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八王之亂到底是哪“八王”?為何如此亂?易中天一語說破原因!

(說歷史的女人——第79期)

三國歸晉,歷史再次實現了統一,但是這次統一在中國古代史上卻充滿了爭議,一是因為這次統一的司馬家族是踩著曹魏政權的肩膀上來的,甚至可以說是踩著曹氏皇帝的鮮血篡奪權利的,所以在以儒家倫理為主要準則的傳統時代,這是必然要受到譴責的。二是因為司馬氏統一的晉朝,並沒有像其它歷史時期,亂世統一之後就出現一個太平盛世,而是出現了一個更糟糕的時代,更混亂的局面,不僅導致了晉朝內部的紛爭和亂鬥,而且還引來了匈奴等勢力的不斷侵入,造成的嚴重後果,早已超越了它“三國歸晉”完成統一的歷史功勞。

八王之亂到底是哪“八王”?為何如此亂?易中天一語說破原因!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晉朝開國皇帝晉武帝死後一年所爆發的這個歷史事件:即八王之亂。首先我們先大概看一下這“八王”到底是哪八個王:東海王司馬越、河間王司馬顒、趙王司馬倫、汝南王司馬亮、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長沙王司馬乂、楚王司馬瑋。從輩分來看,這八個王輩分高的有司馬防的兩個兒子,低到有司馬防的重孫子們,從這一點來看,立即就明白了,這個窩裡斗真是夠混亂的。那麼這個窩裡鬥是如何發生的呢?用一句通俗的流行話來說,就是一個醜女引發的歷史慘案。那麼這個醜女到底是誰?

八王之亂到底是哪“八王”?為何如此亂?易中天一語說破原因!

此醜女在歷史上還是很有名氣的,她叫賈南風。這賈南風的父親是著名的奸臣賈充,母親是郭槐。賈充在幫助司馬昭奪權以及司馬炎稱帝的過程中,可以說功勞卓著,此人多有詭計,手段陰險狠毒,而其妻郭槐則是一個霸道的女人,用我們的俗話說,就是一個潑婦。既然有這樣的父母,這賈南風的家庭教育恐怕也好不到什麼地方去,你不可能指望這樣一對驕橫的父母能夠教育出一個溫柔賢淑、知書達理的女兒來。所以說,在這賈家就應了那句俗話,有其母必有其女。果然,這個賈南風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

最開始,賈充倒是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皇太子司馬衷,但是他心目中的女兒不是賈南風,而是賈南風的妹妹,但是當時賈南風的妹妹除了年紀小之外,還有一個要命的特點,就是太矮了。太子妃以後是要做皇后的,太矮就會影響皇帝的威嚴,所以這妹妹就被淘汰了,只好讓這個個子高一點的賈南風來代替妹妹。由此可見,賈充的女兒基本都形象差,不是長得矮就是長得醜,估計是遺傳。

就這樣,賈南風代替妹妹出嫁,成為了太子司馬衷的太子妃。而這個司馬衷呢又偏是個老實巴交的男人,說老實巴交還算好聽,說直接點,這個司馬衷就是個弱智。因此,這賈南風不驕橫跋扈都不行,更何況她本來就有驕橫跋扈的家庭教育。這樣以來,這司馬衷看似太子,實際上被賈南風這個潑婦緊緊控制在手中,而且司馬衷還特別害怕賈南風。賈南風乾過最殘忍的事情,就是據記載司馬衷的其她王妃懷孕後,被賈南風得知,她就用戟學呂布殺人,猛擊打那些王妃的腹部,一直把她們打流產。司馬炎知道後,非常生氣,沒有想到這個兒媳婦這麼殘忍,就準備廢掉她,但這個賈南風的老爹關係網非常強大,很多大臣、甚至連皇后都為賈南風求情,於是,最終司馬炎也就不了了之了。但卻為自己的江山留下了遺禍。

