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商周時期的鬼方是什麼國家,有考古發現嗎?

樂唯


近日有網友提問:看古書知道商周時期有個鬼方國,這個鬼方是個什麼鬼?為什麼起這麼可怕的名字?後來這個國家又去了哪裡?

1、鬼方是個什麼鬼

鬼方是上古時生活在北方的族群,在甲骨文等上古史料中,鬼方又被稱為媿氏、鬼方氏、鬼方蠻。在商周時期,他們生活在今天陝西、山西一帶,與商周為敵。關於鬼方的來歷,目前有兩種說法:

之一:鬼方是印歐人,是通過亞歐大陸西來的白種人。據殷墟卜辭記載,武丁妻子將軍婦好徵鬼方,把抓獲的鬼方俘虜用作人祭。當代考古證明,用作人祭的俘虜有白種人基因。考古證明上古東夷人也有印歐基因,與鬼方不同的是,古東夷人是從海上而來。

之二:鬼方是北狄的一支(後來的匈奴),是夏后氏的後代,他們居住在北地荒漠,非農耕而是遊牧為生。上古時,他們被總稱為“北狄”,夏朝稱薰鬻;商朝稱鬼方;周朝稱獫狁;漢朝稱匈奴。

還有研究者繪出這樣的鬼方族群基因譜:鬼方=印歐=雅利安=黃帝=周王族=吐火羅=大月氏=昭武九姓=塔吉克=普什圖=維族……

先不要管鬼方是什麼鬼,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個族群在上古時期,是中原人的主要軍事對手,商高宗武丁曾與鬼方進行過3年戰爭,在周人協助下才阻止其對中原的入侵。西周時,鬼方仍時常侵擾周人。

2、武丁阻止鬼方入侵

鬼方自北而東不斷侵犯中原,是商朝的主要敵手。前1250至前1192年,商朝出現一位有為之君。此人是小乙帝的兒子,名叫武丁,因德高可尊,後世稱為“商高宗”。

《史記》載,武丁繼位後因缺乏大臣輔佑,3年無作為,有天夜夢賢人名叫說(yuè)。就派百官尋找,在傅險這個地方找到了。傅說正服刑役,武丁得到傅說後,任命他擔任國相。“武丁得傅說為相,殷復興焉”,武丁通過做夢得到國相,商朝因此中興。

《書經》曾載“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雒;祖已訓諸王,作高宗彤日之訓。”武丁祭祀成湯,有野雞飛到鼎耳上鳴叫。祖己為此訓導武丁監察民意,遵循道德,武丁從善如流,仁政治國而得以興盛。

武丁夢中得傅說、高宗彤日之訓是關於商朝的兩大典故。商朝中興後,武丁“徵西戎、鬼方,三年乃克”。據殷墟卜辭記載,武丁東征西討時少時兵力3000人,多時5000人,打敗鬼方後又邊年用兵,形成“邦畿千里,維民所止”廣大疆域。

史書記載武丁的功績時,稱讚“自彼氐羌,莫敢不來王”,四方夷族沒有敢不朝貢商朝的。也就是說,鬼方面對武丁的征討堅持3年最終認輸,伏首稱臣,向殷商朝貢。

3、鬼方最終去向是哪裡

西周之後,關於鬼方的記載就消失了。《史記》中記述北狄的族群時,只說“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而且,“堯時被稱為葷粥的,周朝被稱為獫狁,秦稱為匈奴。”關於鬼方的記載,已徹底消失於史書。

那麼鬼方去了哪裡?對此後世多認為,鬼方本是北方若干個族群的總稱,因為被武丁打敗,成為商朝的臣屬,因此族群分離,分化成多個部落或族群。

商朝被周所滅後,商紂王的兒子淳維,率商王朝族人北逃荒漠,成為北狄各族群中的一支,繁衍生息千年後,淳維的後代冒頓“襲破東胡,西走月氏,北服丁零,內侵燕岱,控弦40萬。漢祖患之,使劉敬奉公主以妻之”。

