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邓艾只不过是一支孤军深入的疲惫之兵,为何刘禅就急急忙忙投降?

李宣泽


首先还是邓艾的兵太过出乎意料,前方姜维和钟会还在大战之时,邓艾就带兵过来了,如同天降神兵!这对成都的守军和文臣是一个巨大的震慑!

其次,当时蜀汉政权的当权者一直是以荆州集团为主,刘备来之前刘璋就没有重用益州本地士人!刘备来了之后就更让益州士人接受不了,荆州集团拍老大,这没啥,能理解,刘璋的故旧排老二,益州本土势力要排在第三,地位更低了!

而且蜀汉政权连年征战,之前有刘备的夷陵之战失败了,后来有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再后来就有姜维的多次北伐,本来益州就是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政权,又连年征战!

吴国的出使人员就预测说蜀汉是会最先灭亡,人民面有菜色!过的苦啊!

益州的本土士人也是,特别想让曹魏来解放自己,实现蜀人治蜀的理想!以谯周为首的劝说刘禅投降!避免益州百姓受苦受难!多死伤大量百姓,救万民于水火!结束连年兵灾!

刘禅接纳了意见,就投降了!

结果也是,刘禅投降后到了魏国被封为安乐公!

蜀人终于实现了蜀人治蜀的梦想!


鹏程日志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刘禅最后的抉择不应该称为“投降”司马氏,而应该称为“归顺”司马氏。

第一,投降在当代是贬义词,是拥刘反曹、拥诸葛反司马的封建正统立场倾向,不是客观辩证的历史家的正确立场价值取向。

第二,三国时期曹刘孙三家谁都谈不上特别正统,都是割据势力,只不过魏国乃至后来的司马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人口都超过了南方政权,形势比人强,统一中国的话语权和核心权落在司马氏手里,是大势所趋,刘禅归顺司马氏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明智之举。

那么为什么邓艾冒着蜀道之难和兵力不多的危险,怎么就很快成功?这是因为:

第一,蜀汉割据政权经过诸葛亮北伐、姜维北伐以后,人民生活已经困苦不堪,连东吴割据政权孙休派去的使者都说西边的民众普遍面有菜色,蜀汉人民迫切需要司马氏去武统解放他们来休养生息,过好自己的生活。

第二,蜀汉割据政权在刘备在世时基本上是荆州派、东州派、益州派平衡执当政、和谐相处;诸葛亮强制性的推行理想化的依法治国和频繁的北伐魏国,在当时的世族大地主占据主流的时代,遭到益州本土派的内心反感和暗地阻挠;诸葛亮死后,刘禅给予了益州派很大的位置,但是比起司马氏国家的世族势力和九品中正制度还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利益。所以,蜀汉本土派在邓艾魏军来临时,基本上都是持欢迎态度的。

第三,司马氏消灭蜀汉割据政权是三路军队,钟会领军十万人,是主攻手,在汉中方向;诸葛绪三万人策应,把蜀汉割据势力的主要军事力量姜维牢牢的吸住。这样,邓艾军队就有了翻越天险建立奇功的绝佳机会。

第四,蜀汉割据政权的诸葛瞻父子只能说是志大才疏的庸才,犯了有险不守、以不利之势进攻以逸待劳的王师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一败涂地,导致蜀汉防线彻底瓦解。

第五,刘禅是个聪明人,维持蜀汉割据现状已经三十年,够本了,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放下武器,成为祖国统一的有功之人之一,还能“此间乐不思蜀”的安度晚年,归顺司马氏是个有智慧的事情。


李俊河北


1.因为当时蜀国以及刘禅都被吓住了,误以为邓艾有很多大军。同时当时的蜀国内斗太过于厉害,导致邓艾一敲门,就有投降派开始鼓动刘禅,而姜维的大军当时在外根本赶不回来,所以刘禅选择投降。


爱历史的小蜗牛


第一,可能并不知敌情;

第二,不想再打无畏的伤亡战争吧,本有归顺之心。


Y轮舞飞扬Q


兵临城下了,无法救援。再加上内部不团结不一致。投降派太多占比较大,所以没办法就投降了呗!主要兵力都在外围,远水救不了近火,近处也有部队,但是没有战斗力,无法抵抗。军心涣散了,部队怼不动,不得以只好投降了。你看投降后,刘禅还不是富贵荣华,只不过没那么自由而已。


孤143392851


蜀汉小朝廷本身投降风气浓厚。又有谯周极力主张。刘禅本无大志,邓艾兵临城下,好像投降是唯一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