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父子皆被两代皇帝选为托孤重臣,下场却一个比一个惨


父子皆被两代皇帝选为托孤重臣,下场却一个比一个惨

在“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的封建社会,臣子能在老皇帝临终前被选为托孤重臣是最大的荣耀。若是父子两人先后被两个皇帝选为托孤之臣,那么这个家族在当时一定可以横着走。但是西汉初期这对父子有点不走运,他们分别被两个明主选为托孤之臣,辅佐的皇帝也不是昏庸残暴之辈,但是这对父子的命运却一个比一个惨。他们就是西汉初期的名将周勃和周亚夫。

父子皆被两代皇帝选为托孤重臣,下场却一个比一个惨


周勃与项羽韩信两位战神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因此他的军事能力在秦末汉出并不突出。但是汉朝建立后周勃能成为世代罔替的绛侯并且担任丞相之位,可见他的能力。刘邦对周勃也极其信任,这一点可以通过吕后与他的对话表现出来。

父子皆被两代皇帝选为托孤重臣,下场却一个比一个惨


当时刘邦病重马上就要归西了,吕后前来询问刘邦身后事。刘邦说萧何去世用曹参,曹参去世用王陵,但是王陵有些冒失,应该用陈平在一旁帮助。陈平虽然足智多谋但自己还挑不起大梁,他应该与周勃搭档办差。这些话完全可以证明周勃在刘邦心中的地位,但是真正高分量的评语还在后面,刘邦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周勃确实没有辜负刘邦的期待,他牵头诛杀诸吕,又主张迎接代王刘恒入住长安。可以说汉朝能够出现文景之治,周勃功不可没。

汉文帝即位之初对周勃还是很客气的,甚至议会之后汉文帝都会目送周勃离开,但是等汉文帝坐稳皇位尤其是这位千古仁君要巩固皇权时,这些待遇就都没有了。并且因为周勃威望高官职大,汉文帝把打压他当成立威的手段。

汉文帝即位的第二年开始打压诸侯王气焰,他命令在长安的诸侯王都要回封地去,若是在朝廷还有官职,就让自己的太子去封地。当时周勃的职位是丞相,但是汉文帝说您是老同志觉悟高,应该起个带头作用,所以您老还是辞职回封地吧。汉文帝直接把周勃送太子回封地的路堵死了,还夺走了周勃的丞相之位。

无奈交出丞相大权的周勃回封地养老,但是作为执掌过一个国家军权相权的人怎能真正颐养天年,尤其周勃还是被汉文帝变相免官的人,他心里对皇帝对朝廷是恐惧的,因此每当郡守、郡尉路过周勃的封地前来拜访时,周勃都会身披铠甲,命令家人手持兵器相见,似乎这样做能给自己增加安全感。但是到老也没有参透办公室政治的周勃却忽视了别人如何看待全副武装的自己。


父子皆被两代皇帝选为托孤重臣,下场却一个比一个惨


周勃回到封地一年多就有人状告他谋反,汉文帝点头之后,周勃被抓到长安问罪。马背上起家又一生都处于权利顶端的周勃哪里知道狱中的阴暗,为了让自己舒服一些,劳苦功高年老体迈的周勃拿出千金孝敬狱卒,终于知道了要走公主这条线。这位公主是汉文帝的女儿,周勃的大儿媳妇,她入宫向薄太后哭诉,最终在薄太后的施压下,汉文帝终于让周勃无罪释放。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出狱后说出一句千古名言: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却是今日才知狱吏的威风。

周勃虽然经历过牢狱之灾,但出狱后汉文帝恢复了他的封地和爵位,几年后他在封地寿终正寝,总体而言还算不错,但是他的儿子周亚夫就没有这个好命了。

父子皆被两代皇帝选为托孤重臣,下场却一个比一个惨


周亚夫最大的功绩是平定七国之乱,但是他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出场要比这件事早很多。汉文帝六年匈奴入侵大汉边关,汉文帝在霸上、棘门和细柳筑起三道防线,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来到这三大军营慰问。霸上和棘门两座军营都对皇帝的到来表示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汉文帝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结束工作。可是细柳营完全不一样,这座军营不但没有因为皇帝到来而安排大型欢迎仪式,他们根本不让皇帝进大门。

