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小學一年級新生演說家是怎樣煉成的

開學日的一條視頻,引發了無數寶媽們的熱議。

視頻裡是北京翠微小學的一名小學生,在一年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長篇發言,句句都是鬥志昂揚、凸顯主旋律價值觀的鏗鏘之音,該娃抑揚頓挫,情緒飽滿,口齒清晰,無數幼兒園家長豔羨之極,自己的孩子還在撅著小嘴,一句話說不利落,還原事情都有問題,該娃就已經能夠公開演講致辭了。

當然,有的媽媽直抒胸臆:“假大空”,有的媽媽客觀評級:“不管是背的,還是自己原創,孩子能說這麼長一段話已經很不錯了。”

事實上,拋開演講內容不說,演講這件事,對孩子的鍛鍊意義極大。

小學一年級新生演說家是怎樣煉成的

前天,瑪瑙去體驗了一個戲劇表演課,媽媽們都很好奇,3歲10個月的孩子,能記臺詞麼?頂多就是肢體語言吧。

果然,試聽課上,瑪瑙被要求上臺做自我介紹,他能結結巴巴地模仿老師講過的內容,但是無法自己仿照老師說的句式,改成自己的語言,要他背誦臺詞,他當然也背誦不下來,但是表演一個垃圾桶,表演一隻小兔子,他還是樂此不疲的。

旁觀一起聽課的大孩子,明明已經是6歲,也沒比三齡童好多少,也是羞答答。

小學一年級新生演說家是怎樣煉成的

公開表演甚至演講,是需要訓練的,訓練的背後,其實需要孩子對每件事情,養成獨立思考,形成獨立見解的習慣。

這個思維習慣,孩子一生將受用無窮。

小瑪瑙兒童社交學堂經常接到諮詢案例,很多孩子,交不到朋友,或者不會和同齡夥伴相處,是因為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習慣,就算有,也不願意表達出來。

我們經常向爸爸媽媽們推薦一種“客廳演講遊戲”。

不管孩子各階段的興趣點是什麼,家長們只要有時間,應該訓練孩子走到人群中央,被視線圍繞中,說點什麼,或者用身體表達點什麼。

比如客廳,就是最好的舞臺,大人們環坐在沙發上,鼓勵孩子走到沙發前的空地上,面朝大人,說說今天幼兒園的新聞,跳跳舞,表演幾個武打動作,甚至就是站在那,學會環顧四周,正面迎接所有注視他的目光。

這應該是一天下來最重要的“happyhour”。

小學一年級新生演說家是怎樣煉成的

有個媽媽跟我們說,她家孩子很有禮貌,可是,平時都不愛看人,說謝謝,再見等禮貌用語倒是嘴巴很甜,可是眼睛從來不看別人。

這樣的孩子,出現在集體場合,一定是不習慣,一定是扭扭捏捏的。

因為家長沒有訓練過孩子,沒有讓孩子發現自己身體裡的表達欲、表演慾,孩子只有習慣這樣,才能習慣和外界發生基本的交流,甚至更多。

小瑪瑙兒童社交學堂採訪過100多個家庭,大多數家庭,會把類似的交流時間放在晚飯時間,在飯桌上發生,這是一種非常日常的彙報語態,孩子習慣這種方式也沒問題,這是親情融合的自然時刻,但是,除此之外,嘗試一下“客廳演講”遊戲

所以,從自己身邊做起吧,今晚孩子回家,就把他安放在c位出道吧---

歡迎直接留言或評論,多多關注小瑪瑙兒童社交學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