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了,是否在造第三艘?

神龍大帝楚哥


由中國大連造船廠獨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國產大型航空母艦目前已經順利完成第三次出海測試工作,即將交付中國海軍部隊。

也就在2018的10月份左右,中國官方新聞媒體正式對外宣佈,中國已經開始建造自己的第二艘國產大型航空母艦,同時該艦也是中國海軍部隊裝備的第三艘航空母艦。

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的就是,目前正在上海某大型船廠內進行相關建造和國產002大型航空母艦,顯然與之前各大外界新聞媒體報道的不大一樣 ,該艘國產大型航空母艦整體的噸位並不是特別的大,大概在8萬多噸左右,也依舊採用了常規動力推進,只是在具體的推進模式上與之前的那幾艘有了一定的進步,計劃將採用柴-燃混合動力方式。

不過,有一點驚喜的是,就在前些時候國內的相關新聞媒體報道稱,由中國軍用船舶工業自行獨立研發設計的國產第二艘大型航空母艦可能已經確定使用電磁彈射,這也意味著中國海軍也將成為了繼美國海軍,全世界第二個裝備有電磁彈射裝置的大型航空母艦。

也從2018年第十二屆珠海航展的國產戰機展臺來看,由沈飛獨立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生產的國產第四代隱身艦載戰鬥機殲-31,可能距離成為中國海軍下一代制式艦載戰機,已經不遠了。


航空君


據說中國目前正在江南造船廠建造第三艘,即國產第二艘航空母艦,預計2020年下水。
003型航母想象圖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003型航母滿載將達到8萬噸,採用常規動力,將採用中國最新研製成功的電磁彈射裝置,裝備最先進的雙波段雷達系統,以彈射型殲15作為主力艦載機,裝備並搭配固定翼預警機,反潛巡邏機,艦載無人機使用,整體戰力較測試中的002型將有較大提升。
003將會是一艘直通甲班航母,明顯區別於002型

其實,中國有建造第三艘航母的計劃幾乎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因為中國不可能只維持一兩艘航母的規模,那與中國的國情與抱負不符。中國現役僅一艘遼寧號,是基於從前蘇聯買回來的二手航母翻修而來,之後中國建造的首艘航母002型基本是對遼寧艦的復刻版,戰力提升有限。如果中國想要拉近跟美軍的差距,就必須研製更加先進的航母。


002型基本與遼寧艦一致

此外,單靠一兩艘航母在戰時根據無法發揮太大的作用。從這些年來世界各國的航母使用經驗中可知,最少要3艘航母才能勉強保證隨時有航母可用。中國有漫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領海,既跟鄰國有激烈的領土爭端,又正值從近海走向遠洋之際,因此對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航母戰鬥群有很大的需求。有國內外軍事專家指出,中國至少要有6艘航母才能基本滿足需要!英國簡式防務週刊就層多次預測,未來中國將建造不少於6艘航空母艦,其中包括多艘核動力航母。


未來中國國產核動力航母想象圖

綜上,003航母的出現是必然的。003不是中國第一艘航母,也同樣不會是最後一艘。


兵者詭道也


第二艘國產航母最新消息:解放軍少將金一南透露,002航母早已在2015年3月就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

但是人們並未發現江南造船廠巨大的船塢出現任何有關航母建造的痕跡,因此質疑金一南的講話。專家則認為,這是由於公眾不瞭解現代艦船建造流程而誤判。

船舶設計建造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在設計階段就分為初步設計、詳細設計和生產設計;在船廠掌握圖紙完成建造技術準備後,才開始正式進行艦船建造。

(如想了解002更多信息如下)

002型航母為我國第二代常規動力航母,外型和美國的“小鷹”級航母一樣。但是,由於“小鷹”級航母是上個世紀的產物,許多設備都落後於我國的002型航母了,可能我國的002型會超過美國的“小鷹”級航母。

002型航母採用蒸汽彈射起飛艦載機,蒸汽彈射器一共有三臺,而且艦載機升降機也是三臺,每一臺蒸汽彈射器最大彈射力為40噸,足夠彈射起飛艦載預警機,所以002也一定會準備艦載預警機的!