往後的故事很多人都很熟悉了,淳維的後代冒頓單于突襲打敗東胡,把月氏人趕到西部,向北打擊丁零人使之臣服,內侵燕國、齊國,手下有可縱馬騎射的勇士40萬。白登之圍後,漢高祖劉邦接受大臣婁敬的建議,送王室公主給冒頓單于和親。

直到一代雄主漢武帝出現,在衛青、霍去病、李廣、李廣利、陳湯、竇憲……的持續打擊下,最終匈奴逃往更北處,從而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


指動濟南


在上古時期,大陸上的人類基本以部族部落為單位進行生產和生活,不同的部族之間,唯一的共同點是由一群互相認可為同一族人的人類相聚而成的。不同的族群結伴一同生產生活和發展,到後來才慢慢演變出了“國家”和“領地”觀念。

早在夏商周時期,我國古代原始社會才慢慢由部族向國家過度,不過那個時候,版圖上的部落及領地依舊是很複雜的,那個時候的人類部族依舊還沒有向國家進化完全,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部落依舊存在在大陸的各地。不過中國古代文明算是人類史上最古早、發展得最早的文明之一,而至於商周時期的鬼方,我們也可以從地域上、結合人類遷徙之中的血緣關係,進行推測和判斷。

雖說商周時期的人類社會並不發達,但鬼方並不是和神魔有關的地方,也不是人們由於未知而給這塊地方冠上的稱號。鬼方最早在史書中是被有所記載的,是戰國時期的史料《世本》。《世本》中提到了楚國人的祖先生於鬼方之女,而楚國人的父祖是顓頊的重孫陸終。

這段關於鬼方的記載大概說的是,陸終娶了鬼方族群首領的女兒,後懷孕,懷了三年,生下了六個兒子,這六個兒子都是從鬼方女的肋下破肉而出的。雖說在現在看來,這段記載依舊有著神話傳說的色彩,但究其神話的宗族血脈,“肋生”在印歐人的古老神話中也有所記載。

所以,經過史書中對鬼方零星的記載,我們不難推測鬼方是否與印歐人存在著一線聯繫。在上古時代,人們的史料記載總是和神話脫不開干係,而神話中所沿襲的傳統,也會通過相同的血脈相繼承和流傳,所以鬼方是印歐人中的一支,這種可能性也是比較大的。

至於商周時期,商朝和周朝與周邊國家有過什麼樣的來往,我們或許也能從有關國家外交的歷史上獲得一些有關鬼方的信息。這就要說到殷商時期,著名的婦好領兵作戰了,武丁婦好時期,這段關於征討鬼方的歷史比起具有神話色彩的《世本》,相對更加有理有據一些。婦好曾領兵征討鬼方,打了三年,最終攻克。

雖說歷史久遠,如今我們已經考據不到這些久遠的記載是否屬實,但從後面的過往看來,鬼方已經越來越被中原視作排外的少數民族,即“戎狄”,在後來漫長的民族遷徙和繁衍中,逐漸與北方一些民族混合,融合為新的民族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了。鬼方曾在歷史上崛起過,對商周造成了一定的威脅,所以才爆發戰爭,不過歷史仍舊不可改寫,鬼方的打的敗仗讓它最後沒能成就大國,最後在歷史的記載中消歿了。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歷史,就關注那樣的歷史挺有趣吧,還有不定期抽獎送紅包哦。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商周時期的鬼方是什麼國家?需要說明的是,夏商周時代的國家和現在國家概念是不同的,商代的國土不是一個彌合的整體。是由幾十個甚至更多的諸候(部落)“據地”或說“據點”組成的,而且這些據點與據點的空隙地帶,又夾著大大小小的許多小方國,或說是“小部落”。這些小部落有的根本不聽商朝的指令,有的還與商朝敵對,並且產生戰爭。

也就是說商朝的國土和夏朝的地理形態相當,是疏而有漏,是早期大地域國家的政治地理形態。說穿了,商王朝是一個邑土國家逐步向領土國家過渡的早期的發展中國家,不是一個完全擁有四土之境的領土國家,更不是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而更象是部落的大聯盟,或說是“聯合國”。

