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據說索額圖打算以葉尼塞河為界!請問,清朝前期,葉尼塞河叫什麼名,有何依據?

Aenigma


關於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中俄兩國的談判及《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的過程,小編在之前的文章中做過一個比較詳細的解答,那麼這裡,小編就此問題再與各位探討一下。

沙俄對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的蠶食早在明朝中後期就已經出現了,為了加強對這些地區的控制,沙俄政府在明末清初之際先後在勒拿河由東北折向北的拐角處以及貝加爾湖湖畔葉尼塞河的發源地分別修建了雅庫茨克城和伊爾庫茨克城,如今這兩座城市依然是俄羅斯在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最為重要的城市,殊不知這兩座城當年卻是為了蠶食我國的領土而建,亦是當時沙俄入侵我國的橋頭堡。

如今俄羅斯西伯利亞境內由西往東有三大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分別是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其中鄂畢河發源於阿爾泰山,因為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故不做詳細說明。葉尼塞河發源於貝加爾湖西畔,之後向北流入北冰洋,而勒拿河發源於貝加爾湖西北面,先是流向東北,然後在雅庫茨克城轉向北流入北冰洋。下面兩張圖是葉尼塞河和勒拿河的流域圖


通過這兩張圖,大家其實不難發現,葉尼塞河流域遠離清朝版圖,而且自康熙時期,葉尼塞河流域地區就早已經是沙俄領土了,如果說當年中俄兩國就邊界問題進行談判時,清政府要求以葉尼塞河為界的話,那麼連小編都覺得這是無理取鬧,因為如果這樣劃分邊界,沙俄之前為侵吞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將前功盡棄,而且實際上當時清政府的談判代表索額圖也從未提出以葉尼塞河為界。

但是兩國就邊界問題談判,這是非常考驗一個人的定力以及智慧的,實際談判中雙方都有一個可以接受以及不可以接受的底線,那麼這個“底線”就是談判最終是否能成功的最為至關重要的存在。這個“底線”就如同競標時的“標底”,如果被對方掌握或者揣測到了自己的“標底”,那麼對方就會佔據談判的主動,從而獲取更多的利益,反之亦然。

關於這次邊界談判,當時的清朝也有自己的“底線”,在索額圖出發之前,康熙便將自己的“底線”告訴了他,希望他能不負眾望,康熙的底線便是:

尼布楚歸我,則俄羅斯貿易無所棲止,可以額爾固納河為界

以上是《清史稿》裡的記載,而《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裡也有相關記載可以佐證:

今以尼布潮為界,則鄂羅斯遣使貿易無棲託之所,勢難相通。爾等初議時,仍當以尼布潮為界。彼使者若懇求尼布潮,可即以額爾古納為界

本來索額圖的意思是尼布楚必須收回來,這是我國固有領土,但是康熙的想法是,如果強制收回尼布楚,那麼俄羅斯在遠東的貿易就會被打亂,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捲土重來,到時候中俄邊境再起風雲,這不是康熙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索額圖帶著康熙的“底線”去尼布楚談判了,在第一輪談判中,雙方都沒有亮出底線,不僅沒有亮,索額圖還向對方耍了一個心眼,即要求以勒拿河為界,索額圖提出這個方案從沒想過對方會接受,相反,對方一定會嚴詞拒絕,畢竟勒拿河流域已經被沙俄牢牢的掌控在手裡,並且他們還修建了雅庫茨克城,企圖日後積蓄力量繼續向遠東地區擴張,如果以勒拿河為界,那麼雅庫茨克城將會直接暴露在清朝眼皮底下,日後想要繼續向遠東擴張將會變得更加困難,甚至是不可能。

所以,沙俄斷然拒絕了索額圖這個“無理”的要求,雙方的第一次談判就這麼結束了,待第二次談判時,沙俄也效仿索額圖,提出了以黑龍江為界,這次索額圖言辭拒絕了,但是不知因何原因,索額圖先行讓步,提出以尼布楚為界,但還是被沙俄拒絕。

到了第三次談判,索額圖再次做出讓步,即以額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中俄東段邊界,這也是索額圖最先亮出底牌,而沙俄也表示同意,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雖然《尼布楚條約》是清朝歷史上第一個對外平等條約,但條約的內容卻不算平等,因為本來應該屬於我們的尼布楚地區還是落入沙俄手中,至於當時索額圖為何將尼布楚拱手相讓,很多矛頭都指向了陪同索額圖前去談判,負責翻譯的兩個傳教士,有的說法是這兩人私下收受沙俄賄賂,將己方底線告知沙俄,這才令索額圖在談判過程中處處被沙俄壓制,最終不得不做出讓步,至於這個說法是不是真的,小編就不知道了,不知各位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