002型航母滿載排水量超過了8萬噸,主戰機還是殲15艦載機。不過,艦載機數量會比001A型航母多將近一倍!而且由於採用蒸汽彈射,殲15艦載機可以滿油滿彈的起飛了!


陳北航


我來試著回答下。以下內容,僅為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

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了,是否在造第三艘?這個應該結合中國需要多少航空母艦來一起討論。中國要造多少艘航母,不是技術問題,而是需求與承受力的問題。以今日之中國國力,似乎承受能力不必考慮,這在短期來說,沒什麼問題,但是中遠期要好好考慮一下。

現代航母花費過於高昂,不僅僅是建造成本,維護與使用成本也不低。目前美軍擁有11艘航母,這幾乎就是其國力承受的極限,我們不能陷入軍備競賽的陷阱之中,不參與美國比拼數量,只能尋求一個合適的數量!

現代航母有相當多的時間處於維修或改裝狀態,處於訓練或休整中,往往只有三分之一的備戰狀態,隨時可以行動。美軍常態來說,可以一次出動3艘航母,經過動員才可能增加到5艘,極限狀態下,讓三分之二的航母參戰。

那麼我們要保證雙航母戰鬥群,需要至少5艘航母。如果能達到6艘航母,其中,2艘處於戰備巡航中,2艘處於休整或訓練中,另有2艘處於大修或改裝中,必要時,其中一艘,可以在短期動員後可以出動,另可以在更長一點的動員後出動。

這樣中國航母艦隊的最佳規模為:6艘,如果為提高效率,可再保留一艘航母為訓練艦,專職於新飛行員訓練工作。初期目標相對小一點,需要3艘航母,即以保證隨時有一艘可以出動的常備狀態,中長期要保持更高的不平。目前南北兩家造船企業同時開工,可以保證3到4年,建成一艘航母,也許完成6艘的規模,大約要2035年左右。

如果明確了這一點,以我們研判的2035年為截至點,無疑第二艘航母下水後,第三艘的準備工作必然已經開始,甚至第一塊鋼板的切割也已經可能完成。但是如果本著航母建造能力的平分來看,應該給我們江南造船廠(南北就兩家有能力造航母的造船廠)更多的時間來準備新航母的建造工作。所以初步研判,第三艘預計在2020年左右能下水。更不要忘記一點,還有來兩棲攻擊艦在同步建造中,這樣的速度已經相當不錯了。


軍事天地


建造中的我國003核動力航母動力分段

從照片上可以看到,我國目前正在建造003航空母艦。那麼,我國建造中的003航母是核動力還是常規動力的?這是一個大家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去年年初,中船重工發佈了高質量發展戰略綱要,綱要中明確提到,要加快實現核動力航母等裝備攻關突破,為我國海軍2025年實現走向深藍遠海的戰略轉型提供高質量武器裝備。既然我國核動力航母的目標定在2025年實現,那麼到2025年核動力航母肯定已形成作戰能力,至少也要服役。考慮到我國第一次建造核動力航母,而且核動力航母建造、舾裝、海試、形成作戰能力要比常規動力花的時間肯定要更久一些,從航母建造的時間進度週期來說,目前我國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應該已經開工,並處於建造過程中了。

那麼,正在建造中的003航母到底是常規動力還是核動力呢?在已經公開的資料當中,我們能否找到直接的證據,來證明建造中的003航母是核動力的呢?實際上根據目前已經公開的照片,已經足夠作出判斷了。我們知道核動力和常規動力在結構上的最大區別是進排氣管道,常規動力有進排氣管道而核動力是沒有的。那麼對於有進排氣管道的常規動力航母來說,進排氣管道在哪裡呢?