繼夏朝興起的是商朝,大約公元前16~11世紀。商朝始祖是契,傳14世至湯,湯滅了夏朝。今天考古學家對殷商遺址基本確定有5處,河南安陽小屯村是其之一,也可以確定河北西南部和河南中北部是其統治中心。盤庚(第20世商王)遷殷後,國勢強大,商朝疆域北至易水,南至淮河,西至太行、伏牛山脈,東至海。到第23世商王武丁以後,疆域更大,北至遼寧、南至江漢、西至山西、東至海,成為東方強大的奴隸制國家。



鬼方,在哪兒呢?鬼方是商周時期居住在我國西北方的遊牧群體,是史前就住在這裡的印歐族群,是堯舜以前居於北野的獫狁,山戎、和燻粥統一後的舊部。


鬼方,周時亦稱獫狁、嚴允,秦漢時稱其為匈奴,居匈奴北,和康居北。其中有袁紇部,(早譯成回紇)另有四部為:斛律氏、解批氏、護骨氏、異奇金氏。

周初,武王滅商後,將鬼方放逐至涇、洛以北,就是今天的陝西的涇河、洛河,令其入貢。後來周朝軍隊忙於應對管叔、蔡叔和武康人叛亂,而放鬆了對鬼方的管控,鬼方趁機從今天陝西的岐山以西及千陽、隴縣之間,經常對西北邊境進行侵擾,直接威脅著周朝京都鎬京(今西安西)的安全,周康王25年,周康王命令盂率軍進攻鬼方(今陝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鬼方也率兵迎戰,經二次戰爭,周軍斬鬼方兵4800多人,俘獲4名首領,和1.3萬人。周又將鬼方驅逐至汧隴、岐周以西。



其活動見於《汲冢周書》、《易經》、《山海經》、《古本竹書紀年》、《史記.殷本紀》,和出土山《小盂鼎》、商周甲骨文、卜辭中的記載中 。那時候,漠南地區曾經發生多次戰爭,甲骨卜辭:鬼方易。意思是說,鬼方打輸了,遠遁了。據我國、前蘇聯、蒙古國考古學家證實,當時的鬼方遷到南至西伯利亞,東起貝加爾湖、西至巴爾額什湖一帶。


鬼方都城遺址,現在發現的有李家崖遺址,位於清澗縣高傑村鄉李家崖村西,無定河東岸,距今己有3000多年了。遺址三面環水,南北以百米懸崖為屏障,東西建城牆,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南至北122~213米,東至西495米,面積約67000平方米。城內房址,道路清晰可辨,東城牆築在土丘上,殘長128米,修復原160米;西城牆殘長35米,復原為151米。東西城牆為土石結構,一層大小差不多的石頭,夾加一層泥,外壁平整、牆體堅固。

鬼方都城遺址——李家崖遺址,出土了大量的商至漢代的文物。石器:斧、盆、棒等;陶器:鬲、罐、碗等;玉器:圭、料珠等;骨器:錐、鏟、骨卜等;青銅器:劍、駑、矛、印章、貨幣等。



鬼方,是華夏民族中的一個成員,也是華夏的一部分。


老蛇正宗


我來說說我的想法,不喜勿噴。其實所謂的鬼方就是殷商的宿敵,失去了統治地位的夏。

要說夏商周三代跟後世王朝不同的一點就是,它們並不是一個接著一個出現的政治勢力,而是幾乎同時存在的古老族群。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都有強盛的時候 但是也做不到完全消滅對方 只能說是佔據了主導地位。佔據了主導地位的族群自然是要抹黑對手的,就如同我們當年稱呼蔣匪幫一樣。同樣的例子還有獫狁就是軒轅,後世的史官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從字面上把同一個族群切割開來。