父子皆被两代皇帝选为托孤重臣,下场却一个比一个惨


最先吃闭门羹的是汉文帝的先导车,当时先导说“天子就要来了,你们应该开门迎接”。可是细柳营中所有将士都是刀出鞘箭上弦弓拉满,披坚持锐目不斜视,守门的小兵说话同样硬邦邦的,“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不一会汉文帝到了,守门小兵面对“龙威”依然不松口,最后还是汉文帝派使者手持符节诏告周亚夫,朕要进去劳军,你让他们都让开。周亚夫传将军令,汉文帝才算是取得进门资格。

一国之君经历千辛万苦终于进门了,可是问题还远远没有结束。就在皇帝的司机想开足马力在军营中兜一圈时又听到一句硬邦邦的声音:“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驰”。于是汉文帝的宝马只能控制缰绳慢悠悠的转,估计走到指挥部的时候汉文帝已经困了。但我相信当他看到周亚夫时会立刻神清气爽,因为周亚夫一身戎装手持兵器精神抖擞的站在他面前,然后潇洒的一拱手说出一句千古名言:“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施以全礼”。汉文帝当时就被震撼了,若是不到细柳营还以为霸上、棘门两座大营不错,如今再看这才是真将军,之前的两座军营就是小孩过家家,匈奴来了不管用的。

父子皆被两代皇帝选为托孤重臣,下场却一个比一个惨


汉文帝从此之后对周亚夫赞赏不已,一个多月后匈奴警报解除,周亚夫没有返回之前的营地而是留下来负责京城治安,后来汉文帝病危还不忘拉着接班人汉景帝的手说“国家若是遇到麻烦,周亚夫可以担当重任”。我估计汉文帝说这句话是防范于未然,他绝对没有想到两年之后汉景帝就捅出了大麻烦。

汉景帝即位两年后开始削蕃,但是诸侯王不甘心坐以待毙于是纷纷举起反旗,吓得汉景帝直接把晁错杀了但是并不管用,无奈之下只有请出老爹去世前看好的周亚夫。周亚夫也是不负众望,他只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这场已经波及半个国家的叛乱。

父子皆被两代皇帝选为托孤重臣,下场却一个比一个惨


此事之后周亚夫步步高升,一直做到老父亲周勃当年的丞相之位。但是因为性格耿直屡次与汉景帝发生争执,最后被迫辞职回家。

若是周亚夫能在家寿终正寝也算不错,但是他的儿子却惹了一个大麻烦。古人都喜欢在活着的时候为自己修建墓地,陪葬品自然也要早点选。他的儿子为了尽孝就给周亚夫买了五百甲盾,希望父亲去世时放到墓穴中。但是当时甲盾禁止个人买卖,因此这件事被人告发了。这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但是汉景帝要严肃处理,于是审理此事的廷尉直接问周亚夫为何谋反?周亚夫据理力争,这些甲盾是丧葬用的如何能算谋反呢?可是这个廷尉在皇帝的支持下早就有准备了,他言之凿凿的说出一句堪比“莫须有”的话:你就算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周亚夫是铁骨铮铮的军人,他受不了这样的屈辱。听到廷尉如此污蔑周亚夫决定以死明志,最终绝食五天后吐血而亡。

父子皆被两代皇帝选为托孤重臣,下场却一个比一个惨


刘邦去世前说“安刘氏者必勃也”,刘恒去世前说“国家若有急难,周亚夫可堪重任”。周勃一生诛灭诸吕拨乱反正,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堪称扶大厦于将倾,并且他们遇到的是创造出文景之治的两位明主,但是这对父子的结局却一个比一个凄凉。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 帘外西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