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肖家河:一河穿城來,串起高新古今事

肖家河:一河穿城來,串起高新古今事

肖家河:一河穿城來,串起高新古今事

鐵像寺水街一角的回瀾塔。

肖家河:一河穿城來,串起高新古今事

錦城湖岸,滿目蒼翠。

水城威尼斯,因為水的浸潤而名揚四海;江南水鄉,因為水的潤澤而迤邐多情;成都,因為水的流淌而柔情浪漫……水,賦予一座城市獨特的氣質,讓城市多了幾分細膩與溫情。

成都之南的高新區,潺潺流水大多由北至南緩緩流過。隨著河水流動,城市建築漸次升入高空,底下的細流越來越小。身處高樓的人們,看到的大多是錦江的壯闊,而對於生活在高新區的人們,撥動心絃的卻是 “肖家河”。

肖家河北起廣福橋,南至濱河路流入錦江,一路上,流經崇德園,穿過永豐立交,走過神仙樹公園,行至錦城湖,在鐵像寺水街逗留……這些地方,因為有水,而變得生機勃勃,因為有水,也成了詩情畫意的地方。

人們在這處細流中回味著過去的歲月,展望著未來的美好生活。曾經那片水草豐茂的土地,在時間的流淌中,改變了容貌,卻以另一種“水草豐茂”的樣子呈現在所有人面前。沃野變成了高樓大廈,河水也成了一道景觀。你看,肖家河穿城而來,串起了高新的古今事。

我叫“肖家河”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河流

溯源

肖家河和肖姓人家有著莫大的聯繫,也正因為此,它總給人一種小家碧玉的感覺。與錦江、府河、南河那樣的大江大河相比,肖家河不夠壯闊,但每一處細流都有它的魅力,每一處河水,都給在河之濱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在歷史中留下了印記。

2016年末,成都市政府頒發了《成都中心城區歷史地名保護名錄》,在名錄的“成都歷史地名——山水形勝類”這一部分,簡單地介紹了肖家河的年代、地理位置與簡介。這條清朝就有了的河流位於城區西南部,以老地名肖家河得名,肖家河系龍爪堰支流一段,旁鄰肖姓耕田戶,習稱肖家河。

時光回溯,彼時肖家河沿岸因為有水的滋潤而沃野遍佈,古天府之國的富庶,因為有流水的浸潤而得到了保障。春耕時,這裡一片繁忙。農人們唱著山歌,手把秧苗種水田。牧童騎著黃牛,和清晨的陽光做著最單純的遊戲。秋收時,這裡又一片熱鬧,金黃的稻穗低下了頭,農人們的喜悅寫在臉上,刻在心裡。

因為有水,肖家河沿岸人們的日子過得舒適。日暮時分,孩子們到河邊捉魚摸蝦;夜晚時分,大人們在河岸聽蛙鳴蟲叫,一幅山水田園風光躍然紙上。

肖家河街道有一部《肖家河街道志(1990-2010)》,裡面對肖家河有較為詳細的記載。“肖家河北起都江堰灌溉區水體清水河,屬長江上游岷江支流錦江水系。”

這條藏身於都市的“年輕”河流,與幾千年歷史的都江堰、錦江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如成都高新區一樣,在數千年曆史的成都面前,它是年輕的,然而置身於這宏大的歷史背景之中,它又有著古典之雅緻和創新之靈魂。

據相關記載,在命名為肖家河之前,這是一條原始河流,河流大概七八米寬,並無相關名字記載。自古以來,人們喜愛沿河而居,就如今天肖家河兩岸密集的房子一樣,河流自會方便兩岸的住家,但也給兩岸住戶帶來了一定的不便。七八米寬的河將人們分隔兩岸,走親訪友只能依靠渡船。

那時,肖家河之上,常有小小的船隻行走,這讓人不由得想起今天江南。那時的肖家河,想必也有江南水鄉的一絲絲情調吧!

