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抗戰期間,日本軍隊的標準軍服,為何會經歷3次大變化?


抗戰期間,日本軍隊的標準軍服,為何會經歷3次大變化?


在各種影視劇中,經常出現關於抗戰的劇情。我們姑且不論劇情的水平,僅僅聊一下日本軍隊在戰爭時期的軍服變化情況。有的朋友也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在不同的影視劇中,日本軍隊的軍服完全不同。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認真的說,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軍隊前後換髮了3次軍服。因此在影視劇和各種紀錄片中,都出現了完全不同的情況。


抗戰期間,日本軍隊的標準軍服,為何會經歷3次大變化?


日本曾經與清朝一樣,屬於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日本的幕府將軍曾經前後6次下達了鎖國令,不準與外部進行各方面的往來。19世紀,西方列強開始侵擾東亞大陸。即使是曾經不可一世的清朝,也不得不屈服。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日本當然不可能獨善其身,日本遭遇了美國、沙俄等國家的挑釁,不得不簽署了各種條約。

但日本的反應速度明顯比清朝快,日本國內掀起了著名的倒幕運動。隨後,年輕的明治天皇親政,開始了影響日本歷史發展的明治維新,日本開始了脫亞入歐的步伐。日本從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各個方面向西方列強學習。起初,日本陸軍學習法國,因為法蘭西號稱擁有歐洲第一陸軍。日本海軍則學習英國海軍,甚至連教材都是從英國進口的。


抗戰期間,日本軍隊的標準軍服,為何會經歷3次大變化?


日本陸軍學習法國陸軍的過程中,在武器和軍服方面,也照搬了法國軍隊的模式。例如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期間,日本軍隊的官兵都佩戴著法式平頂小帽。至於武器裝備,也是在法式武器的基礎上仿製的。但是在普法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陸軍的表現並不好。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陸軍產生了動搖,不再繼續學習法國陸軍,而是開始學習德國陸軍。

日本軍隊開始仿製各種德式武器,例如三八大蓋步槍和王八盒子手槍,在德國都能找到原型。但是在軍服方面,日本軍隊一直採用了法式軍服。在裕仁天皇上臺以後,日本在各方面逐步向德國靠攏。傳統的法式軍服已經老舊,不合適日本軍隊的需要。因此在裕仁天皇在位的第5年,日本軍隊更換了軍服。


抗戰期間,日本軍隊的標準軍服,為何會經歷3次大變化?


由於裕仁天皇的年號為昭和,因此被稱為昭和五式軍服。昭和五式軍服採用了大簷帽,同時使用肩章和領章。肩章上是各個等級的軍銜,例如大佐、大尉等等。至於領章則是不同顏色的領章,黑色領章代表憲兵,紅色領章代表步兵。言而總之,不同顏色代表了不同的兵種。1937年,日本軍隊發動了七七事變,全面抗戰開始。在抗戰的前期,各地日本軍隊都穿著昭和五式軍服。

但是在1938年,為了與德國、意大利等軸心國同步,日本軍隊又換髮了98式軍服。98式軍服取消了肩章,領章開始出現軍銜。此外,還有胸前的山形兵科章。在抗戰的中期,日本軍隊使用了98式軍服。在各種影視劇中,開始出現軍服的變化。當然,在一些不太嚴謹的影視劇中,甚至出現了混淆的情況。


抗戰期間,日本軍隊的標準軍服,為何會經歷3次大變化?


例如昭和五式和98式混搭的情況,在一些影視劇中屢屢出現。既然是影視劇就應該嚴謹,不能出現各種常識性的錯誤。到了抗戰的後期,也就是1943年之後,日本軍隊換髮了03式軍服。03式軍服屬於98式軍服的改進版,開始出現西服樣式的設計。此外,為東南亞地區的軍隊專門設計了軍服。在各方面,與德國軍服更加接近。但是,即使更換軍服,也無法挽救日本軍隊的失敗。

日本陸軍的主力被牽制在東亞戰場,日本海軍曾經不可一世。但是經過幾輪大海戰以後,日本海軍的家底損失殆盡。美國戰機開始轟炸日本本土,日本與東南亞地區之間的聯繫被切斷。蘇聯在穩定了西線戰場以後,開始轉入東線戰爭,日本開始面臨各大國的夾擊。


抗戰期間,日本軍隊的標準軍服,為何會經歷3次大變化?


1945年8月,在各大國的聯合打擊之下,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隨著天皇下達停戰詔書,在亞洲各地作戰的日本軍隊陸續投降。隨著日本的投降,日本軍隊被解除武裝,包括03式軍服也被廢除。在二戰期間,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牽制了60%以上的日本陸軍。其中,各個敵後抗戰根據地牽制了大部分日本軍隊和絕大部分偽軍。例如那首著名的《太行山上》,唱出抗戰軍民的心聲。關於抗戰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