鹹魚閒聊


這種說法缺乏最基本的歷史和地理常識,還以葉尼塞河為界?你咋不據說是以烏拉爾山為界呢?這是歷史虛無主義者的一種幻想,索額圖表示他不想背鍋。

我們先來簡要的瞭解一下葉尼塞河

葉尼塞河,是俄羅斯水量最大的河流,是西伯利亞流入北冰洋的三大河流之一。它是西伯利亞平原與高原的分界線,其東邊是高原地帶,西邊是平原地帶。

葉尼塞河長度位居世界第五,起源於蒙古國,由南向北流向喀拉海,貫穿了整個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有兩條流源,一是發源唐努烏拉山的小葉尼塞河。

二是發源於東薩彥嶺的喀拉·布魯克湖的大葉尼塞河。葉尼塞河唯一與我國有關係的就是吉爾吉斯人,我們稱之為柯爾克孜人,十六世紀前他們就在此居住。

沙俄向東擴張後,大部分柯爾克孜人搬到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一部分搬到今黑龍江流域,剩下的一部分人仍然生活在葉尼塞河流域,他們自稱哈卡斯人。

索額圖提出以葉尼塞河為界有可能嗎?

大家可以打開地圖看,在整個西伯利亞高原上,有三條河流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從西向東,依次分佈著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葉尼塞河處於中間。

我們都知道,俄羅斯國土面積為1709萬平方公里,葉尼塞河以東的土地面積有近一千萬平方公里。換句話說,有四分之三的西伯利亞面積在葉尼塞河以東。

整個蒙古幾乎處於葉尼塞河向被延長線的東邊,葉尼塞河源頭距庫頁島有3300多公里,中間段距白令海峽西岸有4700多公里,距勒拿河最近處700多公里。

由此可見,葉尼塞河以東是一片極為廣袤的地區,試問索額圖靠什麼底氣向沙俄提出以葉尼塞河為界?要知道,葉尼塞河距額爾古納河有2000多公里之遙。

我們再來看看,雅克薩戰爭時的整個西伯利亞局勢。十六世紀初,沙俄脫離蒙古統治而形成統一國家,這一時期,沙俄領土面積只有不到300萬平方公里。

十六世紀後半期,沙俄開始越國烏拉爾山,向東擴張。僅用了四十年,沙俄就已推進到鄂畢河東岸。又用了三十多年,沙俄佔領葉尼塞河,推進到勒拿河。

1632年,沙俄在勒拿河建立雅庫茨克城。十年後,沙俄僱傭的哥薩克騎兵侵襲到黑龍江流域。請注意,這時的西伯利亞三大河流域已被沙俄佔領了數十年。

這時的大清目標就是將沙俄勢力驅逐出黑龍江流域,進而與沙俄劃界。索額圖作為大清的全權代表,沒有任何實力和底氣,提出清俄以葉尼塞河進行劃界。

所以說,這是不現實也不可能的一種想象說法。

《尼布楚條約》的真實劃界情況如何?

面對沙俄的襲擾,康熙兩次出兵雅克薩,將哥薩克騎兵擊退。沙俄因各種不利原因,向大清提出談判。康熙的目的就是以戰促談,儘快劃清清俄兩國邊界。

當時西北的噶爾丹正在鬧事,康熙給索額圖交待了談判底線,就是原則上要以尼布楚為界,考慮到噶爾丹的威脅,如果俄方拒絕,則可以額爾古納河為界。

談判的第一天,雙方都在旁敲側擊的試探對方底線。第二天會談一開始,俄方代表戈洛文提出以黑龍江為界,以北歸俄國,以南歸大清,索額圖斷然拒絕。

隨後索額圖提出,以勒拿河和貝加爾湖為界,沒想到戈洛文暴跳如雷,大有再幹一仗的氣勢。為避免談判崩裂,索額圖就照康熙指示,說出以尼布楚為界。

但戈洛文還是不接受,雙方劍拔弩張,索額圖亮出以石勒喀河的格爾必齊河為界的底線,在一番較量之下,俄方同意了劃界提議,《尼布楚條約》簽訂。

條約最終規定:清俄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東段邊界,烏第河地區為待議地區。三個文本中的待議區有爭議,有人認為包括勒拿河以東。

