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既然《明史》記載:時稱寧、錦大捷,桂、率教功為多。為什麼還要把大捷算袁崇煥頭上?

馬善人


前言

寧錦大捷並沒有把所有功勞都都算在袁崇煥身上,寧錦大捷之後明朝對於整個戰役中具有戰功的將領都與以了獎勵。而是整個寧錦之戰也是明朝守軍共同努力英勇作戰的結果。

寧錦大捷發生於1627年,天啟七年,明遼東巡撫袁崇煥等等明朝守軍親率明軍在錦州和寧遠城下相繼擊退後金皇太極的重要軍事作戰。

戰爭經過

1627年天啟七年五月,皇太極親率後金軍隊圍困錦州,同時分兵攻擊寧遠城,袁崇煥臨危不亂,指揮得當,致使皇太極本欲重兵圍困錦州誘導明軍救援,以求在野戰中殲滅明軍的計劃未能實現。

袁崇煥深知金軍計謀堅守寧遠城同時令滿桂,尤世祿,祖大壽等等親率一萬人繞道金軍後方偷襲金軍以救援解錦州之圍。

然而皇太極見自己誘導明軍主力出戰無效,而錦州久攻不下,不得不派人企圖勸降趙率教,但被趙率教言詞拒絕,趙率教堅守不出士兵傷亡巨大。

皇太極被迫把重心轉移到寧遠城,寧遠城下明軍與金軍戰況更加慘烈雙方死傷無數,滿桂和副將尤世威更是身先士卒親自在城外與金軍搏殺。

袁崇煥則在寧遠城上採取堅守城池憑城用炮外的方法,同時在城外布兵利用炮火支援與城外與金軍血腥廝殺,士氣大振,經過數次交鋒皇太極眼看計劃落空,攻城無望,死傷慘重被迫撤軍,明史稱寧錦大捷。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感覺功勞好像都是袁崇煥的呢?

一;袁崇煥是寧遠,與錦州城軍事上的總指揮,所有的軍事安排都由袁崇煥統一安排。

袁崇煥指揮得當,應對自如,其應對滿清的軍事進攻,誘敵深入,堅守不出,憑城用炮城外布兵,炮火支援的方法效果顯著,滿清死傷慘重。

二;煥崇禎皇帝后來親自賜予尚方寶劍,同時在遼東威望極高。讓我們總是先記住袁崇煥。

三;滿桂和趙率教雖然在寧錦大捷中功勞最大,出力最多,但其都是在袁崇煥的指揮之下完成的,沒有一個合格的指揮官,將士在勇也無濟於事。

結語

寧錦大捷並非一個人的功勞,能夠取得寧錦大捷是由明軍所有將士們共同奮勇拼殺的結果,袁崇煥雖然作為此次戰役的指揮官功勞最大但明朝不會不清楚其他將領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外太空的首富


既然是算捷了,當然也就不好意思處置袁崇煥

而實事上,寧錦大截的水分也很大。寧錦之戰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後金征討朝鮮和毛文龍的丁卯之役相當有聯繫。因關外四城在頭年天啟六年的夏雨中被沖垮(包括寧遠城),因此奏請班軍修復關外四城。在天啟七年初修復完畢後,後金用兵於毛文龍和朝鮮,又是議和停戰的時機,又趁機奏請築城錦州、大小淩河等處。

等後金東征事宜大致達成目的,又回頭以築城為由征討寧錦,實際上就是阻擾明軍築城破壞往前擴展的計劃。經袁粉以《滿文老檔》分析,後金軍以廣寧為首攻地再同時攻取右屯淩河等地。以《老檔》來看,關寧軍整體偵防工作不足而且鬆懈(袁本人就認為後金這時不會攻來),比如廣寧就有哨所,哨兵被俘獲後即供出其他各地軍情。接著駐軍集體投降,沒投降的跑到錦州被屠殺。寧錦之戰中,除錦州已完成築城能堅守,其餘幾地築城被強拆。

之後袁崇煥再上臺,明軍也只能保持在錦州築城,至於右屯等地不過也是遊哨地。

而事實上朝廷對袁崇煥的所作所為和表現是心知肚明,只是讓袁崇煥體面的下臺而已。比如“暮氣難鼓”、“議款一節所誤不小”。

來自網絡


妖在西遊


袁崇煥佔了是督師的便宜,雖然龜縮在寧遠城內不敢出來,派滿桂、趙率教、祖大壽、尤世祿出去送死,但是畢竟他是領導,部下有功他就有功。後來滿桂在北京城下差點被袁崇煥射死,趙率教被派出孤軍深入全軍覆沒慘死遵化,尤世祿大概是看出點門道,不敢再玩直接辭職回家了,後來死於李自成大軍,只剩祖大壽這個鐵桿,袁死降清。


早起太費勁


東林黨從頭到尾的騙崇禎,恰恰崇禎帝雖然殫心竭慮想要中興,無奈才智不足,馭人之術不行。帝王心術不強,以為鬥倒了魏忠賢國家就好起來了,本身生性多疑的他很容易被大臣左右意見。自古皇帝不怕文臣貪汙不怕文臣謀私,只怕結交邊將和屏蔽視聽兩個罪名。武將的話不怕你喝兵血,只怕你擁兵自重。袁崇煥督師遼東,打勝仗也不過是延緩他的死亡,遇到崇禎,註定他必死。


老煩煩雜談


你在單位做出了什麼成績,上級第一個要表彰的不是你的領導?領導會做人的會把好處都分到下面幹活的人頭上,不會做人的就全攬到自己頭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