也並不能真正實現儲蓄的保值增值,次貸危機使道指從14000跌到7000,美聯儲的量化寬鬆硬生生地將其拔高至26000,但美聯儲一旦反寬鬆,它的上漲即應聲而落,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讓它收場以安撫股民的富貴之夢?

儲蓄投資基金的購買場所是新型財富市場,它包括專利、勘探成果、藝術品、重大基礎設施,目的在於形成市場價格,避免價格壟斷或不透明。

最後是商業銀行轉型建議。

當期消費的便捷支付趨勢是增長的,這是銀行轉型的一大方向,目前已被侵入,需要全力競爭。

遠期消費的定期儲蓄趨勢是穩定的,銀行要全力保住這一傳統領地。

儲備需求意味著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會發生重大轉變,即從傳統的賺取存貸差轉向提供儲戶的直接投資服務,形式為發起建立儲蓄投資基金,投資公益資產,收取服務費。

由於實施了儲備需求,消除了央行的基礎債務與商行的衍生債務,使流動性不再萎縮,債務不再累積,且實物利潤與貨幣利潤保持同步,故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成為可能。

正是因為新宏觀的解決方案可以消除經濟週期,避免銀行呆壞賬與大規模倒閉的系統性風險,故它是商業銀行的根本出路,值得推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