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金庸筆下最悲催的人物,竟然是他!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洛倫茨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效應”理論。

1979年12月,洛倫茨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一隻蝴蝶在巴西煽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

這看起來好像有點荒謬:蝴蝶和龍捲風,能量應該不在一個層級上吧?南美洲、北美洲方向南轅北轍吧?但是,這種現象引申到社會生活、人生際遇上來說,可能會得到實證:有時,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的所作所為,卻能深刻的影響另一個人的命運,甚至將他帶入一個萬劫不復的深淵。

遊坦之的悲劇人生可能就是如此吧!

金庸筆下最悲催的人物,竟然是他!

遊坦之是聚賢莊遊氏雙雄老大遊驥的兒子(一說是遊駒的兒子)。遊氏雙雄家財豪富,交遊廣闊,武功了得,名頭響亮。遊坦之出生在這樣一個豪富之家,本來也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只要沒有不可避免的突發事件,他的一生應該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大少爺生活,然後娶妻生子,頤養天年。

影響他一生的是個女人,這個女人不是他的七大姑八大姨,也不是他的姐姐妹妹,叔伯姐妹。這個女人在害得他家破人亡之後,他甚至還不知道她是誰。這個女人真的和他八竿子打不著。

她就是丐幫副幫主馬大元的老婆康敏。

金庸筆下最悲催的人物,竟然是他!

康敏人長得美貌,且十分自負。但是她又嫉妒心重,她得不到的東西她就要親手毀了它。小時候,她隔壁家的姐姐過年有新衣服穿,她沒有,她就偷偷地將那件新衣服絞得稀爛。

她後來盯上了丐幫幫主喬峰。起因竟是因為喬峰沒有看到她的美貌。那年洛陽開百花會,康敏在一株黃芍藥旁一站(估計她還很會擺譜,像現在的女生玩自拍,擺出各種自認為好看的姿勢來),自認為鮮花美人,一定是萬眾矚目啊!她看到不少出名的英雄好漢都從頭至腳的仔細打量她;有些德高望重的人也乘旁人不注意偷偷地看她幾眼。就因為喬峰沒有看她,她就恨上了喬峰。

金庸筆下最悲催的人物,竟然是他!

那個年代,天下五國並峙:大宋、遼國、西夏、吐蕃、大理。

大宋是農耕國家,文明程度高,國富民不強,而且冗官冗費,軍隊戰鬥力不如遼國。

遼國是遊牧民族,民風強悍,騎兵戰鬥力比宋國稍強。

其他三國都地處邊陲,衝突較小。

宋國民族稱漢;遼國民族稱契丹。

宋遼邊境經常發生一些小衝突,各自都到對方打草谷。宋國稱契丹人為遼狗;遼國稱漢人為宋豬。兩國民族矛盾較深。

馬大元的老婆從他的信件中得到一個驚天秘密:喬峰竟然是契丹人的後代。

康敏覺得報復喬峰的機會來了。別看康敏外表像個嬌嬌怯怯的弱女子,心中的狠辣卻不讓鬚眉。她謀定而後動,知道挑起胡漢之爭是讓喬峰身敗名裂或在中原站不住腳的最好辦法。

金庸筆下最悲催的人物,竟然是他!

她先是要馬大元揭露喬峰出身的秘密,馬大元不肯,還狠狠地罵了她。她就用色相勾引了丐幫的執法長老白世鏡,要白世鏡殺了馬大元(還用“鎖喉擒拿手”的手段嫁禍於姑蘇慕容氏)。他要白世鏡揭發喬峰,白世鏡寧可自殺也不幹。

最後康敏找到了“十方秀才”全冠清,陪他睡了三個晚上,全冠清就什麼都答應了。康敏還怕全冠清扳不倒喬峰,於是再去找德高望重的丐幫前輩徐長老出面,這叫敲釘轉腳,不給對方任何反擊的機會。佈置周密,手段毒辣,馬伕人手段真不是一般的“高”啊!

難怪杏子林中,喬峰基本上是一敗塗地,沒有反擊的餘地。以喬峰在丐幫的威信,本來不應該輸得那麼束手束腳。但是,全冠清是打著愛國主義的旗號呀!喬峰是“契丹賤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宋朝是儒家學說大行其道的時候,程朱理學是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忠君愛國是當時的正能量。丐幫幫眾都是行俠仗義、愛國愛民的啊!因此,經過全冠清的蠱惑,誰也不想當漢奸、賣國賊,誰還敢為喬峰辯護?只要一頂“漢奸”的大帽子,準壓得你透不過氣來。(黃日華和胡軍扮演的喬峰,我覺得還是黃日華扮演的好些,他扮演的喬峰正義凜然、豪氣干雲;胡軍就缺乏這種豪氣,杏子林中,全冠清他們咄咄逼人的質問,胡軍的音量和氣勢反而不如扮演全冠清的演員。——一家之言)

金庸筆下最悲催的人物,竟然是他!

