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法系汽車在中國市場有點水土不服?

法系車你的世界我不懂

法系汽車在中國市場有點水土不服?

東風雷諾武漢生產線


法系車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一直不盡如人意。大家談論較多的是德系,日系,美系,再就是自主品牌,卻很少會談到法系。雖然它很搶眼球,但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卻始終不慍不火。歐盟的兩大汽車生產國就是德國和法國,第一二大汽車集團分別是大眾和PSA,但可惜啊,同人不同命。德系車在中國市場混得風生水起,滿大街都是德系車,能與德系車分庭抗禮的只有日系車和國產車。然而法系車一旦走出歐洲,似乎處處碰壁。之前許多車友皆可惜法系車是叫好不叫座,但是後來發現並不是如此,法系車在中國市場總是賣不動是有原因的。首先,法系車根本不懂得中國車友的想法、消費習慣,摸不準目標群體的痛點,總是固執己見,堅持自我個性,這並沒錯。

 緣何“叫好不好座”?

法系汽車在中國市場有點水土不服?

標緻雪鐵龍集團,PSA

法國車企擁有世界一流的製造實力,卻被美國、德國和日本、甚至後來居上的韓國甩在身後。作為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進入中國的世界知名汽車品牌,法系車卻並沒有從十幾年來高速成長的中國汽車市場上獲益良多,甚至還有些許落寞。法系車在中國車市“叫好不叫座”,原因究竟何在?

調法系車在華遭冷遇的主要原因是市場推廣存在問題,或者說不太瞭解中國消費者的喜好,持這一觀點的車主比例高達50.4%。有人說,法系車有一種孤芳自賞的自命清高,一種苛求別人靜靜體味的浪漫,而恰好正是這種性格,使法國汽車在於中國市場的結合方面,確實不像更具體化的德國汽車工藝、意大利汽車設計那樣的擲地有聲。當然,汽車界不相信眼淚,不適應當地市場消費需求,很難有較大的突破。所以多年來,法系車浪費了其在中國市場的大好光陰。對於中國市場,用“迎合”兩個字恐怕不適合法系車的脾氣,但是在保留自身優雅身姿的同時,尋找品牌與市場共同的契合點完成全面中國化,將是法系車未來在華成功的關鍵。

更有人認為,法系車的問題恰恰出在更高層面--企業自身定位。法系車在中國的進入,可以說是與德系車、美系車同時進入到中國市場的第一批跨國企業。但由於當時的特定原因,沒有在國內市場找到其正確的定位。神龍的兩個母公司,特別是PSA對自己的品牌定位定高了。對於中方來說,當年最早的轎車“三大三小”合資企業的高帽子戴在頭上,放不下自己的身價;對於外方來說,法系車的歷史以及在世界其他市場的表現,使其不能接受在中國市場品牌向上衝擊受阻的現實。又如早期的廣東與“標誌”的合作問題、最早提出的“好車不好買”問題等等,都使法系車的特點未發揮到最大的能量,這卻是難免不令人遺憾!

法系汽車在中國市場有點水土不服?

神龍汽車成都工廠投產 東風標緻4008下線

回眸20多年來法系車的表現,除了早年的富康在銷量上還算可觀外,其它的車型都有點曲高和寡的感覺,此後的畢加索、賽納、凱旋等都是典型。畢加索的“外形太超前”和價格偏高成為它時運不濟的的原因;爾後賽納被引進國內,不過市場反應平淡,以至於不得不退場。賽納謝幕後,206登場了,可同樣的悲劇又重演了,外觀上搶眼,有先聲奪人的優勢,但可能因為太個性化,使得消費者不易接受,市場後勁不足;另外雪鐵龍C2的命運幾乎又是在重蹈標緻206的覆轍,在中國市場未能一炮打響。東風雪鐵龍凱旋上市後銷量也是每況愈下,價格卻還居高不下;綜觀凱旋的悲慘處境,正慢慢滑向市場邊緣,幾乎要退出中高級車的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