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韓信不過是個執戟郎,為何卻可以直接向項羽進言?

趙營平


執戟郎官是項羽將軍的警衛員,就在項羽身邊,所以可以直接進言獻計。

韓信投靠了項羽,才能並沒有被認可,所以他僅僅在項羽身邊做了一個執戟郎中,這個官職很低,相當於項羽警衛營或者警衛團的連排級幹部,地位很低。

不過有一個好處,就是給項羽站崗放哨,貼身警衛。韓信平時主要工作就是執戟,站在項羽帥帳的周圍。

但是為什麼韓信可以直接進言呢?

因為錢鍾書說過,懷才就像懷孕,一定會顯露出來的。

韓信滿肚子韜略,進進出出項羽帥帳,也時不時的看一眼地圖,也偶爾聽一兩句排兵佈陣的話,所以他就像顯擺顯擺,肯定就毛遂自薦,縱論天下。

無奈項羽是那種老式貴族,對韓信這樣的低級軍官肯定看不上眼,估計韓信話沒說完,就冷笑一聲,大聲喝止,轟了出去。

就因為這樣,逼著韓信投了劉邦。劉邦重用韓信為大將,滅了項羽。


綜上所述,雖然韓信人微言輕,但是因為是項羽的警衛員,天天可以看到項羽,所以可以直接進言。


陳健4396


韓信能直接向項羽進言,並非他是項羽的衛士那麼簡單。

韓信在項羽麾下任執戟郎,執戟郎是一種低級官職,並不是一個執戟的小兵。

執戟郎屬於郎官,郎官是秦漢時期的中下級官職,分為議郎、中郎、侍郎、郎中。而韓信的執戟郎屬於郎中(《淮陰侯列傳》記載,“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是郎官中最低的一等,秩比三百石,俸祿跟縣長差不多。

郎官是帝王的侍從官,除了負責帝王的安保工作,還有備帝王顧問差遣的職責,相當於帝王的智囊團成員。據《袁盎晁錯列傳》中的記載:陛下從代來,每朝,郎官上書疏,未嘗不止輦受其言,便可證實這點。

作為執戟郎的韓信,自然也是項羽智囊團中的一員,所以,他當然可以直接向項羽進言。這原本就是韓信的工作職責。

只可惜,剛愎自負的項羽瞧不上韓信,對他言不聽計不從,韓信一氣之下,便離開楚軍投靠了劉邦。


趙營平


韓信,項羽都是同時代的戰神!一個謀戰派,一個勇戰派!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破雍邱,滅章邯,隨後獨滅六國,封為齊王,如果可以,他可以於劉邦,項羽呈鼎立之勢!可惜韓信政治能力幾乎為零!而項羽可以說,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來形容!以破釜沉舟的勇氣打贏了鉅鹿之戰,徹底覆滅秦王朝!以此稱霸天下,分封諸侯!此時才二十出頭!可惜項羽自以為天下無敵,不懂的用人!麾下有很多能人,比如範曾,季布,鍾離昧,龍且都是能臣武將,對還有慕名而來的韓信,也就是鍾離昧的同鄉好友!

鍾離昧很欣賞韓信的才能,也正因為如此,一個執戟郎可以向項羽進言,也完全看來鍾離昧的面子!可惜此時的項羽太驕傲了!




侃古說今


話說楚漢爭霸時代,韓信無疑是最牛的軍事統帥。然而,他的開場戲卻一點也不閃亮。他在《史記》裡的出場首秀,絕對是最慫的。

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史記.淮陰侯列傳》

他是淮陰人,也是底層出身,平頭百姓,穿粗布衣服的很窮,而且,不但窮,還“無行","貧無行"——德行不行,估計有什麼案底之類的,被政府部門列入黑名單了。"不得推擇為吏",你也想跟劉邦似的,也端公家飯碗,你"無行",有案底,公家不招。另外,種個地、做個小買賣什麼的,他也幹不了,養家餬口都不行。那靠什麼吃飯呢?基本跟要飯差不多。你是大哥,我跟你混,我給你當小弟,捧你的場,你得管我飯,我就跟你吃。然後把人家吃煩了,就再換一個大哥,接著吃人家。

有一段時間,他每天都去一個亭長家蹭飯,一連好幾個月。最後,亭長沒說什麼,亭長老婆實在煩透了。有天早上,早早地,就把飯吃光了,一點沒給韓信留。等韓信去了一看,瓢幹碗淨,一下子就煩了。"怒,竟絕去"——大怒,氣的再也不去這家吃了。

讀到這裡,我感覺挺好笑的,《史記》寫得真幽默,白讓你吃了好幾個月了,你還好意思怒,得說這臉皮啊,夠厚。

有一天,韓信餓著肚子,沒管飯的,怎麼辦呢?釣魚。我自力更生,我釣了魚,吃水煮魚,沒鍋煮,那我就吃烤魚。

可是,他的釣魚技術還比較差,大半天才釣上一條小魚來,實在餓得不行了,趕緊生火,烤著吃。旁邊不遠處有一群婦女、大媽,正在水邊幹活,幹什麼活呢?漂。漂是什麼呢?後世的註解各種各樣,我贊成一種說法,它是做麻布的一道工序。

