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明朝朱棣夺权后为什么之后史学家还是叫明朝,不称其为北明呢?

哪有什么不行的


这得好好地研究一下明朝的历史了!

朱棣夺取皇位后肯定还是明朝啊,因为他是朱元璋的亲儿子,延续的是大明王朝的皇族系统。

朱元璋的太子朱标病逝后,朱允文被册立为太子,这个时候他的叔叔们是不服气的,所以这也给明朝建国几十年后埋下了一个战乱。靖难之役之前,建文帝听信了辅佐大臣的意见开始削藩,因为势头很猛,严重威胁了众分封王爷的权益,骨肉间的权位争夺,死的死、贬的贬。朱棣不得以而率了800兵丁奋勇抵抗,最终收服了北京城的守将后一路举兵南下,最终兵临南京城,在贡献南京城后建文帝神秘失踪,这场叔侄间的皇位争夺战才告一段落,朱棣顺利地登上了皇位。

至正年间,朱元璋攻占了金陵,将金陵改名应天,朱元璋称帝前也曾与李善长和刘伯温商量过国都的事情,定都南京市当时的权宜之计,因为北方元廷的势力还在。起初朱元璋的想法是暂定南京为国都,等北方勘定以后再在长安(今西安)、大都(今北京)间选择一个作为正式的国都,并且迁都至此,实行南北两京制。朱棣被封为燕王后,朱元璋命其在大都勘查地形,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皇宫选择地。当然这是电视剧《朱元璋》里的情节,因为当时选择南京的时候刘伯温也讲过,历代定都南京的朝代几乎都不过百年。所以这也为后面的历史做了一个奠基石。

朱棣登上皇位的时候还是在南京皇城登基的,并不是在北京,也并不是史学家们称为明朝的,而是朱棣本来就是大明王朝的正统皇帝,只是其皇位是赶下朱允文后黄袍加身的,而且从翰林学士方孝孺的嘴里讲的朱棣是“篡位”,也就是皇位来路不正。朱棣上位后,启用了朱允文的旧臣,并且发扬了太祖立国的根本,所以才有了“永乐盛世”,明世宗为其改谥号为“成祖”。

至于迁都北京后,为什么不是北明?纵观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例子,比如东汉和西汉、南宋和北宋,东汉和西汉之间有过大一统的王朝“新朝”,也就是西汉时被覆灭过的,最多东汉是在刘秀的以汉室后裔复建的汉朝,所以称作是东汉;而北宋当时是被金朝占领了国都东京(今开封),并且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将都城迁至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并登上皇位,后因为避其锋芒,南宋都城就迁至了临安府(今杭州)。实质上,是国都丢了,皇帝换人了,为了界定,才称作是北宋和南宋的。而明朝却不一样,迁都北京是在朱棣在位的时候完成的,并且在登基之前一直都在做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历史上也有在皇帝在位期间迁都的朝代,也没因为都城迁了就用东西南北来区别的。

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帮助到大家!

文|原创、图|网络,欢迎点评和转发!


吾天


自从有自媒体后,才发现脑残实在太多,明朝是史学家叫的吗?那是人家朱家给自己的王朝起的名号!朱棣夺权夺的是侄子的权,又不是夺你家爹的权,他不改王朝名字关史学家什么事。你爹叫你去读书你却背着书包去泡妞,现在提这种大脑装粪的问题让别人骂。



夜郎春秋


得脑残才能问出这样的问题,人家朱家谁坐天下是人家朱家自己的事,像方孝孺之类愚忠之人死不足惜,朱家谁当皇帝都是给大明打工


凯恩斯26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大明风华中的朱棣取得皇位)

为什么朱棣篡权以后,国号还叫明朝,因为朱棣是老朱家的人啊!朝代也是朱家的,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改名字。就和现在热播的《大明风华》一样,朱家人争天下,其他人凑什么热闹,这就说明,这场政变属于他们自己的争斗而已,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是直系朱家人,而且建文帝是朱元璋的孙子,朱棣是建文帝的四叔,都是朱家至亲,所以不会存在改国号上的问题。

(大明风华中的朱棣追杀建文帝)

朱棣如果想改国号的话,除非他不认祖宗了,不认他爹了。那行,可是朱棣能这么做吗?所以,朱棣政变成功以后,毫无疑问还是继续沿用“明”之国号。而且,可能不了解古代帝王更替的规则,如果一个朝代被别人推翻的话,无论这个人多么贤德,都会在当时扣上一个“反贼和造反”的称号,虽然他们成大事的,不拘小节,但是毕竟也不好听。谁也不愿意听。所以,朱棣继续沿用明朝国号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我是顺天即位的,虽然我发动政变,但是是天命所归的道理,堵住众人的悠悠之口。再说了朱家人争天下,谁当皇帝不是当?只要能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就是好皇帝,管他是不是造反还是即位的,都无所谓。

(大明风华中的朱棣)


鹏正


一个朝代之内,换了不同的皇帝,只是换了不同的年号或者徽号而已,但是国号是不会轻易乱换的,这涉及到法统问题。


朱棣本身是朱元璋为了巩固朱姓一统天下,采取的“众建宗亲,以藩王室",而封为燕王,就蕃到北平的。此外朱元璋把他20多个儿子全封了王就藩到了各地。

朱元璋的本意是希望这些朱姓诸王,藩卫嫡子朱标的一脉皇室的。为此他不允许这些王爷没事进京,让他们在封给他们的那些地方呆着,替大明镇守着边疆。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在文官的建议下削藩,以防他们坐大,出现西汉时的“七国之乱”。朱棣在姚广孝的辅佐下,利用了朱元璋《皇明祖训》里的一个漏洞,“当朝内有奸臣,藩王可以带兵进京靖难。”