上古歷史迷霧重重,以訛傳訛之處頗多。有時候,真相併沒有多麼複雜,只是慣性思維的人們不願意承認罷了。


臨風影劇


閒看秋風為您答疑解惑。

鬼方並非是什麼國家。而是後來網友們苦苦尋找的匈奴的先人們。所謂鬼方,因歷史時期不一樣,各個史家不一樣,叫法也不一樣,除了鬼方以外,還有,西周的鬼戎、昆夷、混夷、畎戎、串夷、犬戎、ǎ狁,春秋戰國時代的戎、狄,秦漢時代的胡與匈奴;

叫法各異,但是實際上都是指的同一族類,只是由於時間、地點、音譯、誣稱以及個別支派之不同, 所以稱呼也不同。西周時期,他們不顧周人的抵抗,不斷向東南方向推進。

《漢書·霍去病傳》:“票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約輕薺,絕大幕,涉獲單于章渠。”顏蚰古注引服虔曰“[葷允]堯時曰燻鬻,周曰獫允,秦曰匈奴

換句話說,鬼方著,其實就是網友苦苦尋找的“匈奴“的祖先,他們都屬於我國古代北方的一個遊牧民族。它興起於戰國時期,是大漠南北曾披稱為鬼方、薰粥、獫狁的各族,經過長期的鬥爭與融合,於公元前三世紀形成的。

他們共同的誕生地,也是他們民族的搖籃,應該就在今內蒙古河套及大青山一帶。他們的活動,古書中有不少記載,如《汲冢周書》、《易經》、《山海經[古籍]》、《古本竹書紀年》、《史記·殷本紀》和出土的《小盂鼎》;

還有商周甲骨卜辭中都有記錄。那時,漠南地區多次發生討伐鬼方的大規模戰爭,甲骨卜辭載“鬼方易”,即鬼方向遠方逃走或遷走。本世紀以來,經我國、原蘇聯、蒙古的考古發掘及研究工作,證明鬼方(後來的匈奴)遷到了南西伯利亞東起貝加爾湖西至巴爾喀什湖一帶。


閒看秋風999


鬼方是商代中期崛起的一個遊牧部族,為什麼叫鬼方呢?“方”就是“方國”,相當於部落或國家,“鬼”就是這個方國的名字。

古代歷史文獻中,關於鬼方的記錄含糊不清,所以也搞不清這個部族究竟分佈在哪裡。即便是兩千年前的漢代,對商周時代的鬼方都毫無概念了。《漢書》之《嚴助傳》有這麼一句:“鬼方,小蠻夷也。”實際上鬼方絕對不是小蠻夷,而是大蠻夷。

這個方國或者蠻夷部落的名字為什麼叫“鬼”呢?古代“鬼”就是“歸”的意思,《說文解字》說:“人所歸為鬼”,就是人死了,靈魂去的那個地方。靈魂去了哪裡?誰知道哦,天國也好,地獄也罷,就是很遠的地方。因此,一些學者認為,鬼方就是指很遠的蠻族部落。很遠是多遠呢,鬼方在哪呢?

有的說在北方,寫有《搜神記》的東晉文人幹寶說:“鬼方,北方國也。”

有的說在西方,三國時代學者宋衷認為,鬼方就是漢代西部先零羌的前身。

有的說在南方,即荊楚之地,明代大儒王夫之別出心裁地認為,楚人尚鬼,故叫鬼方。

有的說在西南,明代學者楊慎說法比王夫之還不靠譜,他認為鬼方在貴州,因為當地夷人把貴州叫成“鬼州”。

各種說法互為矛盾,令人越看越糊塗。

殷墟考古大發現讓我們對鬼方的認識有一個質的飛躍。從出土的甲骨文記錄中,可以明確肯定一點,鬼方絕不是遙遠的國度,其勢力距離殷商不遠,頻頻擾邊,甚至攻打帝國的城邑,是商帝國之一大勁敵。另外還可以肯定的一點,鬼方是位於殷商的西部。在《後漢書·西羌傳》中,記有“至於武丁,徵西戎鬼方”,在同一篇裡,又有“西落鬼戎”的稱法,因此我判斷,鬼方乃是屬於西戎的一個部落。