1940年服役的英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光輝號

英國光輝號常規動力航母的動力艙部分結構圖

上面這張圖是英國二戰時期建造的光輝號常規動力航母的動力艙結構圖。可以看到常規動力系統的進排氣管道從動力艙內的鍋爐上開始出發前往艦島,但是管道不可能直接向上直通艦島,因為上方是機庫,所以要向右收攏之後再向上。藍色方框內是防雷艙,管道不會從這裡過,從這裡過會破壞防雷艙基本結構,這對動力系統的防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管道最起碼要越過防雷艙頂部,也就是越過船體的吃水線上方,因為防雷艙的高度肯定要覆蓋從船底到吃水線的高度。而且管道向上時要儘可能繞開機庫,這樣只能儘可能的靠近外側船體部分。紅圈內是防雷艙上方的兩層艙室。可以看到動力系統的進排氣管道穿過防雷艙上方的兩層艙室前往艦島。常規動力航母的進排氣管基本上都是這樣安排的,這是常規動力航母的基本結構特點決定的,二戰之後建造的常規動力航母也是這樣。

美國CV60薩拉託加號常規動力航母

福萊斯特級是美國戰後建造的常規動力航母,CV60薩拉託加號是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二號艦。我們再來看看這個二戰後建造的常規動力航母的動力艙結構,

CV60動力艙上方第一層艙室的結構圖

我們找來CV60的艙室結構圖,來看看進排氣管道的佈置情況。上面這張圖是動力艙上方第一層艙室的平面圖,上方為左側,下方為右側。可以看到船體兩側是防雷艙結構,黃色部分是進排氣管道,從圖上可以看到,管道從鍋爐上方開始,跨了很遠的距離向右側收攏,在這一層的高度上基本上都已經貼到了防雷艙的側面。

CV60動力艙上方第二層艙室的平面圖

在這張圖上紅色部分向下一層就是防雷艙,黃色部分是進排氣管道,紅色部分和黃色部分已經出現重疊。可見進排氣管道已經部分進入防雷艙上方第二層艙室。

CV60動力艙上方第三層艙室的平面圖

圖上紅色部分向下兩層就是防雷艙,黃色部分為進排氣管道,藍色部分為艦體外飄結構。從上圖可以看到。進排氣管道到防雷艙上方第三層艙室時,已經完全進入防雷艙上方。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不管二戰之前或戰之後的常規航母,其進排氣管道都要穿過防雷艙上方的兩層艙室向上前往艦島。

建造中的003航母動力艙模塊

從已公開的這兩張003模塊的照片上,我們可以看到,正在建造的模塊是003的動力艙分段,模塊中間的空腔就是動力艙。可以看到總共有兩個動力艙。每個動力艙內有都有橫向隔板隔開成一前一後兩個艙室,前面小後面大。大的艙室又被一個縱向隔板劃分為左右兩個艙室。整個模塊的側壁,在水線以下部分為防雷艙(圖上藍色方框內),防雷艙往上還有兩層艙室。在評論區仍然還有人稱照片上建造的是艘十一萬噸級的民船,真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哪艘民船需要裝備如此大尺寸的防雷艙。整個動力艙的頂部還沒有封閉,因為整個動力艙上面還是大開口,為了防止變形,模塊頂部焊接了幾條橫樑用於加強剛度。從照片上我們已經可以清楚的看到防雷艙,以及上面的兩層艙室。因為航母的艦島通常都在右側,所以如果003是常規動力的話,在模塊右側防雷艙上方第二層艙室的側面位置應該有開孔或缺口,為進排氣管道預留空間(在圖上藍色圓圈區域內)。或者第二層艙室頂部也就是現在整個模塊的右壁頂部應該可一看到進排氣管道的結構。因為常規動力航母的進排氣管道體積相當大,所以在目前的照片上應該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目前公開的照片上已經可以清楚的看到模塊右側的清晰結構,但是沒有找到任何進排氣管道的結構。

