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不同賽道下,TOP 30房企2020年的進擊路線

  樂居財經 王澤紅 發自北京

  剛剛過去的2019,是紛繁變幻的一年。融資問題雖然依舊是懸在房企頭上的一把利刃,但是在寒冬中也出現了一些新氣象。

  在行業集中度愈加提高的背景下,頭部房企在尋找和佈局新賽道,成為了不同賽道中的領跑者,為行業帶來了更多的可能。

  從TOP30房企多元領域佈局圖可看出,物業服務、商業地產、產城/園區、文旅、代建、康養、金融、教育等領域是房企多元化佈局的“熱點”。在這樣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開發商開始多元化佈局,進行戰略轉型,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

  樂居財經選取了TOP30房企中,5家頗具特色的頭部企業,對其戰略佈局和業務模式進行分析,研究它們在不同賽道下的奔跑路徑。

  文旅賽道:融創“全線發力”

  從“文化是詩,旅遊是遠方”,到“融創文旅板塊天下無敵”,孫宏斌的這些金句和豪言,體現的是佈局融創文旅板塊的格局變化。

  這幾年,融創不斷加碼文旅板塊佈局,特別是收購萬達文旅資產後,融創文旅集團已經成為了當前中國最大的文旅產業運營商、文旅物業持有者之一。

  2019年融創頻繁收割文旅市場,廣州、無錫、昆明三個文旅城先後開業。除次之外,包括重慶融創文旅城、成都融創文旅城、融創桂林旅遊度假區在內的多個文旅項目預計都將在2020年開業。

  短短兩年間,通過大手筆併購,融創中國已經在全國佈局10座文旅城、4個文旅度假區和24個文旅小鎮,涵蓋41座融創樂園、26座文旅商業、近100家高端酒店,文旅資產超過2000億元。

  融創文旅進入“全線發力”階段。不僅僅是融創,文旅產業已經成為了房企競相爭奪的賽道之一。

  消費者需求的轉變和伴隨而來的市場空缺,輔之以政策支持成為文旅產業發展的沃土。國家「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明確,到 2020 年文旅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文旅產業的重要性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中央和地方都在全力支持文旅/文化產業發展。

  但是,文旅產業投資大、運營難、投資回報週期長,目前只是處於培育階段,融創文旅價值顯現可能會在5~10年後。

  轉型之路:萬科勢在必行

  多元化轉型,可以說是當前地產圈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在眾多轉型房企中,萬科是其中的典型企業,從多元化到去多元化,再到多元化,萬科一直在做加減法,在萬科的發展邏輯中,在鞏固提升“基本盤”的基礎上,尋找到“第二曲線”,轉型勢在必行。

  從近幾年的發展來看,萬科在多元化轉型的思考和探索,從未停止。在地產主業之外,業務版圖已經拓展至商業開發和運營、物流倉儲服務、標準辦公與產業園、冰雪度假、養老、教育等領域。

  從目前來看,2013年起萬科的轉型沒有迎來相應的二次增長曲線,新業務板塊仍存艱難培育期。2019年依舊可圈可點, “收斂聚焦”、“鞏固基本盤”,是其應對“白銀時代”的策略方向。

  房企的多元化轉型,在基於未來發展空間的思考,但在主業發展壓力增加的基礎上,多元化發展往往會有一定搖擺性,多元化很難解決“活下去”的問題,更多則是為未來發展提供一條可選擇路徑,因此兩者之間孰重孰輕,天平往往很容易傾斜。

  轉型有陣痛,但不轉型更痛。從房地產開發商轉型到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究竟要怎麼變,要做怎樣的調整,成為了萬科的當務之急。

 產城融合:華夏幸福“一枝獨秀”

  在房企20強中,華夏幸福是最具特色的一家企業。不同於傳統房企的土地開發,華夏幸福一直專注於產業新城的開發,並且在產城融合領域做到了“一枝獨秀”。

  這不僅得益於其獨特的產業新城PPP模式,更是時代的造就。高速的城鎮化率增長時代已經過去,都市圈和新型城鎮化時代到來。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於各個城市的地方政府而言,其發展的需求主要就在於新型城鎮化、產業升級、稅收增加、創造就業機會、社會福祉提升等。