這些女工們,差不多都是中年婦女,差不多是韓信他媽的年紀,韓信當時只有二十來歲,所以史書稱其為"漂母"。其中有一位漂母可憐韓信,看她已經餓得不行了,就把自己帶來的飯勻出一些來,給韓信吃。然後,每天干活來河邊時,都給韓信帶點吃的。這活一直幹了好幾十天,這位漂母天天如此。最後,這活兒幹完了,漂母跟韓信說:孩子,明天我就不來這了,不能給你帶吃的了。

韓信感激的不得了,說:大娘啊,有朝一日我一定會重重的報答您!

沒想到這位漂母煩了:我用不著你報答,我是圖你報答的嗎?再說了,你這個樣子怎麼報答我啊?孩子,男子漢大丈夫,要幹出點樣子來!不能老這樣了。

說完,扭頭就走了。

韓信在後面喊:大娘,我不會讓你失望的。——哈,這是我想象的,《史記》寫的太簡略了。

(漂母施飯,激勵韓信出人頭地)

接下來,《史記》裡便寫了韓信那段最著名的故事:

有一天,幾個小混混堵上韓信:孫子,老子早就看你不順眼了,整天揹著刀挎著劍的,人五人六的逛來逛去,像回事似的。今天你要有種,就扎死我;要是認慫,就從老子胯下鑽過去。

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愣住了,瞅著這幾個小子,瞅了半天,真就趴地上,從人家胯下鑽了過去。弄得一條街的人都笑話他:韓信這個慫包啊,太慫了!

韓信是不是真這麼慫呢?如果沒有後來的故事,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你說下天來,說你為了什麼遠大理想,忍辱負重,也沒人信啊!

而且,《史記》裡關於韓信早年的記載只有這麼簡單幾段,他爹媽是幹嗎的,讀沒讀過書,有沒有過高人指點,都沒寫。我估計是沒有,要有早就寫上了。

項羽要學萬人敵,張良有黃石公授書,那都寫上了。韓信沒提這段,估計就是沒這方面的經歷。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就憑這樣一個屌絲,怎麼就能成了後來那個時代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了呢?

咱們接著往下說,一會兒,再分析這個問題。

公元前209年,項梁起義,帶兵北上,經過淮陰,韓信仗劍從之,參軍了。這一年,他大致是二十二歲。然後,在項梁軍中,"無所知名",就是類似士兵甲、士兵乙這麼個角色,默默無聞。項梁死後,他又跟著項羽,這時不是默默無聞了,他進入了項羽的視野。

羽以為郎中——《史記.淮陰侯列傳》

項羽任命他做郎中,這郎中不是大夫、醫生,這是個官職,這個官職究竟是幹什麼的呢?這又是制度問題了,得考據,太難了。後代學者認為就是項羽的一個侍衛官。

我感覺韓信這個郎中,應當不是侍衛官,不是在門口負責站崗保衛的那種侍衛,他應當類似於一個級別比較低的參謀。

因為,《史記》裡緊接著說韓信,

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史記.淮陰侯列傳》

好幾次,向項羽進獻計策,希望以此被提拔,可是項羽都沒有采用。很明顯,這就是個參謀,不可能是站崗的。看著項羽來了,一敬禮:報告將軍,我給您提供一個消滅秦軍的計策。這不合情理。

我想說的是,這時的韓信就已經成功了。已經從一個社會最底層的草根,成為主宰那個時代的差不多就是帝王的身邊人了。

我有一個讀書的體會——讀名人傳記的體會,就是一邊讀這個人的成長曆程,一邊不自覺的會跟自己有一個比對。人傢什麼年紀在幹什麼事,咱自己這個年紀在幹什麼事。剛開始的時候,感覺也差不多。人家也是上學,奮鬥,也有失落、失敗的時候,跟咱自己差不多。可是,讀著讀著就比不了了,沒可比性了,人家就開始飛越了。韓信究竟怎樣完成的飛越呢?

韓信是怎樣從屌絲,從無所知名的底層士兵,變成了可以經常向項羽獻策的人物呢?

這可能是對我們最有教益和啟發的,可惜《史記》沒寫。

《史記》寫的是,對這樣的成功,韓信一點也不滿意。就在項羽分封天下之後,各路諸侯各回各家的時候,他跑了,不跟項羽混了。投到了劉邦那邊,跟劉邦大軍南下漢中,還是從底層幹起,從頭再來……

從此開啟了一段開掛的巔峰人生。


虛俠客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其和張良、蕭何稱為漢初三傑。他戰功赫赫,為西漢的建立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因功被封為異姓諸侯王。不過他因為功高震主,最終落下身死的下場。

而韓信雖然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但他一開始卻並非是在漢營的,反而是在和漢營對立的楚營項羽那裡,只不過他在項羽那裡卻不被重要,只是做了一個執戟郎。韓信覺得在楚營難有作為,所以後來就離開楚營而投漢的。

當然韓信雖然在項羽那裡只是一個執戟郎,但他還是多次向項羽進言的,只不過韓信那時人微言輕,項羽自然不會重視他的。

那韓信不過是一個執戟郎,他為何卻可以直接向韓信進言呢?

