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宋徽宗的“瘦金體”和“宋四家”的書法究竟孰強孰弱?

其實,無論是熟知程度還是後世影響力,宋徽宗的“瘦金體”相比“宋四家”都毫不遜色,但是,為什麼宋徽宗的“瘦金體”會擠不進“宋四家”?

宋朝文化高度發達,文學大家燦若繁星,在書法方面,有“宋四家”的蘇黃米蔡四大家,蘇黃米蔡是指: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的合稱。其中蘇軾的書法豐腴跌宕,黃庭堅的縱橫拗崛,米芾的俊邁豪放,蔡襄的渾厚端莊,各具儀態,堪稱精品。宋四家廣汲晉唐遺蘊,銳意革新,各具所長。

宋徽宗的“瘦金體”和“宋四家”的書法究竟孰強孰弱?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然而宋代最知名的書法其實是宋徽宗趙佶所創的“瘦金體”,“瘦金體”是書法史上極具個性的一種書體,因其與晉楷唐楷等傳統書體區別較大,個性極為強烈,故可稱作是書法史上的一個獨創,也堪稱一絕。瘦金書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重。

宋徽宗的書法筆畫瘦硬,初習黃庭堅,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

宋徽宗的“瘦金體”和“宋四家”的書法究竟孰強孰弱?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宋代書法以韻趣見長,宋徽宗的瘦金書即體現出類同的時代審美趣味,所謂“天骨遒美,逸趣靄然”;又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所謂“如屈鐵斷金”。這種書體,在前人的書法作品中,未曾出現過。褚遂良的瘦筆,只是小部分相同,大部分則不一樣。與唐朝薛曜的字相比,可以說是最接近的。也許宋徽宗是從薛曜的《石淙詩》變格而來的,但他的創造顯然比薛曜成熟得多。


宋徽宗的“瘦金體”和“宋四家”的書法究竟孰強孰弱?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宋徽宗的瘦金體把它的藝術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這種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的書體,是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和涵養,以及神閒氣定的心境來完成的。當然也不是別人易於仿造的。

那麼,問題來了,宋徽宗造詣這麼深,廋金體這麼牛,但為什麼宋代四大書法家裡沒有宋徽宗呢?

宋徽宗的“瘦金體”和“宋四家”的書法究竟孰強孰弱?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首先牽涉到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裡的藏鋒,其實,藏鋒也是中國處世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露鋒芒、低調內斂、韜光養晦,向來被中國人奉為上策。

宋徽宗的書法則不然,它像走在危險邊緣的美,使人愛戀,也使人害怕。收藏在臺北故宮的“穠依翠萼,煥爛一庭中”,每一個字都是光的閃爍燦爛。宋徽宗把漢字線條做得鋒芒畢露,“鋒”與“芒”都是中國古典美學的禁忌。書法講“藏鋒”,正是因為整個儒道的主流傳統都不鼓勵“鋒芒畢露”。“鋒芒畢露”是要遭忌的,會遭天譴。老子哲學總認為“鋒芒”是最容易折斷的地方,不可長久。

書法美學講“藏鋒”,講“棉中裹鐵“外柔內剛”,其實都是在書法裡放入了人事的學習。蘇軾許多線條都是“棉中鐵裹鐵”,在災難痛苦是隱忍收斂,把頑強的生存意志內斂到外面不容易看出來,變成“藏鋒”,把“鋒芒”藏起來。“鋒芒”是會傷別人的,當然,也會傷自己。



宋徽宗的“瘦金體”和“宋四家”的書法究竟孰強孰弱?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作為帝王,宋徽宗發展出與傳統漢字美學完全不一樣的一種“鋒芒”的鼓勵。“瘦金體”把所有應該“藏”的“鋒”全部外放,閃爍燦爛到刺眼。瘦金體漂亮就漂亮在鋒芒畢露,到處都彰顯自己獨特的個性,帝王就應該更有霸氣,正是這種鋒芒畢露,才使得瘦金體更有魅力。

有人認為宋徽宗的書法缺少變化,瘦金體僅為一姿一態,蘇黃米蔡的書法則千姿百態。還有人說,中國講究長幼尊卑,王對王、將對將,臣子怎麼能和君王並列!這也許就是前人並沒有把宋徽宗的瘦金體列為宋四家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