在協議生效的第二年,清政府的巡邊隊伍一度到達勒拿河邊的雅庫茨克。對於大清來說,以勒拿河為界都是一種有爭議的奢望,更何況更遠的葉尼塞河。

綜上所述,索額圖打算以葉尼塞河為界的說法,是一種毫無根據的臆測。再強調一句,葉尼塞河一直都叫葉尼塞河,俄文名為Енисе́й,英文名為Yenisei。


野史也是史


這個事情可能有這麼一說,但是索額圖在中俄尼布楚戰爭後談判時主要主張的是以勒拿河為俄羅斯帝國和大清帝國的邊界線,勒拿河以東地區歸屬大清,以西歸屬俄羅斯帝國。如下圖:(藍色界限為大清國主張的邊界線,藍色為勒拿河主流)

圖中藍色為勒拿河主幹流走向,若如此貝加爾湖為大清和俄國共有了。其實《中俄尼布楚條約》中有三種文本,滿文文本、拉丁文文本、俄語文本三種文本,但三種文本對邊疆區域的劃分卻各不相同,粉紅色文本是拉丁文標註的邊疆界限。滿文文本的界限如下圖:

滿文文本的邊疆是紫色為疆域線;拉丁文本為紅色疆域線;灰色為俄文文本疆域線。一個《尼布楚條約》出現了三種不同的邊界線,也是奇葩了。

當時康熙皇帝為了談判將法國傳教士徐日升和葡萄牙傳教士張誠派遣去和索額圖共同商談談判事宜。這兩個傳教士應該獲悉了康熙皇帝談判的最終底線,因此和索額圖等人上下其收,其中這兩個傳教士收受了不少俄方的賄賂,將拉丁文文本的邊界一再向東延伸。而索額圖為了證明自己的功績,將滿文文本的界限往西劃;而俄國的談判使節則一直往東往南延伸,甚至還有爭議地區。

葉尼塞河的稱呼和歷史。

葉尼塞河較早的居民是柯爾克孜族,在中國古代有非常多稱呼:

“鬲昆”、“堅昆”、“結骨”、“黠嘎斯”、“轄嘎斯”、“乞兒吉斯”、“吉利吉斯”、“吉爾吉斯”

唐朝時期的黠嘎斯的王是李陵的後人,而唐朝的祖先則是李廣,算是同宗同族的李姓,

黠嘎斯曾經和唐王朝通使友好。(葉尼塞河,上游地區曾經是柯爾克孜族的聚集地)

公元1500年之前,柯爾克孜人大量居住在葉尼塞河上游流域,柯爾克孜語稱現在的葉尼塞河為——Enesay,音譯為葉尼塞,意思是“母親河”。俄文:Енисей,英文:Yenisei,都是根據柯爾克孜語進行音譯的。元朝時期,葉尼塞河的上游稱之為“謙河”,現在也不在中國國境之內。

16世紀開始俄國不斷攻擊柯爾克孜人,經過將近一百年的時間,絕大部分柯爾克孜人向東、向南遷徙,現在部分吉爾吉斯人已經建立了吉爾吉斯共和國;在中國東北的黑龍江也有柯爾克孜族的存在,主要集中在富裕縣;新疆有克孜勒柯爾克孜自治州,新疆地區也有散居的柯爾克孜族人,如下圖:

1703年,俄國吞併了葉尼塞河上游地區,少量的柯爾克孜人留在了當地,他們現在是哈卡斯人,1992年6月6日成立了哈卡斯共和國。


穿越再現彼岸


打算以葉尼塞河為界的不是索額圖,是康熙皇帝。

葉尼塞河清朝時稱為謙河,元代於此置謙州,因河得名。

依據是自古以來,在中國境內的柯爾克孜人(吉爾吉斯)1500年前大量居住在葉尼塞河(enesay,柯爾克孜語為母親河的意思)周圍,後來收到沙俄的攻擊,大部分人不得不搬遷到塔拉斯(今吉爾吉斯斯坦的一個州)一帶,一部分柯爾克孜人18世紀從葉尼塞搬遷到今黑龍江,還有一部分柯爾克孜族的後代仍然生活在葉尼塞河流域,他們自稱是哈卡斯人。

葉尼塞河是俄羅斯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上的大河之一,是流入北冰洋的三大西伯利亞河流之一(其他兩個是鄂畢河和勒拿河)。位於亞洲北部,是西西伯利亞平原與中西伯利亞高原的分界,平原在其西,高原在其東,是西伯利亞河流中水量最豐富的河流以及流入北冰洋的最大河流。流程比密蘇里河-密西西比河稍短,但流量是前者的1.0783倍。