CV60動力艙段側視圖

那麼是不是進排氣管道沒有經過現有動力艙的側壁,而是直接向上越過現有模塊的頂部然後才向右進入側壁呢?我們知道美國在戰後建造的航空母艦,不管是像小鷹號航母這樣大型的常規動力航母,還是核動力航母。在動力艙分段,從動力艙向上到機庫地板之間都有三層艙室。也就是說在防雷艙上方還有三層艙室,因為進排氣管道體積比較龐大,轉彎時還要留有一定轉彎半徑,所以在進排氣管道在向右繞過機庫前往艦島的過程,不可能只在第三層艙室內穿過,而完全不經過下面兩層艙室。這意味著在動力艙段,防雷艙上方第二層艙室肯定有進排氣管道的結構存在。但是現在003航母動力艙模塊上沒有看到這樣的結構。

美國小鷹號航母的艙室基本結構

從目前公開的003模塊照片來看,我國航母動力艙的基本結構和美國航母的基本結構相差不大。目前模塊的建造高度已經達到防雷艙上方兩層艙室的高度,對應於上圖第七層甲板的高度,再往上一層艙室就會有明顯的外飄結構了。其尺寸也會超出風雨棚的極限尺寸,所以第三層艙室部分只能到船塢裡繼續建造了。

綜上所述,我們基本上可以肯定,建造中的國產003航母應該是核動力的。而後面的004航母肯定也是核動力的,否則我們在16和17號艦之外還要再專門發展一型常規動力系統。這對後勤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所以即使站在這個角度來說,003航母是常規動力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

那麼003核動力航母的排水量有多大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上面這張照片,這是外媒公佈的照片。外媒根據照片分析認為這張照片上出現的就是我在建003航母分段。從照片上可以看到巨大的龍門吊、風雨棚和已經出現的巨大船體模塊。圖上已經標出了其中一個模塊寬度為41米,但是該模塊的前後寬度明顯不一樣寬,這意味這這個模塊所處位置不是在船身最寬處,而是在最寬處附近的位置上,最寬的地方應該在黃色箭頭1的左邊。

圖2

圖3

那麼最寬的地方在那裡呢?我們再來看兩張圖,圖2和圖3是左右顛倒的,圖3上的黃色線條和圖2上的黃色線條是同一個位置。根據旁邊三個模塊的位置,我們可以推測出來標著41米線的那個地方在模塊2和模塊3之間那條黃色線條的延長線上。也就是說標著41米線的那個模塊,在圖3上剛好處於第二個風雨棚下方。兩張圖中的黃色箭頭1指向的是同一個物體,這個物體是船體上方臨時焊接的一個橫樑,這種臨時焊接的橫樑是為了固定船體,避免變形,因為下方是個U字型的模塊,開口部分比較容易變形。從圖2上來看,標著41米的那個模塊左邊寬右側窄,在圖3上來看就是左邊窄右邊寬,而這個模塊右面已經焊接了另一個模塊,這個模塊從圖上看朝右是逐漸收窄的。這意味著整個船體最寬的地方就在兩個模塊之間,也就是說,船體最寬的地方就在小龍門吊正下方,大概二十米左右長的一段。這段船體最寬的另一個證據是右邊模塊船體側壁上的三條豎線,也就是圖3上箭頭2、3、4所指的三條豎線。箭頭2所指豎線和小龍門吊的立柱基本平行,這意味這條線也是垂直的,也就是說這條豎線所在的船體側壁是垂直於地面的,這和美福特級航母類似。

建造中的福特號航母

上面這張照片是美在建福特級航母二號艦肯尼迪號,圖上箭頭是船體最寬的地方,基本上就是腳手架旁邊的那一段,長大概二十米左右。我們可以看到船體最寬的地方在船體的整個長度上是很短的一段。腳手架是緊靠在船體上的,這意味這這段最寬部分船體的側壁基本上是垂直的。從這裡可以看到中美兩國的設計是類似的。

