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人到中年,若還未進管理層,先看看這4點再努力不遲,千萬別瞎忙

  • 文|蝸牛家族

人過30就開始進入中年了,在中年的時候是否成功,不是以進入管理層為標誌,但如果你已經到中年了,還沒有進入管理層,則有必要多為自己考慮一下了。

職場是一個金字塔型結構的,我們在30歲之前如果還沒有到達管理層這個管理層,更多的是意味著你是否脫離了基層。

作為一個社會人,每一個年齡段都有應該要做的事,也就有應該要承擔的責任。就絕大多數人而言,30歲之前是一個人相對而言負擔最輕的一段時間,真可謂輕裝上陣的年齡段。若是按照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來算的話,至今應該有六七年時間了,六七年輕裝上陣的時間還不未能讓你脫離基層,至少你應該重新考慮一下一些問題了,比如:自己現在走的路是否對?

人到中年,若還未進管理層,先看看這4點再努力不遲,千萬別瞎忙

【一】三十而立,你做到了嗎?

俗話說,三十而立,這個力對於每一個人而言,都有自己獨特的定義。我們不和別人比,只和自己比,在你30歲的時候,你認為自己立起來了嗎?

所謂的三十而立,並不是告訴我們在30歲的時候一定要做成一些什麼事來證明自己,當然如果有是最好的,如果沒有那我們就應該面對現實來思考如何破局。對於一個人而言,無論在30歲的時候是否有立起來,都不妨礙我們得出這樣一個觀點:我們每一個年齡段都有應該要做的事,也就有相應應該承擔的責任。

在這樣一個年齡段內,我們把該做的事做到把該承擔的責任扛住,這樣才能讓我們在30歲之後重新進入一個輕裝上陣的年齡段。

人到中年,若還未進管理層,先看看這4點再努力不遲,千萬別瞎忙

【二】回頭看路,也要抬頭看路

對於一個年過30的人而言,經過6~7年的努力,如果你還沒有脫離社會頂層的話,那第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你走的這條路是否正確。

一個人在30歲之前,你可以嘗試,你可以選擇,甚至多次選擇。但是在30歲之後就應該認真考慮選定自己要走的路了,至少不能像以前那樣一直處於頻繁選擇的狀態。

如果你在這之前已經選好了自己要走的路,只是現狀沒有讓你脫離社會底層,那你有必要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看看這六七年一路走來有哪些是做錯了的,有哪些是選錯了的,有哪些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回頭看路的目的意義在於讓你在一個新的年齡段,有機會重新審視一下自己這些年走過的路,做過的事和經歷過的那些人,讓你在自此以後的路上多一個選項,因為以後的路很難頻繁的選擇了。

人到中年,若還未進管理層,先看看這4點再努力不遲,千萬別瞎忙

【三】先看能力,再看機會

對於職場的每一個人而言能力很重要,機會也很重要,但是在不同年齡段的人來看他們是有輕重之分的。

二十幾歲的時候機會比能力重要,因為在這個年齡段的人大多數能力都不算太強。更多的是通過做事來不斷汲取自己成長所需要的養分,這是一個積累自己的過程。

對於三十幾歲的人而言機會也很重要,但職場上的機會都在於老闆或領導手中,這些機會都是有限的,老闆或領導準備將機會給誰,就要看誰的能力能脫穎而出了,而不是像二十幾歲那樣的,大家都處於能力不強的狀態。所以在這個年齡段機會盡管也依舊重要能力比機會更重要,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加,機會會相對來說慢慢變少,而且有很多是你能力抓不住的機會。所以此事的能力會比機會顯得更重要一些,不僅是做事的能力,還有做人的能力,因為機會在外部總是會有的,只是多少的問題,如果你因能力不足而抓不住,對你而言機會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機會對於任何一個人的任何一個年齡段都很重要,只是你沒有能力抓住的機會對你來說確實是沒有意義的。