講了這麼久,還沒有說出遊坦之為什麼會被康敏捲入一場沒有勝算的戰爭。其實,前面講的就是原因啊!

因為康敏的籌謀、全冠清一夥人的發難,已經逼得喬峰交出丐幫幫主的信物打狗棒(也就是辭去了丐幫幫主的職位)。然後,因為一系列的事情發生,喬峰成了中原武林的公敵。

喬峰為了請薛神醫給阿朱治病,不得不去赴聚賢莊的英雄大會。作為東道主的聚賢莊遊氏雙雄因此也和喬峰結下了樑子。

做“沒本錢”生意的鮑千靈原來和喬峰交情不淺,聽了流言蜚語後也說喬峰“夷狄之人,果然與禽獸無異”。

在聚賢莊,喬峰力戰群雄,東道主遊氏雙雄當然不能逃避保身。他們兩兄弟的兵器是:都是左手執圓盾,右手一個用短槍,一個用單刀。攻守兼備,煞是厲害。喬峰奮起神威:左手一拳,擊在遊驥圓盾的正中;右手也是一拳,擊在遊駒的圓盾的正中。在喬峰剛猛無儔的拳力震撼之下,遊驥、遊駒的四件兵器都嗆啷啷落地。

金庸筆下最悲催的人物,竟然是他!

遊驥、遊駒的師父說過:“盾在人在,盾亡人亡。”兩人因之自殺身亡。

只聽得一個少年的聲音大哭大叫:“爹爹,爹爹!”卻是遊駒的兒子游坦之。

宋代儒家學說是主流意識形態,儒家最重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為父報仇成了遊坦之義不容辭的責任。以他的能力找喬峰報仇,那不是以卵擊石嗎?所以,他對喬峰的戰爭是一場沒有勝算的戰爭。

但是,即使沒有勝算,這條路他還是必須走下去。也註定了他的經歷充滿了苦難。

他徘徊在宋遼邊境,想找已經當了遼國的南院大王的蕭峰(喬峰)報仇。被遼兵打草谷抓住了。恰逢蕭峰帶阿紫外出打獵,遊坦之謊稱“有一件秘密大事”要稟報蕭峰,卻用生石灰包向蕭峰面部投擲,想弄瞎蕭峰的眼睛。這是江湖上下三濫盜賊所用的卑鄙無恥的手段,又豈能奈何蕭峰——蕭峰馬鞭一揮就將生石灰包擊落。遊坦之兀自嘴硬,“指著蕭峰大聲道:‘喬峰!你害死我爹爹、媽媽,害死我伯父,我……我恨不得食你之肉,將你抽筋剝皮,碎屍萬段!’”奈何能量不在一個級別上,沒有一絲勝算!

金庸筆下最悲催的人物,竟然是他!

蕭峰仁俠大度,放走了遊坦之。卻不料阿紫放不過他,她要用種種歹毒的手段折磨遊坦之。

阿紫從小混跡星宿派丁春秋門下,耳目濡染的盡是如何下毒、如何害人的種種行為。她這個貌美、手毒的小魔頭,折磨起遊坦之來,那是小菜一碟。隨便舉幾個例子,都是駭人聽聞啊!

放人鳶子。就是用繩索套在人的脖子上,馬上的人手拿繩索,縱馬疾馳,將人像風箏一樣放起來(我估計這是金庸杜撰的,就算是千里馬也不能將人拉得飛起來啊!除非是用飛機才差不多)。就算不能放起來,將人在地上快速拖著走,皮膚和地面的摩擦、頭面和石子的碰撞,那還不得痛死?遊坦之就被遼兵放了人鳶子。阿紫見好玩得緊,躍躍欲試——接過來遼兵的繩索,奈何重傷後膂力不行,遊坦之從空中掉了下來,摔了個七葷八素,她還怪遊坦之太重了。遊坦之有苦難言啊!

做“鐵頭人”。阿紫怕蕭峰認出遊坦之來,決定給他套一個鐵頭:鐵匠先給他做了一個鑌鐵面具,再按他後腦的大小做了一個弧形鐵罩,然後經過熱處理,將兩個鐵罩“焊接”(當時應該沒有焊接的技術吧?)成一個整體。遊坦之的感受是“如身入地獄,經歷萬丈烈焰的燒炙”,想想都不寒而慄。

金庸筆下最悲催的人物,竟然是他!