  從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需求點出發,在都市圈內的節點城市建設產業園區,然後引進高新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因地制宜的打造先進產業集群,從而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這是華夏幸福打造產業新城的邏輯。

  以2016年簽約的武陟產業新城為例,三年間,武陟產業新城吸引了包括遠大住工、阿里雲在內的110餘家“三新一高”企業投資入駐,累計為武陟縣新增財政收入超過13億元,助力武陟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排名從河南省第68位大幅提升至第11位。

  在2019年,華夏幸福為合肥、南京等多個區域的產業新城落地了百億級大項目,這些龍頭大項目將有力撬動當地相關產業集聚發展,帶動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為區域價值提升奠定堅實基礎。據樂居財經不完全統計,華夏幸福已在全國15個核心都市圈佈局77座產業新城,通過運用資本驅動、科技孵化、產業基金等先進的產業導入手段,累計為各區域引進企業超過2000家,招商引資總額超4400億元。

  當下,都市圈發展戰略已經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成為未來20年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中國進入了都市圈發展的新時代,華夏幸福耕耘17年的產業新城事業迎來了新機遇。

  2019年1-12月,華夏幸福實現銷售額1451.59億元,其中,產業園區結算收入額為381.31億元,同比上漲22.85%。業績的增長證明,華夏幸福所堅持的產業新城模式發展路徑,在當前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具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代建板塊:綠城摸著石頭過河

  綠城也是一家特徵明顯的企業,而這個特徵就體現在代建業務。

  十年長跑,綠城已經成為了地產代建領域的“老大”。代建板塊也是綠城的支柱性業務,2019年,綠城集團累計實現總合同銷售金額約2018億元,首次邁入兩千億房企陣營。其中,綠城集團代建項目合同銷售金額約為人民幣664億元,佔總銷售33%。

  綠城的代建業務主要包括政府代建、商業代建和資本代建三種業務模式。據相關人士介紹,代建模式雖然已經出現多年,但如今在整個房地產行業中仍然屬於“非主流”,而綠城想要在本來就無人借鑑的行業中,需要再進一步擺脫普遍性的商業模式,走向資本模式。

  在沒有參照物的情況下,綠城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作為代建4.0體系的開創者,綠城正在代建行業的尋求輕資產模式的創新與變革,正在從“向發展要規模”到“向經營要效益”轉變,向更“輕”的方向邁進。

  據智研諮詢測算,房地產未來市場容量362億㎡,中指院代建藍皮書保守預計2030年代建業務佔比10%以上,意味著未來整體代建市場容量高達40億㎡。在這一片藍海中,除了綠城之外,包括朗詩、濱江、建業等很多房企已經涉足代建領域,各家特點均有不同,但代建模式都大體類似。

  而處在塔尖的綠城,擁有天然的先發優勢。

  物業藍海:中海“穩穩”抓牢

  物業這條賽道,無疑是當下最火熱的,2019年共有11家物業企業IPO,創歷史新高。

  在多隻物業股中,中海物業被稱為“穩健的國資物管龍頭”。作為目前唯一一傢俱有國資背景的香港上市物管公司,在管理規模、服務質量以及業績的可預見性上均有明顯優勢。截至 2019 年7月,中海物業業務分佈於中國76座主要城市,簽約物業項目741個,服務面積超過 1.42億平方米。

  中海物業以定位高端、服務質量突出而著稱,定位的物業管理項目密度相對較大,對單體城市的深耕,便於享受聚集規模效應。克爾瑞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中海物業聚焦高端物業,規模效益開始彰顯,未來發展穩健,2019、2020年其收入將分別以25.5%和20.5%的增速增長,歸母淨利潤將分別為5.05億港元和6.23億港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5.6%和23.6%。

  2019年物業企業收併購全面啟動,智慧物業也開始全面發力,智慧社區事件發佈不斷,頭部企業開始廣泛合作佈局智慧物業,例如,綠城服務與大華聯合打造“未來社區聯合實驗室”,碧桂園智慧服務與海康威視成立“AI聯合創新實驗室”等。

  中海物業也在構建自身的科技物管服務體系。攜手華為,利用華為雲“邊雲協同”的技術架構,通過“城市中心+項目”的方式變革建築管理運行模式,打造智慧園區新標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