近代學者王國維寫有一篇《鬼方考》,他結合史料與出土器物,認為:“鬼方之地,當在汧隴之間,或更在西,自無疑義。”汧就是汧水,隴就是隴山。同時,他認為鬼方並不是《漢書》中說的“小蠻夷”,而是一個“強國”,是西北之一大勢力。

鬼方是商帝國的心腹之患。到了武丁大帝時,發動對鬼方的全面位戰爭。

據《今本竹書紀年》的說法,征伐鬼方之役始於武丁三十二年,終於三十四年,前後三年之久。這一說法得到《周易》的印證,《既濟》爻辭這樣寫:“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未濟》爻辭:“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現代學者通過對甲骨文卜辭的研究,認為討伐鬼方的時間是在武丁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儘管與《竹書紀年》略有不同,有一點是明確的:武丁伐鬼方在執政大約三十年後,戰爭大約持續三年。

這場戰爭的具體經過,我們很難還原,不過從保留下來的卜辭裡,可以看出這場戰爭的重要性以及激烈程度。卜辭中提到“伐鬼方”、“徵鬼方”、“圍鬼方”等字眼總計將近兩百次,以三年戰爭為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年大約一千天,平均五天就有一次跟伐鬼方有關的卜辭,這個頻率可以說是非常高的。

那麼武丁大帝動員了多少兵力呢?卜辭中有“登人三千”,“登人五千”的記錄,所謂的“登人”,就是召集軍隊。在討伐鬼方時,召集軍隊最多的一次是五千人,一般情況下是三千人,總計召集兩萬三千人次。當然,這個數字未必是完整的。在殷商時代,戰爭的規模比起後世要小得多,一方面是人口數量少,另一方面軍隊越多,後勤負擔也越重。在當時生產力水平下,不可能一次動員數萬或十幾萬人。

對於武丁大帝討伐鬼方,後世有過一些評論。

《漢書》中稱鬼方是小蠻夷,這是錯的,實際上鬼方是蠻夷中的佼佼者,勢力極強。唐朝的孔穎達曾說:“高宗德實文明,而勢甚衰憊,不能即勝,三年乃克。”話中的含義,武丁大帝雖然文治不錯,但武功其實平平,對付鬼方這種小蠻夷,居然也花了三年的時間。這種說法有點想當然,主要是因為商代的史料裡,對蠻族的興起並沒有詳細的記錄,給人造成一種商帝國本來就應該雄視天下的假象。實際上商帝國真正能控制的土地,非並很遼闊,而且在數百年間多次上演衰敗——復興——再衰敗——再復興的故事。如果沒有武丁大帝的中興武功,商帝國可能無法延續四百多年之久。

經過三年的血戰,武丁大帝終於打敗了鬼方,在之後一段較長的時間裡,鬼方元氣大傷,無力挑戰殷商帝國。不過這個遊牧部落甚為堅強,到了殷商晚期,再度崛起,成為帝國的一大外患。


君山話史


鬼方是古代少數民族部落或者國家。《詩經》、《易經》、《竹書紀年》等都有記載和鬼方作戰的紀錄。

通俗認為鬼方就是來自北方的遊牧少數民族。但是也有專家認為鬼方是指南方荊楚地區的國家。以史為鑑簡單介紹一下兩種說法。

一,北方說


漢唐時期的史學家如:楊雄、班固等人認為鬼方就是西北地區的部落或者國家。

王國維的《鬼方獫狁考》也認為:鬼方位於今陝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古代中國北方遊牧族之一,是商朝時期的外患。

