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解放後哈爾濱市工商聯第一任主任委員劉佩芝

解放後哈爾濱市工商聯第一任主任委員劉佩芝

作者簡介:姚福順,網名長河奔流。1978年考入黑龍江大學。現為哈爾濱市地方誌學會會員,哈爾濱商會歷史研究工作者。聯繫方式 QQ1215968887.

值班大話君就:秋深月影

解放后哈尔滨市工商联第一任主任委员刘佩芝

哈爾濱總商會設計圖

解放后哈尔滨市工商联第一任主任委员刘佩芝

哈爾濱總商會舊址

解放后哈尔滨市工商联第一任主任委员刘佩芝

劉珮芝

哈爾濱解放後,1947年9月25日,哈爾濱特別市工商聯合會籌備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選舉劉珮芝為主任委員。自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大中城市中第一個新型的工商界人民團體--哈爾濱工商聯合會誕生。這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中國成立最早的工商界人民團體。

哈爾濱市道里區田地街99號(原道里區水道街)有一棟仿古典主義風格的二層小樓,它竣工於1927年10月2日,原為哈爾濱總商會會所,曾經是哈爾濱市工商業聯合會、哈爾濱市總商會的辦公樓。

據史料記載,哈爾濱的舊商會最早出現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是地方重要的工商業組織,參與了不同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等活動。早期商會在推動和促進哈爾濱地區民族工商業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1933年10月,哈爾濱總商會改為哈爾濱特別市道里商會。1935年6月,改為會長制,會長張廷閣。1937年7月,改哈爾濱特別市道里商會為哈爾濱市道里商會,會長張廷閣。1947年9月22日,哈爾濱特別市政府發佈命令,決定改組舊商工公會,原商工公會自即日起解散,指定劉珮芝等25人為市工商聯合會籌備委員會委員,劉珮芝為主任委員。1947年9月25日,哈爾濱特別市工商聯合會召開第一次會議宣佈就職。

劉珮芝,又名劉瑤。1890年10月20日(清光緒十六年九月初七)出生於遼寧省金縣董家溝鎮東鶯窩石村。劉珮芝的父親劉芳傑是個本分農民,在家鄉與他人合夥種了三垧山嶺薄田。生活比較清寒。

劉珮芝從7歲起就在本鄉私塾讀書,讀了六年。1903年2月,劉珮芝退學務農,從春種到秋收整整忙了一年。但由於收成不好,除留下種子外,全家人的口糧都不夠。為生活所迫,劉珮芝不得不外出自謀生路。1903年12月,劉珮芝在其姑夫的引薦下,進入了金縣縣城邵氏家族開辦的天興福雜貨店當學徒。當時年僅十三歲,他個子矮小,站不了櫃檯,只能幹一些雜活。可他天資聰明,勤奮好學,又有文化,很受老闆的賞識。1905年秋,邵家兄弟到大連經商,在大連設立了代理店。1906年10月,劉珮芝調到大連店,不久就由店員升任會計,工資也由四十二元升到六十五元(年薪)。1907年,邵家兄弟又在大連投資開辦了天興福油坊,1909年正式生產。邵家三兄弟老三坐鎮金縣本店,老四去長春辦糧棧,老五在大連主管油坊,大連代理店就交由劉珮芝等人負責。劉珮芝先由會計升任會計主任,又由會計主任升任營業主任。工資也改為花紅分制,最初每年平均能分三五百元(1910年至1912年),以後年年增加,在大連的最後幾年(1920年至1922年)平均每年分紅四五千元。至此,劉珮芝已經成為邵氏兄弟的得力幫辦之一。

1918年邵乾一在長春創建了天興福第一制粉廠,當時,邵子良已死,邵乾一和邵慎亭合力經營,大連油坊和長春火磨很快成為天興福的骨幹企業。為了發展和擴充天興福新興的制粉工業,邵氏兄弟從金縣本店和大連代理店抽調了一批老職員充實到制粉工廠。劉珮芝也於1922年9月奉調長春,擔任天興福第一制粉廠的經理。從此,開始了他代理邵氏兄弟經營工廠的生涯。

劉珮芝為人忠誠老實,對邵家的事業更是一心一意。在邵家企業中,凡是他負責經營的業務,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數,規劃得當,因而深得邵家兄弟的器重。 1924年,邵氏內部分家,邵慎亭寧可少分錢物也點名要劉珮芝。這樣,劉珮芝就做為邵慎亭的代理人到哈爾濱出任天興福第二制粉廠經理。由於邵慎亭在大連還有多處產業,每年到哈爾濱只來三五次,所以哈爾濱天興福制粉廠的經營管理全部由劉珮芝一人獨斷了。劉珮芝為人正直,誠實守信,對邵家事業兢兢業業,深得邵慎亭的依賴和器重。在一些人的眼中,劉珮芝儼然是工廠的總經理,屬於哈爾濱的大企業家、大資本家。但是,劉珮芝一沒有資本,二沒有自己的工廠。幾十年來, 邵氏兄弟對他非常信任,不斷提拔,但劉珮芝始終沒能成為股東,沒有對企業資本的支配權。但劉珮芝在企業經營管理上卻要求有職有權,邵慎亭不在哈爾濱的時候,天興福第二制粉廠的一切事情必須由他說了算,決不允許他人插手。有一次,邵慎亭的秘書兼管家於鵬九由大連來到哈爾濱天興福制粉廠二廠。 他不經劉珮芝同意就變動了人事,對此,劉珮芝極其不滿,與於鵬九爭執不下,劉珮芝斷然向邵慎亭提出辭職,一個人回到金縣老家。邵慎亭聞訊立即去金縣請回了劉珮芝,並且調離了於鵬九,平息了事端。這是劉珮芝在邵家企業中唯一的一次動怒,劉珮芝心裡知道邵慎亭是離不開他的。

