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为了挣两顿饭钱,坚持了12年,北海手机一条街这两公婆已没有退路

为了挣两顿饭钱,坚持了12年,北海手机一条街这两公婆已没有退路

我身上背着重重的壳努力往上爬,却永永远远跟不上飞涨的房价。

—— 郑智化《蜗牛的家》


01.时代洪流中的手机街

位于北部湾广场往外沙岛方向右侧的手机一条街,是北海标志性的电子数码集中地之一。

每家店铺都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修手机、卖手机、贴膜、解锁等等服务一应俱全,各种数码配件也是应有尽有。

但如今说是一条街倒不如说是半条街,从街头到街尾仅剩20多家店面,很多店铺都已纷纷转让,变成了餐饮美甲发廊.....剩下的店铺也门可罗雀,实体经济在时代洪流的撞击中艰难求生。

为了挣两顿饭钱,坚持了12年,北海手机一条街这两公婆已没有退路

这些手机店有别于三大通讯商补贴的店,有补贴的店往往会在店名旁边打上巨大的通讯商logo,而自己单枪匹马开店的,招牌就别有特色。

有些开了有些年头的店铺,发灰发皱的招牌上还印着魅族、酷派、联想、中兴等,曾经辉煌但现在已经不属于主流的手机品牌。

为了挣两顿饭钱,坚持了12年,北海手机一条街这两公婆已没有退路

02.仍在坚持着的手机店

许姐,湖南人,嫁到北海以后就和老公在手机街一起开了家店,一开就是12年。在一众手机店都门庭冷清,店主闲到打瞌睡的情景下,许姐的店人气还算旺。

为了挣两顿饭钱,坚持了12年,北海手机一条街这两公婆已没有退路

光临的客人大多是师奶和大叔,拿来修理的手机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帮我看看,我这手机怎么扫不上码了?”一位北方大叔靠着柜台焦急地问,许姐不用五分钟就看出是手机的变焦功能坏了,维修只要20块就行,大叔对于价格非常满意。

但随后许姐说大叔手机的配件店里没有,大叔又慌了,“你们这不能立马修吗?”许姐告诉她可以的,现在去拿货的地方找,马上就能修了,大叔才安下心来。

为了挣两顿饭钱,坚持了12年,北海手机一条街这两公婆已没有退路

现代人普遍都认为网上手机价格比实体店便宜,售后服务更好,其实那只适用于一部分人。

许多人在网上帮上了年纪的父母买了比实体店更便宜的手机,看起来是划算,但却麻烦了不懂电子产品的父母,除了下载微信等软件,使用过程中很多问题自己也不会解决,比如卡机了、不小心点到免打扰模式了、内存不足了、不会连wifi等等,去哪里问售后呢?

这些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放到他们身上那真是摸半天都搞不明白的大难题,而这些路边小店就是他们的及时雨。

这位阿姨搭着小孩特地来到许姐的店,想要把两台手机里的电话卡换过来,但不懂怎么拿出卡来,许姐拿根取卡针三下五除二就换过来了,但阿姨却说打不通电话,研究一番以后才发现原来是阿姨打给了自己,闹了个乌龙,对于中年人来讲,如何使用手机真是门很难的课。

为了挣两顿饭钱,坚持了12年,北海手机一条街这两公婆已没有退路

许姐为人非常温柔,对楼主这个不帮衬只发问的闲人都很亲切,她告诉我,现在店里的手机不好卖了,在十多年前杂牌机和山寨机是有市场的,生意还可以。

但现在网络竞争大,手机更新换代也快,他们开这个店修手机的收入早已大过卖手机了。

为了挣两顿饭钱,坚持了12年,北海手机一条街这两公婆已没有退路

现在的手机一条街很少有卖全新手机,许姐的店都是在深圳拿货的二手机,以前还有人拿偷来的手机销赃,许姐都不敢要,现在这种人也渐渐少了。

为了挣两顿饭钱,坚持了12年,北海手机一条街这两公婆已没有退路

03.埋头修手机的人

许姐的老板——也就是她的老公,手机店的主力,年轻的时候在本地找了个师傅,交了点钱学手艺,12年来一直没改过行,各种款式的手机和平板电脑都可以修。

虽然每天都在接触电子数码,但他们完全没有在网上宣传过自己,也没有想过可以在网络上开家网店店接单子,当代年轻人习以为常的网络营销跟他们没有关联。

小店每天从早上9点钟开门,一直营业到晚上10点,一日三餐都在这个小铺子里解决,到了晚上如果实在是生意冷清,就早点关门回家。

为了挣两顿饭钱,坚持了12年,北海手机一条街这两公婆已没有退路

曾经站在潮流风口——做电子产品的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的变化并没有感到沮丧,因为电商的质量其实还是没有实体店的好,在网上维修很多人还是不放心,实体维修手机的市场还是可观的。