所以朱棣进京夺权所有合法的名义就是 “靖难”,因此史称“靖难之役”。朱棣夺权成功后,删除了建文的年号,直接把建文在位的四年,复称洪武35年。然后接着洪武35年,于次年改元永乐元年。

这样一来,朱棣就造成了他是继承朱元璋正统的既定事实。

试想一下,朱棣如果改明为燕,那就相当于他是在谋反推翻了明朝重新建立了一个燕朝。那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朱棣那就真的是谋反了,这就不是老朱家自己家里家务事了。

在《大明风华》里,朱棣对方孝儒说,这是我们老朱家的事,你一个外人掺合什么?这是“靖难之役”之所以成功的本质。


当然有人会说李渊也是杨广的表弟,夺了天下,为何改成唐朝就成功了呢?

这性质完全不一样,有些本质性的区别。首先,隋朝由于耗尽天下民力,已经不得人心了,继续称隋,适得其反;其次,隋朝灭亡在先,李渊并非从隋朝手里继承的国祚,而是自己和几个儿子一刀一枪打出来的,用自己的国号名正言顺。


炒米视角


史学家为什么不分开叫?因为来棣夺权之后,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变!而且他也是太祖的亲儿子,所以没必要分开叫!有人拿宋来比,这是错误的,宋之所以分开叫,第一是因为北宋被外簇灭了!第二,都城不在一个地方!所以为了好区分就叫北宋,南宋了!历史上带南的朝庭都是很悲催的!比如,南宋,南明,南唐,南齐等等!


無诺1


朱隶是元朝一个妃子根朱元章生的,传说中那个妃子是带肚子来的,他要是改了国号更是坐实了一个说法,就是由家事变成国事了,他得蠢到什么程度去把国号改了。


古陌迎锋


哈哈😄,那我问你,李世民宣武门政变,为什么不改国号[捂脸][捂脸][捂脸]



陈年老九


我不知道那些批评提问者的作者是出于什么心理,但是至少我觉得这个问题问的很好。

首先要说一下,一个朝代的名称是当朝人确立的,但是名称前面加的方位区分词,不是当朝人定的,而是后人为了强调朝代的转折变迁或者方便研究才给加上的区分词。但是后人认为靖难之役前后,明朝在地理形态上没有大的变化,而且皇权的转移也是在朱氏家族内部完成的,大政方针上也没有特变明显的变化,依旧是朱明的统治风格。所以后人没有加以区分。再者,朱棣既没有改国号,也没有立即迁都,迁都北京是后来的事情。还有介于“北元”的叫法,如果说成“北明”,很容易让人误解成明朝的南方已经失守。更主要的是这种连贯性有利于后人对明史的研究,如果断开会显得很突兀。打个比方,唐朝的武周和安史之乱都可以算为一个节点,但是如果硬是把唐朝划分开,就会显得特别不完整。所以后人无论出于正统考虑还是出于方便研究历史考虑,都没有“北明”这个说法。



哔哔巫


明朝朱棣,本与皇位无缘,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位,说好听点是夺权,说不好听一点是篡位,在当时来讲就是改朝换代的效果,为什么后世史学家还延续叫明朝,而不像往朝惯例样,添改个字,叫“北明”,甚至“后明”呢?

图为明朝版图。

先言明一点,小编不是史学家,仅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品品先贤,博博古今,按现在话说,喜欢摆摆龙门阵罢了,所以,下面的言论仅为小编的个人见解,各位看官可无限行使封驳权。一个朝代的定位和更迭,取之于国号,而国号的界定与延续取决于两点,皇统与疆域。

图为朱棣画像。

大汉,分为刘邦建立的西汉和刘秀建立的东汉,这两人疆域一样,国号一样,都称之为“汉”,刘秀这条线往上捣鼓,刚好10代到刘邦,也算是刘邦后裔,但是俗话说八竿子打不着,出了五服就没关系了,所以就算刘秀是刘邦后裔,在皇统上,也就是在血脉上,两人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后世史学家为区分,作西汉和东汉之分。

晋朝,三国末期司马家几代人耕耘,终在司马炎手上建立“晋”,因为皇权之争引发八王之乱,继而引发五胡乱华,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建立偏安政权,明确的讲,此时的皇统或血脉并未中断,但都城不在,疆域尽失,已非定鼎中原那个晋,所以史学家区分,作西晋和东晋之分。

明朝龙旗。

综上所述,古代王朝,尽管有重复汉、魏、宋、齐、唐等国号,依据前属的两条杠杠,一是血统,二是疆域,很简单就能区分,大多是冒用国号,没血统关系,国号前加后、北、南等字眼。宋朝情况是一样的,尽管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跨过300年大限的王朝,赵构是宋徽宗的亲儿子,皇统没问题,但都城不在,疆域有了变化,史学家也区分为“北宋”、“南宋”。

南京皇宫遗址。

所以,本题的疑问,为什么朱棣夺权后史学家还是叫明朝,答案迎刃而解了,朱棣是朱元璋的亲儿子,在皇统上没问题,其次疆域上没变化,朱棣是在明都城南京登位的,朱棣也没改国号,只是弄了自己的年号,所有的变化都是在皇统允许的范围内发生的,所以朱棣是明朝的正统延续,是完全靠得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