人到中年,若還未進管理層,先看看這4點再努力不遲,千萬別瞎忙

【四】30歲以後,你要會努力

30歲之前可以選擇,也可以努力,也可以一邊選擇一邊努力,但對於30歲之後的人來說你的選擇會很快的隨著年齡的增加與能力的瓶頸而減少,但你還要繼續努力,不光是努力,重要的是會努力。

1、方向比努力重要。

選擇大於努力,年輕的時候可以有很多選擇,一旦過了30之後,選擇的機會就會逐步減少。在這個年齡段中選擇會顯得更加重要,所謂的選擇就是你選定自己想要走的一個方向。

根據自己在社會或職場中的一個現狀,通過回頭看路,看看自己至少有哪些地方是沒有做好的,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的。通過向前抬頭看路,看看目前這條路是否適合自己走,能不能找到一條更適合自己走的路。

選定方向再努力,這樣你的努力才更有意義與價值不是努力放在如何選擇上。

2、方法比努力重要。

努力可以,不忙也可以很忙,但忙不一定就是努力,努力說的更準確點,是使你投入了一定的時間的同時也付出了一定的精力。

職場中的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好,在選定了方向上的努力,當然重要,還要講究效率,因為職場是一個金字塔形結構的資源和機會在領導手中,這些一定是有限的,你只有確保自己能脫穎而出,才可能獲得這些機會,所以不光要努力,而且要會努力,掌握,運用適當的方法能讓你的努力更加有效,從而能讓你在成長的路上快樂一步,確保你能脫穎而出。

在我們每一個選擇的方向上都有同路的人,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優秀,最好的辦法是從你同路的人中脫穎而出。

人到中年,若還未進管理層,先看看這4點再努力不遲,千萬別瞎忙

3、人脈比能力重要。

三十幾歲後一定要重視人脈,一方面是因為這個年齡段你的能力隨時可能達到你的成長上限。另一方面你的機會會隨著你的年齡而逐漸減少。當一個人能力很難上去了,機會也很少的時候人脈可以幫助你增加外部的機會,至少能確保你在能力潛質上線的瓶頸內提高你獲得或把握住機會的概率。

我們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一定會有自己的相對優勢與短板,雖說我們一直在成長,但我們的能力成長一定會有上限,只是每個人的能力上限或瓶頸會因人而異。年輕的時候,你可以依靠自己能力不斷的成長與突破來獲取外部的機會,一旦你的能力達到上限,外部的機會對你來說會越來越重要,而人脈確確實實能幫助你把握住外部的機會,至少會增加這種概率。

4、變化比計劃重要。

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喜歡變化,至少說不排斥變化,因為我們本身就在選擇中,自己就在時不時的變化當中。所以在一個人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們更強調要做好計劃。

當我們30歲之後的時候,就慢慢開始強調變化了,不是說計劃不重要,而是說我們要為可能產生的變化做好預案,可以自信,但不能視風險為無物,這是對事情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

人到中年,若還未進管理層,先看看這4點再努力不遲,千萬別瞎忙

【職場官觀點】

每一件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尤其是當我們年齡在不斷增加的時候就越能有這種體會。計劃和變化本身沒有利弊與好壞之分,只是對於不同年齡段的我們,關注和強調的偏向會不一樣。年輕的時候我們本身就處於不斷選擇的過程中,處於這種變化中,所以我們更強調計劃的重要性,當年齡慢慢上來了,我們自身的變化少了,計劃性開始增加了,反而開始要求我們重視變化了。

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在看待一件事事情兩面性的時候,不能簡單的肯定一面或否定一面,因為很多事情都處在於兩面性的一個微平衡當中。就像一杯放在桌上的水,太冷了就加點熱的,太燙了就加點涼的。

不是說管理層就一定很好,也不是說人在社會底層就一定很糟。只是就絕大部分人而言,每一個年齡段都有最重要的事情要做和最重要的責任要擔。要做好這些,首先需要我們自己做好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