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在阿里京東背後,這個被遺忘的電商巨頭,已連續28個季度實現盈利

在阿里京東背後,這個被遺忘的電商巨頭,已連續28個季度實現盈利

隨著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的發展,網購消費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根據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內網絡零售總額已達到195209.7億元,佔到社會零售總額的24.7%。

如今一提起電商平臺,很多人就會想到阿里、京東,亦或是拼多多、蘇寧。曾經紅極一時的唯品會,似乎被人們所遺忘。不過事實上,這個平臺已經連續28個季度保持盈利。

在阿里京東背後,這個被遺忘的電商巨頭,已連續28個季度實現盈利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曾下過一個判斷:“未來電商企業只有兩種模式可以存活,一種是平臺式,一種是個性化和品牌化的垂直網站。”唯品會,就被視為垂直電商的成功代表。公開資料顯示,該平臺成立已超過10年,擁有3.3億註冊用戶。今年第三季度淨營收增至196億元,同比增長10%;成交總額達317億元,同比增長17%。

08年的時候,各類購物平臺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沈亞和洪曉波瞄準時機,決定以“特賣”切入零售市場,於是便有了唯品會的誕生。他們提出了“名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障”這種全新的電商模式,因其物美價廉和好口碑,吸引了一大批忠實粉絲。

其實這種模式並不稀奇,過去的商場促銷、尾貨甩賣其實就是典型的“特賣”。也正因為此,唯品會被稱為線上的奧特萊斯。平臺以女性用戶為目標群體,主要聚焦於服裝、鞋帽,通過採購各大品牌的庫存尾貨,然後進行限時售賣。當時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對於品牌的感知較弱,他們便針對於此,對一些產品進行重新的包裝和推廣,並利用價格優勢搶佔市場。

乘著國內電商市場快速發展的東風,唯品會實現了爆炸式增長。成立的頭三年,年複合增長高達800%。隨後又成功在美國上市,市值一度高達150億美元。然而這是唯品會的高光時刻,卻也是下跌的起點。

在阿里京東背後,這個被遺忘的電商巨頭,已連續28個季度實現盈利

隨著社交電商興起、線上線下零售轉型、拼多多的橫空出現,市場格局發生鉅變。唯品會為此做了不少嘗試——擴充品類從服飾到美妝、轉型平臺型電商,與騰訊和京東密切合作,嘗試涉足社交電商。

然而積極進行業務拓展,換來的卻是增速持續下滑。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擴充品類”這招棋走錯了,轉型平臺型電商讓其失去了差異化競爭的優勢。

反思過後,唯品會於去年下半年再次提出強化特賣屬性,迴歸精選特賣戰略。

今年7月,他們還花了29 億元拿下杉杉商業。這是一家目前擁有五家線下奧特萊斯廣場的連鎖品牌,此舉意在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特賣模式。除此之外,唯品會還在購物中心、社區裡開出線下店,售賣的品類與線上核心品類一致。

不難看到,阿里的新零售、京東的無界零售、蘇寧的智慧零售,都在證實線下佈局是未來電商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於唯品會來說,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渠道特賣零售佈局,無疑找到正確的發展軌道。

然而這條道路註定充滿荊棘,能否成功還有待時間檢驗。就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阿里、京東的成交額均增逾20%,再創新高。相較於別家亮眼數據,唯品會卻只給了一個略尷尬的數字:截至11月12日中午12點,平臺訂單量突破2000萬單。沒有公佈營業額,其中用意不言自明。

在阿里京東背後,這個被遺忘的電商巨頭,已連續28個季度實現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