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韩信不过是个执戟郎,为何却可以直接向项羽进言?

赵营平


执戟郎官是项羽将军的警卫员,就在项羽身边,所以可以直接进言献计。

韩信投靠了项羽,才能并没有被认可,所以他仅仅在项羽身边做了一个执戟郎中,这个官职很低,相当于项羽警卫营或者警卫团的连排级干部,地位很低。

不过有一个好处,就是给项羽站岗放哨,贴身警卫。韩信平时主要工作就是执戟,站在项羽帅帐的周围。

但是为什么韩信可以直接进言呢?

因为钱钟书说过,怀才就像怀孕,一定会显露出来的。

韩信满肚子韬略,进进出出项羽帅帐,也时不时的看一眼地图,也偶尔听一两句排兵布阵的话,所以他就像显摆显摆,肯定就毛遂自荐,纵论天下。

无奈项羽是那种老式贵族,对韩信这样的低级军官肯定看不上眼,估计韩信话没说完,就冷笑一声,大声喝止,轰了出去。

就因为这样,逼着韩信投了刘邦。刘邦重用韩信为大将,灭了项羽。


综上所述,虽然韩信人微言轻,但是因为是项羽的警卫员,天天可以看到项羽,所以可以直接进言。


陈健4396


韩信能直接向项羽进言,并非他是项羽的卫士那么简单。

韩信在项羽麾下任执戟郎,执戟郎是一种低级官职,并不是一个执戟的小兵。

执戟郎属于郎官,郎官是秦汉时期的中下级官职,分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而韩信的执戟郎属于郎中(《淮阴侯列传》记载,“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是郎官中最低的一等,秩比三百石,俸禄跟县长差不多。

郎官是帝王的侍从官,除了负责帝王的安保工作,还有备帝王顾问差遣的职责,相当于帝王的智囊团成员。据《袁盎晁错列传》中的记载:陛下从代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便可证实这点。

作为执戟郎的韩信,自然也是项羽智囊团中的一员,所以,他当然可以直接向项羽进言。这原本就是韩信的工作职责。

只可惜,刚愎自负的项羽瞧不上韩信,对他言不听计不从,韩信一气之下,便离开楚军投靠了刘邦。


赵营平


韩信,项羽都是同时代的战神!一个谋战派,一个勇战派!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破雍邱,灭章邯,随后独灭六国,封为齐王,如果可以,他可以于刘邦,项羽呈鼎立之势!可惜韩信政治能力几乎为零!而项羽可以说,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来形容!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打赢了巨鹿之战,彻底覆灭秦王朝!以此称霸天下,分封诸侯!此时才二十出头!可惜项羽自以为天下无敌,不懂的用人!麾下有很多能人,比如范曾,季布,钟离昧,龙且都是能臣武将,对还有慕名而来的韩信,也就是钟离昧的同乡好友!

钟离昧很欣赏韩信的才能,也正因为如此,一个执戟郎可以向项羽进言,也完全看来钟离昧的面子!可惜此时的项羽太骄傲了!




侃古说今


话说楚汉争霸时代,韩信无疑是最牛的军事统帅。然而,他的开场戏却一点也不闪亮。他在《史记》里的出场首秀,绝对是最怂的。

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史记.淮阴侯列传》

他是淮阴人,也是底层出身,平头百姓,穿粗布衣服的很穷,而且,不但穷,还“无行","贫无行"——德行不行,估计有什么案底之类的,被政府部门列入黑名单了。"不得推择为吏",你也想跟刘邦似的,也端公家饭碗,你"无行",有案底,公家不招。另外,种个地、做个小买卖什么的,他也干不了,养家糊口都不行。那靠什么吃饭呢?基本跟要饭差不多。你是大哥,我跟你混,我给你当小弟,捧你的场,你得管我饭,我就跟你吃。然后把人家吃烦了,就再换一个大哥,接着吃人家。

有一段时间,他每天都去一个亭长家蹭饭,一连好几个月。最后,亭长没说什么,亭长老婆实在烦透了。有天早上,早早地,就把饭吃光了,一点没给韩信留。等韩信去了一看,瓢干碗净,一下子就烦了。"怒,竟绝去"——大怒,气的再也不去这家吃了。

读到这里,我感觉挺好笑的,《史记》写得真幽默,白让你吃了好几个月了,你还好意思怒,得说这脸皮啊,够厚。

有一天,韩信饿着肚子,没管饭的,怎么办呢?钓鱼。我自力更生,我钓了鱼,吃水煮鱼,没锅煮,那我就吃烤鱼。

可是,他的钓鱼技术还比较差,大半天才钓上一条小鱼来,实在饿得不行了,赶紧生火,烤着吃。旁边不远处有一群妇女、大妈,正在水边干活,干什么活呢?漂。漂是什么呢?后世的注解各种各样,我赞成一种说法,它是做麻布的一道工序。

