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吃亏!吃苦!吃气!——渌口区白壁村脱贫三招

最近,渌口区古岳峰镇白壁村出了件反常事——老百姓纷纷自掏腰包,给村民小组凑“份子钱”。

原来,驻村帮扶工作队争取了组道硬化指标,共有5.2公里,由于下拨的经费有限,哪个组先筹到“启动费”,路就从哪修起。

村民马爱民一盘算,路修好了小孩上下学方便,从地里洗出来的莲藕也能干净上路:“这钱值得交!”

把老百姓动员起来不容易,白壁村想到三招——自办合作社股改后“充公”,吃亏;自组施工队改造卫生厕所,吃苦;一碗水端平选“最美庭院”,吃气!

“在关乎百姓利益的面前,敢于吃亏、吃苦、吃气,取得支持,进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帮扶后盾单位、市审计局局长刘方说,这是发动群众,推动脱贫攻坚和人居环境整治有效方式。

吃亏!股份制给集体经济“充值”

2017年3月,当挖掘机开进田间,准备开挖虾池时,一部分村民联合起来阻工,把挖上岸的泥又推下去。

老百姓有自己的“算盘”:“合作社经营好坏跟自己没半毛钱关系,若糟蹋了农田今后恢复就难了。”

种植结构调整来了,一度让了无生气的田间燃起希望。8名支村两委成员联合5名本村能人,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3700亩长期干旱缺水的农田发展产业。

这个合并村呼唤改变,负债较重,集体经济为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27人。制约发展的关键在于缺水,起伏的小山丘、松散的砂质土,又没有大型蓄水工程,以往村民种水稻,耗干了鱼塘和小溪,禾苗仍旧保不住,“十年灾害九年干”的说法流传了好多年。

“关键要舍得‘甜头’。”合作社股东思来想去,觉得“纳入127名贫困户、实行产业帮扶、优先安排就业”还不够,还要争取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后来,市审计局成为白壁村的帮扶单位,几度酝酿后,一个股份制改革方案出台。“从老百姓手中流转土地200元一亩,我们每亩加48元,这笔钱算作村集体经济的入股金。”村支书马祝其告诉记者,这样的操作让村集体在未出资的情况下成为占比51%的控股方,其他的股份则由合作社原来的13个股东按照个人出资金额进行分配。

产业改姓“公”,老百姓心气顺了。2000亩种湘莲,1400亩种豆油和高粱,170亩养龙虾,130亩养鱼……土地里热闹了起来,改变了过去种植品种单一、经济收益低下的困局,村集体经济稳定“充值”。

“村干部肯吃亏,我们怎能坐享其成。”贫困户马洪平最开始守着10亩农田单干,后来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拿2000元租金,村里130亩鱼塘的养殖工作也交给他打理,年薪又得3万元。

股东蒋七安最开始对股改保留了意见,他是一名包工头,返乡创业不为“做慈善”。股改后他成了村里的红人,后来竞标村部改造,老百姓举双手赞成。他说:“这是吃亏带来的福。”

“去年给老百姓发的工资就有160万元。”马祝其望着田野里褪去叶片的莲藕,开始谋划新的种植项目。产业,在村里扎下了根。


吃亏!吃苦!吃气!——渌口区白壁村脱贫三招



吃亏!吃苦!吃气!——渌口区白壁村脱贫三招



吃亏!吃苦!吃气!——渌口区白壁村脱贫三招


▲ 白壁村

吃苦!自组施工队为改厕“减负”

旱厕改卫生厕所,光墙外建化粪池每户就要2300元!

“这是友情价,没法再减。”几个月前,施工队与村里讨价还价,硬是不松口。照这样算,改造238个旱厕,需要支付50多万元。

白壁村是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示范村,多项工作走在了前头,唯独改厕拖了后腿。根据规定,卫生厕所改造,内部设施由户主自行解决,外围的四格化粪池,由村里筹集资金统一建设。

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沈大毛,搬来了市审计局的“杀鸡理论”——在农村,杀鸡后留下的不止鸡肉,鸡毛、鸡肠、鸡血、鸡骨、甚至鸡胗皮都各有用处。其核心,就是“花更少的钱、干更多的事”。

