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春秋戰國時楚國君主世系圖,前後八百年,共傳29代42君

周代諸侯國楚國的始封君是熊繹,羋姓,熊氏,因先祖侍奉之功,被周成王分封到南蠻,居丹陽,賜子爵爵位,享地五十里。據載,周爵共五等,而享地分三等,其中公、侯為百里,伯七十里,子、男只有五十里。因地處草莽之地,故熊繹常常篳路藍縷,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自第六位君主熊渠開始,楚國趁周室衰微之際不斷開疆拓土,楚厲王時向濮人之地進軍,武王時滅權國,渡漢水伐隨,文王滅申、息,成王滅弦、黃、英、燮,楚國勢力已滲透至江淮腹地,具備了北上觀中原之政的絕對實力。據說楚國八百載時間滅六十餘國,益地五千裡,正是憑藉持續吞併諸國的能力,楚武王熊通才敢僭越稱王。當時其不滿自己爵低(僅是子爵),遂向周桓王討要高級爵位,然遭拒。楚君稱王,發生在公元前704年,這可比秦、齊等國君主稱王早了三百多年,由此可知楚國之盛。

春秋戰國時楚國君主世系圖,前後八百年,共傳29代42君

楚莊王時,楚國終於在中原締造霸業。公元前606年,莊王進攻伊洛一帶的陸渾之戎,兵至成周附近,“觀兵於周疆”。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前去慰勞,莊王卻趁機詢問周王室所藏九鼎的重量,稱霸之心昭然若揭。當然這是以強盛國力為後盾的,當時莊王以孫叔敖為令尹,興修水利,使農工商賈各守其業。公元前597年,楚圍鄭,鄭求援於晉,晉楚在邲地交戰。結果晉軍敗,“爭渡,船中人指甚眾”(晉軍爭相登船逃命,恐楚軍迫近,砍殺後面攀爬船舷者的手指,因人數眾多,所以被斬斷而掉到船艙裡的手指甚眾)。後來楚又圍困宋國九個月,晉國未發一卒,中原諸國見晉國膽怯,紛紛調轉船頭,莊王終於飲馬黃河,稱霸中原。

然公元前575年,晉楚為爭奪鄭國又在鄢陵大打出手,楚敗,莊王之子共王亦損一目,可知晉國仍是當時實力雄厚的軍事強國。如此在晉楚兩強相互忌憚,誰也不敢輕啟戰端的情況下,致力於消除戰爭的弭兵會盟誕生。公元前546年,晉楚與秦、齊等十二國諸侯會盟,約定晉楚同為霸主,除秦、齊外,所有小國都要向晉楚雙方同時納貢。此舉標誌著春秋時期中原地區的大戰基本結束。

春秋戰國時楚國君主世系圖,前後八百年,共傳29代42君

其實楚國在春秋中晚期的最強勁對手當屬長江下游地區的吳國。晉景公為實現聯吳制楚之策,派遣與楚國有滅族之仇的巫臣出使吳國,教授吳國車戰用兵之法,吳國漸成楚國大患,楚昭王后,“無歲不有吳師”。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在伍子胥的協助下,親率三萬軍溯淮水西進,在柏舉破楚軍主力,又在清發水攻擊半渡之敵,以致楚軍潰散,雖炊熟而不得食。當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楚都郢失陷,伍子胥掘開楚平王墳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滅族之仇。後楚昭王雖重新立國,但為避開吳軍鋒芒,將都城北遷至鄀(今湖北宜城縣東南),仍稱郢。吳國在公元前473年被越王勾踐伐滅,楚國終除肘腋之患。

進入戰國時代後,楚國本來可以憑藉廣袤的疆域成為戰國群雄之霸主,並且鑄就一統的,但最終卻曇花一現,迅速歸於沉寂。

楚悼王時,為改變國貧兵弱的狀況,任命吳起為令尹,主持變法。吳起根據楚國“大臣太重,封君太眾”的弊端,首先取消了貴族和官僚們的特權,封君子孫若無功勞,三代以後就要收回爵位和俸祿,即“三世而收爵祿”,並大規模削減百官薪俸。其次,“損不急之枝官”和“塞私門之請”,也就是精簡政府機構和禁止官員間的私下請託。而節省出的經費和薪俸則用於供養“選練之士”,以強化軍力。僅短短數載,楚國即南平百越,北卻三晉,西伐秦,諸侯皆患楚之強。但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崩逝後,吳起被心存怨恨的官僚貴族們聯合殺害,變法成果亦付諸東流。但吳起在臨死之際臥伏王屍,而那些已陷入癲狂的貴族們卻繼續射殺,亂箭射中吳起的同時亦射中了王屍,繼位的肅王遂以損害王屍罪收捕作亂貴族七十餘家,並施以三族之刑。終戰國之世,楚國雖是南方大國,卻始終不在當時的兼併紛爭中占主導地位。

春秋戰國時楚國君主世系圖,前後八百年,共傳29代42君

懷王初期,楚國憑藉數代的累積,仍是地方五千裡,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的雄國。當時為應對秦、魏、韓三國連橫,北部邊界全線告急的形勢,懷王與齊國結盟。公元前313年,秦相張儀南下游說,以割讓六百里商淤之地為誘餌,使懷王與齊斷絕關係,結果被張儀的“臣有奉邑六里,願以獻大王左右”所愚弄。懷王怒,大舉伐秦,秦齊共攻楚,斬首八萬,殺楚軍統帥屈匄,取丹陽、漢中之地,從此秦國的關中和巴蜀連成一片。懷王不服,再次襲秦,至藍田再敗。後秦昭襄王趁武關會盟之際,扣押楚懷王,以索要黔中郡等地。楚國君臣拒絕要挾,另立懷王之子熊橫為君。楚國的大國地位瓦解,逐漸走向沉淪。


公元前224年,秦將王翦率重兵攻楚,敗項燕,入楚都壽春,俘楚王負芻,楚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