《易卦·爻辭》上說:“高宗(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

鬼方常與昆戎、洛泉、昆夷、緄夷、串夷等混用。在商朝有許多小國都稱“方”,例如:土方、呂方、苦方、龍方、馬方、蜀方、盂方等。

王國維從地理分佈及音韻學方面進行論證,證明鬼方、混夷、獫狁就是後世所說的所謂匈奴,屬同一族的異譯。

二,南方說


宋元時期,朱熹等學者認為鬼方應該是在南方。

1,詩經商頌中對殷商功績的歌頌裡提到:“奮伐荊楚。”但沒有提及鬼方,但是史記中提到武丁伐鬼方而沒有荊楚。

於是學者猜想鬼方=荊楚。

2,《竹書紀年》記載:“(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於荊”。

學者根據這一記載認為,一年兩次出兵,先伐鬼方,接著伐荊,在當時的條件下,只能說明鬼方和荊離得不是很遠。

荊就是湖北的古稱,那鬼方肯定距離湖北不遠。

3,根據屈原、宋玉的歌賦,中原各國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就以喜好鬼神著稱。

大思想家王夫之在他的著作《周易內傳》中認為:“楚人尚鬼,故曰鬼方。”



其實不論鬼方是北方部落還是南方部落,最後都在民族大融合的趨勢下融入到了中華民族裡面,成為華夏大地的一份子。可能如今你我的血液裡有一部分都是來源於當年的鬼方。

具體鬼方是在南方還是北方,期待諸位學界的進一步考證。

我是頭條號:以史為鑑,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係……我來為您講述,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鬼方是商周時期忽然崛起的一支強悍族群,其族屬至今眾說紛紜。從歐亞內陸歷史的一般規律來看,鬼方當屬於第二波印歐人遷徙潮擠壓下崛起的一個族群,屬於黃白混血人種的可能性比較大。2006年發掘的“西周倗伯”墓葬遺骸的DNA檢測及銅器銘文似乎證實了這點。如下


一、文獻最早的鬼方記錄

鬼方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趙國史料《世本》,其中說到黃帝直系後裔,顓頊的重孫陸終,娶了鬼方氏之女“女隤”,生下六子,成為楚人的祖先。值得注意的是,女隤的六個兒子皆為“肋生”,即腋下破出。據饒宗頤考證,“肋生”是印歐人特有的習俗傳說,在波斯和印度皆有各種題材。根據《世本》的零星記錄,鬼方也就是漢代的先零戎,為諸戎之一。

《世本》:陸終娶鬼方氏之妹,謂之女隤,是生六子,孕三年,啟其左肋,三人出焉;破其右肋,三人出焉。《水經·洧水》注。注:鬼方於漢,則先零戎是也。《文選·趙充國頌》注。《史記·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訴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

殷商時期,殷人對這個部族發起了多次大規模戰爭,即近年流傳的“婦好大敗鬼方”故事,位置多數人認為在今天的山西南部(朔方)。在文獻上,武丁時期對鬼方的戰爭是有據可考的,如《易》的爻辭“高宗伐鬼方, 三年克之”、“震用伐鬼方, 三年, 有賞於大國”。其他如甲骨文也有不少記載,如“已酉卜, 賓貞: 鬼方易。亡禍?”等等。到了西周,中原人對鬼方的認識已經傾向於“戎狄”之一,如《逸周書·王會解》提到“鬼親(戎)”,位於宗周的正西方位;《古本竹書紀年》提到“周公季歷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此外,西周金文《小盂鼎》銘文也明確提到了“鬼方”,說明到了西周時期,鬼方/鬼戎是混用的。

《小盂鼎》:唯八月既望。⋯⋯王[命]盂以□□伐鬼方。□□□□□[執酋]三人, 獲聝四千八百□二聝, 俘人萬三千八十一人, 俘馬□□匹, 俘車十輛, 俘牛三百五十五牛, 羊二十八羊, 盂或( 又)□□□□□□呼□我徵, 執酋一[人], 獲聝百卅七聝, [俘人□□□人], 俘[馬]百四匹, 俘車百輛。


二、鬼方的族屬:倗伯

鬼方族屬問題的一個重要線索是著名的“西周倗伯”墓。倗伯之所以這幾年特別受到關注,是因為分子人類學家在其墓葬中發現了多具屍體遺骸,經過DNA檢測,已經確認該墓葬的貴族屬於Q單倍群,不同於中原人,與後來的突厥人更加接近,也可以說是一種黃白混血的人種。