福 特 號

從上面這張照片上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船體的最寬處,靠近水線附近的船體外壁基本上是垂直的。圖3右側模塊船身上那三條豎線往右依次逐漸傾斜,這意味著這部分船體朝右是逐漸收縮截面積的,相應船體寬度也略有收窄,跟福特級類似。

綜合以上情況來看,雖然標41米的那個地方船體略有外飄,但到最寬的地方外壁卻是垂直的,這意味著在建航母船體最寬的地方肯定超過41米了,剩下的是到底寬多少的問題。也就是說,最寬處船體水線寬跟模塊頂部寬度一樣也超過41米了。我們知道福特號的最大水線寬度為135英尺也就是41.15米。而003航母最大水線寬度超過41米,這意味著在建航母的滿載排水量肯定超過福特號。

從照片上廠房及龍門吊的寬度來計算,廠房內的模塊寬度最大應該不會超過45米,可能的寬度在41~42米左右。另外從圖3上看船體下部刷上了紅色防鏽漆,上部船體是灰白色的。兩種顏色的交界處即使水線位置,依圖上比例推算,在建大船吃水深度12米左右,和福特級差不多一樣。福特級滿載排水量112000噸,這裡的噸是短噸,換算成國際標準,滿載排水量在10.6萬噸左右。

考慮到在建航母吃水線寬度可能在41.5~42米左右,吃水12米。那麼在建航母的滿載排水量可能要比福特級大出1~2萬噸,滿載排水量可能在12萬噸左右。我國第一次研製核動力航母為何就搞這麼大的排水量,究其原因可能正是因為第一次搞,所以沒有經驗。對於核動力航母來說,做大要比做小容易。把船體設計大一點,留有一定的冗餘,有什麼設計不到位的地方也有空間可以修改。

手繪水平比較差 大家湊合著看 模塊頂部左右兩側三角形虛線部分尚未焊接

下面說說003核動力航母的最新建造進度。近一兩個月一些網站論壇已經公開了某船建造的最新照片,外網上也出現了這些照片。從照片上可以看到動力艙模塊上面又加高了一層艙室,這層艙室頂部其實就是機庫地板。船體模塊外輪廓已經接近極限,受風雨棚尺寸的限制已經沒法再擴大了。現在已經能夠清晰的看到動力模塊最後一段的尾端面,最後一個動力艙內部設備還沒有安裝上去。但是因為這最後一層艙室是蓋在動力艙頂部的,這意味這動力艙這個大坑可能已經封頂了。現在還看不到這最後一層艙室是否已經完全封閉,還是中間仍有大的開口。如果已經完全封閉,就意味著前面的動力艙中已經安裝了核心的動力系統,只是後面動力艙還沒安裝汽輪機。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就意味著船的建造速度比我們此前的預測還要快,要在船臺上將動力系統安裝完畢後才轉場去船塢。這樣做可能是為了避免模塊在轉場去船塢過程中發生明顯的變形。因為汽輪機還沒裝,尾端面還沒封閉,防水還沒做,所以去船塢可能還要等一陣子,估計要到年底去了。

從最新的照片已經可以比較準確測量模塊的寬度了,因為風雨棚的外寬度是已知的,簡單測量後就可以知道模塊的寬度,尾端面上沒加蓋最後一層艙室時模塊的寬度是41米,這和谷歌地圖上測到的數據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此處並不是模塊最寬的地方,最寬的地方在此處向前50~60米的地方。從最寬的地方到目前模塊的尾端面,整個模塊截面是略有收縮的。也就是說沒加蓋最後一層艙室時,模塊最寬處的寬度應該在41.5~42米的樣子。這個寬度其實就是吃水線的最大寬度,因為在模塊最寬的地方,船體側壁是垂直的,還沒有出現外飄。之所以要用沒加蓋最後一層艙室的模塊寬度為參考,是因為最後一層艙室是有明顯外飄的,現在受風雨棚限制,模塊兩側的寬度還沒到位,兩側最終還要焊接截面基本為三角形的模塊。但是就只能推開風雨棚來焊接了。因為這些三角形的模塊已經出現在風雨棚旁邊,所以我們可能還有機會看到衛星照片拍到船臺上這最後一層艙室的頂部,是不是常規動力就可以很快知道,不用等到去船塢。因為如果是常規動力,這層艙室頂部三角形模塊區域一定可以看到進排氣管道的痕跡,如果沒有進排氣管道的痕跡,那麼這條船就鐵定不是常規動力了。


