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刘备永安托孤真相:鱼水君臣真亦假?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放言》白居易

刘备永安托孤真相:鱼水君臣真亦假?

刘备起兵之初,屡败屡战,到其50岁时仍未有尺寸之功,而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后,时来运转,历十三年终成霸业,这段君臣关系历来被认为是千古佳话。

但是现代部分学者却认为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并不是“犹鱼之有水也”,甚至于易中天之流更是认为被后世赞颂的“永安托孤”是一场埋伏了刀斧手的巨大阴谋,从而又引申出刘备和诸葛亮的虚伪,甚至于认为曹操乃可爱的奸雄,诸葛亮则是如司马懿一般的狼顾人物。

那么,作为谜团最深处的“永安托孤”真相如何,笔者今天就为读者们一探究竟。

所谓的“永安托孤”就是蜀汉彰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兵败猇亭,退回永安县,驻跸白帝城。这时的刘备,既心力交瘁,又身染重病,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特地将诸葛亮从成都召到永安“属以后事”。彰武三年春二月,诸葛亮到达永安后,刘备向诸葛亮说出了那句被人解读了千年的遗嘱: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永安托孤真相:鱼水君臣真亦假?

到了四月,刘备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建兴元年,后主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也就是从此开始的十四年,开启了刘备去世后蜀汉政权的诸葛亮时代。

刘备永安托孤真相:鱼水君臣真亦假?

后世的历来史学家对刘备这句托孤之言历来众说纷陈。正面的来说,比如:陈寿《三国志》有评:“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盛轨也。”司马光《资治通鉴》则言:“自古托孤之主,无如昭烈之明白洞达。”也有反面的认为刘备托孤之言乃“诡伪之辞”。比如:康熙皇帝批阅《通鉴辑览》时认为刘备猜疑之心颇重,既已托孤,就不应再说自取,其目的是让诸葛亮公开表态效忠之心。

究竟真相如何,笔者欲从“永安托孤”时的局势、所谓试探的目的性何在和刘备与诸葛亮三方面还原这一段历史:

“永安托孤”时的天塌地陷

诸葛亮《前出师表》有言:“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并非虚言,“永安托孤”时候蜀汉的局势到了什么地步呢?已露亡国之迹象。夷陵之战大败后,蜀汉局势可以用危如累卵来形容,原本横跨荆益的大好局势瞬间变成了只剩一州之地,大批优秀人才在此战中丧失殆尽,隆中对的战略永远无法实现。战后与吴国并未太平而南中这个后方又开始反叛,内忧外患的严重情况甚至于魏国的大臣们当时都认为只待刘备一死,蜀汉就会修书一封不战而降。

刘备永安托孤真相:鱼水君臣真亦假?

可以说,当时的蜀汉就是一个烂摊子,刘备当时的第一要务是如何把政权维系下去,而是否能幸运维系下去,从史书上看刘备当时都不是很确定,既然政权能不能维系都很困难,刘备当时又何必要去试探诸葛亮,并且当时的刘备也没有试探的资本。

所谓试探的目的性何在

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将刘备描述为一位只会哭哭啼啼的长者,这绝非刘备真实的历史形象,《三国志》曾评价先主刘备: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机权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备永安托孤真相:鱼水君臣真亦假?

从历史上看,刘备也的确够得上一代枭雄的称号,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家,而鲁迅或者易中天所说的试探并非是一个成熟政治家会做之事,因为这种试探毫无意义,试想以刘备当时所说的,不管面对的是诸葛亮还是司马懿迫于当时形势也都必然都会回答:“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样类似的话。但是这种话有什么意义呢?在历史上,北齐高演临死前将皇位传给高湛并要求高湛不要杀其子高百年,床头高湛信誓旦旦,回头就大开杀戒这种例子也并不少见,单靠一句话制衡一个权臣简直不可能。甚至于,刘备如果真这样试探,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此诏一下,如果诸葛亮真有野心也就不用像司马懿那样韬光养晦,仅仅凭这话以及相父的身份就能轻而易举废除刘禅,甚至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奉先帝遗诏继位。

刘备与诸葛亮之关系

从现存史料上看,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并非阴谋论者说的那样,入蜀之后就日渐疏离,互相猜忌。《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诸葛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这些都说明当时的诸葛亮是蜀汉政权名正言顺的二把手,刘备对其极为信任,这种地位是法正之流所不能比的,而且先主遗诏还要刘禅将诸葛亮视为父亲,这种都是真情的流露,也是十几年来共事的感情。

而从千古传诵的《前出师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于刘备的感激之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刘备永安托孤真相:鱼水君臣真亦假?

要知道,诸葛亮的每次北伐都是极度危险的,他没有上帝视角知道自己神机妙算必定胜利,《出师表》并非是用来数落刘禅的,而是更像给刘禅的遗书,没必要说什么假话。

另外,宋代以前,士这个阶层还是存在着风骨和精神的,支持着刘备和诸葛亮成就事业的理想就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永安托孤的场景更像是当年陶谦让徐州的再演,与其把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想成君主与权臣,阴谋与猜忌,不如认为他们是一起奋斗的知己。

另外,则是李严的问题,阴谋论者认为李严是刘备用来牵制诸葛亮的,所以得出刘备猜忌诸葛亮,但笔者认为不是:

刘备“永安托孤”,选择李严作为托孤大臣之一,这主要是基于蜀汉政权内部稳定与团结问题的考虑。刘备生时就很注意荆州、东州、益州三方政治力量的整合与团结,采取了诸多措施巩固内部团结,此时,托孤于李严,有利于其死后政治力量的平衡,不至于自己死后统治集团内部离心离德。回顾刘备对儿子刘禅的遗言中并没提到李严的名字,显然刘备托孤给诸葛亮,是授予诸葛亮比李严更大的权力。

另外,“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这句话本身有主次之分,而且事后证明李严被废的轻而易举,用其牵制诸葛亮似乎也是毫无用处,刘备一世枭雄,不会做这种无意义的事情。

刘备永安托孤真相:鱼水君臣真亦假?

结论:从以上可以看出,“永安托孤”不存在什么阴谋论,而在事后诸葛亮用其一身报答了刘备的知遇之恩,用惊天奇才延续蜀汉几十年历史,这种君臣关系成为了千载君臣之间关系的典范,可能也就只有周公辅成王可以相提并论,这也铸就了诸葛亮三代以下第一辅臣的历史地位。

刘备永安托孤真相:鱼水君臣真亦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