水,總是帶給人浪漫的遐想,也讓人變得靈動而變化無窮。

諸多的不便,會激發一些人在某個瞬間站在這條河的某一高處,呼籲大家改變。肖姓住戶站出來了,當“橋”字從他口中說出時,兩岸的人們沸騰了,那恰是大家一直以來的願望。於是沿河兩岸住戶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有人捐磚石,有人捐銀元……很快,一座通往兩岸的大橋(現維信街附近)修好了。

肖家河的熱鬧大概自那時就有了吧!

為了記住這一歷史時刻,修橋的人們在大橋旁立下一座大石碑,高三四米,寬2米,上刻所有捐贈人姓名,命名肖家橋,原始河也更名為肖家河。

我叫“錦城湖” 肖家河上的宜居水岸

開拓

大江大河流經之處,自有如翡翠般的湖泊出現,它們就如一串項鍊上璀璨耀眼的玉石,讓江河有了更高貴的氣質。以長江為例,這一路上的洞庭湖、鄱陽湖、巢湖、太湖等等,都成了這條大江上的至美之處,也成了人們嚮往的地方。肖家河是細流,也有這樣的湖泊,它就是錦城湖。

2018年,在春風又綠的錦城湖,一條蒼翠的綠道從錦城湖向東延伸,串聯起桂溪生態公園、中和溼地,形成了高新區的綠色生態廊道。

一條翠綠的絲帶,讓錦城湖又一次煥發新的生機,在那些綠道規劃的文件裡,未來秀美的綠道正向人們鋪來。

錦城湖位於成都市繞城高速路南段,在錦城公園基礎上擴建而成,總用地面積158.7萬平方米,湖區總水面66.9萬平方米,以劍南大道和外環路十字分割,劃為四個湖區水面,湖區按“疏林草坡——悅動水岸”主題設計,在春夏秋冬呈現不一樣的景緻,吸引著遠遠近近的遊人。

每天都從錦城公園經過的“小胖新”是一位喜歡攝影的年輕人,2011年他剛工作不久,也不知道這裡就是日後為眾人所熟知的錦城湖的一個湖區。那年10月底,秋的氣息漸漸爬上樹梢,錦城公園終將要呈現出它嬌俏的模樣。因為好奇,他在一個週末帶著相機進入了這片神秘的土地。在他的鏡頭之下,潔淨的湖面,茂密的植被,高挺的大樹,都帶給他欣喜的感受。

2012年11月,錦城公園四周也被圍了起來,大半年後的5月底,圍欄揭開,一派湖光水色拉開帷幕,錦城湖的4個湖區建成。作為成都高新區的門戶景觀,這裡花團錦簇,綠樹成蔭,魚翔淺底,碧波盪漾,湖水的寬闊總會讓人心情愉悅。這讓人想起范仲淹在《岳陽樓記》裡描繪的洞庭湖: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錦城湖雖沒有洞庭湖那般煙波浩渺,卻也有別樣的風韻。這裡春天百花盛開,草木發出新芽,一片清新;夏天樹木鬱鬱蔥蔥,水面波光粼粼,一片繁盛;秋天銀杏葉片漸黃,楓葉轉紅,色彩斑斕;冬天,臘梅漸吐幽香,海棠漸次開放,一片幽靜。

美景吸引人們在這裡聚集,起先是散步,然後是跑步,時間久了,各種新奇的運動都在這裡出現了。宜居的水岸,應該是居民無意識的一種選擇,這種無意識是刻在心底對這個地方的嚮往和喜愛,是對這片水域的認可和依戀,錦城湖的水岸,大概就是如此吧!