鬼方族屬問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線索,即2006年《文物》雜誌發佈的山西絳縣“倗伯爯簋”銘文。據李學勤先生的考釋斷讀,“倗伯爯”的爯,當為倗伯的氏族名。從上文引用的《世本》和《史記·楚世家》也可以看到,帝高陽顓頊的兒子即名為“稱”(同“爯”),又名“伯稱”,是後世姬姓稱氏的祖先。該墓葬顯示,周人可能嫁了一位宗婦給這代倗伯。

倗伯爯簋銘文:唯廿又三年,初吉,戊戌,益公蔑倗伯爯歷,右告,令金車旅,爯拜手稽首,對揚公休,用作朕考(阝+尊),爯其萬年永寶用享。

至此,鬼方的面貌基本上就明朗了。它大約是一個黃白混血人種,早至五帝時期就已經活動在朔方地區了,與黃帝后裔存在通婚融合(即陸終娶鬼方女子)。該部族於殷商時期崛起為大國,一度對殷商構成重大威脅。經過殷商和周人的長期討伐,鬼方人出現了分化,一部分滯留在朔方的歸化進入中原,其貴族甚至王族,後世就開始冒姓“伯稱”之後,自稱“姬姓稱氏”,成為歸化人,如著名的西周倗伯爯氏。另一部分則可能從朔方一帶轉移到了西北關隴一帶,混入諸戎之中,即漢代還存在的先零戎,還有一些散居在朔方的,成為兩週時期的赤狄/白狄、鮮虞等等。從春秋左傳和公羊傳可知,赤狄/白狄/鮮虞都是文明程度比較高的北方族群,他們與趙國曆史緊密相關,近些年的中山國考古也顯示了這批早期北方民族的文明程度頗為驚人。


三、鬼方崛起的背景

根據上文分析,鬼方早在五帝時期(公元前2200-公元前2000年)就已經存在於朔方地區了,為何卻在殷商中期成為大國呢?這就不得不回望歐亞內陸的變遷。


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開始,歐亞內陸出現了一波新的遊牧民遷徙潮。第二波印歐人(即雅利安人)掃蕩整個內亞地區。考古上顯示原先的奧庫涅夫文化(黃白混血),被安德羅諾沃文化所取代(較為純粹的印歐人),由此造成了第二輪多米諾骨牌效應,蒙古高原西部的一些部族被向東擠壓。與其同時,更先進的馬拉戰車、青銅武器等技術也出現廣泛播遷。在此影響下,位於蒙古高原南部的鬼方人忽然崛起成為大國。殷商受到威脅,於是才發生了歷時三年之久的“鬼方戰爭”。


另外,殷墟考古也表明,先進完善的戰車實物確實出現在殷商中期,說明當時確然是一個風雲激盪的年代,顯得波瀾壯闊。(完)


歷史咖啡


鬼方在古代是一個神秘的部落,也是一個讓商周人害怕的部落。

從“鬼”這個字來看,就已經代表著商周人對它的情感取向。

“鬼”在甲骨文中,是一個小人上面頂著一個大腦袋。這是一個對人死後的骸骨很形象的描繪。當人去世腐爛只剩下骸骨的時候,最突出的就是那個大腦袋。

“鬼”字有時候也被寫成“隗”。“鬼方”有時候也被寫成“隗方”,其實是同一個意思。因為這個“隗”字,《說文解字》解釋為鬼居住的地方。

(商周和鬼方的形勢圖)

商周人之所以用“鬼方”來命名這個神秘的,不斷給他們帶來災難的部落,應該是這個部落總是神出鬼沒,像鬼魂一樣。或許他們在偷襲商周人的時候,總是選擇在晚上的時候,或許他們速度奇快,或許當商周人決定攻打他們的時候,卻常常找不到他們的蹤跡。

