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連“九鼎”都不知道什麼意思,你如何做到一言九鼎?

連“九鼎”都不知道什麼意思,你如何做到一言九鼎?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有: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畫地為牢的事例,這都是誠信的金科玉律。

連“九鼎”都不知道什麼意思,你如何做到一言九鼎?

在戰國時期,趙國有一位謀士,名叫毛遂,按今天的地域劃分,他是河北省邯鄲市雞澤縣毛官營村人。

(毛遂大概是長這個樣子滴)

連“九鼎”都不知道什麼意思,你如何做到一言九鼎?

毛遂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公元前257年,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

平原君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正在左右為難之際,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一行人來到楚國便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楚王有意作壁上觀,猶猶豫豫,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

連“九鼎”都不知道什麼意思,你如何做到一言九鼎?

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您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您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

楚王被他一語點醒,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毛遂一舉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

點擊視頻觀看

《品藏微劇場——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兵》

溫馨提示: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鍾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薦”出自同一個典故。平原君誇獎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於自己。

歷史溯源——“九鼎”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

九鼎: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徵。

連“九鼎”都不知道什麼意思,你如何做到一言九鼎?

傳說大禹初登王位時,有些諸侯貴族心裡不信任他,於是他在安徽塗山召開大會,讓諸侯真真正正的臣服於他,塗山大會就標誌著夏王朝的建立和統一。

會後,大禹產生了鑄造青銅大鼎來紀念大會的想法,因為當時國家被他劃分為九州,於是鑄造九個大鼎,並集中到都城陽城,藉以顯示自己成了九州之主。九鼎成為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是國家的最高禮器。

連“九鼎”都不知道什麼意思,你如何做到一言九鼎?

歷史上的九鼎是指即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鼎上鑄著各州的山川名物、禽異獸。九鼎象徵著九州,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豫州即為中央樞紐。

連“九鼎”都不知道什麼意思,你如何做到一言九鼎?

因為禹鑄造九鼎,取信諸侯,人們常用"一言九鼎"來表示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形容人說話信譽極高,一言半語就起決定作用。後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也比喻信守諾言,常用來表達重諾、極信守諾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