在日偽統治時期,劉珮芝專心經營企業,很少過問政治。雖然邵慎亭是個親日派,劉珮芝卻因為生產經營受到日偽政權的限制而對日偽政權不滿。他曾私下表示決不為日偽政權辦事。日偽機關想利用劉珮芝在社會上的聲望,曾讓其擔任溝沿街分區長,劉珮芝堅決推辭不幹。對方仍執意要劉珮芝擔任這一職務,最後,劉珮芝採用瞞天過海的辦法,讓本企業的一個職員代其報到,自己始終沒有到任。

日本投降以後,劉珮芝曾把中國的政治前途和希望寄託在國民黨的領導上,他認為國民黨是中國的正統的政治集團。然而,在國民黨接收大員進駐哈爾濱僅三、四個月的時間裡,他看到接收大員們在接收敵產時中飽私囊,在與工商界交往中索賄受賄,使他大失所望。而共產黨卻深得人心,市民中要求共產黨進城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他感到茫茫然無所適從。

1946年4月28日,東北民主聯軍進駐哈爾濱。在迎接民主聯軍進城的籌備工作中,劉佩芝走出工廠,參加了由哈爾濱市工商界進步人士組成的“軍民聯絡處”的工作。並擔任了聯絡處的供給組組長。在這期間,劉佩芝經常接觸共產黨的幹部,使他的思想轉變很快。他在心裡把國民黨接收大員同共產黨的幹部做了比較後,從心底裡擁護共產黨的政策,佩服共產黨人的作風。由於工作關係,劉佩芝經常同共產黨的幹部一道商談問題,並且相處的很好。有一次,哈爾濱市總工會主席常景林同志向劉佩芝談起在工廠中實行勞資合作以利發展生產,解決勞資糾紛。劉佩芝當即同意在天興福二廠搞勞資合作試點。1946年8月19日,天興福二廠勞資雙方正式簽訂了勞資合作合同和勞資分紅契約。東北局領導人彭真、哈爾濱市委書記鍾子云等出席了簽字儀式。彭真同志在天興福二廠作了重要講話,他宣講了黨保護民族工商業的政策,讚揚了天興福二廠的做法,表揚了劉佩芝的行動。這件事對劉佩芝的教育很大。此後,凡是黨和政府交辦的事情,他都能盡心盡力地做。 1947年春,市政府存有6萬噸原煤交給工商界推銷,由劉珮芝具體負責抓這項工作。由於他的積極努力,僅半年時間就圓滿完成了任務。

在哈爾濱解放後的一年多的時間裡,劉珮芝從共產黨人身上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和民族工商業的前途,從自己的經歷中,感到了共產黨保護民族工商業政策的英明偉大。1947年9月,哈爾濱特別市政府發佈命令,決定改組舊商工公會,成立市工商聯籌委會,劉珮芝被推選擔任了哈爾濱市工商聯籌委會主任委員。

劉珮芝在擔任哈爾濱市工商聯籌委會主任委員的頭兩年,正值人民解放戰爭取得節節勝利之時。哈爾濱市作為東北解放區的大後方,擔負著支援解放戰爭和幫助廣大農村發展生產的任務。在這一個時期裡,劉珮芝作為哈爾濱市工商界的代表人物,在協助政府平抑物價、穩定市場,幫助和教育工商業者遵守政府法令、發展生產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時。他經營領導的天興福二廠的工人、職員也都齊心協力。積極響應人民政府關於發展經濟,支援解放戰爭的號召,擴大了生產規模,大大提高了生產能力。1953年9月,天興福二廠正式實行了公私合營,劉珮芝在合營後擔任天興福二廠廠長。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高潮時,劉珮芝又任市食品工業公司經理。

全國解放後,劉珮芝先後擔任哈爾濱市工商聯主任委員(一至五屆主任委員)、市中蘇友好協會副會長、市社會事業協會副會長、黑龍江省工商聯主任委員、省和市民建主任委員、全國省市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常委、省和市政協副主席等職務。後來又在省政協擔任駐會副主席職務。長期以來,劉佩芝積極接受黨的領導,擁護黨的方針政策,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在不斷進行自我改造的同時,積極幫助廣大工商業者接受社會主義改造,聽共產黨的話,跟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配合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積極在工商界開展工作,贏得了黨的信任,贏得了廣大工商業者的信任和擁護。

1968年,劉佩芝因病逝世,終年78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