鬼方與商周人的這種情況,與後來的匈奴與秦漢、突厥與隋唐情況差不多。屬於是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關係。可以說,鬼方算得上是北方遊牧民族的一個濫觴。

古代有很多史料,比如《汲冢周書》《易經》《山海經》《古本竹書紀年》《史記·殷本紀》,還有一些出土的商周甲骨卜辭,都對鬼方有記載。這個部落,應該是住在商周的西北方,或者是北方。他們在入侵的時候,都是從西北方來的。

不過,鬼方是一直住在西北方及北方,還是從其他地方遷來的,這個還存在很大的爭議。有的說,就是住在西北及北方的遊牧民族。也有的說,是由於當時地球遇到了小冰期,引發了“印歐大遷徙”,印歐人在大遷徙過程中,一部分向印度遷徙,一部分則向中國遷徙。而鬼方就是遠道而來的印歐人。他們數次侵略襲擾商周人,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傷害。

中原部落及國家,對付鬼方這個部落的騷擾,通常也是採用兩種形式,一是聯姻,二是討伐。

(娶於鬼方氏的嫫母)

聯姻有明確記載的,是黃帝與鬼方的聯姻。晉代成書的《帝王世紀》記載,黃帝有四個妃子,有個妃子叫嫫母,在其他三個妃子之下。其他三個妃子,《帝王世紀》都記載了她們是哪裡人,嫫母則沒有記載其出身。不過,先秦時期的史料《世本》則記載:“黃帝娶於鬼方氏。”說明這個嫫母就是從鬼方娶來的。

討伐鬼方,有明確記載的,則是《周易》:“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這裡的高宗,指的是商朝有名的帝王武丁。

武丁是商朝的中興之主,他曾經對鬼方發動了連續三年的大規模的戰爭。武丁有個妻子叫婦好,其打仗能力相當強悍,在武丁討伐鬼方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武丁強盛)

武丁這次對鬼方連續三年的討伐,給予了鬼方人以沉重的打擊。鬼方從此被肢解。一部分作為戰俘,進入中原地區,與中原地區實現了民族融合。另一部分則遠遷到南西伯利亞,包括東起貝加爾湖,西至巴爾喀什湖的廣大地區(這個是出土文物考古已經證明了的)。還有一部分,臣屬於中原國家,在西周的時候,鬼方與其他部落一樣,成為西周的一個諸侯國。

當然了,以上只是鬼方的一個大致情況。由於古代文獻眾多,記載不一,因此,鬼方在古代其實還是不同的概念,指的是不同地域的人。

(參考資料:《帝王世紀》《鬼方昆夷玁狁考》)


張生全精彩歷史


誠邀,如題。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遼闊的土地上曾經有著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部落與國家,比如今天咱們要說的這一個,處於商周時期的鬼方國。

第一次聽說鬼方國的名字,應該是在小時候看港版《封神榜》時期,小編記得李靖的第二個老婆柳琵琶就是來自鬼方,甚至於李靖的玲瓏寶塔也是鬼方之物,也是毀三觀了哈哈。言歸正傳,鬼方國其實就是名字神秘一點,說到底鬼方就是商周時期活動在山西北部以及我國西北地區的一個古老民族。

中原與鬼方的記錄最早見於《周易·既濟》,據其記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也就是商王武丁,曾發動大規模的討伐鬼方的戰爭,打了三年才將其克服。

按照記載,鬼方被武丁打敗了,敗亡的鬼方是遠遁、隱匿抑或遷徙,史書沒有明確的記載,但總不外乎這幾種情況。但可以肯定的是,至遲到商代末年,鬼方已經進入中原。武王克商以後,原屬商朝統治的鬼方便從屬於周。鬼方人不斷被內遷至中原。周成王分封給晉國的始封者唐叔虞之懷姓九宗,史學界一般都認為就是鬼方之隗姓,到周平王東遷,它已經和其他周朝的諸侯一樣同列、同朝了,並且逐步與華夏族融合到了一起。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