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夫妻吵架的心理學真相:婚姻是一場爭奪控制權的性格戰爭

觀察身邊的各家婚姻實況,家家有一本難唸的經:有的整日吵鬧,打的跟熱窯似的;有的一方完全做主,另一方完全服從;有的不打不鬧,卻也互不關心,陷入長期冷戰……

很多夫妻其實是戰爭的兩方,在一場曠日持久的婚姻戰爭中上演對手戲。

更可怕的是,這種戰爭不僅僅是政治鬥爭或公司競爭的產物,而是存在於一切人際關係中,最親密的情侶關係和親子關係莫不例外,甚至關係越親密,權力鬥爭可能越激烈。

下面咱們結合實際案例和專業理論來剖析一下。

夫妻吵架的心理學真相:婚姻是一場爭奪控制權的性格戰爭

婚姻戰爭

其實不僅是夫妻關係,各種人際關係比如都有類似現象。所以本文並不限於處於婚戀中的九友閱讀。都來讀讀,沒壞處。

請放心,寫的通俗易懂,很好讀:

吵架的本質:婚姻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控制權爭奪戰?

曾經有人問過,不明白家裡的公公和婆婆都七老八十了,還整天吵吵鬧鬧的,一時又為今天買的菜吵,一時又為今天沒給孫子買東西吵……

總之每次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是不是夫妻做得久了,就對對方平時的各種習慣越看不順眼了?

夫妻吵架中最令人不解的是,引起爭吵的源頭,多是很小的事,但卻常常引起很大的情緒。事小情緒大,這是咋回事?

真實案例1:職業女性,大學畢業,26歲。

夫妻吵架的心理學真相:婚姻是一場爭奪控制權的性格戰爭

故事1

她母親要求她每天晚上必須8點前回家,而且工資卡目前也掌管在母親手中,雖然她已26歲了還是如此,她很希望像一個成年人一樣做事,有自己的獨立空間,晚上有些應酬,但她不敢,因為她怕母親傷害自己。

以前她有過一晚8點後才回家,母親沒責罵她一句,只是痛哭流涕,自己扇自己的耳光,臉扇出血來都沒停止。

這個情形嚇壞了她,她從此以後再也不敢違背母親的意志。

這位母親扇自己耳光的含義——我都把自己傷害成這樣了,你還不聽我的,你真是個壞蛋。

夫妻吵架的心理學真相:婚姻是一場爭奪控制權的性格戰爭

控制權

任何關係中都會出現一些問題,有了問題就要溝通、交流,最終導致關係向某個方向轉變。

但是,這位這位母親沒有去做足夠的溝通和交流,而是直接使用自我傷害的極端方式,迫使對方接受自己的意志。

這是一種要挾,其中隱含著權力的味道。

如果把爭吵理解為尋求權力,那就很容易理解了。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別人頭上,這就是權力。對方越不情願,越能表明強加者的權力。

夫妻吵架就是一種隱秘的權力鬥爭,每一件小事都是爭奪控制權的戰場。

依照這個定義,權力幾乎無所不在,它絕不僅僅是政治鬥爭或公司競爭的產物,而是存在於一切人際關係中,最親密的情侶關係和親子關係莫不例外,甚至關係越親密,權力鬥爭可能越激烈。

夫妻吵架的心理學真相:婚姻是一場爭奪控制權的性格戰爭

性格戰爭

不 要 控 制 我!

人際關係中,最常見的隱秘內容就是控制慾。加拿大心理學家帕萃斯·埃文斯在她的經典著作《不要控制我》中寫過這樣兩個例子:

1、

一天早上,傑克打算去買他最喜歡的週報,出門看了看天,感覺有點涼,回頭就對妻子大喊道:“該死的,給我衣服,快點!”

2、

有個男人說:“咱們去吃中國菜吧。”

妻子回答說:“好呀。”但是她接著問了這麼一句:“你想去飯館吃,還是把它帶到家裡吃呢?”