八王之亂到底是哪“八王”?為何如此亂?易中天一語說破原因!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死了。太子司馬衷繼承皇位,而賈南風這個潑婦自然也順理成章成了皇后。這一下可不得了,在做皇后的第二年,賈南風覺得做皇后沒什麼勁,她想積極參與朝政,乾點大事業,於是就密謀朝中大臣,準備大幹一場。於是,他召見了司馬炎的第五個兒子楚王司馬瑋,借用司馬瑋之手,殺掉了一直阻撓她參與政事的太傅楊駿,還廢掉了曾經幫助她為她求情的楊太后。手段真夠狠辣。

但是事情並沒有按照賈南風的希望推進,在殺掉太傅楊駿之後,朝中的大權卻落在了司馬懿的第四個兒子汝南王司馬亮手裡,這讓她很不開心。

於是,賈南風列舉了汝南王司馬亮的謀反罪名,然後再次利用楚王司馬瑋去執行這個人物,司馬瑋這個蠢貨真聽話,就去殺掉了司馬亮。但是在司馬瑋看來,或許想通過自己聽話的樣子成為皇后的心腹,逐步獲得權力,但是很遺憾,賈南風這個潑婦不按常理出牌。她又列舉司馬瑋的罪名,把司馬瑋給處死了。司馬瑋死後,這一次,朝中大權真正落在了賈南風手裡。這一系列動作,不得不佩服這個賈南風皇后把“借刀殺人”這一招運用的爐火純青。

但是事情沒有賈南風想的那麼簡單,她這一系列動作,雖然獲得了權利,但同時也激發了司馬家族那些野心家和陰謀家。因為司馬家族從司馬懿開始,就似乎特別盛產這兩類人物。就這樣,賈南風引發的司馬家族瘋狂的內鬥。

八王之亂到底是哪“八王”?為何如此亂?易中天一語說破原因!

司馬懿的第九個兒子趙王司馬倫最陰險,他看出了賈南風是個蠢貨,就表面依附賈南風,成為她忠誠的黨羽,但實際上卻借用賈南風的手除掉了太子,然後他又為國除害的名義廢掉了賈南風,接著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又廢掉了皇帝,自己做了皇帝。好傢伙,其他的諸王一看,司馬倫這老傢伙太不是東西了,於是都不幹了,紛紛起兵。

當時起兵的有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長沙王司馬乂。這四路聯軍攻來,司馬倫的兵馬不能抵擋,兵敗直接被幹掉。接著,聯軍又把廢帝晉惠帝司馬衷重新推上皇位。但是這時候,司馬衷這皇帝不過就是個擺設了,大權落在了聯軍首領齊王司馬冏的手裡。但是司馬冏也不是個好東西,為什麼,因為他本身就是司馬倫的黨羽,當初廢除賈南風的工作就是他親自執行的。所以司馬冏的結果也很慘,因為他的同夥司馬乂也學他,直接殺了他。而同樣司馬乂也被當年的兩個聯軍盟友司馬穎和司馬顒聯合搞死了。而實際抓住司馬乂的卻又是東海王司馬越。

經過一系列拼殺之後,“八王”已經死了五個王,只剩下了三個王,即司馬穎和司馬顒、司馬越。這三個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互相征伐。結果司馬越這個小子取得勝利,司馬穎兵敗被殺,而司馬顒則在戰後被謀殺。但是司馬越也好不到什麼地方去,無非是多活了五年,5年後他也死了。

八王之亂到底是哪“八王”?為何如此亂?易中天一語說破原因!

雖然引發八王之亂的賈南風和“八王”都死光了,但這一場亂局所造成的遺禍卻並沒有隨著“八王”之死而結束,一個醜女和八個王的胡鬧反而耗盡了晉朝那可憐的榮光,直接導致了五胡亂華時代的到來。那麼這一些列事情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著名的歷史學家易中天一語道破了原因所在:司馬炎稱帝后分封諸王,一反曹魏時期的虛封,而是實封,即

每個王都有自己的封地,還有軍隊,史載大國有兵力多達5千、中等的封國有3千兵力、再小一點的封國則有1500兵力,於是,這些諸王手中有兵權後,在出現可乘之機的時候,他們發動叛亂的幾率反而最高。八王之亂就是最好的實證。倘若只封王,不給兵權,恐怕結果就是另外的樣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