尖端防務


這是個舊問題了,雖然已經失去了時效性,但還是想再繼續聊聊我國航母發展的現狀及未來趨勢。問題中所說的我國第二艘航母是指國產首艘航母“山東號”,於2017年4月26日在大連造船廠下水,截止目前已先後完成6次海試,並於今年的5月份完成了艦載機起降測試,預計將會在今年底前加入海軍序列。而問題中是否在建造第三艘航母,相信關心海軍建設的網友們也早已知道了答案,國產第二艘航母正在船廠建造,而且據稱是一艘滿載排水量達8萬噸級的電磁彈射航母,體型和技術水平都將更上一層樓!
我國第3艘航母效果圖

據稱是正在建造中的國產第二艘航母

航母作為現代海上對抗的核心裝備,是各海軍走向遠洋的前提條件,發展航母是我國海軍未來20-30年時間內的重點任務。現代先進艦艇是一個技術高度集中的載體,能夠獨立建制大型先進水面戰艦的國家已經屈指可數,而像航空母艦這樣的超大型戰艦,建造難度更高,需要配套的技術、資源、設備等條件也更為苛刻。我國直到2012年才通過改造蘇聯時期建造的“瓦良格號”航母擁有了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其意義不僅是解決了我國航母的有無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技術改造建立了我們自己的航母建造體系。

改造之前、命途多舛的“瓦良格號”航母煥然一新的“遼寧號”航母

國產首艘航母“山東號”於2017年下水,從根本上來說是在“遼寧號”基礎上進行設計優化後的改良型號,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儘快增加海軍航母裝備規模,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進一步完善航母設計、建造和系統配套體系,提升航母相關的研發、裝備製造以及培養起與之適應的人才隊伍,為後續航母的發展奠定條件。而正在建造的國產第二艘航母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經過近10年的不斷髮展,航母相關配套條件已日趨成熟,尤其是備受關注的電磁彈射技術也已經完成了大量的試驗驗證,具備上艦的條件,而航母動力方面有了“山東號”航母的基礎以及大功率艦用發達機組技術突破,建造大型常規動力電磁彈射航母,不論是從儘快提升航母規模還是驗證電磁彈射相關技術來說,都是最合適的選擇。國產首艘航母“山東號”已完成艦載機測試,服役在即

“山東號”與“遼寧號”航母的測試對比

當然,未來國產航母的發展目標肯定的是大型的核動力電磁彈射航母,但是由於航母配套的核動力系統研發難度高、持續時間長,距離技術成熟、批量裝備還需要一段時間,在航母核動力技術成熟之前,基於已有條件儘快提升航母規模、同時逐步驗證各項新技術新裝備,也是我們一貫的“穩妥”作風!以我國建設者的效率,我國第三艘航母,也就是裝備電磁彈射的大型常規動力航母,很快會揭開神秘面紗。國產第二艘大型常規動力電磁彈射航母效果圖


威吶解析


肯定會的,我國幅員遼闊,海岸線也長,兩艘航母完全達不到需要,雖然航母很燒錢,但是我國目前的國力來說,不怕燒錢,就怕沒有,我國也是世界上在建航母最多的國家。



在遼寧號下水之前,我國對航母技術瞭解的並不多,只是購買了人家幾艘退役航母,而且上面很多東西都被拆解下來,想要學到什麼關鍵技術,還是有困難的,後來買了瓦良格號,好在上面大部分東西都還在,這為我國研究航母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