葉尼塞河起源於蒙古國,朝北流向喀拉海,其流域範圍包含了西伯利亞中部大部分地區。若以色楞格河-安加拉河為源頭計算,全長5539千米。

上游湍急,多急流、洪水,周圍人口稀少。中下游因地形平坦,凍土廣佈,多沼澤溼地。

葉尼塞河的長度從大葉尼塞河和小葉尼塞河的匯合處(在圖瓦盆地中心的克孜爾城附近)算起,為3487千米;從色楞格河的源頭(源自蒙古北部)起算,為5540千米。它的流域面積為270.7萬平方千米,共有大小支流約2萬條,總長8.8萬千米,主要支流分佈在右岸。流域內主要為山地和高原,北部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和低地(北西伯利亞低地)僅佔流域面積的6-7%,中部是中西伯利亞高原(海拔700-2200米),南部有薩彥嶺等山地(海拔達3491米)。




歷史創造者


1547年,有著“伊凡大帝”之稱的俄國首位沙皇——伊凡四世加冕登基,成為這個地跨歐亞帝國的新掌舵人。

伊凡四世就任沙皇后,俄國在其帶領下,開始了瘋狂的東擴之路。而葉爾馬克對西伯利亞的征討,則揭開了沙皇俄國對該地區大規模擴張的序幕。

在經過一系列攻城掠地後,至17世紀二十年代,沙俄軍隊翻越烏拉爾山,侵佔了西伯利亞的葉尼塞河地區。到三十年代,已經佔據了葉尼塞河水系的中、下游和上游大部分地區。

在之後的幾十年時間內,沙皇俄國在東征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並最終侵入到太平洋東岸的廣大遠東地區。

沙俄並沒就此止步,轉而越過外興安嶺,繼續侵入到清王朝的屬地,黑龍江流域。

公元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清軍取得雅克薩之戰的重大勝利後,清政府與沙皇俄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該條約以法律形式明確界定了兩國邊界。

至於題幹所問的“據說索額圖打算以葉尼塞河為界”,則是有一定根據。

據文獻記載,中俄兩國代表在尼布楚談判剛開始,以索額圖為首的清方代表即提出“貝加爾海(即現在的貝加爾湖)這邊的全部土地,應完全歸中國所有。因為貝加爾海這邊的土地全是蒙古大汗的領地,而所有的蒙古人,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臣民。”並要求俄國人退到色楞格河以西去。

對於清廷這一要求,俄方斷然回絕。

由於色愣格河是葉尼塞河最上游的一部分,故“索額圖曾提出以葉尼塞河為界”的說法也有一定道理,只是該說法不嚴謹。因為色愣格河僅僅是葉尼塞河的一小部分。


(葉尼塞河在俄羅斯的位置)

葉尼塞河

葉尼塞河是俄羅斯水量最大的河流,超過我們所熟知的伏爾加河。

葉尼塞河幹流主要集中在俄羅斯境內,上游發源於今天的蒙古國,全長5500多千米。葉尼塞河自南向北流向北冰洋,其流經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


(葉尼塞河流域水系圖)

葉尼塞河的上游追溯至色愣格河,該河今屬蒙古,舊屬中國。清朝以前的幾百年時間內,該河稱為謙河,亦稱劍水。

元代該流域隸屬元朝嶺北行省管轄。元政府在此設謙州,故該河稱之為謙河。《元史》曾有過記載。

《元史·地理志》:吉利吉思,“其境長一千四百里,廣半之,謙河經其中,西北流,又西南有水曰阿浦,東北有水曰玉須,會於謙,而注於昂可剌河,北入於入海。”

據考證,大約在2000多年前(中原秦漢時期),我國少數民族柯爾克孜族的先民就居住在今葉尼塞河上游流域。

這也是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生活在該河流域的早期居民。

在之後的一千多年時間內,柯爾克孜族祖祖輩輩都圍繞在葉尼塞河流域繁衍生息。

沙皇俄國東擴後,柯爾克孜族世代居住生活的土地被俄國侵佔。除了一部分族人固守故鄉葉尼塞河流域外,柯爾克孜族大部分族人被迫遠走他鄉。有的到了今天的黑龍江一帶紮根,有的則遷移到了今天的吉爾吉斯坦等國。


(俄羅斯境內的葉尼塞河)

而葉尼塞河的名稱就來源於柯爾克孜語的音譯,其英語表述為:enesay,意思是母親河。

葉尼塞河上游水流湍急,人口稀少;中下游流經地區則地勢平坦,凍土面積廣泛,且多溼地及沼澤。

葉尼塞河水量巨大,水能資源非常豐富,特別適合水能資源開發。自前蘇聯時期,蘇聯政府就在此河上建造了數座大型水電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