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他們不是和尚,卻是一群真正的佛系中人

他們不是和尚

也不吃齋唸佛

卻是地地道道的“佛門中人”

他們是誰?

答案:

南京金陵刻經處

他們不是和尚,卻是一群真正的佛系中人

對於外界而言

金陵刻經處是一個神秘所在

即使是南京本地人

都極少有人對它有了解

但是

它憑藉佛經的“雕版印刷術”

在2009年就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的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比活字印刷、京劇、皮影戲

都要來的早

他們不是和尚,卻是一群真正的佛系中人

雖然來頭不小

但是奈何人家低調啊

來一波“世俗”的廣告

南無哦彌陀佛

他們不是和尚,卻是一群真正的佛系中人

在南京最繁華的新街口商業區背後

一條小巷中

有一座鬧中取靜的神秘院落

這裡就是創辦於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的金陵刻經處

清末佛教式微

佛經散佚

有“中國佛教復興之父”之譽的楊仁山居士見此情景

痛心疾首

遂創辦“金陵刻經處”

並在此講法四十餘年

他們不是和尚,卻是一群真正的佛系中人

楊仁山先後從日本和朝鮮等國尋回了

《中論疏》、《百論疏》、《唯識述記》、《因明論疏》等

約三百種國內早已散佚的隋唐佛教著述

加以刻印流佈

他們不是和尚,卻是一群真正的佛系中人

據中國佛教協會理事、金陵刻經處肖永明主任介紹

目前金陵刻經處

共珍藏有楊仁山遺留及從全國各地彙集而來的經版十二萬餘塊

另有佛像版十八種

其中最為古老的一塊經版

是清康熙年間的《華嚴經》刻版

距今已經三百餘年

這也是中國乃至全球現存最為古老的一塊木刻經版

他們不是和尚,卻是一群真正的佛系中人

但是這些經版卻命運坎坷

在文革時期

十多萬木刻經版差點被付之一炬

在“文革”時期

金陵刻經處被紅衛兵佔領

作為當時白下區的指揮部

當時許多文藝兵吃住都在這裡

而擺放在架子上的經版可遭殃了

他們不是和尚,卻是一群真正的佛系中人

當年紅衛兵把擺放經版的架子全拆散了燒火

而印刷用的宣紙一度成為他們的廁紙

因為架子被拆了

這些經版都被雜亂無章地堆在了院子裡

任憑風吹雨淋

也就是在那時

這些經版出現了眾多的傷痕

他們不是和尚,卻是一群真正的佛系中人

而且當時紅衛兵對這些黑乎乎的傢伙不感興趣

認為它們太礙眼

就想將它們一起焚燬

當時金陵刻經處看事關重大

就將此事告訴了趙樸初先生

趙樸初知道這些經版的價值

而且清楚全國的經版大都彙集在此

毀掉了便徹底沒了

而且迫於當時的形勢

趙樸初直接向總理辦公室做了彙報

周總理直接下達指示

這才阻止了紅衛兵的瘋狂舉動

他們不是和尚,卻是一群真正的佛系中人

得到總理指示後

這些經版就被重新搬到了一個房間裡保存起來

並且在門上貼了封條

而這一封就是五六年

直到“文革”結束

而那18塊國家級文物佛像版

因為被存放在閣樓中

沒有被發現

因此躲過一劫

他們不是和尚,卻是一群真正的佛系中人

但是文革後這些經版的順序完全被打亂

金陵刻經處的工作人員

就這樣一塊塊對照記錄

整整花了6年時間

才讓這十二萬多塊經版找到自己的“左鄰右里”

他們不是和尚,卻是一群真正的佛系中人

後來金陵刻經處除了在保護經版的同時

也在積極進行新經版的刻制

但是這項工程極其的浩大

用肖主任的話來說

需要100個雕版雕刻師

花上100年的時間

才能將全部十二萬多塊經版全部進行復制

不過好在現在大家對於文化的認識愈發深刻

金陵刻經處也在積極應對

金陵刻經處的“新鮮血液們”

也在傳承中

將刻經處的精神進行傳揚

他們不是和尚

卻是真正的“佛系”中人

他們不是和尚,卻是一群真正的佛系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