依了施工队的意思,化粪池建设先选几户试点。帮扶队和支村两委多了个心眼,由村委委员唐落伟做“监工”,又叫上村里泥瓦匠帮手,从专业施工队“偷学”建设规格和施工方法。

等到时机成熟,村里委婉地辞退了施工队,转由唐落伟拉起的“游击队”,承担化粪池建设。虽是半道出家,但老百姓一对比工程质量不差分毫,关键是每户足足省下了800元。

村民蒋迪泉家的卫生厕所刚刚落成,一压水箱便冲得干干净净,臭味再不会往里屋飞。化粪池的第一格,还开了个“人性化”的口子,挪开水泥板就能取到未经分离的粪污,种菜不愁农家肥。

同样的方法,也用在了道路绿化。绿化一公里路面,包给专业队伍需要十多万元,村里带队挖路基、铺草皮、种花木,每公里降到了三四万元。

虽说是“自讨苦吃”,但村里能干的事越来越多,变化也越来越大。后来,村里索性花40万元购买了一台挖掘机,平时以10万元的价格租赁给合作社,村里有施工需要随时调回使用。

吃气!端平一碗水捧出“最美庭院”

“谁家墙壁有我家白,谁家装修比我家新……”一季度白壁村评“最美庭院”,68岁的谭清同因为“落选”闹到了村部。

村委委员唐建军拿着指标逐项比对:“你家正装修,堆起来的建筑材料不好看,声音扰了邻里……”没等马说完,谭清同丢下一句“优亲厚友”甩门而出。

这样的委屈,唐建军可没少受。平日里一团和睦的邻居,都不愿在“脸面”上落后,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家境一般、变化较大”贫困家庭,又容易引起争议。

村里意识到,要让老百姓放宽心,就要一碗水端平。平日里活跃的微信群,进入了他们的视野,村里按照工作内容设置了综合整治、志愿服务、垃圾分类督查等8个微信群,8名责任心强的党员群众担任群主,每户村民至少有1人入群,“最美庭院”就在群里民主投票,谁也不偏袒。

这条“网上群众路线”也被应用到垃圾整治中。白壁村有52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大、人口多,以往老百姓搞卫生的积极性并不高,产生的垃圾由农户挖坑自行掩埋,下雨的时候就被冲了出来,把村里的水沟染成了黑色。

3月份,村里开展了一场“春雷行动”,党员干部亲自上阵,把村里掀了个底朝天,清理陈年垃圾80余吨。后来的保洁工作,老百姓只要在微信群里一喊话,村里立马就会派人处置,暂时解决不了的也会同大家解释。

线上有微信群,线下有突击队。62岁的党员蒋铁光,把“家庭农场”交给妻子打理,走马上任村突击队队长。突击队有55名专职保洁员,除了第一时间处理微信群的诉求,还参与宣传教育群众、清扫卫生死角、调解群众矛盾。

记者走近谭清同的新房时,老远就能感受到时尚之气。落地窗前垂下白色的帘子,崭新的家具精致整齐,壁炉里正闪着火花,摆着盆栽的大门口,赫然出现“最美庭院”四个大字。

如今的白壁村,贫困户已脱贫30户86人,村集体经济的账户也有了余额,老百姓更是从看客变成了行者,参与村里的“共同事业”。

【记者手记】

百姓行动,事情好办

到白壁村采访,偌大的村部会议室坐满了百姓,个个争着发言,热闹又喜庆。

都说发动群众是天底下最难的事,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这是一道必须破解的题。

白壁村把切入点放在吃亏、吃苦和吃气上,最开始是村支两委吃亏,把自掏腰包办的合作社变成村集体所有,后来又肯吃苦,对改厕工作亲力亲为,把受的委屈当做向美丽进军的动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肯吃苦自然就有权威;多吃气才可能有追随者……打造无私奉献、勤政为民的村级班子,注重动员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推动践行勤俭办一切事的理念,这或许能成为我市脱贫攻坚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吃亏!吃苦!吃气!——渌口区白壁村脱贫三招


帮扶队打造新合作经济

帮助更多村民脱贫

10月30日,在渌口区古岳峰镇白壁村的株洲邦扶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香莲种植领头人蒋七安正在晾晒今年最后一批即将被收购的香莲。为了调动更多百姓的积极性,该村在市审计局为牵头的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指导下重新调整合作社产权结构,大力发展香莲、高粱、养鱼等种养殖业。据了解,仅今年的香莲产值就达近100万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