這時,這個男人可能感到相當尷尬,暗生不爽,因此厲聲說道:“你為什麼要把問題想得這麼複雜?”

許多激烈的吵架就是由這種再瑣細不過的事情引起的。在健康家庭長大的人,可能無法理解以上兩個例子中的丈夫為什麼那麼奇怪。

然而,這樣的事情是非常普遍的。很多對夫妻吵來吵去,其實就是在爭取這樣一個結果——“你什麼都不懂,你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你什麼都要聽我的。”

一個人越渴求這樣一個結果,他就越容易把每一個小事變成一個戰場。對他而言,任何一件小事都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戰爭,他必須讓配偶在每一件小事上聽從他的意志,他會覺得,自己的確控制住了局面。

爭奪控制權是因為缺乏安全感

他這麼渴求控制配偶,進而徹底在這個親密關係中佔據制高點,其原因常常是,以前在原生家庭的親密關係中,他沒有佔據制高點,相反,他老被其他親人控制,或曾被嚴重傷害過。

我們常聽到這樣的事:丈夫要妻子做一件事,或者妻子要丈夫做一件事,譬如換窗簾,妻子忘了,或沒有按照丈夫的意思去做,丈夫大發雷霆,並整整嘮叨了幾天,直到妻子百分百按照他的意思去做了,他才停止了嘮叨和憤怒。

這種事情中,丈夫之所以大發雷霆,是因為他的意志沒有得以實施,他希望妻子按照他的意志去行事,但妻子沒有做到,他因而情緒失控,並施加很大壓力要本不情願的妻子按照他的意志去做事,這是不折不扣地在尋求權力。

權力這個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邪惡。那麼,它可以換成另一個詞——控制:尋求權力,也就是權力慾,而權力慾也就是控制慾,控制慾強烈的人勢必會努力尋求權力,也即千方百計地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別人頭上。

有時,這種強加的方式非常隱秘,而且目的看起來非常好,於是我們就會這樣說:目的很好,方式不對。

目的很好,方式不對,這句話如果用心理學來說,其實就是:意識層面是好的,但潛意識層面是有問題的。什麼問題?就是控制慾過強。

再舉個例子來分析控制慾:“泰迪熊幻想”

夫妻吵架的心理學真相:婚姻是一場爭奪控制權的性格戰爭

泰迪熊的心理投射

你的他,有沒有“泰迪熊幻想”?

泰迪熊是比較流行的玩具。假設有這樣一個小男孩,他的家庭中有四個重要成員:爸爸、媽媽、他和泰迪熊。他必然會和泰迪熊有這樣的幻想中的對話:

“我要出去玩了,你乖乖地在這兒待著。”

“我回來了,你真乖啊,一直在這兒等我啊。”

泰迪熊是不能動彈的,也不能說話,於是,這個小男孩可以把自己對一個穩定的“愛人”的幻想完美地投射到泰迪熊的身上,這個泰迪熊會百分百地按照他的幻想和他“互動”。

長大以後,這個男人就會把這個泰迪熊投射到戀人身上,期望著戀人能像泰迪熊一樣徹底地遵從他的意志。

戀人自然和泰迪熊不一樣,因為她能走能跑能說話,而且更要命的,她是一個獨立的人,一定會有他所不能預測的言行和想法,這一切都會顛覆他的“泰迪幻想”。

這時,他就會產生情緒。如果“泰迪幻想”對他極其重要,那麼他的情緒就會極其強烈。

夫妻吵架的心理學真相:婚姻是一場爭奪控制權的性格戰爭

夫妻戰爭

在一個健康的家庭,父母愛孩子,而且和孩子的關係很穩定,給孩子的安全感很足。那麼,父母就是最好的“愛人”,一個男孩儘管喜歡泰迪熊,但不會把它當成重要的依戀對象。

相反,在一個病態的家庭,或很不穩定的家庭,父母要麼不愛孩子,要麼與孩子的關係很不穩定,結果這個孩子就會經常遭遇傷害,他就會特別缺乏安全感。

所以,他與現實的“愛人”的關係常是病態的、凌亂的、不能把握的。這時,一個泰迪熊就會成為他的一個無比重要的依戀對象。父母越不愛他越不可靠,這個泰迪熊就越重要,他心中的“泰迪幻想”就越強烈。