先來簡單的瞭解下執戟郎是做什麼的。古代的執戟郎就是古代警衛宮門的官員。簡單的來說就是負責執戟宿衛殿門的。這就不難理解韓信為何可以直接向項羽進言了。

首先,韓信是負責項羽殿門宿衛執戟的,這一點就可以有很多機會見到項羽,雖然他那時位卑,也不能參加軍事決議,但他好歹是在項羽周圍。這就無疑給韓信可以直接向項羽進言的機會了。

其次,韓信本身就志向不小,想有建功立業,做出一番事業,當然前提他要在亂世中有能力,這一點韓信是深信不疑的。

韓信進入楚營,就是看到項羽勢力強大,若他再被重用,肯定會更強一層樓的,當然那時韓信自然也可以顯赫了。

韓信有能力,但他卻只是執戟郎不被重要,想要出人頭地,首先就要表現自己。而表現自己的方式,就是要向項羽進言,只有這樣項羽才會發現他的才能(不過可惜的是,項羽那時根本不重視韓信)。

最後,有了以上兩點,再加上韓信深通用兵之道,他在楚營時,是可以分析就很多時候該如何做能對項羽有利,如此他自然要直接向項羽進言了。

然而韓信雖然向項羽進言,但項羽卻不重視韓信,導致韓信之後離楚歸漢,從而有了後來在垓下之圍中,項羽落下兵敗自刎而死的結局。


中孚鑑


戰國時,七國都變法了,並不是只有秦國變法,除了我們熟悉的商鞅變法,還有楚國的吳起變法,吳起變法跟商鞅差不多,但是他們的軍功授爵制,名稱跟商鞅不同。

楚國的爵位制度裡的爵位,如執戟、執帛、執圭,

《史記·曹相國世家》:“楚懷王 以 沛公 為 碭郡 長,將 碭郡 兵,於是乃封 參 為執帛,號曰 建成君 。”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執帛,孤卿也,或曰 楚 官名。”

《呂氏春秋·知分》:“ 荊王 聞之,仕之執圭。”《戰國策·楚策一》:“ 楚 嘗與 秦 構難,戰於 漢中 , 楚 人不勝,通侯、執珪死者七十餘人,遂亡 漢中 。”

最初,楚漢都是用的楚國官制,而不是秦國官制,到了大漢建立後,才用的秦國官制。

而郎中呢?這個相當於漢朝後來的尚書、明朝大學士等職,級別品級不高,600石,跟縣令一樣,但是因為在君主身邊提供諮詢、護衛、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差遣,所以權力很大。

《韓非子·孤憤》:“郎中不因則不得近主,故左右為之匿。”舊注:“郎中,為郎居中,則君之左右之人也。”

就像現在的秘書,秘書級別都不算高,但是是領導身邊人,可以狐假虎威,也類似於智囊,智囊品級都不高吧?

比如司馬懿,曹操死的時候,他就是個太子中庶子,600石小官,但是曹丕做了皇帝,他就是尚書了,

即使到了西漢,郎中也必須執戟宿衛殿門,輪流當值,但是未來可以成為地方郡守,或者九卿之職。

所以,不要誤解韓信說的話,項羽待他並不差,如果項羽做了皇帝,好像也會出將入相的,


南朝居士


因為進言是他的職責之一,所以可以直接向項羽進言。

韓信的職位的郎中,崗位是執戟,被後人稱為執戟郎中,或者執戟郎,是武官中的中下等。

郎中有兩個任務,一是站崗放哨,一是當主帥的顧問。所以韓信還有一句話:言不聽,畫不從。這裡的畫是策劃的意思,也就是出謀劃策。

所以說韓信可以直接向項羽進言,這是他的職責所在,和地位沒關係。


茅草驛站


當時,韓信已經具備了軍事上的大智大慧、大謀大略,他看到了項羽在整體軍事戰略上存在嚴重不足,不顧自己人微言輕的地位,大膽向項羽進策。可惜項羽雖勇冠天下,卻不能用他人之謀,連他的亞父、他的第一謀臣范增的謀策都聽不進去,何況一執戟郎的進言。項羽的這一致命弱點,決定了天下歸劉而未歸項。


文亦如此


執乾郎就是帶槍侍衛.近身隨侍。在私下進言談天的機會很多。在史記上韓信曾說,投靠項王.位不過執戟郎.言不聽,計不從.故而離去。漢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