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供應鏈金融業務淺談

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的元年,2019年這個詞已經臭了大街。還記得當年馬雲豪邁地說,如果銀行不改變,那我們就改變銀行。時至今日,利潤最多的企業仍是銀行,銀行也沒被顛覆。

這兩年,供應鏈金融又火熱了起來,各種供應鏈金融的模式。各種數科公司雨後春筍般成立起來。

太陽底下無新事。抽絲剝繭,供應鏈金融是什麼,還是金融嘛,說的還是融資那點事,就是依託供應鏈的融資嘛。

2019年,所謂的供應鏈金融出了幾件事,一是諾亞財富和京東金融34億應收賬款的爆雷事件,二是閩興醫藥22億應收賬款造假案件,還有N多筆的蘿蔔章事件。

問題出在了哪裡?

供應鏈金融是依託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來做融資,而不是依託抵押物做融資。這是兩種風控邏輯。邏輯是沒問題的,但是,真實性要站得住。也就是要與真正的核心企業合作開展業務。

但是,為什麼出了這麼多筆的蘿蔔章案件。就是資金方被騙了。被誰騙了?被供應鏈上的融資方給騙了。資金方在融資方的導演下,以為見到了真正的核心企業的人,到了所謂的核心企業的辦公場所,實際上都是在騙。其實,識破騙局並不難,但受到開展業務的衝動,矇蔽了雙眼,僥倖心理在作祟。

供應鏈融資業務,一定要認清一條鐵律:誰發起的融資業務,就要看誰的信用。不要被忽悠,應付方很強大,應收回款沒問題等等,都是在扯。如果你資金方覺得融資方的資質不夠,就不要放款,看都不要看背後的故事,如果你聽進去了,上當的可能就是你。反向保理業務,只能從核心企業發起,從供應鏈其他環節企業發起的反向保理業務就是耍流氓,騙你沒商量。

當供應鏈金融的熱度稍稍退去,我們會發現,只不過是信用融資的另一種形式,原來的信用融資是給信用主體直接放款,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是給信用主體(核心企業)做代付,用的還是他自己的信用。並沒有多少新奇的事。做融資業務,一定要看實質,不然,下一個被騙的就是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