泰迪熊也可以換成其他玩具。甚至,有的孩子可能什麼玩具都沒有,那他就會幻想出一個“愛人”來。

不管是泰迪熊或其他玩具,還是純粹幻想中的“愛人”,這些形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沒有獨立人格,必然徹底聽命於他。

小男孩如此,小女孩也一樣。

所有在嚴重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下長大的人,腦中都會有一個他可以操控的愛人原型。這樣的人長大後,就會將這個幻想的“愛人原型”投射到真實的愛人身上,於是本來是想操控一個幻想的愛人,現在變成了操控一個真實的人。

這種操控欲滲透到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然而,沒有誰願意被操控,於是吵架成了兩個控制慾比較強的情侶的家常便飯。

夫妻吵架的心理學真相:婚姻是一場爭奪控制權的性格戰爭

背後的控制慾

假若兩人主動發起吵架次數基本相當,那麼就是兩人都在爭奪這個親密關係的權力制高點。並且,在這樣的關係中,兩人要麼彼此不能忍受,於是分手,要麼就會爭吵一生,誰也沒有控制住誰,但這個控制慾望一輩子都沒減少。

越偏執的人越容易爭奪這個權力的制高點。偏執的人安全感極低,所以腦子裡的“泰迪幻想”越強,他們的控制慾望也越厲害。

他們的配偶儘管感到很痛苦,但假若不想離婚,那麼就會發現,只要不接受他們的控制,這個戰爭就會一直在進行,那似乎更痛苦,於是他們的配偶容易放棄,而接受他們的控制。

這就是咱們常見的: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適度吵架是必要的融合過程

當然,大多數親密關係還是比較正常的,儘管我渴望你遵從我的意志,你渴望我遵從你的意志,但大家較量了幾個回合後,就發現這樣做很難得逞,而且得不償失。

並且,大多數男人儘管有時會渴望“乖一點”的女友或妻子,但多數時候還是覺得她有適當的獨立性更好。同樣,大多數女子儘管有時會渴望男友或丈夫“強硬”一些,但多數時候還是覺得他有適度的寬容更好。

於是,一個正常的親密關係中,儘管吵架也在所難免,但不會成為這個關係的主旋律。儘管彼此都嘗試過爭奪一下關係的制高點,但不會特別渴望對方絕對的服從。

吵架也是磨合。每一個親密關係的一開始,雙方其實都沒有看到對方的真實存在,我們都在很大程度上是將自己腦子裡的愛人原型投射到對方身上。當發現真實的愛人和幻想中的愛人不相符時,我們會渴望真實的愛人朝幻想的愛人方向變化,但真實的愛人一定不大願意。

反過來,真實的愛人也在對我們做同樣的事情,而我們也不願意。於是,兩人由此產生意志的較量。但這個較量過程自然也是一個相互瞭解的過程。

最終,在一個健康的親密關係裡,較量的雙方都失敗了,誰也沒有改變誰,但同時又通由這個過程瞭解了彼此,而後就可以看到對方真實的存在,並與其打交道了。

這就是接納,融合。從這個意義上看,吵架也有相當的積極意義。

老九想說:懂得自己,也懂得對方,有助於戀愛雙方更快更順當的走過這個動盪、危險和痛苦的磨合過程,避免七年之癢之類的婚姻陷阱。

老九就是我,情感建設師,情緒管理師,一千五百多個情感與情緒諮詢案例經驗。關注老九,我們一起解讀人性,一起總結得失,一起快樂成長。有事您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