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为孩子立界限


如何为孩子立界限


首先要提出的是,给孩子立界限的关键在家长自己。如果你自己不亲自成为孩子的界限,整个计划就会全盘瓦解,一切端视你是否说到做到。你要不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要不就是问题的延伸者。

如何给孩子立界限?

一、教他学会面对现实

1. 当孩子的行为导致他必须面对现实的结果,比如痛苦、失去金钱等,他才会有真正的改变。生气、内疚、羞愧并不能教导孩子做得更好,失去看电视的权利、失去金钱或者玩电脑的时间,这些现实的痛苦会教导他做得更好。

2. 给孩子自由,容许他做选择,然后照那个选择去处理后果。你的目标不是要控制孩子,让他们做你要他们做的事,而是给他们选择去做想做的事,并且让他知道做错事是非常痛苦的,使他们不想去做错事。

3. 你无法强迫孩子守规矩,但可以提供选择和后果,来帮助他做正确的选择。

二、面对自己的问题

1. 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你要教导孩子,任何时候他们有问题,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可能做了些什么来造成那个问题。

2. 孩子可以生气,但要认清生气的缘由,解决那个导致生气的问题。而不是让那个情绪带他到失控的情况。

3. 要避免因为你生气或者是要处罚他而立下界限,这样孩子关心的是如何逃避你的愤怒(或者认为你才是他的问题),就不会把界限和后果关联在一起。学习后果的重点在于,让孩子了解,他的问题出在他自己,而不是暴怒的父母。

三、非全能也非无助

1. 教导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不是全能的,成熟健康的人需要其他的人,而非孤立自己。

2. 要开导孩子,不要让他存有“我可以躲避失败”的观念,要让失败做他的朋友。

3. 你要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同意我做的某些决定,只要是以尊重的态度提出来,我都会欢迎你的意见和建议。

4. 你也不要寄望于做全能的父母。有些父母在孩子一反常态的时候,就对自己所做的决定犹豫不决,他们不是根据价值观,而是根据冲突的处理来行事。这会让孩子断定他们有极大的能力来控制父母,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要答应孩子的要求,只要简单说一句不可以。先说不之后改变心意说可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是英雄,但是说可后来又说不的人,是个背信者。

四、我并非唯我独尊

1. 教会孩子尊重别人的界限。尽可能不要涉入孩子之间或孩子与其他成人之间的争吵。他们需要学习如何自己解决这些争执。这也会避免孩子玩三角关系,拉一方反对另一方。

2. 不要忘记,孩子反抗限制是正常的,如果你持守限制,这些限制就是现实,就是界限。孩子的反抗,要不就是想办法移动父母给予的限制,要不就是让父母感到挫折,如果父母两者都不受影响,他就没有办法,只有放弃,接受现实。做父母的不需要为孩子的“痛苦的时候”做解释、或者替自己辩护,或者羞辱孩子,

只要持守限制,并同情孩子的感觉就好了。只是给予关爱和限制。这一切要建立在“同理心”的磐石上。

3. 不要唠叨,不要太常提醒他们。你不是时钟,你所要做的就是确定他们懂得看时间,告诉他们什么时间会有什么事发生,然后让他们做准备,告诉他们,如果不照着做,就会有问题。几次下来,他们很快就会学会“时间”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4. 对于孩子要承受的不良后果,你要同情他,不要教训他。

5. 当孩子不再抗议而面对现实时,会出现难过的症状,并且开始弃械投降。这时必须教导孩子:接受“想要却得不到”所带来的失落,然后继续往前走。我们每个人在面对限制时,都必须学习这样做:接受“想要而得不到”所带来的失落,然后继续往前走。学会超越反抗进而接受的人,就是学了一个最重要的品格功课:“人生就是会有难过的时刻,不能老是想要什么有什么,算我倒霉吧!现在我必须继续走下去!”

6. 很多成人的生活一直陷在反抗状态而无法改变时,你就会了解那些从未学过这种功课的人是多么可怜,他们之所以无法让事情过去,可能因为孩提时代没有学过怎么为失去的东西感到难过。同理心伴随着现实,会使人产生接受的态度,给人能力继续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