这些女工们,差不多都是中年妇女,差不多是韩信他妈的年纪,韩信当时只有二十来岁,所以史书称其为"漂母"。其中有一位漂母可怜韩信,看她已经饿得不行了,就把自己带来的饭匀出一些来,给韩信吃。然后,每天干活来河边时,都给韩信带点吃的。这活一直干了好几十天,这位漂母天天如此。最后,这活儿干完了,漂母跟韩信说:孩子,明天我就不来这了,不能给你带吃的了。

韩信感激的不得了,说:大娘啊,有朝一日我一定会重重的报答您!

没想到这位漂母烦了:我用不着你报答,我是图你报答的吗?再说了,你这个样子怎么报答我啊?孩子,男子汉大丈夫,要干出点样子来!不能老这样了。

说完,扭头就走了。

韩信在后面喊:大娘,我不会让你失望的。——哈,这是我想象的,《史记》写的太简略了。

(漂母施饭,激励韩信出人头地)

接下来,《史记》里便写了韩信那段最著名的故事:

有一天,几个小混混堵上韩信:孙子,老子早就看你不顺眼了,整天背着刀挎着剑的,人五人六的逛来逛去,像回事似的。今天你要有种,就扎死我;要是认怂,就从老子胯下钻过去。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愣住了,瞅着这几个小子,瞅了半天,真就趴地上,从人家胯下钻了过去。弄得一条街的人都笑话他:韩信这个怂包啊,太怂了!

韩信是不是真这么怂呢?如果没有后来的故事,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你说下天来,说你为了什么远大理想,忍辱负重,也没人信啊!

而且,《史记》里关于韩信早年的记载只有这么简单几段,他爹妈是干吗的,读没读过书,有没有过高人指点,都没写。我估计是没有,要有早就写上了。

项羽要学万人敌,张良有黄石公授书,那都写上了。韩信没提这段,估计就是没这方面的经历。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就凭这样一个屌丝,怎么就能成了后来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了呢?

咱们接着往下说,一会儿,再分析这个问题。

公元前209年,项梁起义,带兵北上,经过淮阴,韩信仗剑从之,参军了。这一年,他大致是二十二岁。然后,在项梁军中,"无所知名",就是类似士兵甲、士兵乙这么个角色,默默无闻。项梁死后,他又跟着项羽,这时不是默默无闻了,他进入了项羽的视野。

羽以为郎中——《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羽任命他做郎中,这郎中不是大夫、医生,这是个官职,这个官职究竟是干什么的呢?这又是制度问题了,得考据,太难了。后代学者认为就是项羽的一个侍卫官。

我感觉韩信这个郎中,应当不是侍卫官,不是在门口负责站岗保卫的那种侍卫,他应当类似于一个级别比较低的参谋。

因为,《史记》里紧接着说韩信,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

好几次,向项羽进献计策,希望以此被提拔,可是项羽都没有采用。很明显,这就是个参谋,不可能是站岗的。看着项羽来了,一敬礼:报告将军,我给您提供一个消灭秦军的计策。这不合情理。

我想说的是,这时的韩信就已经成功了。已经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草根,成为主宰那个时代的差不多就是帝王的身边人了。

我有一个读书的体会——读名人传记的体会,就是一边读这个人的成长历程,一边不自觉的会跟自己有一个比对。人家什么年纪在干什么事,咱自己这个年纪在干什么事。刚开始的时候,感觉也差不多。人家也是上学,奋斗,也有失落、失败的时候,跟咱自己差不多。可是,读着读着就比不了了,没可比性了,人家就开始飞越了。韩信究竟怎样完成的飞越呢?

韩信是怎样从屌丝,从无所知名的底层士兵,变成了可以经常向项羽献策的人物呢?

这可能是对我们最有教益和启发的,可惜《史记》没写。

《史记》写的是,对这样的成功,韩信一点也不满意。就在项羽分封天下之后,各路诸侯各回各家的时候,他跑了,不跟项羽混了。投到了刘邦那边,跟刘邦大军南下汉中,还是从底层干起,从头再来……

从此开启了一段开挂的巅峰人生。


虚侠客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其和张良、萧何称为汉初三杰。他战功赫赫,为西汉的建立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因功被封为异姓诸侯王。不过他因为功高震主,最终落下身死的下场。

而韩信虽然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但他一开始却并非是在汉营的,反而是在和汉营对立的楚营项羽那里,只不过他在项羽那里却不被重要,只是做了一个执戟郎。韩信觉得在楚营难有作为,所以后来就离开楚营而投汉的。

当然韩信虽然在项羽那里只是一个执戟郎,但他还是多次向项羽进言的,只不过韩信那时人微言轻,项羽自然不会重视他的。

那韩信不过是一个执戟郎,他为何却可以直接向韩信进言呢?