很多外行人以为手机街有很多黑店,会把原装手机里面的配件都换成便宜的配件,其实都是外行的误解。手机里面的东西是不会被换的,假如说修手机要200元,把主板拆下来的功夫都要100元了,再说把配件偷了也没用,没有必要。盗取微信支付宝就更不可能了,只要报警那就是证据确凿的盗窃,哪敢动这歪脑筋。

巴掌大的工作台就是他的战地,虽然杂乱但并不无章,给屏幕喷上清洁剂后细细擦拭的手法还有点匠人的意思。

为了挣两顿饭钱,坚持了12年,北海手机一条街这两公婆已没有退路

铺子里的一小面墙挂满了各种型号的手机壳和手机膜,现在会来手机店贴膜的人比前几年少了很多,钢化膜出来以后年轻人都会自己贴了,偶尔有年纪大的客人特地过来让帮贴,但大部分时间这面墙只是用作挂塑料袋的摆设了。

为了挣两顿饭钱,坚持了12年,北海手机一条街这两公婆已没有退路

夏天的炎热加上小铺子的拥挤,不免让人心烦气躁,只有靠头顶小小的吊扇降降温。

其实效果也是杯水车薪,楼主站了一会儿就已经汗流浃背,但他们却宁愿汗如雨下的季节不要结束,因为只要天气冷了就是生意淡季,原本就不宽裕的收入又要雪上加霜。

为了挣两顿饭钱,坚持了12年,北海手机一条街这两公婆已没有退路

手机街的店铺都很小,堆满配件以后就更加显得狭小,能落脚的地方只有两块地砖大,站两个人就已经相当拥挤,手机柜更是占了大部分空间,要侧着身从缝隙中才能进去,但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这样一间小铺子每个月就要2000元租金,再大的铺子他们也负担不起。

“稳两餐喂。”(挣两顿饭钱)老板一边弯着腰帮客人修理手机屏一边自嘲着自己的工作环境。

为了挣两顿饭钱,坚持了12年,北海手机一条街这两公婆已没有退路

作为在北海人眼里很会做实体经济的个体户典型,当我问起他生意最好的时候怎么样的?他却想不起来:“这么多年都这样的了,没有什么好不好的,有手机就修,没有也没办法咯。”

许姐告诉我,其实做这行这么多年来都是平平淡淡,非要说一个最辉煌的时期还真的说不出来。即使已经开了十几年的店,他们现在都还没有能力在北海买个自己的房子,但也不至于穷困到揭不开锅,

一条手机街哪有那么多风起云涌惊心动魄,外人以为的商业风云史其实也只是为了柴米油盐忙绿而已。

对于网上很多认为北部湾广场商圈已经是“旧市中心”的说法,许姐并没有多少感触,虽然也认同宁春城那一片人多,但没发觉广场这边的人流量少了,人还是那么多,车也还是那么多,跟以前比并没有什么明显区别,并没有因为一个商圈的出现而改变什么。

为了挣两顿饭钱,坚持了12年,北海手机一条街这两公婆已没有退路

04.关于他们的未来

夫妇俩也有想过变化,想要改行,但做买卖肯定要本钱,现在这个芝麻大的小铺面都要两千租金一个月,要想盘下一个大铺面没个十几万怎么搞得定?

新一代北海人口中的所谓市中心——宁春城、万达一带,那更是想都不敢想。

现在北海的房子贵,菜价也贵,许姐的孩子上中等幼儿园一个月就要一千多,便宜的幼儿园也不放心让孩子去。

现在靠着开手机店赚的钱虽然不多,但也还能养活一家四口,改行就得从头再来,对于背负着家庭的普通人来说,钱不是万能,但没钱就是万万不能,

我问许姐,如果有了足够的钱钱你会想离开这里吗?

她回答我:“做梦都想”。

为了挣两顿饭钱,坚持了12年,北海手机一条街这两公婆已没有退路
为了挣两顿饭钱,坚持了12年,北海手机一条街这两公婆已没有退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