002型航母是我國第一艘完全自主建造的航母,這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艘航母,自此之後,我國的航母技術才算真正成熟。



從目前傳出的消息來看,我國確實正在建造第三艘航母003航母,目前只流出了部分圖片,據說003型航母搭配有電磁彈射器,直通甲板,和之前的兩艘航母區別很大。目前江南製造廠已經開始進行核動力破冰船的建設招標工作很明顯,這項技術已經被我國掌握只是是否會應用到航母上,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未來中國航母幾艘雖然不確定,但有一天很有可能會超過米國也不一定。


風雲一點通


這是一個老問題了,簡單說說。國產第一艘航母002(在2017年4月27日的國防部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證實其為002型)已經順利完成了它的第三次海試任務,距離服役的日子確實是越來越近了,“雙航母時代”即將到來。目前,可以確定的消息是:國產第二艘航母003已於2015年3月在江南造船廠動工。


換句話說就是:國產第二艘航母,也就是我國的第三艘航母正在建造之中。6年前的11月23日,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成功起降,這一刻的意義重大。6年時間過去了,新華社公眾號為此發表了一篇專題文章,標題為《6年前這個紅遍全國“style”,至今讓人心潮澎湃》,在這篇文章中,有這麼一段,原文如下:“6年過去,我們的國產航母業已試航,入役指日可待,新型航母也已經在船臺上有序建造”。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議,很多媒體將其解讀為“官方證實正在建造第三艘航母”。


實際上,關於第三艘航母(國產第二艘航母)是否在建的問題,我國軍方始終未給出正面回答,也就是說:沒有任何官方的消息能夠直接證實第三艘航母的建造。2018年5月,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大校在國防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會根據國家的經濟情況、國防建設需求,綜合各方面因素,通盤考慮航母的發展建設問題。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在四川的一次演講中曾透露,“核動力,未來我國一定要搞,希望大家能耐心等待,相信我們很快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朱英富總師的透露的信息很明確:我們不僅要繼續建造航母,而且還要發展核動力航母。綜合各方的消息,現在能夠確認的是:我國第三艘航母003早已動工,正在建造過程中,但具體進展情況不知。在003航母的建造過程中,曾一度停工,外界推測是因為其在等待最終確定彈射系統——我國同時進行了蒸汽彈射、電磁彈射的研製,並且都取得了成功。根據馬偉明院士透露出的消息,電磁彈射系統已經完全符合上艦要求。尹卓少將在接受CCTV4的電話採訪時也證實了:彈射型殲15已經成功進行過成百上千次的彈射試驗。


003型航母,預計其排水量達8萬噸,推測其將採用直通甲板、彈射起飛、全電推進的常規動力航母。這在CCTV4的節目中,我軍事專家做過這方面的具體分析,它將是我國第一款彈射型航母。根據朱英富總師、馬偉明院士、尹卓上將等透露出的消息來看,003將採用電磁彈射,參考央視的相關報道。11月26日,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稱,在《6年前這個紅遍全國“style”,至今讓人心潮澎湃》這篇文章沒有詳細說明“新型航母”的計劃或者說是詳細情況,但該計劃無疑指的是第三艘航母。


每隔一段時間,西方媒體就會炒作我國的航母建造,以前是猜測我國是否會繼續建造航母,現在則是關注該航母採用的技術、性能等。換句話說就是,造是可以確認的,但應用什麼樣的技術還未知,性能會達到一個什麼水平也未知。無論西方媒體是否會再鼓吹威脅論,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按部就班做好該做的每一步工作——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走的更遠!至於我國會造幾艘航母,朱英富總師曾經回答過這個問題:起碼應該有3艘,如果有條件,能有4、5艘更好。儒道之主認為,從需求的角度來看,我國至少需要6艘,而且是不包括遼寧艦在內。