“夜跑聖地”是錦城湖在民間擁有的第一個響亮的名字,年輕的上班族在辛勤工作了一天後,紛紛在這裡跑步,跑掉一身的疲倦,跑出一腔的熱情。如今,每個夜幕時分,這裡都有青春躍動的身影。

偶爾,湖岸也會聚集一批人,他們面朝湖水,端坐在瑜伽墊上,閉目養神,一呼一吸,聞著水岸的花香,浸潤著水的清新,想象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美好。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運動,大概是今年的端午節,這裡舉辦了一場皮划艇運動會。當一艘艘皮划艇在湖面劃過時,似一條條遊動的魚在水中嬉戲,那些在雨中揮舞的身影,是青年人無聲的號角。

於此,肖家河流經的錦城湖在美景之下,又有了新的面孔,那張面孔是青春的,是躍動的,是充滿無限生機的,和成都高新區一樣,永遠年輕,永遠充滿活力。

我叫“水街” 在肖家河詩意放歌

昇華

肖家河流淌的地方,鐵像寺水街應該是最有文化氣息的。 “水街”以水命名,因為它在水之畔,也在水之中。

回憶過去,住在鐵像寺水街之濱的何佳瑜說:“我是看著鐵像寺水街修起來的。”從一片農田到繁忙的建築工地,都被何佳瑜看在眼裡。聽說家旁邊要修文化街區時,她滿懷期待。2013年6月,鐵像寺水街開街迎客,作為第一批客人,何佳瑜和家人一起走過了這裡的每一座橋,每一條路。

從高空看到的鐵像寺水街與腳下的不一樣,樓上看到的像一幅清麗的畫卷,讓人震撼。行走在其中,像進入了一處精緻的小遊園。亭臺樓閣,池館水榭,彷彿置身於蘇州園林之中,隨意一個轉身,都能看到一幅秀麗的水墨畫。

據資料介紹,鐵像寺水街毗鄰明代萬曆十八年間建址的鐵像寺,南北流向的肖家河綿延貫穿,鐵像寺水街街區以流水為脈絡,串聯街巷院落、古樹廣場、水岸荷塘,再現天府之國傳承千年的回瀾塔、石敢當、石羊、古橋、水榭、戲臺、牌坊。

何佳瑜喜歡這裡,附近的居民也都喜歡這裡。這裡像是喧囂城市的一處靜謐地,讓人們在這裡恣意暢遊。

多情的鐵像寺水街總讓人沉醉其中,有人說,在這裡我看到了一座繁華城市的另一面,是詩意的,是典雅的。在水街看書、喝茶,或者發呆,一切都是那麼自然。也正因如此,在水街,人們可以聆聽自己的聲音,抒發胸臆。所以,在鐵像寺水街,你也許能遇到一場詩會,遇到一場讀書會,遇到一場研討會,遇到一場藝術展。他們在深情地朗誦詩歌,朗讀美文,那詩歌飄進了肖家河,那優美的詞躍進了肖家河,肖家河也就詩意盎然起來!

詩意的肖家河,怎能不賦詩一首呢?

木斧是那個賦詩之人,去年剛獲得“中國新詩百年”全球華語詩人詩作評選·新詩百年百位最具影響力詩人獎。如今已近90歲高齡的他,是眾多詩人熟悉的老前輩。在水街之畔的新城國際居住,寫詩幾十餘年的他已經讓詩歌融入生活的細枝末節之中。作為上個世紀有名的新詩“七月派”僅存於世的詩人,他依舊發揮著現代詩人的一腔熱情、滿腔熱血,寫下了諸多與水街有關的詩歌。因為愛詩,木斧便邀約了一群成都詩人,發起“鐵像寺茶客”的詩會,他們定期會在水街吟詩,借詩歌講述時光的美好,生活的愉悅。

在水街之畔,舉辦過眾多的文藝活動,知名作家潔塵的輕安書房裡,何大草、何多苓、殷九龍等文藝界名人在此流連,散花書院裡常有蔣藍、陳錦等本土名家的身影……這裡聚集了眾多的文人墨客,因為文人留下的足跡和身影,讓水街有了高雅的文藝氣質。

如今,鐵像寺水街二期的規劃正在編制。未來,鐵像寺水街將以國際化一流園區裡的“寬窄巷子”為目標,在文化深處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