阿紫的手段果然毒辣,她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就要拿遊坦之出氣,沒來由就叫室裡抽遊坦之三十皮鞭,還不許遊坦之叫痛,遊坦之必須說:“姑娘待我很好,叫人打我,很是痛快。”做人做到這個地步,真的是生不如死!

遊坦之的苦難遠不止如此。阿紫要遊坦之以身試毒,讓各種毒物咬他,只是為了自己練星宿海的邪派武功。

總算天無絕人之路,遊坦之得到了少林寺至高無上的武功秘籍《易筋經》,並機緣巧合的吸取了天下至毒冰蠶的寒毒,練成了“寒冰毒掌”。本來,他已躋身武功一流高手的行列,只是因為以前武功太過低劣,被人欺侮、逆來順受慣了,加上戴著的鐵頭,自覺醜陋不堪,對普通人也躲避唯恐不及。

丁春秋毒瞎了阿紫的眼睛,遊坦之救了這個自己驚為天人的毒辣小冤家後,本來只要躲到一個人跡罕至的山鄉僻野,就能實現自己與阿紫姑娘廝守終身的願望,也能夠給他的餘生增加些許的色彩吧?無奈命運還是沒有放過他。他們又遇見了全冠清,這個野心不小、能言善辯、奸詐狡猾的丐幫大智分舵的舵主。

金庸筆下最悲催的人物,竟然是他!

全冠清善於觀言察色,遊坦之愛阿紫的那點小心思怎麼能夠瞞住全冠清的眼睛,他抓住了遊坦之的這個軟肋,先要遊坦之在丐幫大開殺戒,以血腥手段奪得丐幫幫主之位,然後又慫恿遊坦之去爭天下武林盟主之位。終於在少林寺前一敗塗地:遊坦之所長者乃是冰蠶寒毒和易筋經內功,拳腳功夫卻是稀鬆平常,被蕭峰倏的橫掃一腿,兩支小腿脛骨同時折斷,便即摔倒。

到這裡,遊坦之已是一敗塗地。由於蕭峰寬容,留他一命。後來給阿紫捐獻眼睛,卻仍然沒有獲得阿紫的芳心:蕭峰用生命換取遼宋邊界幾十年的和平後,阿紫挖出自己的眼睛還給遊坦之,抱著蕭峰的屍體,躍入了無底的深淵。

故事有點淒涼,遊坦之的一生確實充滿了悲劇色彩。

值得深思的是:被中原武林視為公敵的喬峰,卻是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為免中原百姓兵連禍結、生靈塗炭,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巧舌如簧、大言不慚的指責喬峰是“契丹賤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全冠清之流卻是卑鄙齷齪、男盜女娼的陰謀家。

金庸筆下最悲催的人物,竟然是他!

再看看明末的一件“千古奇冤”。明思宗朱由檢自毀長城,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加之魏忠賢閹黨餘孽從中興風作浪,所以,明思宗(1610—1644)在崇禎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將袁崇煥逮捕入獄。於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明思宗以“謀叛欺君,結奸蠹國。斬帥以踐虜約,市米以資盜糧。既用束酋,陽導入犯,復散援師,明擬長驅,及戎馬在效,頓兵觀望,暗藏夷使,堅請入城,意欲何為?致廟社震驚,生靈塗炭,神人共忿,重闢何辭!”(《國榷》卷九十一,崇禎三年八月癸亥崇禎聖旨)的罪名於三年八月磔(zhé)刑(分裂肢體)處死於西市,棄屍於市。行刑那天,袁崇煥毫無懼色,他被五花大綁,押上刑場,“劊子手割一塊肉,百姓付錢,取之生食。頃間肉已沽清。再開膛出五臟,截寸而沽。百姓買得,和燒酒生吞,血流齒頰”,袁崇煥卒年四十七歲。(《石匱書》)。

袁崇煥在行刑前,念出了自己的遺言:

一生事業總成空,

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

忠魂依舊守遼東。

金庸筆下最悲催的人物,竟然是他!

作為一名抗清名將,沒有死在殺敵的戰場上,卻被昏君和姦臣殺害。“劊子手割一塊肉,百姓付錢,取之生食。頃間肉已沽清。再開膛出五臟,截寸而沽。百姓買得,和燒酒生吞,血流齒頰”。百姓和袁崇煥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恨?竟恨不得生食其肉。其實,吃瓜的觀眾知道什麼?還不是官方說什麼就是什麼。明思宗朱由檢和閹黨餘孽宣判袁崇煥的罪行是何等的理直氣壯“暗藏夷使,堅請入城,意欲何為?”當然是指袁崇煥通敵賣國啦!恨漢奸,在中國是自古皆然。但誰是漢奸,卻要歷史來加以證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