儒道之主


馬偉明院士在講座上透露,中國正在進行電磁彈射和蒸汽彈射對比測試,而中國第三艘航母也因此被推遲建造,這也意味著之前網上瘋傳中國第三艘航母已經開工的消息並不屬實。

至於中國第三艘航母推遲建造的原因,馬偉明院士表示是因電磁彈射器在對比測試中,表現出的可靠性等各項性能都要比蒸汽彈射器更好,軍方要在最終測試結果出來後才做出002型航母具體用哪一種彈射器的決定,而他本人是對電磁彈射器獲勝非常有信心的。

模擬圖

航母核動力化是未來的海軍發展趨勢,中國也計劃建造核動力航母,不久前中國宣佈研製核動力破冰船很可能就是為建造核動力航母打前站,用於驗證核動力系統。中國目前已經擁有兩艘常規動力航母,如果現在再急著開工建造一級常規動力航母來過渡就顯得不夠合理,因為可能需要驗證新的彈射技術和動力系統,更應該等核動力系統到位再開工。

祝願祖國海軍更加強大!


國際趣多多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造船業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美國也不是俄羅斯,而是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韓國和日本,在本世紀之前,日韓是世界造船技術的中心,中國開始奮力追趕後,地區技術力量平衡徹底發生改變。

小國玩兩棲攻擊艦,大國玩航母就是這個道理,中國證明自身實力的最好辦法就是自主研製航空母艦,在國產航母首次下水在之後,已經有清晰的信息傳出中國正在建造第三艘航母,小編想說這應該不是什麼問題,生產線標準化後造航母也會形成“下餃子”,只是週期性問題。

據一直關注中國軍事武器發展的香港南華早報的猜測,消息人士已經在公開的話題中不斷的討論中國航母技術的問題,2017年年底第三艘航母也就是國產第二艘航母的額傳言已經開始頻繁出現,這不斷想到中國一直提出的“遠洋海軍”這個概念,加快航母建造速度和技術不斷升級是中國當前的重要工作。

有分析指出,按照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週期,上海江南造船公司能向全國人民交付第二艘國產航母,採用蒸汽彈射器的可能性和可靠性都比較大,如果採用電磁彈射,那麼中國將具備更加強大的海上航母作戰力量,中型航母編隊將升級為大型航母作戰集群。

俄羅斯軍事技術專家西夫科夫指出,中國國產航母的技術大進步將讓中國海軍走向新的發展階段,將影響亞太乃至整個太平洋的直接力量平衡,對應對美軍的亞太存在力量將產生直接削弱影響。他認為,中國能夠實現航母技術的快速國產化是有資本和技術基礎的,中國在艦艇無線電通訊技術、綜合電力控制系統、雷達系統等硬軟件設施上都好不遜色與俄羅斯,與其說是中國在追趕,不如說是中國在自主創新。

西夫科夫還強調稱,中國經濟的發展推動武器技術的飛躍,海軍航母發展構想類似蘇聯時期的航母計劃,蘇聯當時構想是在1995年之前裝備至少8艘航空母艦,包括核動力和常規動力,對於蘇聯這樣的超級大國來說不算多,但遺憾的是歷史已經是歷史,中國正在向自己的海洋強國目標不斷努力。

圖片鳴謝:西葛西造船

迷彩先生特約軍事評論員符義鵬指出,國產001A航母最大排水量為7萬噸左右,長度為315米,海上最大巡航速度31海里,這是航母發展的基礎技術,仍然在做實驗的研究下一步的航母新技術,積累的大量經驗將被用於新的航母以及未來海軍作戰艦艇之上,直觀的感受就是,想要獲得太平洋的主導權,兩三艘航母必然是不夠的。

歡迎評論區理性討論,您也可以向我們投稿,您的觀點將被更多人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