先来简单的了解下执戟郎是做什么的。古代的执戟郎就是古代警卫宫门的官员。简单的来说就是负责执戟宿卫殿门的。这就不难理解韩信为何可以直接向项羽进言了。

首先,韩信是负责项羽殿门宿卫执戟的,这一点就可以有很多机会见到项羽,虽然他那时位卑,也不能参加军事决议,但他好歹是在项羽周围。这就无疑给韩信可以直接向项羽进言的机会了。

其次,韩信本身就志向不小,想有建功立业,做出一番事业,当然前提他要在乱世中有能力,这一点韩信是深信不疑的。

韩信进入楚营,就是看到项羽势力强大,若他再被重用,肯定会更强一层楼的,当然那时韩信自然也可以显赫了。

韩信有能力,但他却只是执戟郎不被重要,想要出人头地,首先就要表现自己。而表现自己的方式,就是要向项羽进言,只有这样项羽才会发现他的才能(不过可惜的是,项羽那时根本不重视韩信)。

最后,有了以上两点,再加上韩信深通用兵之道,他在楚营时,是可以分析就很多时候该如何做能对项羽有利,如此他自然要直接向项羽进言了。

然而韩信虽然向项羽进言,但项羽却不重视韩信,导致韩信之后离楚归汉,从而有了后来在垓下之围中,项羽落下兵败自刎而死的结局。


中孚鉴


战国时,七国都变法了,并不是只有秦国变法,除了我们熟悉的商鞅变法,还有楚国的吴起变法,吴起变法跟商鞅差不多,但是他们的军功授爵制,名称跟商鞅不同。

楚国的爵位制度里的爵位,如执戟、执帛、执圭,

《史记·曹相国世家》:“楚怀王 以 沛公 为 砀郡 长,将 砀郡 兵,於是乃封 参 为执帛,号曰 建成君 。”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执帛,孤卿也,或曰 楚 官名。”

《吕氏春秋·知分》:“ 荆王 闻之,仕之执圭。”《战国策·楚策一》:“ 楚 尝与 秦 构难,战於 汉中 , 楚 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馀人,遂亡 汉中 。”

最初,楚汉都是用的楚国官制,而不是秦国官制,到了大汉建立后,才用的秦国官制。

而郎中呢?这个相当于汉朝后来的尚书、明朝大学士等职,级别品级不高,600石,跟县令一样,但是因为在君主身边提供咨询、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所以权力很大。

《韩非子·孤愤》:“郎中不因则不得近主,故左右为之匿。”旧注:“郎中,为郎居中,则君之左右之人也。”

就像现在的秘书,秘书级别都不算高,但是是领导身边人,可以狐假虎威,也类似于智囊,智囊品级都不高吧?

比如司马懿,曹操死的时候,他就是个太子中庶子,600石小官,但是曹丕做了皇帝,他就是尚书了,

即使到了西汉,郎中也必须执戟宿卫殿门,轮流当值,但是未来可以成为地方郡守,或者九卿之职。

所以,不要误解韩信说的话,项羽待他并不差,如果项羽做了皇帝,好像也会出将入相的,


南朝居士


因为进言是他的职责之一,所以可以直接向项羽进言。

韩信的职位的郎中,岗位是执戟,被后人称为执戟郎中,或者执戟郎,是武官中的中下等。

郎中有两个任务,一是站岗放哨,一是当主帅的顾问。所以韩信还有一句话:言不听,画不从。这里的画是策划的意思,也就是出谋划策。

所以说韩信可以直接向项羽进言,这是他的职责所在,和地位没关系。


茅草驿站


当时,韩信已经具备了军事上的大智大慧、大谋大略,他看到了项羽在整体军事战略上存在严重不足,不顾自己人微言轻的地位,大胆向项羽进策。可惜项羽虽勇冠天下,却不能用他人之谋,连他的亚父、他的第一谋臣范增的谋策都听不进去,何况一执戟郎的进言。项羽的这一致命弱点,决定了天下归刘而未归项。


文亦如此


执乾郎就是带枪侍卫.近身随侍。在私下进言谈天的机会很多。在史记上韩信曾说,投靠项王.位不过执戟郎.言不听,计不从.故而离去。汉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