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記憶中山 專家採訪(一)李學勤

大型歷史記錄片《中山國》已經完成全部拍攝並即將在央視播出。這部六集紀錄片通過專家採訪、情景再現、動畫製作等方面為我們重現了這個消失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國。在紀錄片拍攝中,攝製組歷經一年,走訪了國內外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者、文物修復專家、文藝學家等近百人,為紀錄片的拍攝獲取了豐富的素材。

我們摘取其中一部分採訪文字,製作了本專題,從本期開始陸續推出,敬請關注。

本期出鏡專家:李學勤

记忆中山 专家采访(一)李学勤

李學勤:1933年3月生於北京,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等職務。現任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國際漢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評議組組長,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長等。

Q:能不能跟我們介紹一下守丘刻石?

守丘刻石是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物,因為先秦時代的石刻是很少見的,特別是中山的石刻(守丘刻石)是唯一的一件,它的價值寶貴我想是可想而知的。我受河北省考古界的委託做過一個釋文,根據我個人的理解,那裡邊提到一個人,這個人的職官是監罟,監罟是管打魚的事情,很低賤的一個官名。他是尤臣,尤臣是罪臣,他名字叫公乘得。他在守丘,就是看守陵墓。估計他原來是一個很重要的大臣,他被貶到那裡看守陵墓。這就是河光石的主要內容。河光石(守丘刻石)的作用,就是表明這個地方有中山王國的陵墓,要不然他守丘看守的是什麼,他看守的就是陵墓。

记忆中山 专家采访(一)李学勤
记忆中山 专家采访(一)李学勤

守丘刻石拓片

Q:關於青銅侯鉞上的銘文的爭議很大,有人認為是周天子封的,還有說是偽造的,您怎麼看?

斧鉞型的兵器,在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權力的象徵。按古書上說,周武王伐紂的時候,左手和右手都拿著像斧子一樣的兵器,代表他的王權。中山國的這個青銅斧鉞也是一樣。戰國時期是不是還要尊奉周天子這種權力,實際上是有的。現在古文字學上有好幾個例子,都可以證明。當時雖然周天子沒有什麼真正的權力了,可是他的身份還在,有的時候一些諸侯還是要到他那去請命,給他報告,送點兒東西。所以說天子建邦表示他中山侯是合法的。那麼究竟是不是他到周王朝這兒去了,我們不知道,但從文字上看是如此的,這個斧鉞是建邦的一個象徵。而且他是中山侯,那時候他不是叫作公,也不是叫作王,他是作為一個侯,當時說起來身份上還是可以的。

记忆中山 专家采访(一)李学勤记忆中山 专家采访(一)李学勤

↑中山侯鉞

←中山侯鉞銘文拓片

Q:鮮虞中山是一個狄族部落,最後復國壯大,為什麼會有這個情況?

這個問題是將來進一步研究的對象,需要進一步研究,文獻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從考古上也可以看出一些問題來。

不過我們要看出當時這個歷史有一個總的大的趨勢,因為當時歷史大趨勢不是走向分裂,而是走向統一。從春秋時代以來,戰爭頻繁、民不聊生,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大家都希望有一個新的統一的局面,我想這個大家是可以理解的。

在這個趨勢裡邊,一些少數民族逐漸華化,逐漸跟華夏中原民族結合在一起。而且白狄鮮虞就是後來的中山,其實它不是孤立的,它是有一個民族遷徙的一條道路的,他們最早的時候應該是在陝西北部,甚至於還更西北一些,從那邊遷徙過來。經過太行山,出了井陘這一帶建立了好幾個國家,不是隻有鮮虞。可是隻有鮮虞能夠存在下去,這是因為他跟周圍華夏民族的關係處理得特別好,而且華化的速度也非常快,所以這符合了當時民族融合的大趨勢。我想這一點我們應該加以肯定,而且進一步做出研究。

记忆中山 专家采访(一)李学勤

白狄東遷

Q:那麼您如何評價中山文化在中華文明這個大家庭裡邊的地位,以及它所起的作用?

我覺得它起的作用還是很重要的,除了我們剛才講的歷史趨勢這點以外,我們還要看到鮮虞中山國最初建立的地點是殷商文化的一個主線。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其實河北省的殷商文化的點比河南省殷商文化的點還多,這要在數量上應該還多。所以實際上殷商文化很大的一部分是在河北省的範圍內發展的,而中山白狄這個國家在這個地方繼承了殷商文化的發展。這方面,我們從考古學的方面來看,應該說是一個相當清楚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